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這個男人不太冷靜> 第469章 歷史包袱

第469章 歷史包袱

2024-11-27 01:02:43 作者: 范儀同
  第469章 歷史包袱

  想要早點去地方分公司看看,結果需要處理的事有點多,推遲了一段時間。

  隨著各大高校的畢業生紛紛走上社會,今夕文化招聘的大學生們也陸續到崗,一個月的崗前培訓,兩個月的試用輪崗見習,基本上都能留用。

  今年的校招,最大的收穫不是京城本地,而是華中地區的二三線院校的學子,少數名校畢業生想要來首都發展的,也傾向於今夕文化。

  無他,待遇確實不錯!

  基本工資給得夠高,各種福利待遇也很很好,通勤住宿餐補加班費獎金等加起來,相當可觀了。

  除了正兒八經的全日制大學生,今夕文化還委託高職高專院校委培了一批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才,汽車駕駛,電器維修,電腦組裝,程序碼農,坐班文員,商務營銷以及美術美工等,種類繁多。

  很多將來幾乎是常識的技能,這年頭都十分搶手。

  比如汽車駕駛,已經不是被人羨慕尊敬的好職業了,掌握的人依然極少;電腦網際網路之類的,別說精通編程,會打字的業務員都是香餑餑;要求不高的藝術類、全職文員、電子商務以及文案編輯等,會吹牛的不少,真有本事的鳳毛麟角。

  別看都是些不起眼的基層職業,偌大的集團公司就看這些人撐起了半壁江山,沒有他們的付出,很多想法都落不到實處。

  如今的今夕文化已經度過了人手嚴重不足的階段,可求賢若渴的態度還是要擺出來,身為老闆的金尚,親自去見了正在學習實習的後備力量,說了不少勉勵的話。

  最令人看重的殷牧野幾乎無縫銜接加入了技術中心,成為楊琦的左膀右臂。

  軟體業務的很多產品,本來就有他和李蓉全程參與,對公司的運作模式也很熟悉,即便如此,作為同期加入公司的同事,人事部門在安排工作的同時,還是讓他們參與到了新入職團建活動中,和未來的同僚熟悉熟悉,多打好關係。

  正值世界盃如火如荼進行中的時候,金尚並沒有熬夜看球,而是如往常一般作息穩定,也就是周末抽空看一下錄播。

  老闆不太關心,公司旗下的報刊雜誌以及綜合門戶網站可沒有放過蹭熱度的好機會,本來就是以文體娛樂以及本地生活為主要賣點的媒體,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兩位主編王燕和趙榮珍已經是公司內部資歷最深的元老了,尤其是後者,還兼管著校園比賽和文創影視方面的工作;前者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力很強,將《知音雜談》發展成全國排名前三的周刊,也是唯一重點面向都市女性的知名雜誌,自每月發行量超過七百萬後,增速開始減緩。

  市場就這麼大,只能隨著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率的提升而被動上漲,所以直到今年四月才艱難突破千萬份。

  這麼大的發行量,每年光賣雜誌的純收入就接近一億五千萬,再加上接近八千萬的GG費,淨利潤超過兩億。

  成本發行方面的細節就不提了,要問為什麼GG費為什麼這麼多,其實很簡單,發行量起來了,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知音雜談》還有求於合作商,現在主客易位,完全是客戶有求於本方。

  一個彩版GG費就超過十萬,這個價格可比局限於本地的《京西都市報》要高多了。

  即便如此強勢,金尚依然強調服務意識。


  在紙媒最後的輝煌時代,抓緊時間多賺點錢,然後順勢切線上,做好遭遇網際網路衝擊,降本增效,謀求轉型的準備。

  傳統媒體可能會勢弱,但永遠不會消失,就好比《京西都市報》和《知音雜談》,哪怕將來虧本賣,甚至白送,在報刊亭或者地鐵站免費供應,也要維持住,只要GG費還有能蓋住運營成本,甚至小虧都不要緊。

