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火紅年代:隱居四合院當大佬> 第442章 海城救災 (重合)

第442章 海城救災 (重合)

2024-10-31 12:42:11 作者: 筆下寶寶
  第442章 海城救災 (重合)

  劉之野在這年中感受到了與以往的不一樣、也經歷了許多,成了他人生中最為難忘的一年。

  其中一個變化就是,老百姓們家裡的生活明顯是越來越好了,主要表現在過春節的時候。

  臘月底,許紅艷跟著父母回鄉下爺爺奶奶家。

  先是幫著爺爺把房間徹底打掃一遍,老舊的房間還貼上了精心選擇的幾幅年畫《開山炮響了》,整個房間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她爺爺奶奶家還準備好三四盆的面、豆餡。

  這天許紅艷早早起來,她燒火,媽媽跟奶奶包豆包、蒸豆包、蒸年糕。

  整整忙活了差不多一天,一共蒸了十幾鍋的豆包、年糕,冷凍之後,年糕切成片和豆包收在兩個大缸里,留在春節期間吃。

  過年爺爺還破天荒的殺了一頭豬、殺了幾隻雞,都是過去一年奶奶辛辛苦苦養的,實際上是請人幫助殺的,許紅艷膽小沒有看殺雞、殺豬血淋淋的場面,躲到外面去了。

  這些豬肉除了賣掉一半之外,爺爺還給她們一家回去時拿了一些,留了一些肉醃製成臘肉、將生豬油煎成熟豬油留在平時吃。

  過年的時候豬頭、豬肉、雞肉燉了一大鍋,還做了一些豬肉丸子、血腸等,真是一個少見的豐盛春節。

  許紅艷,年逾三十,依舊孑然一身,其容顏雖出眾,情感之路卻坎坷不平,仿佛命運總愛與她開些不近人情的玩笑。

  自高中畢業起,她便踏上了由摯友劉之若兄長鋪設的道路,踏入了供銷社系統的大門。

  歲月流轉,十餘載光陰匆匆,她已從青澀少女成長為一名幹練的女幹部,在供銷社內小有名氣,但內心的那份孤獨與對愛情的渴望,卻如同陳年佳釀,愈久彌濃。

  按理說,許紅艷,這位工作勤勉、容貌出眾且心地善良的女子,其情感之路本不應如此坎坷。

  然而,世事難料,她的初戀對象便是由單位里的某位領導給牽線搭橋的。

  男方家裡是來自南方,家庭條件不錯,自身亦在某單位里是個小幹部。

  兩人初見便心生情愫,迅速墜入愛河,眼瞅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好景不長,命運似乎總愛捉弄有情人。

  就在她兩人興高采烈地籌備婚禮之際,她男友突然病故……

  這段原本被眾人看好的美好姻緣,最終不了了之。

  這次情感的重創,讓許紅艷足足沉寂了兩三年,才漸漸從陰霾中走出。

  然而,命運似乎並未打算輕易放過她。

  不久之後,第二段情緣又悄然降臨,心地善良的許紅艷卻未曾料到,這竟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那王八蛋,心懷不軌,眼中只有許紅艷的美貌與金錢,是個不折不扣的感情騙子。

  幸運的是,真相揭露得及時,許紅艷才得以倖免於難,否則,她恐怕會成為下一個深陷泥潭的受害者。

  這段經歷,無疑在她的心中又刻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痕。

  第三次……

  年歲已高的許紅艷就成了她家裡所有人的心病,這年頭誰家有三十多還沒有嫁人的姑娘?


  這好說不好聽啊!

