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第251章 消息曝光,這是外星科技!

第251章 消息曝光,這是外星科技!

2024-12-20 09:33:52 作者: 不吃小南瓜
  第251章 消息曝光,這是外星科技!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竟然能讓衛星成為殘骸!」

  「好像是發生了化學反應,衛星像是整體燃燒了一樣,但那麼多金屬怎麼會燃燒?」

  「能量團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相比來說,能量團的發射方式都不重要了,能量團的質量很低,若是能達到一定的速度,從地面發射到太空並不存在技術難題。

  換句話說,只要知道能量團是什麼,就能以此反推破解發射打擊方式。

  但是,不知道。

  這就非常可怕了!

  當今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技術多麼高端的武器,而是完全不了解的武器,不了解也就完全找不到應對方法。

  同時,也沒辦法製造出同樣的武器來進行反制。

  比如,核武器、洲際飛彈。

  核武器是非常可怕的,再配合上幾乎無法防禦的洲際飛彈,可以對於地球上任何位置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核武器和洲際飛彈的基礎原理很明確,只牽扯到技術高端與否以及研究、製造成本等問題。

  一個國家擁有足夠的技術基礎以及經濟支持,自然就可以進行研發、製造。

  所以超級大國們都擁有洲際飛彈和核武器技術。

  雖然洲際飛彈依舊是無法防禦的,但最少可以製造同樣的洲際飛彈來進行反制。

  現在看到的能量團完全不一樣,能量團的質量非常低,以極快速度打到衛星上,都不會造成明顯的物理性衝擊。

  同時,能量團卻能讓衛星在短時間內發生看不懂的反應並變成一團殘骸。

  這根本無法進行解釋。

  當連反應都看不懂的時候,自然也沒有辦法進行反制性製造了。

  軍事決策層商議一下以後馬上就找來了各種專家,包括化學家、物理學家、核物理專家等等。

  他們希望各領域的頂尖學者們,湊在一起能夠對於視頻上的反應做出解釋。

  一大群的專家就看起跟蹤衛星拍攝的視頻以及一大堆的衛星殘骸圖像。

  在看過了視頻和圖片以後,專家們就熱烈的討論了起來,他們也是感覺非常驚訝和興奮,因為感覺是看到了一種全新的物理,一種根本看不懂的反應。

  他們不斷討論著,把會議完全當成了學術討論會。

  結果……

  自然是沒有結果的。

  有人認為是化學反應,但一團高熱能量能引起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更不用說,1000公里高度的太空,空氣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計,沒有空氣參與的化學反應,怎麼冒出那麼多的煙霧?

  而且反應還如此的劇烈,甚至侵蝕了整個的衛星。

  這根本解釋不通。

  有人則提出可能是核反應,但也當即被否定了,「肯定不是核反應,不管是核聚變和裂變都達不到條件。」

  「核聚變,溫度不足,而且也沒有基礎材料。」

  「核裂變,衛星上會有什麼放射性元素?還是說,那個能量團本身,就足夠產生這麼大的裂變反應?」


  會議上有一大堆的爭議,但沒有任何一個想法能得到支持。

  這也是軍方決策層沒有想到的,他們找來這麼多的專家,一起討論個視頻畫面,竟然還說不清楚發生了什麼?

  他們唯一確定的是,「從熱感畫面以及其他信息來看,那是一個高熱離子團。」

  「如果是從地面上打到太空,離子團依舊保持高熱,就說明內部反應是持續進行的。」

  這是確定的結論。

  但也沒什麼用,即便沒有專家學者,軍方決策層也能自行判斷。

  就像是喬希-阿博特,見到衛星拍攝的視頻以後,馬上就認為是離子團,他還談到了另一種可能,也就是粒子團。

  但實際上,粒子團根本是說不通的,因為粒子團太過於微小,即便每個粒子都攜帶很高的能量,也根本無法檢測到。

  換句話說,只要能被攝像機拍到,就一定不是粒子團。

  會議最終也沒有結論。

  軍方決策層感覺非常的無奈,甚至都產生了焦慮情緒。

  里斯曼-彭特,決策層高級人物之一,他擰著眉頭說道,「看來,這真是一項新式技術。」

  「不止技術是新式的,也許在底層的基礎也是新式的,可能是一種全新的物理化學反應。」

  「布萊特,你覺得會不會和張碩有關?」

  里斯曼已經想到了張碩。

  近年來,新物理發現鬧得沸沸揚揚,前一段時間還爆出『人為製造引力』技術,他們所得到的情報顯示,種花家掌握了一種引力製造技術,並以此製造了飛行器,唯一不確定的是,飛行器是否能夠常規使用。

