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漫長的準備
像尼康和東京電氣,都屬於是霓虹這幾年經濟難得的亮點,原本的汽車產業已經快要到崩盤那個程度了。
沒錯就是這麼誇張。
面對華國新能源車的直接衝擊下,霓虹的車企都來不及轉型,一個接一個老牌車企倒下,讓霓虹本來就過於依賴外部市場的脆弱經濟體受到了嚴重衝擊。
這裡的倒下倒也不是直接就倒閉,品牌消失,而是資不抵債,企業經營不下去,銀行不願意借貸給你維持生存,現金流已經入不敷出,帳面上流動資金見底。
這類企業里好的那部分會被來自其他國家的資本給撿走,其中倒下的霓虹老牌車企里,華國企業中最愛收購的吉利來撿走了一家,其他的被歐美資本給剝離債務後進行了注資重組。
尼康和東京電器這類公司,屬於能夠融入到華國的半導體產業鏈中去,能夠在其中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換之前,阿美利肯要求霓虹停止和華國企業合作,霓虹還會答應,而現在,霓虹在華國的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中分到的蛋糕已經不小了,哪怕阿美利肯方面要求,霓虹也會陽奉陰違,甚至直接擺爛把企業的資產和人力「賣給」華國企業。
這裡的賣是明面上,實際上會另外簽訂協議。
而在霓虹合作-停止合作-重新開始合作,反覆折騰了兩圈後,華國方面會重新接納霓虹企業,這不是沒有代價的。
代價就是霓虹所有的研發和製造都要設立在華國本土,不然我們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都絕對不會選擇霓虹。
雙方在這中間做了妥協,霓虹的妥協就是製造和研發全部搬到華國本土,而華國做出的妥協就是你的研發和製造可以從霓虹本土招人,我不會對你員工中華國人必須要占有多少比例進行限制。
因此如果說高麗所有優勢產業一片昏暗,毫無任何起色,那麼仗著華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順利升級,霓虹好歹在半導體上面逆勢上漲。
被吃掉的份額自然來自彎彎、高麗、荷蘭和阿美利肯,這些傳統半導體產業鏈強勢的地區。
這種現象高麗人不滿到在高麗最有影響力的報紙《高麗日報》上公開指責阿美利肯:
「阿美利肯人對於人工智慧已經到了迷信的程度,他們相信人工智慧能夠幫助他們一瞬間在和華國的競爭中獲勝,人工智慧是這屆白宮的阿拉丁神燈,他們可以為了擦亮阿拉丁神燈不顧一切.」
高麗不歇斯底里沒辦法。
他們本來的優勢產業就已經很少了,白宮選擇放開對華國拓撲半金屬晶片上下游供應鏈的限制以換取拓撲半金屬晶片的進口,受到直接衝擊的就是高麗。
壓根保不住,三星方面已經到了放棄繼續自己製造晶片的地步,去年開始三星就只有旗艦機還繼續使用三星自研的晶片,今年更是宣布除高麗本土外的市場都將搭載高通的晶片。
單純從GDP層面看的話,人均gdp一條不帶一點波瀾的下滑曲線,在簡中網際網路上高麗隨時都要步阿根廷的後塵了。
不,如果單純論從發達國家變回發展中國家的話,高麗已經步阿根廷後塵了。
高麗也算是創造歷史了,過去創造了從第一個由發展中國家成功跨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馬上又要成為第一個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再變回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過去從發達國家退回到發展中國家的有大毛、南非和阿根廷。
簡中網際網路上一直說老中是發達國家粉碎機,但還真沒做到粉碎掉哪個發達國家,現在有了第一個,就是高麗。
有高麗的前車之鑑,一旦霓虹的汽車產業崩掉,下一個就是霓虹。
