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蘇白並非空口白話的說出一些奇思妙想,而是早就深刻的思考了這個問題,不知道在腦海中辯證了多少次。😡💚 ➅➈𝕤𝕙ᵘⓍ.ℂσⓜ 🐊☜
也就是此次科舉時間長達三天,正好給了蘇白機會,讓他能夠毫不保留的將自己所有的觀點盡數寫下。
在看完了蘇白提出的廢法而服私這一觀點後,梁國皇帝瞬間眼前一亮。
梁國皇帝並非那庸碌之君,既飽讀詩書又能上陣殺敵,他早就感覺到了梁國存在著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
但奈何身在局中,外加朝廷中各種錯綜複雜的黨羽關係分其心力,他並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思考這個問題,也沒有時間能夠梳理清晰。
蘇白的觀點幫他吹散了眼前的迷糊,讓他看清了梁國這尊龐然大物的癥結所在!
有癥結,那麼自然就要有去症之法!
蘇白尖銳的指出,導致王朝貧弱,廢法服私的三大蛀蟲。
其一,趨炎附勢的奸臣!
所有的奸臣其實想法都很簡單,就是想要順從皇帝都心意,得到皇帝的寵愛,從而獲得權力。
因此皇帝喜歡什麼,奸臣就跟著吹捧什麼,皇帝做什麼,奸臣就讚美什麼,皇帝不喜歡的,奸臣立刻就會網羅罪狀,給人上綱上線。
他們甚至能為了討好皇帝放棄自身的利益,哪怕是處死自己的黨羽,只為討得皇帝歡心。
放棄國家的利益,為了皇帝的某個喜好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放棄百姓的利益,眼中完全沒有百姓,做事也從來不以百姓的角度出發。
這麼做竟是只為了討好一個人,滿足一個人的利益。
那麼皇帝會看不出來嗎?
能看出來,但卻不會有所作為。
因為人性大抵都是如此,哪裡有人會喜歡別人反駁自己的觀點?
而奸臣恰恰就是擅長揣摩皇帝的想法。
凡事都順著皇帝說,堅定的站在皇帝這一邊。
時間長了皇帝自然就會被蒙蔽,在一聲聲皇上聖明中迷失自我...
在獲得寵幸後,奸臣就能憑藉著寵幸大大提高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
其他官員自然也會對其多有忌憚,再施展一些手段將更多的官員拉攏到自己的黨派,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巨大的聲音,就算是皇帝也無法忽視。
這時候如果皇帝再不使用方法駕馭這些奸臣,以為奸臣還是過去那個奸臣,那麼奸臣就有可能把控朝堂!
......
其二,高談闊論的讀書人!
某些讀書人的言論根本就不從現實出發,只會引經據典說一些空泛的大道理,從而沾沾自喜的得出一個結論,看待問題只看表面,不懂得剖析問題深層次的東西,說的話就仿佛無根的浮萍。
可實際上這些大道理卻根本不能解決出現的問題,若是輕易相信反而會使國家面臨危險。
他們愚蠢透頂又頑固至極,他們固守己見又不能接受新鮮事物。
只會在既定的框架里做學問,從來也沒想過走出這個框架,也不敢去想。
甚至於有些人還會攻擊那些提出新奇觀點的讀書人,認為其是大逆不道,愚蠢的認為聖賢書中的道理萬世不變,後人必定不如上千年的聖賢。
新𝟞𝟡書吧→
又愚蠢的認為聖賢上千年前的觀點仍然能適應當今的國家,能解決當前國家面臨的困境。
殊不知,聖賢也有局限性,局限於當時所處的時代!
特殊之時就要行特殊之法,既然梁國與武國久戰不下,那麼就必然要嚴峻法令。
設定新的法,一個適合現在梁國的法,而不是適合過去某個時間節點的法!
其三,倡導仁愛的儒生!
黃粱中雖然並未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但卻也有了一些萌芽,其中的仁愛思想已經頗具規模,被不少讀書人奉若至寶。
有一些仁愛派的儒生經常會滿口的仁義道德,也正是因此他們這一派一直被不少讀書人所詬病,但他們卻不敢說,只因為這些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若是一不小心說漏了嘴,說不定就會因此給自己招惹上麻煩,被仁愛派的讀書人口誅筆伐。
仁愛派始終認為,皇帝不應該用自身的權力來壓制臣子。
而是應該仁愛臣子,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化他們,臣子也是如此,應該仁愛百姓,以身作則引導他們,而非用嚴苛的刑罰來警醒他們。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暴政出現,百姓和睦,天下安居。
蘇白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仁愛非但不會對國家有好處,還會加速國家的滅亡。
因為世人所認為的仁義、仁愛就是把財物施捨給貧窮的人,可憐弱者不加以懲罰,弱者犯錯可以寬容。
如果真這樣做了,那麼無功的人就會得到施捨,只因為他貧窮。
如果不對弱者懲罰,那麼暴亂就不能停止,弱者也不會心有忌憚。
國家若是形成了這種風氣,那麼上了戰場後又有誰會賣力殺敵?還不如給自己一刀來的賞賜多!
長此以往這麼下去,國家內的風氣只會越來越差,內亂越來越多。
如果沒有馬鞭和馬鞍,就算是再擅長駕車的人也不能馴服馬匹。
如果沒有規矩的準則,沒有墨線矯正,就算是再擅長繪畫的工匠也不能畫好方圓。
一味的仁愛沒有半點好處,還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去構建法令與從上至下的體制,用馬鞭和馬鞍來作為法令和體制的框架,來約束處於框架中的百姓!
追根究底,法里是容不得半點情感在其中的。
更何況是仁愛這種可笑的東西!
......
梁國皇帝緩緩放下手中的厚厚文章,身軀顫抖著站了起來。
竟是極為失態的放聲大笑了起來。
笑著笑著,梁國皇帝的眼神竟是逐漸凌厲了起來!
眼神中竟是蘊含著滔天的殺意!
當日。
蘇白在幾千護衛的護送下入宮面聖。
沒人知道大殿中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大殿中三人不眠不休,徹夜長談。
所有人都以為蘇白的文章惹怒了梁國皇帝,有不少人替那位大儒感到可惜,竟是被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小讀書人所牽連。
次日。
令所有人震驚的是。
梁國最隱秘的暗衛軍竟是破天荒的出動,一夜之間血洗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