  劉之若得知她好友的情況後,也是分外著急,這是她從小玩到大的好姐妹,於是也在張羅著給許紅艷解決終身大事。

  說來湊巧,正月的時候,劉之若與黎勝利夫婦踏上了回娘家的路途。

  大正月,小舅子的到來,劉家肯定要熱情招待,於是這大舅哥、小舅哥、叔伯兄弟等一眾親友紛紛前來相聚,場面熱鬧極了。

  酒桌上,眾人圍坐,談笑風生,話題不離家長里短。

  有人說起了今年的莊稼長勢,有人分享工作中的點滴,氣氛熱烈非凡。

  然而,在這歡聲笑語之中,劉之若的堂哥劉述明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沉默寡言,眉宇間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鬱,與周遭的喜慶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

  原來,今年三十六歲的堂兄劉述明,在經歷了多年婚姻的不和諧後,終與他老婆分道揚鑣。

  劉述明別看婚姻不幸福,但是條件不錯,如今他已是劉家莊「捷豹」自行車廠的廠長,家境殷實,生活優渥。

  見到離異的堂哥,劉之若心中一動,何不將這位事業有成的堂兄介紹給許紅艷?

  劉之若心中有了計較,便將堂兄劉述明喚至門外。

  「二哥,既然你已與嫂子分道揚鑣,可曾想過再尋良緣?」

  劉述明苦笑,搖了搖頭:「我心已疲憊,不願再涉情事,只願將你侄女撫養成人,便心滿意足。」

  劉之若聞言,不禁嗔怪道:「二哥,你正值壯年,才三十多歲,怎能就如此意志消沉?這婚姻不順,不過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豈能輕易將你擊垮呢?」

  劉述明沉默片刻,嘴硬道:「我沒有……」

  劉之若白了他一眼:「煮熟的鴨子嘴硬,誰看不出來啊!你該振作起來了,這整日萎靡不振的,如何能帶領好廠里那兩三千名員工?」

  「他們可都指望著您的英明領導呢!」

  劉述明聞言,輕輕搓了搓臉頰,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與決心:「你說得對,老妹!我確實該振作起來了。只是我這年紀,想再找個合適的對象,不是那麼容易……」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自嘲與感慨,卻也透露出重新出發的決心。

  劉之若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直言不諱地道:「按理說以你這年紀,想找二十來歲的姑娘,確實不易,即便有,也不是什麼良配,恐非你所願。」

  「不過,我有個歲數稍微大點的好朋友,她也是單身,還是個黃花大姑娘,工作也挺好的。你想不想見一見?」

  劉述明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行啊,說說看,長得如何?我記得你都三十出頭了,她這年紀還沒嫁出去,莫非是……」

  劉之若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打斷道:「你們這些男人,真是一個德行。喏,照片在這兒,自己好好瞧瞧!」

  劉述明嘿嘿一笑,接過照片,目光瞬間被吸引:「喲呵!這臉蛋,這身段,絕了!老妹,老妹,就她了……」

  劉之若笑著道:「看上了?」

  「嗯嗯……」劉述明狂點頭,心想傻子才不喜歡這樣的,我去她這身材……

  劉之若卻扭頭就走,「你看上了還不成,人家還知不知道能看上你呢!」


  劉述明徹底復活了,追著她屁股後面道:「哎呀,老妹兒,你可得幫幫哥哥呀,哥哥今後的辛福可就看你了……」

  「好!」劉之若笑呵呵的道。

  回到屋內,劉述明的心情如同春日暖陽般明媚,他毫不猶豫地舉起酒杯,爽朗地招呼道:「來來來,兄弟們,咱們共飲此杯,慶祝一番!」言罷,他仰頭一飲而盡,盡顯豪邁。

  劉之野等人見狀,心中不禁生出幾分好奇,望著劉述明那明顯愉悅至極的神情,紛紛暗自揣測。

  「述明,你這是遇到什麼大喜事了?怎麼跟吃了蜜糖似的,滿臉春風啊?」劉之野笑著打趣道,試圖從劉述明那裡探聽一二。

  其餘人也是一臉好奇,紛紛投來詢問的目光,想要知道究竟是什麼讓劉述明如此開心。

  劉述明賣起了關子,「呵呵呵,總之是好事!」

  他刻意轉移了眾人的焦點,輕描淡寫地換了個話題:「大哥,關於您讓策劃的那些抗震救災演習,咱們年後是否還需繼續籌備?」

  「考慮到咱們廠的生產任務繁重,加之頻繁的安全檢查與抗震演習,確實給我們的生產進度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無奈。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附和,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確實,之野,基層員工們的意見也不小,他們認為偶爾進行這樣的活動足以,無需如此密集……」他們的聲音此起彼伏,顯然對此事有著共同的看法。

