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口氣。��
「原來是道門弟子。」
「代道尊回答?他以為他是誰啊,蘇星斗麼?」
「不知天高地厚,江河魚蝦不知四海之大。」
「這副皮囊確實了得,可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
「當年那位道尊都緘默無言,他卻要代道尊回答,呵,滑天下之大稽。」
嘈雜的議論聲,更有人催促酒樓掌柜,拿下此人,不能讓他繼續撒野。
酒樓掌柜左右為難,搓著手,苦著臉:「這位楚公子,影壁是稷下學宮立於此地,緬懷先賢,你千萬不要亂來,即便有姑射公主給你撐腰,可稷下學宮的讀書人也不是好熱的。」
正說著,忽然聽到亂成一團的腳步聲傳來,那是無數人爭先恐後登階的聲音,樓下的酒客們摩肩擦踵的往頂樓跑。
酒樓掌柜立刻命侍衛阻擋,大聲道:「不得擅闖頂樓,不得擅闖。」
不交夠銀子,不能上來。
但根本沒用,眾人打了雞血似的興奮,和侍衛相互推搡,硬生生往頂樓擠。嘴裡囔囔著:「楚望舒?哪個楚望舒,是不是瑤池宴上那位?」
「快給老子讓開,我們要看雙靈之身,要看楚望舒論道先賢大儒。」
吵吵嚷嚷,亂成一團。
酒樓掌柜一愣。
看戲的酒客,出言諷刺的讀書人,全都一愣。
楚望舒?
好熟悉的名字......
酒樓掌柜猛地醒悟過來,一個月多前,參加瑤池宴的數百名中州人士從崑崙回來,帶回來諸多震驚世人的消息。其中就有一名橫空出世的雙靈之身,敲不鳴鐘,打遍崑崙無敵手。但隨後就被神帝隕落的消息覆蓋,人族失去了定海神針,很多人沉浸在悲傷、驚恐、茫然之中,雙靈之身出世的消息相較起來,黯然失色。
難怪覺得名字有點耳熟。
原來是他!
酒樓掌柜恍然大悟的同時,其他人也反應過來。
「你,你是楚望舒?雙靈之身楚望舒?」
「就算你是楚望舒,你也不能口出狂言,要與先賢論道?再過一甲子吧。」
「天賦越好,越要虛懷若谷,不驕不躁。」
眾人語氣不再如先前那般激烈尖銳。
不多時,頂樓擴大的空間,人頭攢動,幾無立足之地。好在有資格站在這裡的都有些身份,場面不至於太過混亂。
忽然有人叫道:「看樓下!」
樓上秩序還好,但樓下卻亂成一鍋粥,無數看熱鬧的民眾聚集在麒麟閣,站在護欄俯瞰,就能看見黑壓壓的人頭。楚望舒那一嗓子,驚動的人不少。
而始作俑者,站在影壁前,默然不語。
這算什麼意思,虛張聲勢?騎虎難下?
吃瓜群眾們臉色頓時變了,在場的讀書人張了張嘴,想出言譏諷,忽聽樓外傳來蒼老醇厚的聲音:「何人與我儒家先賢論道?」
百來號人齊刷刷扭頭,高樓之外,憑空而立一位鬚髮潔白的老人,穿樸素長衫,臉上皺紋遍布,若不是他這手虛空而立的神仙手段,看著與普通老人無異。
「學生南陽先生!」
幾十名讀書人躬身行禮,崇敬有加。
「南陽先生!」頂樓眾人無不行禮,彎腰的動作如起伏的浪潮。
儒家有四位大儒,稷下學宮大祭酒張太炎。顧鴻儒、程白擷、南陽先生。今年六月,除大祭酒外,顧鴻儒程白擷南陽先生,率領幾百儒聖「遊歷」南疆,渡長江,深入三萬里,殺妖無數。此役後,三位大儒的名聲達到巔峰,在場眾人,由衷敬重南陽先生。
終於來了!