華國固然要把14億人帶進發達國家行列,要把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短時間想要做到有點困難,這需要整體GDP翻三倍,但把高麗和霓虹拉下馬沒有多難。
前者已經做到了,後者也近在眼前。
東亞怪物房,有膽你就來。如此殘酷的現實導致霓虹企業的高管坐在光甲航天的發射現場內心百味雜陳。
從企業角度來說,大家這幾年都得益於華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吃的盆滿缽滿。
以光刻機來說,雖說華國搞了光刻廠,但靠一個光刻廠顯然是沒有辦法滿足所有需求,華國對光刻機的需求仍然存在。
ASML從千億美元的市值到今天不足兩百億美元,分出來的這部分蛋糕一部分就被尼康吃到了。
尼康的市值一路飆升,從24年Q2季度的32.51億美元飆升到今天超過200億美元,這可全仰仗於光刻機業務的迅速攀升。
尼康如此,東京電氣和其他圍繞著華國半導體上下游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如此。
作為高管,市值飆升,他們分到的蛋糕自然也不會少。
但華國對霓虹的威脅是切實存在的,過去霓虹網際網路上說華國爸爸是調侃、是自嘲,而今天的霓虹網際網路上再這樣說,多少帶有真情實意在裡面。
像華裔移民在霓虹參政當選,也是這種思潮的間接反應。
半導體產業鏈的增長也架不住汽車產業被吃掉的痛苦,畢竟半導體產業鏈增長和半導體相關企業市值飆升,霓虹人自身是享受不到多少好處。
前面有提,華國要求你研發和製造都得放在華國,相當於你企業發展創造的就業、消費、稅收等等這些沒有一個是留在霓虹本土了。
高管們能夠享受到股票暴漲帶來的紅利,霓虹普通人可享受不到。
華國和霓虹的世仇更是讓他們內心深處隱隱有所擔憂。
華國真的不會報仇嗎?這樣的疑惑近年來盤旋在所有霓虹的有識之士心頭,隨著華國發展,這樣的疑惑在內心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甚至華國人選擇將戰術核武器應用在航天領域,算是戰術核武器民用化了,這真的不是在暗示和警告霓虹人嗎?
剛剛陳元光在講解的過程中又特意點了一下霓虹的核廢水排放問題,這樣的巧合是不是有點多了?
在座的霓虹高管們內心都感到深深擔憂,沒有哪個霓虹人想再被核彈炸一次。
「我們這次的發射會由法蘭西和玻利維亞方面的航天局配合,由他們提供他們觀測站實時監測到的小行星動態數據,同步回傳到光甲航天的總部,用於構建更加精確的軌道模型。
我們會通過多次發射,一直到達到了讓小行星運行軌道將會降落在月球亮面為止。
各位這是一個相對輕鬆的場合,有什麼問題我們隨時可以交流,本身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來排除各位對核彈改變小行星軌跡的擔憂。」
陳元光說完後,台下各位外賓的白眼都要翻上天了,我們這幫金融、半導體領域的高管能問出什麼有技術含量的問題來?
要是真這麼尊重外界的意見,不得提前半年時間通知各國航天局,然後再由各國航天局組織專家來現場觀摩提問啊?
其中不僅是外企高管,也有來自各國的使節,其中阿美利肯使節內心對法蘭西和玻利維亞參與了此事居然沒有提前和他們通氣而感到格外不滿。
對玻利維亞那確實沒辦法,可法蘭西居然沒通氣,這是無法想像的,因為他們同在一個名字開頭是北的防禦性組織里,雖說這個組織名為防禦,實際上也沒少干招風惹火的事情。
華國都要用核彈了,法蘭西明明知道居然不通氣,這擺明了是在重大事務中與北*立場嚴重相悖,這未免太不把阿美利肯放在眼裡了,那北*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我們必須要嚴厲批評法蘭西,阿美利肯使節如是想到。
他轉念一想,法蘭西這會不會是故意的,故意這樣做,為的就是讓自己被踢出北*這個組織?