  有了它,就像是有了招牌,可以為教材教輔教培以及線上業務背書。

  遺憾的是,王燕主編婚後到了育齡,婚假產假哺乳假很長,很多重要的事需要助理代勞,好在現在聯絡方便,居家辦公也不是問題,需要她做決策的,發個電子郵件就行了。

  忙裡忙外好多天,終於有空了,才以工作考察的名氣,帶著李萱出去轉轉。

  ——

  從天上看,整個黃河口就是一片衝擊大平原,這個季節正是好時候,綠化還行,甚至能看到一片片被灌溉水利溝渠分割開來的農場牧場;

  地勢西高東低,海拔有限,兩岸土地說不上肥沃,但也湊合。

  一下飛機,金尚就忍不住皺眉。

  挽著金尚的胳膊的李萱也忍不住遮鼻子,略微抱怨道:

  「溫度還可以,明明在京城南邊,溫度明顯更低,可這味道……看著綠化率還行啊!」

  真不是兩人過于敏感,習慣了京城的天氣,霧霾一年來幾次,偶爾還有沙塵暴的日子,什麼沒見過?

  可到了這裡,不得不感慨自己見識少。

  「可能這幾天空氣品質不好吧!」

  這股微微泛酸的感覺,應該是化工廠排氣造成的,再就是濱海地區特有的海風吹來的咸腥味,混合在一起,還真讓人有些氣悶。

  再就是可見度不佳,遠遠望去,像是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紗霧。

  深呼一口氣,嗓子乾澀難耐。

  兩人正要說點什麼,跟在後面下了私人飛機的秘書黃漪漪說道:

  「那邊的車,是來接我們的吧?」

  「應該是!」

  金尚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果然,不一會,從車上下來的洪仁全和二姑夫張華招手。

  「這邊這邊!」

  坐上小車後,出了站,又換成了平穩的中巴,幾人喝了點水潤潤嗓子,才稍微舒服一點。

  「有點不習慣吧?剛來難免的,過兩天就好了。」

  洪仁全笑呵呵地說著,金尚不由得說道:

  「沒有到難受的地步,可要是一天到晚都這麼個樣子,著實有點難熬。」

  「這裡是工業區嘛,膠東半島石油化工最密集的城市。」

  全國第二大油氣田,華北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近半個世紀以來,為華北、華中,華東地區的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哪怕這些年鑽井難度越來越大,開採成本越來越高,依然無法忽視它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這三十多年來,為了改善黃河口的環境,當地也做了不少左右成效的建設。

  多年以前,這裡什麼樣?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種九不收,糠菜半年糧!


  這片由黃河入海淤積而成的土地,是東部沿海鹽鹼化程度最高的幾個地區之一,整個膠東半島千萬畝上下的鹽鹼地,這裡就有約三百五十萬畝,超過三分之一。

  如今這裡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灌溉設施,溝渠遍地,施用有機肥,改良土壤,上農下漁,深溝條田,平整地塊,集中連片,節水高效,宜機作業,這不僅僅是埋頭苦幹能做到的,還需要工程,生物和農藝等支持,什麼暗管排鹽,坑塘蓄水,低壓強排和水肥一體等,很多手段,都是技術人員和當地農戶千辛萬苦摸索出來的。

  就連二姑夫張華這個專家,在給金尚的文件里,也盛讚了這一模式的優越。

  俱輪泊的成功經驗,是不能生搬硬套到這裡使用的。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各地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土地條件相差極大。

  總體而言,北方偏鹽,適合作物生長,南方土質略偏酸,相對而言略差。

  人類文明起源於溫帶,多在北方,馴化的作物自然也是不喜酸性土質的。

  有一句老話叫做「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松樹和柏樹,都是喜歡偏酸性土壤的,與之類似的,還有桑樹之類。

  南方很多地區有諸如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魚米之鄉的美譽,但是很少有人會說土地肥沃,相對而言,北方土地確實要更適合種地,且大平原較多。

