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霸王!> 第323章 拓土清河

第323章 拓土清河

2024-08-12 02:53:58 作者: 楊氏良家子
  趙軍大破宋軍?

  聽到這個捷報,袁譚的第一反應就是己方中了敵軍的圈套!

  自戰端開啟以來,趙軍不說屢戰屢敗,望風奔潰,那也是損失慘重,難以對抗宋軍兵威。

  宋軍氣吞強虜,往往只數千人就能長驅直入,開疆拓土。

  能有這種氣魄,也是因為宋軍真的是訓練有素、器械精好。

  三軍之中都有一種開國的氣象,將士們是真的心懷理想和信念,以為自己必能掃平亂世人,讓天下人都過上建康一樣的盛世生活。

  所以他們敢打敢殺,哪怕十幾個人就敢策馬沖陣,斬首而出。

  這使得趙軍士卒跟宋軍對壘之時皆心中緊繃,打心底里發怵,不知道對面有沒有那種悍不畏死的瘋子。

  尤其是趙軍屢敗以來,軍中已經是見賊而逃者為上勇,誤聽而逃者為下勇。

  很多長吏是聞宋軍將至便已棄城邑而走,竄伏山野。

  趙軍更是畏敵如虎、遇敵即敗,不然青州一帶也不會敗的那麼慘,空山而後遁,遺棄的軍械、戰馬不計其數。

  當然在這亂象當中,趙軍也不是所有部隊都表現不堪,也有趙軍猛將閻柔在兗州一帶率領萬餘步騎發起反擊,力戰破敵,擊敗了宋軍馳援定陶的守軍,斬首上千級。

  只是袁譚有些難以置信,閻柔拼死力戰才擊破的敵軍,己等隨隨便便就大勝敵軍了?

  於是袁譚立即對傳信的騎士問道:「發生了何事?先鋒怎麼會如此輕易擊破宋軍?這才多長時間?」

  宋軍以堅韌的重步兵和強大的具裝突騎而聞名,其部隊更迭進退,堅韌持久,哪怕是趙均處於優勢的戰鬥,戰事也是累日不決。

  可這一戰,才剛剛過去一兩個時辰,前鋒剛過去,己等主力未至,就輕鬆的大破敵軍?

  騎士卻不覺有異,立即興奮的回道:「稟大王,清河浦的敵軍並非朱旗紅袍的宋軍,而是千餘胡騎,孔將軍與敵力戰,斬首百餘級,於是率軍追擊。華將軍率游騎偵察了戰場,敵軍確實較少,乃率軍繼之。我軍大獲全勝,有首級為證!」

  這不的確不能說是孔順和華彥輕敵了,探子探查到的情報顯示,這一帶宋軍的確不多,大破敵軍自然是要繼續追擊。

  袁譚這才稍微放鬆下來,說道:「傳令給孔、華二位將軍,令其務必小心防備敵軍,若遇敵大眾不可正面應敵者,可依託險要之地設伏。」

  能一戰斬首宋軍上千人,這將是極大激勵趙軍士氣的大勝,更將極大改善袁譚在袁紹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袁譚等人甚至一度拋棄了輜重,向著潰兵一路追擊了上百里,到了東武城境內。

  按縣誌記載,武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為晉東鄙地。晉因備齊始城焉。

  這裡是防止齊國進入冀州的要地,因而在當下也是冀州防備青州的諸葛亮大軍的軍事重鎮。

  追到了這裡,袁譚就謹慎的下令停止追擊,在東武城西北之地,他還能保證宋軍未能踏足冀州,可越過了這一帶,他就不敢保證宋軍有沒有設伏了!

  因而袁譚對全軍下令道:「敵騎間出我等之後,逐之可也。窮寇莫追,我等返回營地。」

  這一戰雖然沒有一戰覆滅趙軍全部主力,但大勝一場已是事實,至於戰果究竟有多少,那完全在於如何匯稟了。


  他幕府的參軍大筆一揮,斬首數百級變成斬首兩千餘級全不在話下!

  再稍微誇張一下,斬首兩千餘級,變成破敵上萬亦是情理之中。

  如今朝廷迫切需要大勝趙軍的勝績以鼓動人心士氣,就算知道這戰績中有虛報,朝廷也會樂得承認,主動坐實。

  孔順、華彥作為這一仗的大功臣,也樂得收兵,畢竟再打下去,若中了宋軍埋伏,就反而得不償失了。

  於是孔順向袁譚恭惟道:「大王用兵進退有度,不給諸葛亮任何可趁之機。宋軍今尤在東南,大王謹慎應之乃是持重之舉。」

  這也是整個袁譚勢力的共識了,宋軍主力在東南!

