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銅料
廣州皇宮,保和殿,瞿式耜焦璉等軍機府臣坐於殿中,正聽著李承志稟報駐兵琉球的計劃
朱朗先前告知金應元等琉球使臣,駐兵是為了在海上截殺清虜一方發出的商船,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藉口
清虜本是關外遊牧民族出身,入關以後單是恢復中原的農耕之事,就已經讓清廷一方焦頭爛額,更不用說派出海船進行海貿了
魯監國等人占據舟山以後,時常派遣兵船前往南直隸蘇州等地突襲劫掠,魯監國一方的船隊自是無力攻破城池,但搶上一把就走,卻是沒有任何問題
清廷在陸上自然兵鋒驍銳,但面對這種來自海上的突襲卻是束手無策
清廷一方曾經在寧波等地勉強聚集了一些民船,想要攔截舟山島上的這些劫掠船隊
但清廷從民間徵調而來的皆是沙船一類的近海河船,與鄭彩率領的海船艦隊根本無法抗衡
鄭彩憑著船隊的強大火力,輕而易舉便撕碎了清廷好不容易征繳而來的水師船隊
如今蘇浙一帶的海面上,清廷連海面都出不了,就更不用說組織船隊前往日本進行貿易了
朱朗之所以要駐軍琉球,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倭國的銅料
江戶幕府在一六三九年徹底鎖國,開始嚴格禁海,日本沿海的各處港口皆被關閉,連興盛了數百年的平戶港都被直接禁止貿易
如今日本所有對外貿易,皆被限制在長崎一地
海貿司去年從倭國購銅,所得銅料的價格不過百斤八兩,已是極低,但實際上這個價格卻還有繼續壓縮的空間
長崎之地交易的所有物項,價格都要受到幕府的干預,也就是說這八兩的銅價,實際上是幕府干預以後的價格,日本本土的銅價只會更低
朱朗此次決定駐軍琉球,當然還有一些別的考量,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獲取日本本土低價的銅料
陳子壯聽完李承志匯報的駐兵取銅計劃,卻是眉頭微皺,開口說道
「駐兵海外一事非同小可,倭國如今給出的銅價已是極低,若只是為了些低價銅料,便貿然派兵海外,是否有些得不償失」
朱朗聞言,卻是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江南素為財賦重地,但如今江南卻已為清廷所奪,朝廷這幾年雖也努力興治,但朝廷依舊是入不敷出,必須再另尋財源」
下方瞿式耜等人聞言也是微微點頭,朝中財賦狀況不佳,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否則朝中也不用弄出以糧代銀,又借用民間商賈,換銀髮俸的法子
朱朗見得下方眾臣點頭,繼續開口說道
「開鑄新錢便是朝廷未來的一大財源,去年鑄幣之利諸卿也都知道,去年朝中購銅兩百萬斤,戶部單靠鑄幣便已得利八萬兩」
「海貿司已經估算過,以如今朝廷船隊的運力,再加上部分民間船力,朝廷每年從倭國運回六百萬斤銅料應無問題」
「若能將這些銅料全數鑄錢,那戶部每年便可憑空多出二三十萬兩收入」
「朝廷要增加收入,無非便是加稅攤派,但無論是加田稅還是商稅,恐怕都會招致民間怨氣,惟有這鑄錢一項最是簡單,只要銅料運來,即刻開鑄,即刻便可得利,又無須疲敝民間」
「朝廷去年剛剛開始大量購銅,所以倭國一邊才定下了百斤八兩的價格,若是朝中今後加大採購,倭國那邊必然會趁機抬價,朝中此時卻需未雨綢繆」
下方眾臣聞言,也是眉頭微皺,鑄錢盈利之法如今已經初步走通,而且這法子也確實如監國殿下所說,幾乎沒有弊端
鑄錢之法的核心便是倭國的低價銅料,今後朝中若是持續加大購銅,倭國一邊窺得朝廷所需,必定會趁機抬價,這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若是無法從倭國獲取低價銅料,那朝中要從哪裡另外找出一個如此乾淨,而且每年都能盈利數十萬兩的財源進項