不行,要是北*沒了法蘭西,那德意志是不是也會跟著退團,那北*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屬於是兩頭堵了。
他們提不出有技術含量的問題,不代表他們不會提問,陳元光話音剛落,華國方面的各界人士還沒反應過來,大家都在想,到底要問什麼問題好,而外賓們齊刷刷舉手,一片手形成的森林出現在陳元光眼前。
「嗯」陳元光看了旁邊的林甲一眼,林甲說:「就從左往右吧。」
「萊特先生,你好,我是阿美利肯在華國的使節,您剛剛說了這會造成核輻射。」
「有可能,可能性很低。」
「好,也就是說不排除這種可能,那你是否會對造成的影響進行賠償?」
「我們造成輻射的危害會比霓虹排放核污水更低,霓虹方面賠償了嗎?」
「您的意思是否是,如果霓虹方面賠償,那麼您也會賠償?」
台下的霓虹人都聽麻了,你問就問,扯到我們幹嘛?然後就是罵東京電力,東電搞出來的么蛾子一直到今天還在給霓虹帶來負面影響。
「霓虹方面賠償了,我們才能談下一個環節,才能談光甲航天是否需要賠償。
這太遠了,需要觸發兩個前提,一個是我們真的造成了污染,第二個就是霓虹方面賠償了,下一位。」
阿美利肯使節坐下後有些懊惱,早知道自己只能提一個問題,那這就浪費了。
而霓虹人都麻了,顯然,要是華國頻繁發射核彈,每年來這麼一次,用於改變小行星軌道,那霓虹排放核污水的賠償早晚被拉上日程。
這要是算賠償,那可不知道要多少錢才能打住了。
「萊特先生,你好,我是來自高盛亞太地區的總裁施南德,我和您的妻子林甲女士認識,我們在一些商業有很成功的合作。
我在加入高盛之前是麥肯錫英格蘭的總裁,我為醫療保健和公共部門等行業都工作過,我非常關心全球氣候變化,剛剛您有提到,這次的核彈發射不是一顆兩顆,而是很多顆。
一直到實現改變小行星軌道,讓它會飛向月球為止。
也就是說您無法確定幾顆飛彈能夠達到目的。
萬一需要上百顆核彈的話,難道上百顆核彈形成的輻射,也會比霓虹方面排放的核污水更輕嗎?
單純從可能性上來說,是否有對地球產生不可逆的污染的可能?這點您以及光甲航天的研究人員們是否充分排除了這樣的可能性?
我知道我們無法阻止華國和光甲航天繼續這次的實驗,我只是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答覆,緩解我內心的擔憂。」
顯然,有了阿美利肯使節在前,第二個上場的施南德,無論是提問還是整個語氣都要好了不少。
只是霓虹的核污水依然被反覆提。
在場的霓虹人直接躺平了,你們提吧,他們知道肯定這會是今天晚上無法擺脫的往事,會被不斷反覆地提及。
「我們在事先構建了模型,最多五顆核彈就能夠實現目的。
如果要發射到月球亮面的話,七顆也夠了。
所以它的輻射會被控制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再加上深空環境裡,真的不太需要擔心。
這就跟埃隆他們用筷子回收火箭,對於外行來說,聽上去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一樣,但實際上我們在開始之前做了充分大量的準備工作。
不知道你們是否聽說過在渝都新建的華國複眼?
華國複眼項目從五年前就開始啟動,我們在華國複眼上一共投入了超過一百億rmb,其實它就是為了今天做的準備。
因為我們涉及到精確確定小行星的當前軌道參數,包括其位置、速度、軌道傾角、離心率等,然後還要測量月球亮面的精確位置和其在不同時間的光照範圍。
涉及到多次發射還需要構建精確的軌道模型,根據小行星的質量、結構和預計改變軌道所需的能量來計算和選擇核武器的當量。
最後根據小行星的軌道和地球、月球的相對位置,以及核彈發射和飛行所需的時間,最後才是發射。每次發射的時間窗口、發射角度和軌道插入點等參數都需要華國複眼來提供實時數據,確保核彈能夠準確地接近小行星並實施有效打擊。
我們為了今天準備了五年時間,安全性上的考量一定比你們所想的完備的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