楚望舒微笑作揖:「在下楚望舒。」
南陽先生頷首,「我聽顧兄說過你,他誇你「卓爾不凡,經世之才」。」
「嚯......」眾人吃驚不小。
雙靈之身值得誇讚,但「經世之才」四字,意義就不一樣。儒家夸天賦高絕的天才,應該是驚世之才更合理。一字之差,意義截然不同。前者適用讀書人,指的是治國、平天下的學識。儒家人是驕傲的,武夫再厲害也是武夫,絕對不會冠以「經世之才」四字。
吃瓜群眾們頓時改變觀念,想看看楚望舒接下來如何論道。
楚望舒轉身面朝影壁,指尖虛空劃著名,嗤嗤聲中,石粉飄落,出現一行筆力蒼勁的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一股莫名的酸楚和悵然浮上吃瓜群眾心中,仿佛經歷了一場刻骨而無奈的姻緣,讓人緬懷,讓人心酸,讓人無奈。然後,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灑脫。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楚浮玉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若是在其他場合,在場的讀書人就要擊掌,說一聲:妙極!
但,此時此刻,做為回答影壁上那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明顯不合情理。
這就是雙靈之身的水平?經世之才?許多人失望的搖搖頭,將這件事定義為一場鬧劇。也有人第一時間看向南陽先生,等待他的評價,但南陽先生沉默不語。
連南陽先生都不說話,看來這雙靈之身,答的牛頭不對馬嘴。南陽先生是經世大儒,淳厚溫和,斷然不會公然打擊一名前途無量的後輩,所以他的沉默,其實已經是表態。
噓聲大作。
南陽先生眉頭一挑:「善!」
善?
起鬨的人們愕然轉頭,一臉懵逼的看著南陽先生。這意思是說,雙靈之身給出了一個完美答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表面上指的是感情,實則用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比如人倫與天道,相濡以沫,代表姻緣,姻緣既人倫,既禮教。後一句:不如相忘江湖。是說兩人相濡以沫,卻相厭到老,不如相忘於江湖,各自自由。江湖隱喻天道。」南陽先生笑道:「小友心思玲瓏。」
楚望舒善意一笑,南陽先生是說給吃瓜群眾們聽的,在為他正名。能成大儒的,都是心胸坦蕩之輩,擁有堅定不移的理念,否則修不出浩然正氣。即是好事,也是壞事,比如某位大儒認定你做的事情是錯的,那他會反對你,抨擊你,固執到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這句話是當年李妙真對他說的,兩人的分手宣告。
不怪在場眾人聽不懂,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背後潛藏的,是儒家理念對人族的作用,絕不止字面意思。楚望舒的這句話,則是在反駁那潛藏的理念。南陽先生思考片刻,就意會到了。
心思玲瓏的人,已經懂了。不懂的人,一臉不明覺厲。
南陽先生笑道:「小友還有何見解,只管繼續。」
楚望舒胸有成竹,見到因為南陽大儒一句話,齊刷刷看過來的人們,也是又期待又不服的模樣,他點點頭,指尖迸射劍氣,格拉拉聲響中,石粉飛揚,寫出一句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道祖所著《道藏》中第三卷第五章,原句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芻狗是祭祀用的物品,整句話的意思,天地無所謂仁慈,把世間萬物當成祭品一樣平等視之,聖人無所謂仁慈,把百姓當成祭品一樣平等視之。
而「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通篇弘揚的思想:人定勝天!並把天道當做假想敵。有一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味道。
楚望舒用道藏中的這句話反駁,爭鋒相對,且更有理有據。
本來期待他語出驚人的觀眾一陣失望,然後紛紛出言反駁:
「這是道藏里的名言,如果可以用作反駁之句,為何當年道尊不用?」
「就是就是,簡直是強詞奪理,無法服眾。」
「此言有點道理,可並不足與反駁先賢名言,不夠全面,我們不認同。」
「大家別吵,聽南陽先生說。」
觀眾們不同意,因為這是道藏里的東西,正如他們所言,如果這句話有用,當年道尊為何不引用?這面影壁,可是儒家乃至中州引以為傲的象徵,他們身為中州人士,與有榮焉,當然不願意承認楚望舒的天地不仁。
南陽先生眸子精光一閃:「老夫沒記錯,後續還有一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為何不用?」
楚望舒道:「半句足矣。」
南陽先生不置可否。
四周噓聲又響了起來。
楚望舒無奈道:「當年那位道尊,一來,輸給了當時的天下大勢。二來,他是不願引用此句。」
「為何?」南陽先生問出了眾人心中疑問。
「因為那位道尊不認同後半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楚望舒的一句話,讓全場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