  他們對西北的宋軍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心態,那就是這裡的宋軍一定會進攻袁尚,不會進攻清河。

  這誠然是一種鴕鳥心態,可人總是這樣,傾向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否則他們實在沒辦法想像自己萬餘人該如何應對南北兩路,近十萬宋軍的圍攻。

  而就在袁軍後撤的路上,宋軍從西北抵達的精兵已經伏擊於路。

  這一戰伏擊的主力正是周瑜所部加上田豫等大量精騎組成的一萬八千餘精銳步騎!

  宋軍以周瑜親自為都督,率陸遜、魏延、文聘、太史慈、田豫等大將從河間國的弓高縣出征,統一由周瑜指揮。以劉曄為幕僚參軍,平虜校尉陸遜為先鋒,大軍合兵行進,經安平國,再迅速渡絳水,在到清河沿線出敵人之後,伺機破敵。

  說起來這個部署似乎非常的麻煩,仿佛經過了大量的郡縣,橫跨三國,實際上弓高縣就在河間國最南端,而廣川縣就在清河國的最北端,兩者相距不過短短數十里。

  只因這數十里的疆域都屬於安平國才顯得似乎跨境極多。

  但在事跡的河北大地上行軍,宋軍只是向南數十里,就直插到了清河浦一線,出袁譚之後,在其歸途設伏破敵。

  袁譚所看重的那些兄弟相爭,各防一域,對宋軍而言可沒有任何約束性!

  宋軍就是要出奇不意,用北方渤海、河間的精銳部隊,打袁譚一個措手不及。

  隨著大軍抵達,周瑜便立即下令士兵在高坡上準備篝火,聯絡友軍。

  其實參謀之前曾經考慮,要不要在各地設置鳥籠,等趙軍歸途,打開鳥籠,飛出大量的飛鳥,己等就與諸葛亮大軍圍攻敵眾。

  但周瑜直接拒絕了此議,對眾將校直接斷言,趙軍歸途必在清河沿線,故而一萬八千餘大軍皆設伏於此。

  而果然次日上午,以逸待勞的宋軍就見到了施施然返回的趙軍。

  他們由於輕兵追擊,甚至拋棄了大車和輜重,此時士卒、戰馬缺糧已有近三日。

  畢竟追擊百餘里對一支軍隊而言已經算是不短的距離,來回兩百里更是足以耗盡士兵的體力。

  這個時代,行軍打仗,永遠是行軍在前,決定了戰事的勝負。

  最後的打仗環節,不過是武夫的持械鬥狠而已。

  基本上中原精銳軍隊,只要能順利的開赴到指定戰場,極少有打不贏的戰事。極罕見的在正面戰場還打輸了的戰役,無不被史學家、大儒濃墨重彩的記載和描述,可謂是後世皆知了。

  中原五千年歷史,打過的戰事怕是有數萬仗!除了那少數被濃墨重彩記載的敗仗,絕大部分都是碾壓性的勝利。


  此時的清河之戰,也毫不出意外。

  宋軍率先抵達戰場,以逸待勞,可以說是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面對漫山遍野飄揚的朱旗,趙軍頓時大驚。

  袁譚更是憤怒的咆哮:「孤早就猜測,宋軍乃是袁尚那庶子刻意放過來的!今日規模更至於此,袁尚還能如何推脫?」

  推不推脫的,將士們現在已經根本顧不上了。

  至少先活下去,再想怎麼向袁尚問責吧。

  大將孔順立即喊道:「大王,我等身中埋伏,倉促迎敵,形勢危矣。某請率騎兵先衝擊敵陣,擾亂敵軍,為大軍列陣爭取時間。」

  自古步宜整而騎宜散,騎兵沖陣不需要太嚴整的隊形,只要衝擊出去,就能給步兵列陣爭取時間。

  孔順所言是兵法正道,袁譚沒有猶豫,立即說道:「可。若擊退敵軍,卿當為此戰首功,孤為卿封列侯,增邑兩千戶!」

  孔順馬上拱手,當即率千餘鐵騎疾速衝出。

  而孔順能看清的事情,宋軍將校當然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要不是河北大地地勢太過平坦,宋軍必然要伏擊敵軍,將趙軍陳列截斷。

  即便此時宋軍直接暴露在趙軍眼中,宋軍也不打算給趙軍留下列陣的時間。

  周瑜站在土坡上,直接下令:「鐵騎全軍出擊,趁敵陣列未陳,猛攻其軍陣!」

  「再點燃烽火,引青州大軍前來合圍趙軍部眾。」

  隨著周瑜將令下達,上萬的突騎策馬衝擊而出,萬騎鼓譟,震天動地!

