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都在成長

2024-10-18 09:08:10 作者: 筆下寶寶
  第429章 都在成長

  1973年12月12日,寒風呼嘯,大雪紛飛。

  棒梗蹲在山頂的一塊巨石後,雙手凍得通紅,卻顧不上寒冷,全神貫注地盯著眼前的野雞。

  這隻野雞來之不易,是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才逮到的。

  可算逮到你了!

  棒梗是抓雞高手,打小練就的手藝。不過,這野雞比家雞難抓的多,

  他一把抓住野雞,興奮得差點跳起來。

  這可是難得的美味,棒梗已經好幾個月沒吃過肉了。

  他迅速生起一堆火,開始烤雞。

  香味很快飄散開來,他的肚子咕咕直叫。

  正當棒梗準備大快朵頤時,身後突然傳來一個怯生生的聲音:「那個.打擾一下.……」

  棒梗回頭一看,眼前就是一亮。

  一個穿著藍色棉襖的面容請求脫俗的姑娘正站在他身後,眼巴巴地看著他手中的烤雞。

  「您是?」棒梗對她笑著露出了滿口的大白牙,一瞧她不像是個農村人。

  在棒梗插隊的這個偏遠的山村,很少見到陌生人,更別說是一個漂亮的城裡姑娘。

  「我叫楊小彤,是新來的知青。很高興認識您……」

  她搓著凍紅的手,微微一笑,接著道:「我在山下迷路了,聞到香味就找過來了。」

  棒梗聞言心裡暗暗叫苦,這可是他好不容易逮到的野雞,本想自己獨享,現在卻多了個不速之客。

  但看著楊小彤凍得發抖的樣子,他還是不忍心趕她走,況且這麼多年了終於來了一個看的上眼的城裡姑娘。

  「來,咱們一起吃吧。」棒梗眼珠子一轉,露出了大灰狼看小白兔的笑容,說著還遞給她一隻雞腿。

  楊小彤是又冷又餓,也顧不上許多了,她立馬接過雞腿,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她小口小口地啃著,臉上還露出了一絲幸福的笑容,紅撲撲的煞是可愛。

  看著她的樣子,棒梗的心跳不由地加快起來,說實話他今年都21了還是頭一次這麼激動過……

  「真好吃!你也吃呀,傻愣看什麼呀?」李小彤讚嘆道,她已經好久沒吃過肉了。

  棒梗驕傲地點點頭,表示深有同感。

  不是他吹,烤雞這一塊兒手藝,他是打小練就的,一般人可做不出這味兒來。

  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頓肉簡直是奢侈,更何況是吃雞呢!

  「哎,聽您口音,您也是京城的?」

  「對呀,難道您也是?」

  「是啊,是啊,我家珠市口的,您家那兒的?」

  「嘿!咱們老鄉啊,不過我南鑼鼓巷的,咱們也不遠……」

  「您多大了?」

  「我21,我屬龍。」

  「我18,我屬羊。」

  他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不知不覺間,整隻雞都被他們倆造完了。

  「謝謝您!」楊小彤真誠地說,「要不是您,我今天可能就要餓肚子了……」棒梗擺擺手,心裡卻有些得意。


  雖然分享了好不容易得來的食物,但能幫到這個漂亮的京城姑娘,棒梗覺得挺值得的。

  「以後還能來找你吃烤雞嗎?」臨走時,楊小彤笑著問棒梗道。

  棒梗愣了一下,繼而內心大喜過望,隨即他便連連點頭答應。

  看著她離去的背影,棒梗忽然有種奇怪的感覺,仿佛從這一刻起,他的生活將發生某種變化。

  自從那次山頂相遇後,棒梗和楊小彤漸漸熟絡起來。

  每次棒梗上山打獵,都會叫上她一起。

  他們坐在山頂,一邊分享烤野味,一邊聊天說笑。

  互相說起了城裡的故事,回想著京城裡的高樓大廈、繁華街道,還有他們讀過的書和看過的電影。

  「咱們知青里就屬你會打獵,我看別人都不如您!您是怎麼做到的?」

  有一次,楊小彤好奇地問棒梗。

  棒梗不禁笑了,「那裡,我可能是全村打獵最差的。要不是為了請你吃野味,我才懶得爬山呢。」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