朱朗見得眾臣仍是猶豫,又是開口說道
「而且諸卿應該也知道,開鑄新錢不僅僅是為得利,若是朝廷每年能夠大量往民間投入新錢,新錢流通起來以後,朝廷今後徵收賦稅,便能簡易許多」
瞿式耜等人聞言,也皆是點頭,如今不僅是朝廷缺錢,民間同樣也缺錢
寶鈔已廢紙,銅錢五花八門,不同成色的銅錢價值最大能相差十餘倍,銀兩當然最好,但民間現在又到處鬧銀荒,根本沒有足夠的銀子可供流通
朝廷此時鑄造新錢,並不只是為了獲取鑄幣之利,同時還是為了穩定民間的貨幣經濟
朝廷以官倉米糧穩定錢價以後,朝中一眾閣臣也已經達成共識,都認為此時應當大量鑄造新錢,以供民間流通
場中一眾閣臣皆是凝眉不語,朱朗正準備直接通過此事,但陳子壯此時又是開口說道
「據錦衣府所查情報,如今琉球已被倭國暗中掌控,朝中駐軍琉球,若倭國發兵來攻,該如何應對」
這也是如今內閣諸臣最為憂慮之處,如今明廷大敵還是清虜,若是因為駐軍一事與倭國挑起戰爭,那恐怕便得不償失
萬曆年間的戰爭雖然最終以明廷得勝告終,但倭國的實力亦給明廷留下了深刻印象
倭國一朝能出動十數萬大軍,可不是琉球那等小國可比
朱朗聞言,卻是不以為意,開口說道
「諸卿多慮了,倭國幕府承平數十年,馬放南山,早已不復當年盛況了」
十年前倭國爆發島原之亂,九州島上數萬農夫百姓揭竿而起,為了平定島原之亂,江戶幕府前後徵調了全國各藩十餘萬大軍,卻硬是攻不下只有幾萬人起義軍
在戰爭初期,聚集起來的幕府軍甚至一度被起義軍打得大敗
江戶幕府最終藉助荷蘭人的炮艦斷絕海路,又以十數萬大軍圍城數月,一直圍到城中義軍糧餉斷絕,這才終於攻破城池,平定了這場起義
萬曆年間豐臣秀吉聚集十數萬大軍,便敢挑釁中原,數十年後德川幕府聚起十數萬大軍,卻連一些農夫百姓組成的起義軍都打不過,由此便可看出幕府實力的衰弱
江戶幕府在島原之亂後,便立即發布了鎖國令,如今幕府只想鎖國禁海,關起門來維持住自己的幕府權勢,哪還有膽子出兵外域
「況且幕府如今雖是暗中掌控琉球,但琉球明面上仍是我大明藩國,我大明在藩國駐軍,自是我大明與琉球的事情,與他倭國何干」
下方群臣聞言,卻仍是神色猶豫,一眾閣臣皆是文臣出身,本能的便不喜歡妄動武力
駐兵海外之事對他們來說從無先例可循,也不知道後續會引起什麼變化,因此本能的便想要反對此事
朱朗見得下方瞿式耜等人仍是不肯開口,又是開口說道
「縱是退一萬步,倭國當真出兵又如何」
「若倭國當真出兵,大不了便把琉球這一部人馬撤回便是,倭國當年出打的是朝鮮,難道倭國還敢出兵來攻閩省不成」
倭國當年窺伺大陸為什麼選擇從朝鮮進攻,因為朝鮮與倭國就隔著一個對馬海峽,中間有對馬島可供中轉,倭國想要出兵大陸,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朝鮮
朝鮮如今已經成了清廷屬國,倭國縱是出兵朝鮮,朱朗也根本不在乎
以此時的航海水準,連明廷都做不到跨海運輸大軍,倭國若是想要跨海攻擊閩省,那只能是自尋死路
此時明廷已經退至南方,無論倭國有什麼反應,都根本影響不了大明朝廷
至於倭國是否有可能因此和清廷聯手,那就更是天方夜談
弘光隆武時,明廷也有人前往倭國請求幕府出兵,但江戶幕府卻以各種理由拖延拒絕,明廷當年想要倭國出兵,不過是妄想罷了
江戶幕府不幫大明,也絕不會去幫清廷,因為無論幫誰,對遠隔一片大洋的幕府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
眾臣聽到此處,也終於是同意了此事,既然倭國無論怎麼折騰,都影響不到此時的大明,那便且由監國殿下去鬧吧
琉球倭國隔海千里,他們現在也實在沒心思去管那邊的情況到底如何了
御苑書房,朱朗坐在桌後,正在查看錦衣府整理出的琉球情況
先前錦衣府呈報的乃是琉球的大體情況,明軍攻破福州後,除了三位使臣沒有妄動,其餘隨行的通譯等人,卻盡皆被抓到了錦衣府中
