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就得追求極致啊
雷君聽的很認真,因為在他看來,好的設計理念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很不錯的設計,誰說一定要立式logo,你們這種浮現式的logo確實也很合適。」雷君讚嘆道。
林甲接著說:「這個logo在夜晚的時候是可以發光的,它周圍有一圈燈帶,可以發一種led的燈效。
雷總,來上車試試看。」
「這是?」
「這是抬頭顯示加上空氣成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是要車前玻璃上的抬頭顯示,還是說要一個空氣成像來充當儀錶盤的功能。
然後為了追求整個顯示效果的一致,我們在方向盤的選擇是選擇的是異形方向盤或者半幅方向盤。
用戶可以根據它的需要去選擇。
雷總,來開一下試試看。」
雷君開完一圈,圍繞著他很關心的問題提問後,回到會議室他說:「我只能說這絕對是一輛好車,它應該採用了比現在的線控底盤還要更先進的技術才對?」
在24年的時候只有蔚來的ET9採用的是線控底盤技術,而到了2027年,幾乎市面上所有價位在30萬往上走的車型用的都是線控底盤。
傳統底盤主要依靠機械傳動、液壓或氣動連接來傳遞駕駛員的操作指令,通過方向盤與轉向機構之間的機械連接實現轉向,通過剎車踏板與制動系統之間的機械和液壓連接實現制動。
而線控底盤則完全採用電信號傳輸指令,實現了真正的「線式」操作。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是響應速度還是精度都要遠超傳統底盤。
甚至在可靠性上,線控底盤因為結構簡單的緣故,理論上要比傳統底盤更好。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成本,尤其作為新技術,它的成本就更高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實現不了線控底盤的新能源車智能駕駛再厲害,最多也只能算是L2.99的智能駕駛,談不上L3,線控底盤是實現L3級的智能駕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雷君一開就知道,如果不是線控底盤,以傳統底盤絕對實現不了如此靈敏的操控,方向盤轉幅比最新的小米su8同等轉向情況下還要來的更小。
「沒錯,不僅線控底盤技術進行了優化,我們在底盤上採用的也是新型合金,這種金屬的重量會更輕,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操控感。」林甲點頭。
雷君直言道:「儘管我沒有體驗智能駕駛功能,但考慮到這本身就是你們的強項,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我只能說這是絕對意義上的好車,設計上有很多巧思存在,但我還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像去掉儀錶盤轉而用空氣成像,以及用半幅方向盤,這些設計消費者不一定能夠接受。
你們的目標用戶群體應該是30到50區間的成功人士,而這個車對他們來說可能太激進了。
就如果說華為造的豪華車太像邁巴赫,那麼你們造的車又太像超跑。
我覺得這需要在兩者之間權衡。
很多時候用別人已有的成熟方案未必會是一件壞事,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原創就一定好,消費者一定會買帳。
說白了成功的車企誰沒借鑑別人的成功元素?邁巴赫還借鑑了勞斯萊斯的立式車標,你們其實可以採取更保守一點的方案。」
林甲從雷君的言論中聽出了誠懇,她說:「我明白了。」
其實給雷君看的只是Space S1的一部分,沒有給雷君看全貌。
為的就是怕對方把他們的設計理念給借走了。
到時候尋思這借鑑理念沒人要,給你整走了怎麼辦?
車評人他們知道S1的設計理念,因為保密協議的存在,他們不會對外透露,但雷君知道了之後,把設計理念包裝一下用在小米的高端車型里去,那就完蛋了。
「雷總,關於一些激進的設計我是這樣考慮的,那就是消費者是可以被調教的,他們的喜好是可以被引導的。
在小米之前,這幫新能源車企覺得華國消費者就只喜歡SUV,只有SUV能夠賣的好,車尺寸越大越好,越家用越好。
小米汽車成功後,不也證明了市場上依然有著大量年輕人群體,他們喜歡操控,喜歡小米su7這種帶點跑車概念、帶點操控屬性的車嗎?
我們Space想的也從來不是去挖邁巴赫或者保時捷的客戶,而是從一個更小切面入手,去結合現有客戶的屬性,挖掘過去沒有觸及的市場。
我一直都在路特斯當高管,包括我們的設計團隊有很多來自路特斯。
我認為我們的市場,華國的消費者,華國的消費市場,已經到了能夠容納路特斯這樣的品牌了,只是因為路特斯的品牌華國消費者認可度不高,但不代表路特斯想挖掘的市場沒人能夠挖掘出來。
雷總,您剛剛的話給了我啟發,我意識到我們不是太激進了,而是我們現在的設計還不夠激進。」
雷君的話讓林甲隱約有了思路,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在她腦海里慢慢成型。
甚至後面雙方的交流,林甲都一直在紙上寫寫畫畫。
等到溝通結束後,送雷君離開的時候,林甲有些不好意思:「雷總,我剛剛一直有點心不在焉實在不好意思,等我們第一款車造出來之後,我一定送您一台,您給我的啟發太大了,我終於知道我們要做什麼樣的產品了。」
雷君有點納悶,敢情逆反心理上來了,我怎麼說你就非得往反方向走是吧?
「元光,你看這樣能做到嗎?
