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見聞
黃河入海口的這座城市,富裕歸富裕,卻談不上什麼歷史和底蘊。
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大河入海口不是渤海,而是黃海。
即便前世今生的歷史已經走上了岔路,可在事關天象地理的大事件上,依然有極強的慣性。
原本南流的黃河變嚮往北,導致蘇北故道和入海口發生了重大變化,超過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海水淹沒,失去了泥沙供應,沉積形成的大片肥沃土地不斷收縮並沉入海面以下,只留下被潮汐不斷侵蝕的灘涂鹽鹼地,漁業資源也日漸枯竭。
海岸線向內陸收縮,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與之對應,冀北入海口則受到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沖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平原。
也就是說,整個東營絕大部分土地,其實就是淤積而成的三角洲逐漸擴張形成的。
一百多年,對滄海桑田的變化來說,著實有點短,於五千多年的華夏歷史而言,微不足道。
說它是因石油城而興起,並不是虛言,可這也不代表除了石油化工以及配套產業,其它就一無是處。
為了改善當地的環境,尋找傳統經濟模式之外的增長點,大家也花了不少心思。
落在金尚等人一行人眼中的,就是這麼個正在艱難轉型的城市。
剛來不久,還不太熟悉,就算看過不少資料,到底沒有實際接觸過,談不上深刻的了解。
休息了一天,適應當地氣候後,金尚和二姑夫張華等人去見了一些人,了解一下當地營商環境。
李萱和黃漪漪就不用時時刻刻跟著了,一些應酬也著實有些無趣,剛開始還有點意思,過後就有點難熬了,於是兩人結伴去附近走走,帶著幾個助手去看看濕地公園的盛況。
六七月的樣子,正是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好時候。
沿著河岸步道散步的李萱看著遠方振翅高飛的丹頂鶴,舉起數位相機抓拍,後十分欣賞地讚嘆道:
「就這麼會,我們已經看到了二十幾群,超過五十種鳥類棲息在此,著實壯觀。」
幾隻涉禽就在數十米外的地方,從淤泥沼澤和沙石灘中啄出螃蟹,沙蟲,貝類或者龜鱉之類的吞下,來回往復,好不熱鬧。
「京城這些年也開始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已經被注意到了。開發與不開發尚在兩可之間的,一般都要專家做評估。」
像什麼圍湖造田,開渠引水和墾荒種稻之類的事,並不能想當然地去干,得有個統籌安排。
眼前這片美景,要是為了開幾塊產量不高的鹽鹼地就給破壞,那就太可惜了。
擱在古代,良田就是硬道理,種糧食壓倒一切,可在現在,就不必太過執著,機械化大生產和強大的水利設施建設能力之下,不必以毀壞開發的代價提升土地利用價值,而是以更加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那邊好幾塊紫紅色的,就是金總說的鹼蓬草吧,規模起來了,確實很壯觀;更遠一點,靠近海邊,基本泡在重鹽水中的,就是鹽角草吧,長得也還行。」
「應該吧!我也是第一次見到,現場看和照片裡還是不一樣的。淤泥溝渠邊上的,似乎是蘆葦,又像是野稻苗的,是什麼?」
「大米草?」
黃漪漪不確定地回應道,
「這種……在我老家也很多,似乎從遼東,膠東,蘇北,浙閩,兩廣的海邊都有種植,幾十年前引進,用來改善海邊環境,吸水造陸,壓製鹽鹼地蔓延擴張的。只不過……看起來似乎在這裡有點泛濫成災的意思。」