  後面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像是磁懸浮技術支持的飛行裝置,說起來確實非常的高端,但真正想大規模製造應用,卻感覺是天方夜譚。

  一則是成本極高,二則是持續性很短,而且性能不佳。

  哪怕擁有磁懸浮支持製造飛行器的技術,也根本是個雞肋,完全看不到大規模普及的希望。

  他們希望所謂的『引力製造技術』也是如此,因為目前來說,技術只掌握在種花家手裡。

  當然,里斯曼說的不是這個,他強調的是張碩研究的物理,就能支持出現新式技術。

  「應該不可能吧?我也想到了,但是他的研究是引力。」

  「而且,有情報顯示,張碩正在研究可控核聚變,還研究出了一種技術,能夠提升托卡馬克裝置的控制穩定性。」

  「這和我們所看到的離子團,似乎也沒什麼關聯。」

  本-布萊特-奧威爾說著搖了搖頭,「不管怎麼樣,單靠我們自己也不可能弄明白了,還是要從其他方面想辦法。」

  「唉。」

  里斯曼也嘆了口氣,苦笑道,「他們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已經進入到新物理的層面。」

  「而我們,好像還原地不動。」

  ……

  在漂亮國的決策層苦惱的時候,國內已經公開發布了反衛星武器實驗的信息。

  這次發布公開信息,就是說明進行了反衛星武器實驗,也同時發布了打擊目標,也就是FA-107,一顆三十年前的氣象衛星。


  公開信息發布出去以後,頓時引起了輿論的巨大聲音。

  這主要是因為衛星的高度,以及反衛星武器的打擊方式。

  雖然公開信息上並沒有明確說明打擊方式,但目標衛星就掛在太空上,一些精準度高的商業衛星都能夠拍到畫面。

  那些畫面也有清晰度高的,能看到衛星已經變成了一團殘骸,連太陽能電池板都看不出來。

  同時,有人立刻聯想到了上一次『反導實驗畫面』,馬上確定衛星打擊和反導實驗非常類似。

  沒有飛彈,就直接打到了衛星,大概率是從地面進行的打擊。

  這條信息再聯繫1000公里以上的高度,就讓對軍事有研究的人非常驚訝了。

  有些國家實驗過反衛星武器,當然也包括種花家,但一般反衛星武器,實驗打擊高度也只剛超過200公里而已。

  如果是針對1000公里高度以上的衛星,就必須使用最高端的反衛星武器。

  高端的反衛星武器,國際上是有相關技術信息的,像是國內擁有的動能系列,原理是發射一顆類似於衛星的武器。

  這種武器在太空上先偽裝成衛星,也和常規的衛星一樣會環繞地球飛行,直到軌道接近目標衛星,再以啟動自身能源去進行打擊。

  以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對於一千公里,甚至是36000公里高度的衛星進行有效打擊。

  這就是常規的反衛星手段。

  如果是使用常規飛彈打擊,即便飛彈能打出足夠的高度,但精準和動力都是個大問題,太空上好多能源是用不了的,高速飛行的飛彈,想要利用自身性能直接命中衛星,難度實在太高、太高了。

  現在的情況是,直接在地面進行打擊,並且沒有發現飛彈的痕跡,而且是兩次命中一千公里高度的衛星,說明精準度相當不錯。

  怎麼做到的?

  是什麼技術原理?

