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宋祖王爺> 第179章 土地初論

第179章 土地初論

2024-08-10 18:15:21 作者: 愚翁
  趙德芳站起身來,對著眾人道:「本王此次前來,就是要解決糧食問題。」

  「解決糧食問題?」江萬載、陸秀夫和方洪不禁驚愕。文天祥和劉師勇也不知道趙德芳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對祖王爺經常給人帶來驚喜已經習以為常,二人只是含笑不語,等待著祖王爺的下文。

  「方大人,溫州耕種和收成情況如何?」

  「報祖王爺,溫州現有上官田一萬頃,中下官田五萬頃,田主手裡約有三十萬頃,官田已租給農戶耕種,每年兩季收成,夏季以小麥為主,秋季以稻穀為主。」

  「畝產如何?」

  「年景好時每畝上田能收三石,中田約收二石。只是現在跑走的人多,因而土地閒置了下來,秋後收成不容樂觀。」

  「這麼說,現在有很多荒地了?」

  「是的,瑞安、平陽、樂清、永嘉四縣,都已荒廢了大片土地,北面過來的流民居無定所不敢耕種,本地農民又拋棄土地,因而所致,官府不得不暫時收歸過來組織民眾耕種,有的只能分給年長和傷殘軍士耕種。」方洪回道。

  趙德芳思忖片刻道:「看來糧食在溫州還沒有出現短缺,但是我們的流民眾多,將來我們收復失地後,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糧荒,民眾無糧可食,進而影響軍糧,影響士氣,元軍就可能會捲土重來。兩浙路、福建路、江西路、廣南路等江南地區自古是朝廷供糧區,然而現在出現大批荒地無人耕種,照此下去,不出一年,我們這裡也將出現糧荒。我們要居安思危,提前籌劃,將江南建成我大宋的糧食基地,永解大宋糧食危機,蘇湖熟才能天下足。」

  「這是要將我們溫州建成天下糧倉?」方洪問道。

  「是這樣,這裡雨水充沛,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我們就要從土裡掘金,承擔起天下糧倉重任,本王心中已經謀劃,要給你們增加高產量作物,經濟作物,就是能加工成各類商品進行售賣換錢的作物,打造先進農具,製造肥料農藥,讓農人耕作不辛苦,種糧能賺錢。」趙德芳道。

  「只是現今土地大都掌握在地主門閥手裡,農人大都是租用土地耕種,收入微薄,見效緩慢,恐怕種地積極性不是太高。」方洪作為地方官,還是比較了解當前情況。

  「自古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要想調動農人的種田積極性,必須從土地制度上改革。」趙德芳語出驚人。

  「土地制度改革?」文天祥等人震驚不已。

  「這是將來的事,我們可以先搞試驗田。」趙德芳道,「你們要拿出一些荒田,承包給民眾耕種,要有優惠條件,比如三年不收租,三年後按照產量定額收租,耕種五年後就可以擁有自留地,假設每人五畝耕地,按照兩成標準,其中一畝定為自留地,不用交租,自己任意耕種。或者按照一季的收成,取其中兩成繳交皇糧。方法要多要靈活,當然,地方官要根據實際耕地和人丁,合理設置比例,減少多方收租收稅,就留下一個農業稅即可,目的就是要讓農人有自己的土地使用權,將來的土地決不允許集中在大地主手裡,土地面前人人平等,所有權全部都是大宋國的。」

  趙德芳的一番言語徹底驚住了眾人,土地之論年年有,但這番言論觸及到各方利益,尤其是要將一部分土地無償分給種地的農人,這簡直是異想天開,這要是在元軍攻宋以前,絕對會受到官僚、地主、門閥們的猛批,但現在時過境遷,人人無暇自保,卻也是一次讓人思考的良機。

  「土地關係國運社稷,本王知道時機未到,所以先要搞試驗田,就先由瑞安府來試驗吧。」趙德芳道。

  此時方洪還在苦苦思索著趙德芳的言論,雖然有點石破天驚,但他恍若被重錘敲擊了一下,腦子裡豁然活絡起來。

  「承祖王爺命,微臣深恐做不好,辜負了祖王爺。」

  「這些是本王的一些想法,你好好看看,與大家多多商榷,尤其要徵求想要承包耕地民眾的意見,記住,膽子要大一些,步子要邁開,試驗的好,將各地推廣,你方洪也將青史留名,試驗的不如人意,你要繼續試驗,改革完善,直至成功,否則,你就親自去耕種吧。」說著,趙德芳將一卷資料交給方洪。

  聽聞趙德芳如此說,方洪一陣無語,這不就是讓他必須試驗成功嗎?不成功就貶為農人種田了。他誠惶誠恐的接過資料,仔細觀看。

  「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自留地制度?聯產承包?上工推行工分,按勞分配?以工代賑,徭役抵扣方法?」方洪一時被祖王爺的新詞徹底石化。他默默收起來,沉默不語。

  其實,宋朝的土地田畝制度在當時還是很先進的。宋代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和契約化,世族門閥消失,為地主制度與小農耕作所取代,佃農更加自由。宋朝的土地政策是「田制不立」、「不抑兼併」,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國家只收登記費用,自由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租佃制普遍發展,租佃契約多半由私人之間決定,非常自由。賦稅方面為「二稅」,只收戶稅和地稅,分攤夏秋兩季徵收地稅,戶稅以現錢計算,是很先進的賦稅制度。宋代的佃農地位也有所提高,朝廷把居民分為「主戶」與「客戶」,擁有財產的主戶直接承擔各種賦稅,沒有產業的客戶則不直接承擔。由於農業的高度繁榮,不少農戶直接進入市場進行謀生或合夥從事買賣活動,直接促進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繁榮。

  這些土地制度很是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只是蒙元入侵的馬鞭,把土地制度抽打的支離破碎,名存實亡,非常時期只能行非常之事。趙德芳懂得這一點,先把一定比例的土地確權給民眾無償使用,確保其最基本的生存所需,減免稅賦,讓他們全心耕種,愛護土地如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當然,這和均田制有著一定區別。

  均田制就是戰亂動盪期間實行的一種有效的土地政策,常年的亂局讓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人們因為躲避禍亂隨處奔走,就造成了大量土地荒置,無人開墾種植。百姓居無定所、無田耕種自然食不果腹,也無力交租服役,這樣會導致國家稅收減少,從而影響各個行業的發展,甚至是國家的穩定。實施均田令,男女奴僕皆可授田,讓在外漂泊的青壯年、家中有老弱病殘的人戶都有了著落和生存下去的指望,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穩住因戰亂造成的破敗局面。

  趙德芳想像的是,均田制容易造成土地私有化,必須先期遏制住這一隱患。將來隨著農業、商業、手工業的全面復甦,國家的整體實力得到提升,官僚貴族們就會開始買賣土地,使土地逐步私有化,國家掌握的土地減少,後期隨著人口增長就會無地可授。因此,他強調土地必須屬於朝廷,朝廷再承包給基層集體,由集體全體人員共同擁有,基層集體內進行土地分配和流轉,留出自留地,其他土地推行承包責任制,也就是包產到戶。

  「後天你召集一些耕作熟手,備好農具,選好良田,本王要親自安排一次農事。」趙德芳吩咐道。

  方洪連忙答應下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