  自去年冬季降臨,鑑於北方地區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劉之野果斷提議,大幅提升了衛戌部隊的救災應急訓練強度。

  同時,劉之野也提議劉家莊地區,積極倡議並推動該地區加強救災避難演練,確保民眾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序地撤離,將損失降至最低。

  至於其他地方,劉之野暫時也只能無能無力。

  劉之野這不是在無的放矢,而且得到了許多人的理解與支持。

  正因為他能主動加強部隊對抗震救災方面的訓練,還受到了上面的表揚,相應地也加強了各級部門抗震救災放面的重視。

  因為十年前北河省台邢地區就曾經連續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在晉縣東南發生的芮氏7.2級地震。

  這次地震對當地造成了嚴重破壞,有感範圍廣泛,影響了周邊多個省市。

  還有去年年初,在遼東省海營縣一帶發生的7.3級大地震,是該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

  震源深度為16-21公里,極震區面積為760平方公里。

  當時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及破壞約500萬平方米。

  這次地震發生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遼東南半島,但由於地震前成功進行了短臨預報,當地政府及時採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災害大大減輕,除房屋建築和其他工程結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外,地震時大多數人都撤離了房屋,極大地減少了人員傷亡。

  這次地震也開創了人類短臨地震預報成功的先河。

  這次災後,夏國軍隊就和各地救災醫療隊及時展開了救災工作,交通和工農業生產一個月後基本上得到恢復。

  當記憶中的地震果真發生後,早有準備的劉之野迅速行動,向上級申請調遣軍區的幾支工廠團,他們不顧疲憊,星夜兼程,火速抵達災區,投身於這場艱巨的救災與搶險中去。


  隨著救援行動的深入,衛戌區的各支部隊在救災中磨礪,不僅展現了非凡的勇氣與決心,更在地震搶險、災民安置及災後重建等多個環節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為未來的應急響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後劉之野還憑藉其在這次抗震救災行動中的經驗,精心編纂了一份題為《軍隊抗震救災衛勤保障:地震救援實戰與演練》的報告,交到上級。

  這份報告以其詳實的案例、深刻的見解,迅速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上面隨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部隊深入學習該報告內容,以期在未來的應急響應中能夠更加高效、有序地展開救援行動。

  從此各級部門對加強了抗震救災能力,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官兵對於提升專業素養、強化應急反應的處理能力。

