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429章 這不是成熟的做法

第429章 這不是成熟的做法

2024-12-21 00:10:14 作者: 烏鴉一號
  第429章 這不是成熟的做法

  「有人在問我,是否收到了Space的邀請,去鑑賞他們的概念車?

  我確實有收到,並且我也會去,我對Space的新車非常感興趣。」

  某一線車評人在直播的時候,彈幕上全是在問他有沒有收到邀請。

  因為Space的邀請函發出去之後,有很多車評人已經開始曬自己收到的邀請函了,這樣的熱點對於以流量為生的汽車類自媒體博主來說不可能不去蹭。

  收到了的車評人能夠秀自己收到的邀請函,去之前、去之後視頻都不知道能水多少期。

  沒收到的車評人可以猜,或者說自己從同行那聽來的小道消息。

  總之只要有心,總是能夠找到蹭流量的角度。

  「其實之前一直想講,礙於一些客觀原因所以一直沒講。

  我知道大家對於Space造車都很樂觀,一開始背靠光甲航天和特斯拉兩大巨頭,光甲航天在我們國家的口碑和聲譽,那不用多說,比華為還要更恐怖的存在,如果光甲航天上市,光是企業商譽給個幾千億的定價我都覺得不過分。

  以及高端豪華品牌的潛在客戶們,他們對於Space的認可度也非常高,都願意拿真金白銀去買單。

  我身邊A9以上的創一代、富二代朋友們,他們對於Space,態度都很一致,都表示上市後會買一輛支持光神。

  這點毫無疑問,它的潛在客戶是非常龐大的。

  但是這不代表它真的能夠在豪華車品牌中立足,能夠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家有品牌號召力、影響力,能夠在100萬以上站穩腳跟的品牌。

  因為你所知道的,以及在網上看到的這些潛在客戶,他們都是衝動型客戶,也就是說他們第一次會願意為你買單,但不代表未來會持續一直支持你,你終究還是要靠產品力來說話。

  這樣說大家可能比較難理解,找個例子來解釋可能你們會比較容易理解。

  大家知道星爺吧,離現在也有十年時間了,當年星爺在國內的營銷策略就是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從西遊降魔篇就開始玩這一套,到了美人魚的時候這個營銷策略已經爐火純青。

  美人魚砍了三十多億的票房,是內地首部破30億的國產電影,再後來票房就一路走低,新喜劇之王在上映首日票房2個多億的情況下,最終票房只有6億左右。

  這說明,星爺的品牌確實具備足夠的情懷,有市場號召力,但終究是作品說話,當作品不行的時候,你再有情懷也得給作品讓路。

  幾十塊的電影票如此,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汽車更是如此。

  所以從來就沒有必成這回事,也不要以為背靠巨頭就是免死金牌。

  這幾年,死了多少所謂背靠巨頭的新能源品牌,背靠巨頭有可能死,有國資背景也有可能死,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老實講這類內容之前不講是因為想接商單,而現在能講是因為現在不行的新能源品牌已經死完了,在華國這個新能源吃雞賽道上還能活下來的,都有點看家本領在,已經不太可能會暴斃了。

  現在已經算是進入到新能源車的下半場了。

  「話題回到Space會不會暴斃上,我和大家說心裡話,我一開始看到這新聞的時候,我覺得它活不長,因為它是合資品牌,合資的另外一方還是來自阿美利肯,是特斯拉。


  所有合資品牌為什麼都不行,這幾年銷量大幅下滑,怎麼都救不活。

  各類車評人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有說營銷跟不上,有說技術不行,有說是之前日子過得太舒服,也有說是因為傲慢。

  這些都是原因,但它們這幾年把這些缺點都改了,在體驗上和國產新能源品牌已經沒有本質區別了,但消費者仍然不買帳。

  這裡面必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所有合資品牌都無法解決的,甚至在內部開會的時候,他們連提都不敢提,但殊不知這才是合資品牌只有可能死路一條的終極無解難題,營銷、技術、產品力這些都能改,只有這個終極無解難題是所有合資品牌都沒有辦法解決的。