  數萬馬蹄踐踏,整個地面都為之震撼。

  魏延、太史慈、田豫等大家皆親自督鐵騎陷陣,浩浩蕩蕩的鐵騎直接席捲了這片河北平原。

  孔順縱然拼死力戰,亦根本無法阻擋宋軍鐵騎從四面的合圍而至!

  但趙軍這一戰也展示了其無比精銳的戰力。

  雖然這隻有五千餘人,可是這可都是從南線抽調回來的趙軍最精銳步騎,無一不是河北精兵,職業武夫。

  兩軍激烈廝殺,戰事從清晨打到了中午,孔順馳犯其鋒,但戰死沙場。

  袁譚陣未成列,宋軍縱鐵騎突之,至午大陣乃被衝動,趙軍將校欲移陣於清河之畔,據勝地而守,宋軍趁勢猛攻,士卒多墜崖塹,死者相覆。

  及至中午,宋軍青州部隊先鋒也終於抵達,張遼、徐庶等率精銳突騎四千餘截斷趙軍之後,將趙軍團團圍困!

  從選定袁譚為目標開始,宋軍就從南北兩個方向開始集結了。

  那支詐敗引誘袁譚的胡騎正是諸葛亮所提議的部署。

  只是他們的詐敗演得有點逼真,在趙軍精銳的猛攻下,直接潰不成軍。

  袁譚的謹慎是避難了他的一個難堪,如果他追下去,真的會遭遇青州宋軍的伏擊。

  由於高覽的退縮,諸葛亮已經將大軍北移,抵近了東武城附近。

  伏擊的路線其實很多,袁譚繼續追擊,就會演變成諸葛亮派兵伏擊他,然後點燃烽火,引導周瑜大軍前來合圍。

  可在絕對的兵力優勢面前,袁譚的謹慎根本毫無用處。


  宋軍合兵數萬,圍困他袁譚所部區區五千餘人,兵力處於絕對優勢。

  而且宋軍鐵騎猛烈突擊,使得趙軍陳列根本無法立住陣腳。

  此時兵敗已經是必然的了,能抵禦一個上午,已經是趙軍訓練有素的結果。

  華彥拼死力戰,身被十餘矢,揮長戟,挺身決鬥,槍中左頰,絕其喉而死。

  不過對趙軍也有好消息,那就是是打到下午,清河浦東方的趙軍援軍終於抵達。

  管統親率營中六千餘將士急援而至,陳列於周瑜所部之東。

  管統帶兵屢次衝擊敵宋軍大陣,欲解袁譚之圍,但都無法衝破宋軍重圍。

  周瑜所部畢竟是有近萬的精銳步兵,其陳列在鐵騎之後,方陣巍巍,朱旗飄揚,甲光耀日,兼以強弓硬弩,矢石雷發。

  即便是迎數萬之眾,亦未必落於下風。

  趙軍哪怕集結了兩萬精兵,恐怕也沒辦法在兩日內擊潰這近萬的精銳軍隊。

  所以管統根本無法衝破宋軍重圍,但此時袁譚已經身受重創,到了無法指揮的程度。

  到了傍晚,諸葛亮大軍主力亦從南方抵達,宋軍援軍越來越多,而趙軍卻疲敝到了極點,再也支撐不住宋軍步騎的猛烈衝鋒,軍陣徹底崩潰。

  敵兵益至,趙軍遂大潰!

  趙軍自袁譚以下皆戰死,軍校死者數十人,士死者六千餘人。

  清河由是板蕩,袁譚駐軍的趙軍營地被宋軍趁勢一鼓而下!

  盡得趙軍大營內糧草、軍實,這是從鄴縣送來的後勤物資,堆滿營地,器械如山。

  宋軍哪怕三路合兵,亦一時無需為後勤補給憂慮。

  營內糧草,足供數萬大軍半月之所需。

  而宋軍一邊派偏將率軍分定清河郡縣,一邊由諸葛亮親提大軍主力向西北進軍,兵進安平國,截斷袁尚之後!

  由於宋軍進軍神速,數日即達,趙軍形勢極為危急!

  袁尚雖然已經收到了軍報,宋軍已大破趙軍,甚至連他最厭惡的大哥袁譚也死於了戰陣之中。

  可他根本來不及興奮,甚至來不及調兵遣將,率軍後撤,宋軍就已經截斷了其歸路。

  當此之時,諸葛亮大軍斷其後,周瑜大軍進圍其前,趙國軍隊危如累卵。(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