我終於想清楚了我們要追求的就是極致,極致的操控加上極致的適應能力。
沒錯,我們就要做水陸兩棲,S1既能在陸地上,又能在水裡行駛。
我們用全新的固態電池,它的電量能夠來到800千瓦時,也就是說這個電量在水下行駛絕對能夠行駛超過130公里。」
陳元光還是沒有理解林甲想表達什麼:「為什麼是130公里?」
林甲見陳元光還沒理解:「大陸到4v本島上,最近的距離就是130公里。
雖然海峽的平均寬度是180公里,但是最窄處也就是閩省的平潭島到桃園市的白沙岬之間距離只有130公里。
你看。」
林甲把手上拿著的A4紙遞給陳元光,這是她先前在辦公室畫的圖。
第一張是一個全新的車型,整體更加流線型,也更加鋒利,在一個丘陵上,面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第二張則是該車在水下行駛的樣子。
「我們到時候的宣傳就是,光甲汽車的第一輛車是真正意義上的水陸兩棲汽車,到時候到平潭島靠近海的地方找個懸崖,然後開著它從懸崖上一躍衝出,在快到海平面的時候它能夠提供一個短暫的滯空,能做到平穩入水。
進入水下之後,進行變形,變成適合水下行駛的形態,然後一路開,橫跨整個海峽,到達桃園市的白沙岬。
我計算過,和汽車大小類似的普通電驅動船隻行駛130千米,大致需要消耗70千瓦時的電量,我們就算翻倍,800千瓦時的續航也足夠它穿越整個海峽了。
你想想看,有什麼比這更好的GG,有比這更好的效果嗎?
我們給它塑造的企業形象就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林甲從和雷君的交流中,讀懂了之前華國造豪華車之所以一直沒能成功,因為他們不夠激進,總是想著組合別人成功的因素去造車,但凡抱著這樣的想法,想去攻克百萬以上的市場,是很困難的。
而靠著全新的概念,搶占過去沒有人占領過的心智,順便還是橫穿海峽,是個老中都會被這樣的營銷理念給打動。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氣質,如果我們真的要以光甲為名,我們肯定得有創新,而我們要做的創新,絕對要符合光甲的氣質。
光甲的氣質就是無所不能,我們一直在做的探索宇宙邊界,那麼我們的汽車品牌也要去探索過去沒有汽車探索的邊界。
水陸兩棲這個概念本身是很好的,但它不夠具象化,它只是抽象的概念,我們的車可以在水裡開。
無非就是這樣,但當紀錄片用它橫跨海峽,從平潭到桃園,那它就具備了足夠情感上的連接。
它在理念上又做到了和光甲航天高度相符。」
「確實很不錯,聽的我都熱血沸騰了。」陳元光連連點頭。
還有什麼比扯到大島,更讓人熱血沸騰的嗎?
至於說像這種橫跨要獲得對方的同意,要和對方溝通,在當下這個大背景下,對方敢說一個不字嗎?
他們的意見早就一點都不重要了。別說沒部署魚雷,就算部署了,燕京喊他們自己給主動拆了,他們也只能老老實實去拆。
「更重要的是,這是光甲航天造出來的車,還有比這更戰狼的嗎?
更能給消費者帶來聯想的嗎?」
而這次光甲航天的新車,更是能進一步挖掘了老中們的愛國情緒。
林甲問道:「我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技術上能不能做到?」
陳元光說:「當然可以,這不難,只是要按照這樣去設計。
包括了變形、還要有足夠好的密閉性和水下動力,還要加上一定的滯空能力,那它不僅僅底盤要用新型材料,整個車身都要用新型材料來打造。
才能讓它既具備足夠的水陸兩棲能力,又具備滯空能力,還能有很好的操控,這樣造的話,成本肯定是控制不住的。
甚至你賣100萬一輛,都有可能會虧本。」
林甲問:「你就說這樣的設計極致不極致吧?」
陳元光點頭:「極致倒是挺極致的,可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尋思應該沒多少人會真用它來橫跨海峽啊。」
林甲又是扶額又是嘆氣的:「元光,你起碼也是身價千億的富豪,但是在享樂上完全沒有對應的心態。
尤其在豪車上,你這就是屌絲心態。
說白了我們的目標用戶,在乎的是我們的產品能提供什麼情緒價值。
買比亞迪仰望的用戶,他們真會用那個水上懸浮功能嗎?它那車載無人機不是雞肋?加裝一個無人機要六萬,我買個無人機放車裡頂天一萬,為什麼要加裝呢?
對會買豪車的富豪們來說,他們在乎的是否能裝逼,而不是實用與否。
我們把車設計的再爛,再難開,只要能裝逼,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單。
如果這部分人群,他們在意實用性的話,那奢侈品品牌全部都得死完。」
「好吧。」陳元光辯解道:「我也開過豪車好吧。」
林甲吐槽道:「奧迪也能算豪車?我還是沒能把你照顧好,對我們來說,奧迪頂天算個代步。
也就你現在身份不適合去開國外豪車了,不然我非得今天帶你去買一輛勞斯萊斯讓你開不可。」
「我之前你家的保時捷我也坐過啊,在紐約的時候,你那保時捷我也開過。」
林甲已經不想辯論了:「好,今天你們開會怎麼樣?」
陳元光說:「還能怎麼樣,他們擔心阿美利肯會趕上,另外就是擔心原本選址的月球基地會受到阿美利肯核彈變軌影響。
然後討論了一下對策。
目前想的是看能不能在月球上部署一套反飛彈系統來為月球基地提供防護。
專門把可能的小行星給擊碎。
這目標有點大,傳統的陸基反飛彈系統動不動就大幾百噸,搬到月球上成本太高。
現在在考慮基於常溫超導打造一套超高功率的雷射反導系統部署上去。
但這也是類似的問題,雷射反導針對哪些岩質小行星有效果,可針對金屬小行星壓根沒有效果。
你最好還是用傳統飛彈來逼迫它變軌。
今天一直在討論,還有提,阿美利肯什麼時候核彈變軌測試,我們就先他們一步,把小行星給炸走的,說永遠不給他們機會。
現在大家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這種會我再也不去開了,浪費我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