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明達的書店,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葉明達正在修改昨天的程序BUG。因為白天《史記》探討的興奮,昨天晚上,夢中都在匈奴與司馬遷、項羽、李陵暢談、暢遊。司馬遷還沒有回到平行世界的藏書中。
門鈴輕響,一位身著古樸長袍的客人緩緩步入店內。他的頭髮束於頭頂,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手中輕撫著一卷竹簡,正是西漢時期的大史學家司馬遷。
葉明達見狀,立刻迎上前去,面帶敬意地說道:「先生氣度非凡,」光臨小店,實為蓬蓽生輝。在下葉明達,乃是此間店主,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司馬遷微微一笑,回禮道:「在下司馬遷,特來此地,為求一些書籍以供研讀。久聞葉先生書店藏書豐富,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葉明達聞言,心中喜悅,便引著司馬遷在書架間徜徉,介紹各類書籍:「先生請看,這有《詩經》《尚書》等經典之作,亦有《春秋》三傳,以及諸子百家之言。不知先生所好何在?」
司馬遷目光在書架上游移,最終停留在《春秋》之上,輕聲道:「《春秋》乃史家之絕唱,我對此頗有興趣。葉先生,可否借我一覽?」
葉明達連忙取下《春秋》,遞給司馬遷,同時說道:「先生乃史家泰斗,能讀此書,定能洞悉其深意。」
司馬遷接過書卷,手指輕輕滑過竹簡,感慨道:「自古史家,以筆為刀劍,記錄王朝興衰,傳承文明薪火。葉先生經營此書店,亦是在為文化傳承盡一份力。」
兩人在書店一角的茶座坐下,葉明達為司馬遷斟上一杯清茶,兩人邊品茶邊交談。葉明達好奇問道:「先生所著《史記》,記載了從黃帝至漢武帝的浩瀚歷史,實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知先生在撰寫過程中,可有什麼心得體會?」
司馬遷嘆息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複雜:「《史記》的撰寫,是我畢生的心血。在記錄歷史的同時,我也深感史家的責任與擔當。史筆當以公正為先,不隱惡,不虛美,真實地反映歷史的面貌。」
葉明達點頭,深有感觸:「先生所言極是。史書不僅是過往的記載,更是未來的鏡鑒。在下雖為一介書商,但也希望能夠通過書典,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些寶貴的知識。」
葉明達輕聲開口:「司馬先生,范蠡,這位春秋時代的智者,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同樣也伴隨著悲劇與遺憾。」
司馬遷點頭,目光深邃:「確實如此。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功成名就之後,卻選擇隱退,化名陶朱公,他的這一選擇,無疑是對權力的一种放棄,也是對個人命運的一種無奈。」
葉明達嘆了口氣:「范蠡的悲劇,在於他深知權力的腐蝕,也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他的遺憾,或許在於未能在政治清明的時代,繼續施展他的才華。」
司馬遷微微一笑,手指輕敲桌面:「范蠡的選擇,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的一種趨勢。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士人對於功名利祿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葉明達點頭贊同:「是的,范蠡的隱退,也是一種對於個人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他不願意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更願意追求一種自由而寧靜的生活。」
司馬遷接著說:「范蠡的遺憾,還在於他與西施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雖然美麗,但最終卻因國讎家恨而無法圓滿。」
葉明達感慨道:「范蠡與西施的故事,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個人的情感在國家大義面前顯得渺小,這也是范蠡悲劇的一部分。」
司馬遷站起身,走到書架前,手指輕輕滑過《史記》的書脊:「我在《史記》中記載了范蠡的故事,他的一生,是對權力、智慧、愛情和個人抉擇的深刻展現。」
葉明達也起身,與司馬遷並肩站立:「范蠡的故事,讓我們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平衡個人的追求與社會的期待,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兩人的對話在書店內迴蕩,窗外的陽光透過窗簾,灑在他們的身上,形成一道道光暈。在這個充滿書香的空間裡,葉明達與司馬遷共同探討著范蠡的悲劇與遺憾。
與此同時,時空織補匠的程序也在高速的運行。
一個個字節跳動著,一串串字符代碼串成了行。平行世界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鄉村,似一幅畫卷展現在面前。
葉明達和司馬遷竟就這般突兀地站在了范蠡面前,三人目光交匯,一時氣氛凝重。范蠡率先打破沉默,眼中滿是急切與渴望,說道:「二位賢士,今日得見,實乃范某之幸。吾有一心愿未了,還望二位能助我一臂之力。」
葉明達與司馬遷對視一眼,齊聲應道:「但說無妨。」
范蠡長嘆一聲,道:「吾之遺憾,乃未能救出西施,使其深陷宮中,飽受折磨。吾曾機關算盡,卻終未成功。今二位既現,定是上天憐我,望能助我救出西施,了結吾這終生遺憾。」
葉明達面色凝重,道:「此事甚難,然吾等願與君共籌謀。」
司馬遷亦道:「范公之深情,令人動容,吾等必竭盡全力。」范蠡眼中淚光閃動,道:「吾深知宮中戒備森嚴,若無萬全之策,斷難成功。吾曾多次嘗試,皆以失敗告終,如今已覺心力交瘁。」
葉明達沉思片刻,道:「或可先探聽宮中消息,尋其疏漏之處。」司馬遷點頭稱是,道:「再設法買通宮中之人,裡應外合。」
范蠡握緊雙拳,道:「若能救出西施,范某願傾盡所有,肝腦塗地亦在所不惜。」三人遂圍坐一起,低聲商議,謀劃著名這驚天之舉,決心要在這艱難險阻中,為范蠡尋得一絲希望,成就這段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