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世界與世界中的人
正德二十二年用西曆紀元是1527年,這個時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對南美的殖民運動已經開始風起雲湧。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爾抵達巴西。
1502年,達伽馬證實南美洲是一個獨立的大陸。
1513年,巴爾沃亞穿越巴拿馬地峽,成為第一個看到太平洋的歐洲人。
1521年,位於今天墨西哥中部的阿茲特克帝國被征服。
到1530年,葡萄王室經過初期對巴西地區的探險和資源開採後,開始有組織的侵略巴西,進入實質性的殖民階段。
西班牙人也馬不停蹄,1533年征服位於今天秘魯的印加帝國,1534年征服爾瓜多爾,1538年征服哥倫比亞,1541年征服智利,這之後委內瑞拉、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的大部分南美土地相繼被征服。
這就是世界的另一端正在發生的事。
而在國內,
王守仁將會在兩年後,即1529年去世。
同年,楊廷和去世,
次年,楊一清、謝遷去世。
當然,江山代有才人出,1527年,張居正已經三歲,馬芳已經10歲,李成梁已經呱呱墜地,而戚繼光將在1528年出生。
至於高拱正在攻讀經義,徐階則已經粉墨登場,一代名醫李時珍更是在醫館當起了學徒。
周遭之地呢,也沒有持久的和平。
在越南,一代權臣莫登庸會在今年突然篡位,建立莫朝。
朝鮮李氏王朝,主暗臣庸,吏治腐敗,正在瘋狂內鬥。
哈薩克汗國,塔赫爾汗還在四處樹敵,國內征戰不斷,又與鄰居布哈拉汗國局勢緊張。
他們不知道的是,
在天山北麓,訓練有素的東方騎兵已經餵好了馬匹、擦亮了刀劍。
寬闊的草原給了他們最好的演練陣法的場地,
夏季到來的時候,在東方某個山坡的盡頭,明字軍旗緩緩出現,一排幾十匹駿馬呼著寒氣、搖著尾巴站在坡頂。
軍區總兵韓十二郎從京師歸來,他帶來的不僅是聖旨,還有糧草,以及陝西官牧馬場撥給他的一千匹戰馬。
龐大的隊伍遮天蔽日,濺起了草屑和塵土。
有了漢民族意識武裝的強大軍隊在朝廷的號令下,以遠超西方世界的組織性,整齊的排列於伊犁城外的山間谷地。
士兵們有乾糧、棉甲、子藥和建功立業的熱情。
當然,脫開這一切,還有男兒沙場的熱血昂揚。
這片土地不同於農耕文明,這裡更加遼闊、更加野性,抬頭仰望時會覺得雲彩更近,飄得更遠,滄海桑田之間,唯一不變的便是只有時代的強者才能稱霸草原。
現在輪到了大明。
韓十二郎從京師回來以後,新疆軍區開始進入狂暴的戰備狀態。
從內地特地過來參軍的婁方勇因為其舉人身份、學識淵博被委派以軍中糾察官的職務,這是類似於後世政委的特別職務,他當然有縱馬殺敵的任務,但更要側重的則是戰爭動員。
當軍隊真的準備開始打仗,他們這群人是最忙的。
婁方勇拿著從上級那裡拿來的地圖,深入營帳中,在燭光下,他攥著拳頭高聲道:「當今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弱小就代表著被奴役,強大,就代表著奴役別人!我們要為了我們自己打下更加廣闊的疆土,占領更大的草原!!大明必勝!」
像是這樣的場景在各個營帳中都會發生。
話術就是那些,為了民族、為了自己,調動每個人的熱血,讓人們知道自己是在為自己的美好家園而戰!
而除了這些零零散散的宣講,
整個軍區也進行過統一動員,
兩個大軍也開始相互比拼士氣,直到某個清晨,營地大門大開,一列列騎兵開始沖了出來。
人們高喊著,「明軍無敵!」、「為了漢人二戰」、還有就是乾脆一些的,比如「我這次要殺到自己連升三級」!