  也就是因為這個終極無解難題的存在,我才會並不看好Space。」

  作為少有會說一點真話的車評人,過去因為在國內合資品牌、新勢力都幹過,出來干車評人能夠給出大量乾貨而迅速爆火,直播間裡的觀眾狂扣彈幕。

  大家都想知道對方所說的終極無解難題到底是什麼。

  「抱歉,賣個關子,這個現在我還不想說。

  之後我第一次覺得Space有可能能成是因為這家公司的法人是由光甲里的甲,也就是林總直接擔任,而且企業也是林總直接參與全過程的經營管理。這點可以在林總的抖音里能夠看到。

  這從商業上其實是很不成熟的行為,這和林總在公開場合里成熟商業精英的形象是不符的。

  這樣的決策不夠精明,它給自己預留的輾轉騰挪餘地太小了。

  真正成熟的決策是,建立子品牌,但是不要自己親自下場,找職業經理人來負責具體經營。

  如果換我來負責這件事,我會和國內一線車企各成立一家公司,像什麼吉利、比亞迪、上汽等等,一家投一部分錢,我只做資方,並且會很低調。

  我和吉利合資成立的就叫極光,和比亞迪合資成立的就叫迪甲,總之你可以扯我的虎皮,但我在公開場合不會去幫你主動宣傳,你也確實是我的子品牌。

  然後就養蠱,這些誰能跑出來,誰才是親兒子,該給的資源該站的台該有的扶持,全部會給,直接出來收割勝利果實。

  至於沒能卷出來的品牌,那就切割,反正它也不是用光甲為名,沒有和我光甲航天深層次綁定。

  這才是成熟的商業做法,穩賺不賠的生意。

  我最開始以為Space就是這樣的路數,就和過去所有所謂大廠合資成立的新能源車企一樣。為了規避風險所成立的子品牌。

  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之前業內沒人講,但是實際存在的一個東西,那就是股東方越牛逼的新品牌,越不想負責,或者說沒人負責。

  你看上去股東方很牛逼,這個品牌能從牛逼的股東方吃到紅利的概率是很小的。

  因此一開始我以為Space也是走的類似路子,光甲航天提供的扶持有限,你得自己證明自己之後,光甲航天和特斯拉才會逐漸加大扶持力度。

  就類似之前網際網路大廠很流行的所謂內部創業,你跑贏外面的競爭對手,那麼董事會就讓你單獨成立公司,如果不能,那就把外面的公司給收購過來。

  和網際網路內部創業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比起來,這種孵化子品牌的創業模式,耐心會更多,給的時間會更長,只是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我第一次覺得它能成是什麼時候?就是林甲親自擔任法人,親自下場參與到Space全運營中去,這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雖說光神才是光甲航天的靈魂,但作為光甲里的甲,林甲從來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大家可能會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覺得林總好像是花瓶,屬於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型案例。

  然而實際上林總非常有能力,我因為是車評人,認識的新能源車供應商上下游老闆也不少,我和他們聊的時候,也會聊到Space,所有這些上下游供應商,沒人會小看林甲本人,會小看她本人的能力。

  包括我聽說過一些坊間傳聞,說一直到今天,林總當年給騰訊視頻高管留下的心理陰影都還沒消去。

  林甲的親自下場,讓我覺得至少不是玩票,老闆親力親為和找職業經理人孵化子品牌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的態度變成了適當看好。

  如果Space更名為光甲,那麼意味著它避開了所有合資品牌的原罪,加上和小米一樣和母公司高度綁定,我對它的看好程度已經來到了八成以上。

  華國市場是只養的下幾家巨頭,所以過去五年我們能夠看到所有新能源車企都在卷生卷死,為的就是成為巨頭,能夠在這場牌桌上笑到最後。

  這個生存線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是五十萬,年銷量五十萬的車企才有資格談活下來。

