第391章 忙年

2024-09-10 12:27:54 作者: 筆下寶寶
  第391章 忙年

  按照在京城人的老禮兒,在農曆臘月二十三的這一天,就叫做「小年」。

  這一天,夏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跟京城人都差不多,都是叫做「小年」。

  之所以如此稱呼,恐怕是因為再過幾天,作為「大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

  因此,也可以說「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者序曲!

  在這之前,劉之野他回來的這麼多天裡,除了無走親訪友,就是按時的到師部去點點卯。

  在警衛二師,他的職責似乎並不繁重。年終之際,他參與了總結大會,參入全師的總結表彰;隨後,他又輕車簡從地考察了基層部隊的訓練實況,給予必要的關注與鼓勵。

  這一年,警衛二師迎來了它的蛻變之年。改編之初,雖有個別野戰精英部隊併入,戰鬥力與軍事素養傲視群雄,但原公安支隊等成員,其戰力與素質尚需錘鍊與提升。

  面對此況,劉之野將軍量身打造了「劉之野訓練法」,此法一出,即被部隊視為圭臬,迅速風靡全軍,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練兵熱潮。

  警衛二師藉此東風,銳意進取,後來者居上,於全軍比武中屢建奇功,榮譽滿載。

  歷經近兩年的嚴苛訓練,警衛二師已徹底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劉之野遍訪各部門後,心中滿溢著讚許。儘管他這一年未駐軍中,副參謀長徐榮卻以他的沉穩、勤勉與自知之明,穩住了大局。

  徐榮非驚世之才,卻能在遵循劉之野既定策略的同時,將參謀部治理得有條不紊,曹規蕭隨,秩序井然。

  尤為難得的是,他對年輕許多的劉之野參謀長保持著高度的敬意,頻繁匯報工作進展,展現了良好的職業素養與團隊精神。

  劉之野對徐榮的評價日益高漲,心中已暗自盤算,待時機成熟,他的職位晉升之際,參謀部將力薦其接替要職。

  鑑於徐榮這一年來所展現出的卓越能力與不懈努力,師黨委方面,料想也會欣然應允,畢竟徐榮的實績與潛力,有目共睹,足以服眾。

  倘若徐榮順利接過劉之野參謀長的重任,他留下的副參謀長一職,劉之野的心中已暗自鎖定人選,那就是裝甲團團長孟魯豫,擬讓其兼任副參謀長一職,此舉無疑將極大增強參謀部的指揮效能與戰略視野。

  孟魯豫,是一位擁有海外深造背景的軍事精英,其履歷中不乏輝煌篇章。

  他曾親自率領坦克勁旅,與M軍的機械化大軍正面交鋒,而且是硬碰硬還屢占上風,打的M軍王牌師屁滾尿流,展現出非凡的裝甲作戰指揮才能。

  此番他若能加入參謀部,定能以其深厚的專業素養與實戰經驗,為參謀部注入新的活力與智慧,是一名非常難得地裝甲指揮型人才。

  尤為關鍵的是,孟魯豫現已成為劉之野麾下不可或缺的得力幹將。

  兩人淵源深厚,早在抗M援朝的烽火歲月中並肩作戰,就結下了堅不可摧的戰友情誼,彼此間那份相互欣賞與敬重,歷久彌新。

  今後將孟魯豫調入參謀部,實為劉之野深思熟慮之舉,意在進一步鞏固對二師的領導與掌控,展現了他深遠的戰略眼光與周密的布局。

  針對這些忠誠的部屬,劉之野自歸來後,屢屢召見他們。久別重逢,他旨在穩定軍心,同時為這一系的支持者注入強心劑,激勵士氣。

  儘管劉之野已有一年未在部隊中經常現身,但他的威望卻與日俱增。

  眾人皆非愚鈍之輩,顯而易見,他們這位首長未來的仕途一片光明。

  一旦參謀長劉之野自軍事學院畢業,他至少能晉升為副師長,甚至代理師長的位置也非遙不可及。

  關於警衛二師師長即將兼任京城衛戌區副司令的流言,早已在全師範圍內不脛而走。

  對於劉參謀長在未來可能兼任副師長並代理師長的前景,大家普遍持樂觀態度,認為這將是水到渠成之事。

  所以,也沒有人會利令智昏的去另投他人。

  要是有的話,也不會被劉之野倚為心腹,他相信自己個兒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

  作為一個上位者,劉之野的氣度也是這些追隨者們所欽佩的。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作為一名上位者,需要有寬宏的度量,有一個恭敬敬畏的心態,遇到事情時候有真摯情感,真誠對待每一個人。