  …………

  去年年初,易援朝所在的工兵團就駐守在燕山腳下。

  這年2月4日海縣的那場大地震,震動了全國人民,也震動了他們這支駐守在燕山腳下的隊伍。

  當時海縣還是寒冬刺骨的季節,人們應該早早回家取暖,但到了晚上七點了,本應是萬家燈火的時候,可整個海縣就像一座空城,看不到一點的煙火氣息。

  原來當地的居民,都跑到了空曠的場地,躲進了早已搭建好的窩棚裡面,幾乎所有人都來了。

  地震發生了,海縣開始搖晃,地聲隆隆作響,地面閃閃發光,近處可以看到一道道長長的白色光帶,遠處則是紅黃藍白紫的閃光……

  當天晚上20點30分,一陣急促的集合號吹響,所有幹部戰士很快聚集在大操場上,營長匆匆走來,告知他們接到命令,部隊即刻開拔向營口方向開進,執行抗震救災任務。

  大家救災熱情高漲,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到了,也都躍躍欲試,整裝待發。

  結果臨出發時,營長來到隊前,點名讓易援朝留守在駐地。

  易援朝當時大惑不解,堅持要求隨隊出發參加救災。

  這時,營長告訴他,說這是團首長的指示。

  因為,災區具體什麼情況還不清楚,家裡需要留守一部分人,看情況再去增援。

  聽到這,易援朝也只能打消了去救災的念頭,眼睜睜地看著大部隊冒著餘震出發了。

  原以為他無法為災區盡一份力量,結果一天後隨著團後勤處李助理員的到來,讓易援朝人生中留下了一段難忘的記憶。

  就在二天傍晚,當時易援朝帶人還在操場上訓練,只見李助理員著急忙慌得朝我們跑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急切的問道:「誰是易連長?」

  易援朝連忙應道:「我就是!」

  接著,李助理員說道:「我剛剛從營口趕回來,部分市區已被地震毀掉了,部隊搶險救災任務非常重,又嚴重缺乏物資,幹部戰士非常苦,吃不上飯,團首長讓我帶兩輛解放車回來,一輛拉土木工具,一輛拉一車食物回去。

  前方急需的是土木工具,今天我必須連夜趕回營口,那這車食物的任務就由你來完成吧,但是明天必須送到部隊,越快越好。」

  由於情況緊急,易援朝也沒再耽擱,連夜帶隊趕往營口,總算是在規定時間之前,將這滿滿的一車食物送到了團部。


  團首長見他們能在短時間裡,送來一車食物,很是滿意,可團首長並沒有把食物留在團部,而是讓易援朝負責送到各營部。

  易援朝只好照辦,結果到了各營,營首長又讓他分到各個連隊,發給戰士們吃吧。

  可當易援朝將食物分到戰士手裡時,他們不少人拿著也捨不得吃,而是把食物送給了受傷的鄉親和餓的前心貼後背的孩子們。

  官兵一致、軍民同心,這一幕幕,讓易援朝備受感動。

  而易援朝因為這次送食物,最後沒有返回駐地,如願地和戰友們一起投身到了抗震救災的第一線,目睹了災難的可怕,也磨練了自己的意志,讓他懂得了軍人二字的責任。

  第二天,他們來到市區附近一個煤礦,這裡的居民區早已淪為了一片廢墟,成排的平房全部坍塌,一些遇難群眾的屍體裸露在瓦礫堆上。

  車剛停穩,聞訊而來的群眾就把他們圍了起來,爭著搶拉戰士們去幫他們救人。

  易援朝一看,認為救災應當要有秩序,不能失控,如果幹部戰士能單獨行動,定然事倍功半。

  於是當即下令,以班排為單位,有組織地開展救災工作。

  由於他們接到的主要任務是運送傷員,因此沒有攜帶必要的救災工具,戰士們只能拿著車上僅有的幾把鐵杴和洋鎬投入戰鬥。

  堅硬的水泥屋頂搬不動,砸不開,有的戰士手指都磨出了血,當他們費盡全力把人從廢墟中扒出來時,十幾個人已經……,

  易援朝等人不得已,只好用廢棄的床單被子把他們裹起來,抬到空地上排起來等待……

  不覺中午時間已過,戰士們又累又渴又餓。

  炊事班剛把大米飯蒸好,旁邊的群眾就圍了上來,戰士們看到飢餓的群眾,就主動把飯碗讓給了群眾。

  易援朝看到有一位年近70歲的老人蹲在行軍鍋旁,用勺子使勁地刮鍋底的煳渣渣,一邊吃一邊嘟囔:「多吃一口就能多活一天。」

  他心裡不知滋味,就從自己的碗裡拔了一些飯菜給老人。

  二師工兵團是從去年2月5日凌晨進軍海縣的,後來一直到3月中旬才撤離,在近四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裡,他們與海縣人民同生死,共患難,建立了深厚的軍民情誼。

  在這場偉大的抗震救災中,工兵團和其他兄弟部隊一樣,也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和感人事跡,在抗震救災中樹立的學習榜樣。

  …………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