錦衣府在拷問過這些內部人員以後,終於獲得了此時琉球內部的真實情況
朱朗看完錦衣府的情報後,也是眉頭微皺,若按情報中所言,琉球如今除了明面上還是一個王國,在暗地裡卻早已經被薩摩藩徹底掌控了
薩琉戰爭以後,薩摩藩與琉球簽訂名為掂十五條的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沒有薩摩藩的允許,琉球王國不許前往明朝進行朝貢,除此以外,琉球國內的商船未經薩摩藩同意,也同樣禁止出海
通過這份條約,薩摩藩徹底掌控了琉球的朝貢海貿之權
在薩琉戰爭後不久,薩摩藩又以管理琉球海貿為名,在琉球設立琉球在番奉行所,這實際上就是薩摩藩派駐琉球的統治機構
設立奉行所以後,薩摩又再進一步,在琉球先島島域的八重山島及西表島等地派遣駐軍,至此琉球軍政之權皆已為薩摩所奪
薩琉戰爭的起因是因為琉球不願遣使參拜,但按照琉球通譯供述,如今琉球連王位更替都要先上報薩摩藩,薩摩藩及江戶幕府同意以後,琉球國王方可即位
在薩琉戰爭後,經過數十年步步蠶食,琉球王國方方面面都已經為薩摩藩掌控,只要薩摩藩願意,隨時都可以兵不血刃徹底吞併琉球
朱朗正查看著手中的情報,此時房外卻是傳來一聲通報聲,很快兩道人影便進入房中
「臣朱之瑜,林察,參見監國殿下」
朱朗見得兩人行禮,也是直接令其起身,這兩人便是朱朗定下的出使琉球的大臣
朱朗向閩省要人,閩省總督張肯堂舉薦了幾名人選,朱朗在見得名單後便選了朱之瑜
張肯堂所給的幾名人選,履歷皆是不相上下,但不知為何,朱朗卻覺得這朱之瑜似與倭國有緣
朱朗給兩人賜了坐,便看向下方的朱之瑜,開口說道
「錦衣府的情報都看了嗎」
「臣已看過,倭國狼子野心,數十年來處心積慮,未曾想竟已暗中控制我大明藩國」
「臣此番初始,必定聯合琉球郡王,完成朝中駐軍之事」
朱之瑜直到此時,也仍以為朝廷駐軍琉球,乃是為了在海上截殺清虜派出的商船
朱朗聞言,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朱卿弄錯了,你等此行的首要目的乃是銅料」
「你等抵達琉球以後,要想辦法和薩摩藩的人取得聯繫,至於琉球如何,對我大明並不重要」
朱之瑜聞言,臉上卻是神色驚愕,朱朗卻是不管兩人神色,直接告知朝廷從倭國獲取低價銅料的計劃
朱之瑜聽完計劃,臉上卻是神色猶豫,開口說道
「倭國如今已掌控琉球國政,朝中若駐軍琉球,必然有損倭國利益」
「朝廷若真駐軍琉球,兩方必勢如水火,薩摩又豈會配合朝中行動」
朱朗聞言卻是輕聲說道
「左右不過是威逼利誘罷了」
「倭國朝中形勢複雜,幕府雖然一統倭國,但其國內政體與我中原不同」
「倭國國內諸侯遍地,薩摩與幕府間可未必便是一條心,這便是你等可供利用之處」
「朝中審問琉球使團,只得了些倭國內部的粗略信息,倭國國內的細情,只能由朱卿抵達琉球後再行探查」
朱朗看著神色嚴肅的朱之瑜,忽然輕聲笑道
「不必如此凝重,當年一戰終究是我大明勝了」
「倭國彈丸之地,絕不敢再輕易出兵挑釁我大明,孤與軍機諸臣已經商議過此事,朱卿但可放手去做,實在不行退回來便是」
「這是錦衣府最新審出來的情報,自倭國掌控琉球朝政以後,琉球國中的久米士族便屢受打壓,這些人祖上出身大明,也是可以借力之處」
朱朗令李國用將情報交給朱之瑜,又是看向下方林察
「林將軍,此次便由你領兵前往琉球,朱卿的安全便交給你了」
「萬事以安全為先,必要的時候可直接領軍撤離,不必硬拼」
「臣此去必盡全力,保證朱大人安全」
朱朗對這林察點點頭,而後又對著兩人交代了一番此次出使的注意事項,兩人這才行禮退出書房
朝中定下出使琉球之事,一眾琉球使臣也被帶至閩省,五月,隨著季風吹拂而起,朱之瑜等人也終於踏上戰船,向著琉球揚帆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