這種植物生命力極其頑強,在湖海交界處長得極好,為三角洲灘涂地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本質上,東營是一個弱潮陸相河口,淺水處一點二到一點三米,局部最深也就七米,而渤海平均水深也就十幾米,可見環渤海地區是個內水區域,相對穩定。
不過……
「看,溝渠南邊的樹木鬱鬱蔥蔥,北邊的草場長得還行,稍微高一點的樹基本都枯死了,這可是六月……」
兩人又往前走了一會,李萱指了指映入眼帘的奇怪景色,
「有點不對勁,是病蟲害?」
「地下被高鹽水侵蝕了吧!草的根系比較淺,大樹的根扎得比較深。」
「看來,降低海邊土地的鹽鹼化程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一場似乎看不到盡頭的持久戰。」
這裡和內陸乾旱導致的鹽鹼化荒漠化不同,海邊是因為含鹽量高的海水滲透導致的,如果降雨量降低,蒸發量上升,土壤的毛細管效應就會將深層富鹽水吸到表層,水分蒸發,鹽分留在地表,加重表層土的鹽鹼化程度。
治理則需要兩條路一起走,利用海水化工技術,抽取地下苦滷水,地表則利用水洗或者種植吸鹽植物,綜合改善。
且這些方法需要長期堅持下去,才能讓荒地變良田,要是幾年不注意,稍微疏忽,又會回到過去那個樣子。
諸如間種,套種,輪種等,既能有效提高作物產量,又能蓄養肥力,改善土壤狀況。
「咦,那邊就是咱們的試驗田吧?海水稻高低不平,看著就像高杆蘆葦,不仔細看,都分不出來;還有大豆,這玩意也能在海邊生長?綠油油的,紅黃色莖稈,是什麼?」
「甜菜,弱鹽鹼土壤里長得還可以,本地晴好天地多,日照強烈,對油料作物的生長有利,原本還有耐寒品種的油菜,只是今年的可利用土地不多,大部分還是要種鹽角草和鹼蓬草,還要種竹柳吸收深層鹽分,治標也要治本。」
「考慮得挺全面!」
一片片的作物,長勢都挺不錯,李萱也比較高興,到底是自家的生意,出生自南方土豪之家的女子,對土地有一份別樣的情懷,收成好,也是家業興旺的徵兆。
只不過,靠近海邊的濕地公園是保護區,內陸開墾程度較深的熟地,都是有主的,本地農墾集團和大大小小的農業牧業公司不少,最好的地都已經被它們拿走了。
金尚和張華想要現成的農牧場,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在偏遠地區投錢開荒,或者和鄉鎮農村合作,租用田地使用。
當然了,這裡到底是關內,人煙稠密,經濟還行,好地方肯定搶手,金尚也沒想過在這裡搞大開發,而是試著打開市場,和星島海化打個配合,順便弄個試驗田,如果能發展壯大就好,不行也不要緊,慢慢來。
再往前走,就是城郊了,有一片被買下來的野草地,經過平整後,種上了紫花苜蓿,作為牧業公司的本地開發基地之一,以奶牛為主,肉牛為輔。
草場上,有將近兩百頭左右的牛正在散步吃草,這還不是全部,牛棚飼養區還有更多圈養的,總計大約五百多頭。
這個規模,不是特別大,和散養戶相比,已經很誇張了。
踏著散發泥土芬芳的牧草地,李萱和黃漪漪走近後,觀看了擠奶工的作業,大貨車和叉車將牧草散入食槽,大型罐車將水注入水池,讓牲畜來喝。
「這牛背上的是什麼?還背著個塑膠袋子,難道這些牛生病了,要吸氧?」
「這個……我恰好知道一點!」
連秘書黃漪漪都不知道的事,倒是李萱聽說過一些,
「京城那邊的園區牧場,牛越來越多,但地方就那麼大,於是只能圈養。只不過,牛這種牲畜,不時常出去走動,容易脹氣,經常需要獸醫做個小手術,緩解痛苦。本來也沒什麼,學校那邊有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的課題研究,說什麼牛放的屁占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那可真是閒的慌!」
「也不算吧!本來就是科研園區,有校企合作的協議。其實不應該叫牛屁,而應該是牛嗝。室內有另一套系統,室外就用專門開發的袋子裝起來。」
說穿了,一點也不奇怪。
牛是反芻動物,有四個胃,其中瘤胃是第一胃,裡面有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食物在裡面經過發酵,然後返回牛的嘴裡經過咀嚼後,更利於消化。