  國內輿論頓時爆了,「這個技術也太高端了吧,地面上直接打擊一千公里以上的衛星,而且是兩次命中,看來在反衛星武器上,我們已經遙遙領先了啊!」

  「這絕對是遙遙領先,漂亮國絕對做不到!」

  「看國外的消息說,他們連打擊方式都不知道,當然,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才更厲害啊……」

  「未知,才可怕啊,我感覺像是外星科技!」

  「據說,上個世紀漂亮國就得到了外星科技,才製造出那麼多超時代的武器,現在輪到我們了!」

  國際輿論也非常火爆,好多人都在談論反衛星武器實驗,也都在討論具體是什麼樣的技術。

  當然,討論完全沒有結果,只是有更多商業衛星拍到的畫面流出來,也大大增加了輿論的熱度。

  同時,國際上也出現了一些政制性的言論,主要是因為,一種新式技術支持的反衛星武器,讓很多國家感到擔心,甚至是恐慌。

  高熱離子團、衛星殘骸、地面打擊命中……

  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現有的軍事體系根本無法應對。

  這種反衛星武器速度極快、檢測不到、無法預警、無法防禦,當然也想不到應對方式。

  政制性言論也就出現了,「抗議發展新型太空武器!」


  「抗議發展恐怖性武器!這是對太空的威脅,是對於人類科技發展的威脅,是對於整個世界的威脅!」

  「督促有關國家應該公開新式武器信息,只有增加軍事方面的相互了解,才能構建整個世界的和平體系。」

  「相關國家應該開放技術,為人類科學進步貢獻力量,而不是以此研究新式武器……」

  這些言論當然沒什麼意義。

  國內也針對輿論進行了回答,「國際上沒有任何條例規定,應該公開新式武器技術。」

  「我們做武器技術研發只是為了國家防衛,並一直為國際和平而努力。」

  「新式技術的研發和其他國家無關。」

  「我們只是進行常規的武器實驗,實驗也不會損害太空環境,並不會對於太空安全造成威脅……」

  國內外輿論也只是打打嘴仗而已。

  接下來的做法就是繼續實驗,甚至可以說是公開進行實驗,因為跟蹤拍攝衛星殘骸的,已經不止是漂亮國,還有其他國家也同樣派出了跟蹤衛星。

  同時,一大堆的衛星都對準了殘骸的衛星。

  所以只要對於殘骸衛星繼續進行打擊,就一定會第一時間被國際知曉。

  但是,實驗還是必須要做的。

  現在不斷的試射實驗,會積累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數據,也會為離子炮走向技術成熟鋪路。

  技術成熟以後,下一步就是大規模製造和服役。

  國內決策層已經開始討論了。

  張碩是和王老師一行人一起離開的離子炮實驗基地,他回到蘇東市待了有半個月,就又乘坐飛機去往了首都。

  他是去參加決策性會議的。

  這次召開的是國家能源會議,實際上,是『原子核核子拆分』技術會議,主要包含兩個內容。

  一個就是吳曉東團隊的能源技術組,他們是以『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為基礎,來研究一種能持續供能的高效清潔能源技術。

  另一個就是離子炮。

  離子炮是主題,因為相關技術已經趨近於完善,剩下的就是不斷測試並讓技術成熟了。

  一大堆的老師和專家參加了會議,並確定了後續的發展方向,還制定了時間表。

  一年之內,實現技術的完善,並進入到製造階段。

  兩年內,實現第一台離子炮設備的服役。

  這個速度是相當快的,也給了實驗組很大的壓力,因為一項新的技術支持的武器,實驗和標準生產之間存在一個大跨度。

  想要實現標準生產就必須保證安全穩定,並實現標準化製造問題,同時,還要注重生產過程的保密性問題。

  在明確了方向以後,離子炮項目組肯定會擴大,一些製造生產以及軍事相關的專家會進入項目組,也會加快離子炮實驗測試、技術完善等方向的研究過程。

  新型能源技術方面,吳曉東做了一下研究進度,他們的研究並沒有無法突破的技術難點,主核心還是不斷測試各類單元素物質以及解決反應穩定性問題。

  其技術上要攻克的問題,還是反應的持續、穩定,因為反應速度很快,反映過程要持續不斷的添加原材料。

  就像是棉花燃燒一樣,棉花燃燒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果放了很多的棉花,一下子就能全部燒掉,自然就失去了穩定性,想要棉花一直燃燒,就需要慢慢的添加材料,才能保證持續性。

  這是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