  因此,劉之野這人熟讀史書,知成敗。

  所以他做人胸襟寬廣,對待他人和煦,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深受指戰員們的真心尊敬和愛戴。

  劉之野歸來後,首要之務便是頻繁深入基層,對官兵們噓寒問暖,細緻關懷。他積極與基層戰士交流,共商軍事訓練之策,其心中所系,正是那矢志不渝的強軍夢想與建設藍圖。

  …………

  完成這些任務後,劉之野便無需在軍營中只值守,畢竟,他正處於學習階段,輪崗的身份讓他得以享受這份相對的自由。

  所以,小年這天他又閒了下來,難得沒有去軍營。因為早上不小心地招惹了「鄧太后」,他這會兒正低眉順眼的擱家裡,被指使來指使去的正在打掃家裡的衛生呢!

  你說他堂堂管理一兩萬人的正師級大參謀長,被弄的灰頭土臉的這也沒誰了。

  「我說,你年紀輕輕的手腳能不能麻利點兒?」老娘鄧茹氣性還挺大,到現在氣兒還沒消呢!

  她見劉之野干一會兒,便偷偷地在偷懶,忍不住便呵斥了起來。

  甘凝與小妹劉之若見狀,嘴角輕揚,掩嘴偷笑,卻無人敢輕易招惹鄧茹,對劉之野則視而不見,各自埋頭於手中的活計。

  今日,他們這一家人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偌大的院落需徹底清掃,絕非易事。

  「唉!早知道就不整這麼大的院子住了,這收拾起衛生來,也太麻煩了吧……」劉之野站在梯子上,去清掃屋頂上的蜘蛛網,鬱悶的想道。

  今天是小年,劉家人有兩個任務,一是「大掃除」,另一個就是「祭灶」。

  京城地區的「祭灶」是在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夜的晚上進行。

  也叫「送灶」,就是送灶王爺上天去跟玉皇大帝他老人家匯報這一年的工作。

  京城人的「祭灶」頗有講究,「祭灶」時要在神龕前擺上供品,有一碟關東糖,一碟糖瓜兒,一碟南糖,一碟硬面餑餑,一碟馬草馬料,一碗涼水。

  到晚上祭灶時,點上「小雙包」(一種小型的成對包裝的)蠟燭。

  祭拜時點上三柱香,插入香爐。老京城的規矩多,供品不能用肉類、乾鮮果品之類。

  給「灶王爺」的供品中,不須用雞鴨魚肉、乾鮮果品之類,更不須用牛羊三牲,只須一些「糖瓜」就可以了。

  稍考究一點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蓮子八寶飯」,他老人家就會更心滿意足。

  「灶王爺」騎的神馬,還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另外,還有「男不供月,女不祭灶」的規矩。

  因此,「祭灶」時女人們不論老幼都得躲起來;由一家之長的男人領頭,其他人按輩分依次磕頭祭拜。

  祭拜後,要把關東糖在火爐上烤化,抹在「灶王爺」「灶王奶奶」嘴上,意思是用糖糊住嘴,見到「玉皇大帝」時嘴要甜,只說好話,不說壞話。

  祭拜之後,將供品撤下,從牆上揭下「灶王像」和神龕在院中焚化,將「灶王爺」送走。

  祭灶活動結束以後,只等大年三十晚上進行的「接灶」,即擺放新請回的「灶王爺」。

  「灶王爺」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神。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也就是廚房之神。

  「灶神」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

  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老京城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這是夏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另外從這天起要準備做過年的吃食了。

  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還要「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

  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什麼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寓意美好的事物。


  還有條件比較好的人家備「花燈」,明清兩代時京城裡的「花燈」製作已十分講究,品種繁多。

  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劉之野不管是前世今生,他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小年到過年的這幾天了。

  因為小孩子們是最喜歡祭灶的,祭完灶,剩下的關東糖、麻糖、爆米花糖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食品。

  而且不僅因為有糖吃,還因為即將到來的新年。「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小孩子們過年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乾果,例如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合成的。

  普通的雜拌兒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

  小孩子們就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劉之野小時候也不例外,當時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

  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藝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另外,「忙年」的這幾天還可以吃到各種各樣平時捨不得吃的傳統美食。

  臘八過後,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所謂「年貨」,就是過年期間的吃、穿、用。

  描寫老京城風俗的《春明採風志》一書記載:「凡年終應用之物,入臘,漸次街市設攤結棚……門神、掛錢、字畫、對聯、佛花、鞭炮、蜜供、元宵、魚蝦……風箏、紙牌、走馬燈、.童玩之物,買辦一切,謂之忙年。」老京城人把年前這一系列採購、操勞的繁忙現象叫做「忙年」。