很明顯,瘤胃就是一個天然的發酵池,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其中,甲烷含量超百分之二十五。而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超二氧化碳一百二十倍,時間長達十年,相當誇張。
說「牛放屁」讓全球氣溫升高,固然是扯淡,可它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至少在目前的監測中,一頭成年奶牛產生的甲烷,一天就高達五百升,一頭成年肉牛產生的甲烷,在三百到三百五十升左右。
量的多少,和餵養的食物有關,會產生一些變化,奶牛吃的發酵粗飼料多,產生的甲烷更多也很正常。
一般而言,瘤胃這個天然發酵室產生的氣體,會隨著牛的活動,進食,吞咽和打嗝等排除體外,圈養的牛就沒那麼好的條件了,消化道脹氣排不出去,食慾下降都是輕的,嚴重的甚至會壓迫臟器導致死亡。
於是,金尚讓人開發了一套吸氣儲氣過濾回收系統,讓獸醫在圈養牛的身體上開個小口子,將瘤胃發酵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積少成多,居然能弄到不少可燃氣,和發酵池的沼氣一起供應燃氣發電機消耗,綽綽有餘。
實驗項目,效益談不上有多好,但也有點意思,最主要的好處還是在於,可以為母校師生「水論文」提供足夠的數據和素材。
至於經常室外活動的牛,就開發了一套氣囊,讓牛背起來儲氣,這就純粹是某個「大聰明」一時興起,腦洞大開的產物,反正也花不了幾個錢,金尚就由著手下去折騰了,要是能弄點專利裝點一下,也是好事。
只是沒想到,在東營這個開闢沒多久的牧場,居然也有人這麼幹了。
用處嘛,談不上,這裡的工作人員隔三差五換氣囊,收集的可燃氣用作燒火做飯,熱水取暖了,多多少少有點用處。
「人才,到處都是啊!」
李萱笑眯眯地用手指戳了戳牛背上的氣囊,已經裝滿了一半,牛身上的小創口,以及連接到瘤胃的氣針,也不知道疼不疼,反正牛不覺得,一直在悠然地吃草。
黃漪漪則對新鮮的牛奶感興趣,可在得知鮮奶要經過殺菌和多道工序才好飲用後,失望地將這件事放下。
稍後,李萱和黃漪漪又饒有興致地看了下滅鼠小組用馴養的貂和家犬配合工具將躲在地下的老鼠逼出來弄死,又嘗了嘗半成品奶油奶酪,食品加工廠正待封裝的燻肉和醃肉,才準備往回走。
路過河邊淤泥地的時候,兩人驚訝地看到,原本無人的灘涂附近,多了不少背著籮筐,用一根黑色棒子在泥水中攪動的人。
他們有男有女,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小孩子不多,也有個別還算健碩的老者。
「這是在幹什麼?」
「應該是『擼鐵棒』吧!」
這種事,多見於河邊和海邊,就是用有磁性的棒子在河沙中攪動,將稀碎的鐵礦石吸附,然後擼到背著的筐裡面,聚集起來去賣掉,十分辛苦,但能賺不少。
「這……不是說東營是一座相對富裕的新興城市麼?」
「整體有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過得好!全家老少齊上陣,一天的收入,少則二三十,多則上百,你說他們干不干?」
「這麼多?」
三年前,魏雙萍的工資也就兩千多,就這個待遇,足夠她走出困境,改善全家生活了,甚至擠一擠還能在京城貸款買一套商品房。
「也不是天天有的,好地段十分搶手,也容易引發矛盾。」
聞言的李萱琢磨了一會,才勉強點點頭道:
「和我老家的採石挖砂差不多吧,只不過……這玩意沒人管?」
「管!怎麼不管!要管得住才行,基層治理總有難處,而且……」
黃漪漪悠悠地說道,
「這還算好的,危害不是特別大,那種開著挖沙船,用超大號電磁鐵收集鐵砂,將河底河堤弄得千瘡百孔的才叫恐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