  至於湖廣和江南等地為什麼會成為魚米之鄉,妙就妙在這個「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尤其是雨熱同期這一點,簡直是得天獨厚,老祖宗能將農業文明發展到巔峰,雨熱同期也至關重要。

  簡而言之,就是光照強烈,氣溫升高的時候,也是雨水充沛的時候。

  與之對應的,還有「雨熱交替」、「雨熱不同季」,為什麼偌大的北美和非洲在古代壓根不適合種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夏季陽光強烈,萬物生長的時候,是旱季,雨水稀少,灌溉不利,而雨季到來的時候,作物生長的黃金期早就過了。

  所以,傳統的男耕女織,種地養蠶,四季輪轉這種理所當然的事,其實是老天爺的饋贈,世界上很多地方夢寐以求卻求而不得。

  回到東營這片土地上,雖然石油化工以及配套產業的污染有點嚴重,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本地綠化率高,防風林,行道樹,堤壩固土,經濟速生林等不少,一部分鹽鹼地經過多年治理,已經變成了熟地,畝產千斤的上田也有不少,而寸草不生的重鹽鹼地,自然也有很多。

  本來就是重點墾植區,金尚和張華想來這裡做試點也很正常,這麼多年過去了,臨河濱海待治理的土地還多著呢。

  只是……

  「看了姑父的調查資料,我才知道,這一行的水有多深。」

  「不試一試,哪裡知道咱們玩不玩的轉?」

  張華咧嘴一笑道,

  「這裡本來就有幾個農牧場,產值嘛,超過一億的都不多……」

  其實有幾千萬的總GDP,已經很可觀了,以前的張華家裡就是這種,只是這幾年生意做大,眼光高了。

  第一產業的產值和經濟帶動量本來就很一般,比不了動不動就幾十億幾百億的大型石油化工。


  可問題是,這幾年關於環保和碳排放的壓力越來越大,管得越來越嚴,當地想要轉型也是理所當然。

  整個東營,擱在半個世紀前,就是個不毛之地,一個黃河口岸邊的小漁村罷了,因為附近發現了大油田而驟然崛起,和西部那些發現了煤炭、貴金屬和天然氣而一夜暴富的礦業企業城差不多。

  「您說的地方和企業的關係,一直就這麼差?」

  「說差已經很含蓄了,完全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誒?」

  迎著金尚的目光,張華有些無奈地說道:

  「崛起太快,從一個貧窮的小漁村,成為一個全省份人均GDP名列前茅,甚至一度遙遙領先的地級市,原因是什麼?」

  這還用問?

  當然是發現油田了,全靠石油化工撐起來的。

  「那你覺得,石油化工廠和原來的小漁村,誰得的多?」

  聞言的金尚一愣,旋即反應過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央企和地方的關係,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不可輕忽。

  絕大部分情況下,兩者是可以相容,甚至是彼此支持的,可問題是,年產值上千億的大集團,和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哪個更加強勢?

  不僅是在東營,油田上到指揮部下到鑽探冶煉分公司,和整個膠東半島的大大小小地區關係都不怎麼樣!

  在全國以經濟建設為主基調的背景下,這裡的地央矛盾居然如此突出,也算是蠍子粑粑獨一份了,妥妥奇葩。

  「不止是官面上不來電,民間基層更是老死不相往來,東城和西城,連計程車都不通。從這裡發現大油田開始,短暫的蜜月期後,就是長久的競爭對抗。爺爺小時候和石油子弟打架,兒子和牛氣沖天的石油工人幹仗,孫子上學了還要和石油大院裡的公子打群架。哪個要是在和對面開片的時候慫了,想要抬起頭來,可就難了。」

  「這麼野的麼?」

  究其本質,還是現代版的土客矛盾,又摻雜了一些經濟,地盤和彼此認同方面的因素,導致了現在的結果。

  本質上,東營是一個新造的,強行捏合在一起的新興地級市,各方都在努力和解,改善環境,可歷史遺留的包袱,沒那麼容易甩掉,今夕文化這條「過江龍」入場,是好事還是壞事,還不好說。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