  但大家要知道,這是針對普通品牌,也就是說我要做定價20到30萬這個區間的新能源品牌,他們的生存線是這麼多。

  對於一個豪華品牌來說,沒有這麼高的要求。

  另外如果光甲航天只會孵化這麼一家品牌的話,那它背靠的是年收入已經在快速接近五千億rmb的巨頭,華國新質生產力領域的高通,躺著賺錢的典範,它就不可能會死,無非是獲得扶持力度的多少。

  大家會以為光甲航天是航天企業,實際上無論現在常見的光伏、新型半導體還是常溫超導,光甲航天都要收專利授權費的。

  它旗下的獨資豪華車品牌是不可能會死,區別只是在於,它是靠母公司存活,還是說能夠作為一家有認可度、辨識度和品牌影響力的豪華車品牌,能夠去撼動其他豪華車品牌的地位。」

  「今天很榮幸受到了光甲航天的邀請,來到他們Space的總部來看一下他們的新車,站在我身邊的呢是光甲航天的CEO也是Space的創始人林甲,之前也是我們小米汽車的副總裁,我們之前在小米汽車的時候合作非常愉快,她說讓我來幫他們把把關,我們去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林甲不僅僅邀請了車評人,還邀請了雷君。

  這件事是要給Space的新車把脈,但同時也是一場營銷,一場聲量越大越好的營銷。

  如果現在Space的概念車能夠讓所有人一致覺得很牛,那麼他們出去之後自然會幫忙說好話,吸引潛在消費者的眼球,初步建立起購買慾望。

  如果不行,那他們也會通過設計新的概念車,來規避現有概念車的問題,輿論也會覺得Space對品質的要求太高了,進而給消費者一種Space夠高端的印象。

  當然邀請雷君自然不會和其他車評人混在一起,而是單獨邀請的雷君。

  雷君來了自然不能不發微博,他得強調Space的創始人之前是小米汽車的高管,如果Space成了,那某種意義上等於是小米汽車成功孵化了Space。


  未來小米汽車要去攀登100萬以上的價位自然順理成章。

  「雷總,很感謝您能來,元光去申海那邊開會去了,最近因為阿美利肯那邊成立太空戰略委員會,元光最近會有點多。,所以就由我帶您看看我們的量產車。」林甲很客氣,一行人就往試車場去了。

  「這是我們製造的第一款概念車,Space S1,它用到的應該全部都是最先進的供應鏈技術,其中在很多功能設計上是由我們光甲航天原創的,底盤、電機和電池,則是由我們和供應商團隊聯合研發,這些是我們的獨特優勢。

  另外在車前蓋這裡,我們借用了勞斯萊斯的設計,勞斯萊斯的前蓋會有女神浮現。

  而我們的車前蓋可以浮現Space的logo,它是一個平面,然後在車蓋進行呈現。」

  勞斯萊斯的車前蓋上浮現的不是自由女神,而是歡慶女神,從1911年開始正式成為其車頭標誌,後來有很多豪華車都借鑑了這一設計理念,在車頭搞一個雕塑狀的標誌。

  其中除了勞斯萊斯外,最出名的應該要屬邁巴赫。

  客戶甚至可以定製歡慶女神的材質,是要不鏽鋼、玻璃還是24K金。

  不過勞斯萊斯的車標之所以設置成可以隱藏起來,倒不是因為擔心被人給掰斷,畢竟在他們的設計理念里,能開得起勞斯萊斯的用戶家裡怎麼著也得有私家車庫才對啊,開出去也是出入高端場所,有保安幫忙看著。

  設置成可隱藏是因為70年代的時候有一些國家禁止立式車標。

  而Space車頭的車標,不是立式雕像,而是一個二維平面圖。

  因為Space的logo是線性幾何圖形,所以它可以像畫一樣出現在車身。

  「我們計劃整個logo用太空材料來打造。

  原本的計劃是月球土壤,拿來做成混凝土,現在有金屬的話,那就會用鐵鎳合金,來打造logo。」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