  這話聽起來,好像棒梗對她有什麼特別的心思似的。

  楊小彤愣了一下,隨即低下頭,臉上泛起一絲紅暈。

  他們倆都沉默了,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那個.你覺得農村生活怎麼樣?也不知道咱們還能不能回去,我說如果,如果……」棒梗急忙轉移話題,想試探一下楊小彤對自己的態度。

  楊小彤沉默半天,忽然抬起頭,眼裡閃爍著光芒,「其實挺好的。這裡雖然生活艱苦,但這裡的人都很淳樸。特別是……」她頓了頓,看了棒梗一眼,「特別是認識了你,我覺得來這裡是對的。」

  棒梗聞言大喜,他覺得自己的春天來了,如果就這樣一輩子留在這裡,也挺不錯的。

  ……

  初冬的北疆已經是大雪封山,一片銀白,地里已經沒有什麼活兒幹了,大部分時間在宿舍里「貓冬」。

  來兵團之前,葛小虎以為是準備與「老毛子」打仗來的,現在已經到了邊疆,就時刻準備著吧。

  望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窗外,那是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他們的連隊駐地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上千人口,幾百戶的家庭,對外聯繫僅有連部一台手搖式電話機,而且只能先打到營部,再轉到團部。

  這部電話只能在團部範圍內使用,再對外就是長途電話,沒人打過。

  葛小虎他剛到時,還有從營部通過電話線傳來的有線廣播,後來也沒了。

  連里沒有無線電廣播,極少數人家有半導體。村里閉塞得很,那裡許多的老人,自打到了北疆農墾區就沒有出過村。

  葛小虎問連長老宋,「我們這裡離s國還有多遠?邊境在哪裡?我們這裡打過仗嗎?」

  連長老宋告訴葛小虎,「在這山後頭就打過仗,那裡有抗日聯軍的足跡。」

  頓時,葛小虎的心裡升騰起一種敬仰。

  「那我們這裡的後勤補給怎麼樣?」

  「一旦打起來,後勤物資肯定能跟的上。咱們山里就有個軍工廠,能製造槍炮還有彈藥。」


  葛小虎聞言就舒心踏實多了。

  他是今年剛調來這裡的,由於他在原部隊裡表現出色,現在已經是正排副連職幹部了。

  閒事,連長老宋就跟葛小虎介紹他們部隊駐地附近的情況。

  老宋說,團部駐地二龍山車站旁約五百米遠,佇立著一個水塔,那是倭國人當年留下的遺蹟。

  當年這個地區被倭國人長期統治,倭國開拓團在這裡拓荒種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戶。

  倭國侵略軍修建了許多軍事工事,在深山裡也有修築的軍事設施,供他們屯兵、儲藏以備戰爭之用。

  開拓團是在「9·18事變」之後,倭國向夏國派來的軍事兼民間組織。

  「開拓團」不光有軍隊,還有大量的移民。

  據不完全統計,倭國在侵占夏國東北期間,共派遣開拓團八百六十多個、三十三萬多人。

  「開拓團」強占或以極低廉的價格強迫收購夏國人的土地,然後再租給夏國農民耕種,從而使幾百萬夏國農民失去土地,四處流離或在倭國組建的一萬兩千多個「集團部落」中忍飢受寒,其間凍餓而死的人無法計數。

  據說,抗戰勝利開拓團撤離時有四百人左右,後來途中死了很多。

  從夏S邊境在山裡徒步走,很多婦女孩子走不動了就留在了夏國黑河地區。

  連隊駐地有一個女知青,她的媽媽就是倭國人。當年她的舅舅是開拓團的,從倭國來到夏國東北,姥姥在家放心不下,就派媽媽來照顧。

  誰知到這裡不久,倭國就投降了。沒有找到舅舅,媽媽也回不去倭國了,於是嫁給了她爸爸。

  去年夏倭邦交正常化後,沒有幾個月,她媽媽就回倭國了。

  葛小虎到了部隊後習慣了寫日記,他的日記本上第一頁就寫著:「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GM的首要問題.……」