  一進臘月,不少農閒的近郊農民和專賣節令商品的小販,便雲集到劉家莊沿街叫賣,或擺攤支大棚賣年貨。

  年貨攤上的年貨也是五花八門,吃、喝、穿、戴、用及過年用的用品、飾物、擺設,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過年放放假期間,是從年三十下午到正月初五,一切買賣都要停業,大小商店都不營業。

  因此,過年吃和用的東西都要在年前準備好,吃喝食品是年貨中的主要品種,肚子空了一年了,油水全盼著過年補充吶;除了雞鴨魚肉,水果也要買點,山里紅、凍海棠、凍柿子、蘋果、心裡美蘿蔔金糕條、桃脯、杏脯、瓜條等果脯,加上花生粘、糖豆、水果糖等等,五顏六色、亂七八糟、豐富多彩。

  當然這年月物資匱乏,幾乎任何商品都是憑本、憑票、按人頭供應。

  雖然很多副食店還組織「年貨車」走街串巷,但還是免不了排隊,這家家戶戶排隊買肉就成了「全家總動員」的大活動。

  先讓小孩去占地兒,家長估摸著快輪到自家時,趕緊親自上陣,就為了跟賣肉的師傅多說兩句好話,多要點肥肉回家,好煉油炒菜。

  除此之外,有些人家還會買些雞肉、水產,這些食物也是定量供應,得早早排隊,去晚了就買不著了。

  一些條件不好的人家,能憑本購買上三毛八一斤的凍帶魚就表示「年年有餘」了。

  在除夕夜裡,全家人坐在一起,各自挑選自己喜歡吃的吃食,是一年裡最幸福的時刻。

  忙年、忙年,雖然一家老小都在忙,其實最忙的就是各家各戶的女主人們。

  年貨買回家,女人的事還剛剛開始。不但要為孩子大人趕製新衣服,還要整理加工過年吃的吃食,蒸、煮、煎、炸,雖然勞累,心裡確是樂滋滋的。

  過年前,京城人都要蒸上幾大鍋平時捨不得吃地雪白的大饅頭、花捲兒。

  饅頭還要點上個紅點,粘上個紅棗做點綴,好看好吃,像是件藝術品;炸豆腐、丸子、排叉、豆兒醬、做豆腐等……香味瀰漫了整個四合院。

  小時候的劉之野,就喜歡圍在忙碌的大人門旁邊。趁著大人們不注意時,他就偷一塊糖,摸幾個泡好的大紅棗……

  另外,他最喜歡吃「豆兒醬」,又叫「接年豆」,是用肉皮加黃豆,豆腐乾兒丁,胡蘿蔔丁,醃水疙瘩丁放到一起煮。

  做好的豆醬放入乾淨的器皿中,壓好蓋子將其置於寒冷處,涼了就都凝在一起,吃時切成小塊。

  表示「一年接著一年,豐富多彩」,這是節日期間的一道京味涼菜。

  還有,劉之野就是最喜歡吃自己家做的豆腐了。

  京城人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這個「二十五,磨豆腐」,實際上是老京城人在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豆腐潔白、簡單、乾淨,能與任何食物搭配,民間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說法,豆腐既能做「家常菜」,也能入「滿漢全席」。

  他們京城人愛吃豆腐,從最簡單的「小蔥拌豆腐」,到最家常的「麻婆豆腐」,再到做法複雜的「八寶豆腐」……一塊看似普通的豆腐,卻能演化成千萬道菜餚。

  老京城有些飯莊的豆腐也很有名,「同和居」的大豆腐,「砂鍋居」的砂鍋豆腐,西單胡同里的「富慶樓」的魚頭豆腐……都是讓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上品。

  至今,還有首兒歌是這樣唱的:「要想胖,去開豆腐房,一天到晚,熱豆腐腦兒填肚腸。」

  「磆碌碌、磆碌碌,半夜三更磨豆腐,磨成豆漿下鍋煮,加上石膏或鹽滷,一壓再壓成豆腐。」

  為了過春節,人們早早就做準備,一般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一直忙到除夕。

  人們要為過年準備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貼對聯,要準備鞭炮等等。

  那麼,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大概一周的時間,都是為春節所做準備。

  到了臘月二十七,劉家莊都會有年前最後一個大集,周邊的老百姓們都會去集上採購年貨,除了吃的喝的,還要買一些喜氣的擺件,像年畫啊,春聯、香燭、鞭炮等。

  這些東西買來以後,再配合著家裡為新年準備的吃食,這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