總而言之,一直真正訓練有素、士氣高漲、後勤充足的六萬騎兵被放出來了。
他們沿著天山山脈而下,順著伊犁河流動的方向一路向西北方向而去。
從伊犁河谷出來之後,要不了多遠,整個地形會變得相對平坦和低洼,在後世人們將這裡稱為哈薩克丘陵。
不用懷疑,中原地區就是氣候條件十分優越的地方,
翻過天山往這裡走,雖然遼闊、雖然廣袤,但哈薩克丘陵有其難以克服的氣候缺陷。
比如說它的北部就是更加寬闊的西伯利亞大平原,而因為沒有高山阻隔,導致哈薩克丘陵地區在冬季非常的寒冷,氣溫往往會降到零下30度以下,牲畜都很難熬過寒冬。
又因為深居內陸,沒有水汽,所以這一片地帶是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只有部分綠洲適合農業耕作,更多的地方就是草地,一眼望不到頭的草地,當然,這裡的草地又與新疆的高山草甸不同。
因為這裡地勢更低,還有河流橫貫其中,儘管徑流量不大。
當然,在這片氣候惡劣的地區,總算留下一個伊犁河谷還算個『明珠』。
哈薩克族人就是以放牧為生、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於這片草原上。
而丘陵,就意味著大軍會在山頂、山谷間不斷穿行。
這樣穿行、穿行,終於有一天,他們站在略高的山坡之上,遠眺一大片綠的草地,然後看到了帳篷的頂。
而對於哈薩克汗國的部落來說,忽然一天他們會看到那個根本無名的山坡之上多出了黑壓壓的大軍,他們像螞蟻一樣越聚越多,直到填滿山坡和谷底。
多年的戰亂生涯使得他們不用多想就知道這是什麼。
不知道是哪個牧民認了出來,於是在一片片的帳篷間穿梭高喊,「東方的明軍來了!東方的明軍來了!」
隨後就是巨大的混亂,原本的士兵被推出來參加即將進行的戰鬥。
而在明軍這一側,
韓十二郎則沉迷於西邊天際處的夕陽。
「咱們,終於走到了這裡。」
他身邊的副將個個勒著韁繩露出興奮的面容,「將軍,這一戰過後,打得最遠的漢人軍隊就是咱們了。」
他沒有說將軍,而是說軍隊。
實際上,打得最遠的漢人將領應該屬於另外一個人,他的名字叫郭侃,此人效力於蒙古帝國,最遠打到了地中海。
韓十二郎聽了以後則輕輕一笑,「算盤打得響呢。只打到夷播海可不算最遠,怎麼?你還想千里轉戰?」
「當年高仙芝敗於恆羅斯,那是咱老祖宗,要替老祖宗把面子找回來。」
旁邊人嘲笑,「就因為你姓高,他就是你老祖宗?」
「那肯定是。將軍,末將是覺得這次機會是天時地利人和,當年唐軍只有兩萬,而我們有六萬,我們的武器也更加先進,皇上也全力支持,這次要再不勝,下次再有後人踏足這裡,不知何年何月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的任務很重。
實際上,古代軍隊並不會這麼思考問題。
但在朱厚照的改造下,現如今大明的邊疆守衛軍隊都具有了大歷史觀,這不僅僅是一種政治統治的選擇,更是提升戰鬥力的一個手段。
有什麼道理不用呢?
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明軍已經具有了近代民族國家軍隊的雛形。
當然了,離那支信仰無敵、絕對忠誠的人民軍隊還有距離。
「好,就讓他們知道知道我們先進武器的厲害!傳令,繼續前進,距離足夠以後,開大炮!轟他娘!!」
大炮雖然很難攜帶,但多少得帶一點,萬一路上遇到龜殼一樣的堅城怎麼辦?!
……
西域的戰事終於開始了。
這是一個令人激盪的時代,即便後世人也不斷重複講述這段歷史:
正德二十二年,雄心壯志的正德大帝在經過數年的準備之後大踏步的推動了他的帝國擴張之路,雄壯的漢人騎兵自盛唐以後再一次加入中亞地區的混戰與爭奪。
這一計劃是在吸取了前代人的教訓之後才實施的,因為後勤始終是大明爭霸中亞地區的弱點,而正德大帝一直等到登基的二十二年後才正式發動對哈薩克汗國的戰爭。
那時的大明國力強盛,軍隊指揮系統簡潔而有效率,從南洋運過來的奴隸成為後勤運輸的重要力量,一袋一袋的糧食就這麼通過奴隸的雙腿和馬匹等牲畜扛上了天山之巔。
人們始終無法解釋,為什麼從來沒有去過新疆的正德大帝對於新疆的廣袤和道路運輸的困難有著如此深刻的認識,以至於他在硃批中一次次強調後勤的重要性,並拒絕在準備不足時冒險行事。
就像人們也不明白,正德皇帝為什麼知道新疆地區適合種植棉花、為什麼確定西方人正在占領世界,更加令人們想不明白的是,為什么正德皇帝對嚴寒到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北方凍土地帶的領土都如此重視。
這個像謎一樣的恢弘時代有著太多不可解釋的神奇之處,以至於被絕大多數歷史愛好者所喜愛和研究。
甚至有人說,正德朝是被一分為二的,這個轉折點就是正德二十二年。
在此之前,大明雖然也發動戰爭,但都有一個具體的緣由,打起來也相當克制。
可在此之後,大明發動的戰爭有時可能只是出於一個『征服』的目的,而領先時代的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也使得大明騎兵追上了他的刀下亡魂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