  葛小虎,身為副連長併兼任一排之長,麾下有一新兵李華國,其表現尤為亮眼。

  葛小虎慧眼識珠,認定李華國為可塑之才,便時常給予勉勵,鞭策他不僅要加強訓練,更需加強文化修養,以期有朝一日能如自己般,通過不懈努力,提干成功,踏入軍校殿堂,實現軍旅生涯的華麗蛻變。

  今年秋,19歲的李華國應徵入伍,實現了自己從小就懷揣的當兵夢。

  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他10歲那年,部隊在冬季拉練時住進了他家的空房子。

  在那個寒冷的冬天,兵哥哥們不僅幫助他家挑水、打掃院子,還時常送來多餘的飯菜,這些小小的舉動讓年幼的李華國感受到了深深的軍民魚水情深。

  那時,他就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去當兵,回報這份情誼。

  李國華是初中文化,現在負責連隊的蔬菜和糧食採購工作。

  在北方的冬天,連隊的生活尤其艱苦,蔬菜的儲備顯得尤為重要。

  每年十二月初,連隊都會開始採購和儲備冬季蔬菜,而李華國和他的戰友們則負責將這些蔬菜搬運到菜窖中。

  這些菜窖,不僅是儲存食物的地方,更是連隊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在和平時期,七十年代的野營拉練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有效手段。


  冬季,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進行一個多月的野營拉練更能磨練部隊指戰員的意志。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部隊的四個年頭裡的特務連一排長易援朝有幸參加了3次冬季野營拉練和2次夏季游泳訓練。

  警衛二師工兵團是一支現代化的工兵部隊,是京城衛戌區著力打造,在全軍區數一數二的工兵團。

  她還是一個有著光榮稱號的英雄集體,「劈山開路先鋒連」就出自該團。

  說警衛二師工兵團數一數二,首先因為該團是建國初期由多個優秀工程兵部隊合並組建而成。

  二是裝備先進,工程機械大多為國家用外匯進口的,在當前這個夏國技術、經濟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實屬難得,也體現了夏國克服敵對國家的封鎖,強軍備戰的軍事思想。

  二師工兵團機械化程度高,車輛多,有運輸連,舟橋連是工兵團的特點之一。

  再就是該團兵員多,應對戰爭和突發事件的能力強,可承擔工作項目全。

  三個工兵營加技術營以及團司、政、後機關加直屬分隊特務連,警衛、偵察、防化學、高機、有無線電通信,衛生隊、修理所等等。

  披上迷彩偽裝網的工程機械、運輸車隊浩浩蕩蕩延續十幾里,很是壯觀!

  這幾年,京城衛戌區在參謀長劉之野的帶領下,各師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訓練熱潮。

  工兵團為了提高戰鬥力,鍛鍊戰士們的耐力和適應環境能力,經常有車不坐,就選擇徒步行軍。

  那是一次野營拉練途中駐訓幾天後的一個傍晚,天已經漸黑,軍號一響,部隊集合準備出發。

  特務連連部的行裝一排長易援朝、文書、通信員(司號員)三人一起打包裝車完畢只用了7分鐘。

  部隊的行軍計劃都裝在團首長及各級指揮員的心中,作為戰士,不隨便問目的地在何方,只能不掉隊的跟著隊伍往前走。

  行軍途中,不斷的穿插著各種訓練,比如急行軍,搶占前方某個路邊高地,或某個村莊。

  再就是由前方部隊往後傳口令,到最後檢查末尾得到的信息與前方下傳的是否一致。

  夜晚行軍幾個小時後,行進速度慢了下來。

  部隊休息時戰士們也不講究,背著背包就地一躺,不管是路邊的溝沿,還是墳地,有斜坡的地方都躺滿了人,吃點東西,歇一會兒體力得到恢復,行起軍來又有精神了。

  夜色中炊事班還要忙著挖灶支鍋做飯,一般60分鐘內要完成從做飯到吃完。

  炊事班的同志此時是很辛苦的,為爭取時間,有的連隊往往急火把鍋底燒糊串煙,飯還夾生,全連官兵就吃不上可口的飯了。

  易援朝他們特務連司務長叫劉全,他帶領炊事班共同創造出野外條件下既快又好吃的做飯方法。

  就是把肉切成肉丁在油鍋里用生薑蔥一炒,和米一鍋煮,這種飯吃起來很香。

  長途行軍到駐地,炊事班做的薑湯也很好喝,來上一碗渾身暖和。

  部隊冬季野營拉練既是鍛練一支拉的出、打得響的過硬隊伍,同時搞好軍民關係也是部隊的一項重要工作。

  野營拉練途中既有行軍,也有駐訓。

  今年工兵團入冬後,部隊就去了F山縣幫著當地的老百姓們修水庫。


  工地上彩旗飄揚,工兵團充分發揮了擁有大型工程機械,推土機、挖掘機、刮運平整機的作用。

  一是為地方修水庫完成了巨大的土石方工程,二是鍛練了部隊操作手的實戰能力。

  但是機械作業也有死角,局部的還需要人力手抬肩扛。一邊是機聲隆隆,一邊是扁擔、羅筐,小板車、獨輪車。

  戰士們軍裝一脫,在工地上分不清誰是社員誰是當兵的。

  特務連的作業面任務還是蠻艱巨的,天寒地凍,空中飄著雪花,易援朝他們穿著襯衣、背心,大家乾的是熱火朝天。

  易援朝推著裝了一二百斤泥土石塊的獨輪車從半山腰順坡而下,一點也不覺得冷。

  勞動時,炊事班把飯送到山上,易援朝就著大白菜蝦皮湯,有時是大蔥、豆腐乳一頓能吃五六個饅頭。

  這樣的勞動場面,不僅是基層官兵在熱火朝天的勞動,就是軍區參謀長劉之野這樣的大領導們,也帶領著機關幹部一起前來參加勞動。

  而且,戰士們吃什麼,幹部們也吃什麼,絕對不搞特殊化。

  劉參謀長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老百姓們的農業生產……」

  「我們當兵的流血犧牲都不怕,還怕流汗,辛苦嗎?」

  這一年多,劉之野的工作重心逐漸地向軍區參謀部轉移,警衛二師也許不久他就可以徹底放手了。

  作為衛戌區十萬大軍的參謀長,他身上的擔子也著實不輕。

  劉之野的主要職責是協助衛戌區付司令進行軍事指揮和管理工作。

  參謀部負責整理戰鬥信息,為軍事首長提供資料並提出建議,同時向下級單位布置具體的戰鬥以及訓練任務。

  在部隊中,參謀長的地位非常重要,他們的建議和決策對於整個部隊的發展和作戰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衛戌區全軍的冬季拉練,就是劉之野來負責的,因此他只能頻道到各部隊視察蹲點。

  而這進行野外拉練,就會出現太多意外情況。

  在天寒地凍的情況下,通信設備出了故障,免不了要對設備線路板進行測量檢查,必要時需用電烙鐵拆換零部件,才能修復設備。

  這年月農村普遍沒有通電,野戰條件下無線電台用專用電池和手搖發電機供電。

  農家很少有生煤碳爐子烤火的,一是煤炭計劃供應,二是要花不少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電烙鐵沒電不能用,火烙鐵又無處加溫。

  一個偶然的機會,易援朝發現連隊衛生員用酒精燈給針灸的銀針高溫消毒。

  他想,酒精加棉球放在一個鐵瓶蓋里點燃後給火烙鐵加溫。

  一試效果出奇的好,一是烙鐵銅頭沒有氧化層,乾淨如洗,非常容易吃錫,二是有足夠的熱量,焊出的焊點光潔無毛刺。

  易援朝解決了野戰條件下,設備維修焊接的難題,還因此受到軍區的嘉獎。

  每年的野外拉練,時間跨度大致相仿,持續一個多月,緊鑼密鼓地展開。

  待這段艱苦而充實的訓練畫上句號,往往已悄然臨近歲末,為一年畫上了一個獨特的句點。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