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904章 讀書人的傳教方式

第904章 讀書人的傳教方式

2024-12-28 21:28:32 作者: 無相黃葉
  收集王好賢的罪證太簡單了,佟松月寫封信回去,便從被折騰的不輕的海州士紳處得到來一大堆王好賢以及他徒眾的惡行。

  萬曆皇帝重掌遼東政壇的好處這時也顯現出來。

  無論李家掌控的遼東軍事衛所,還是楊鎬掌控的遼東行政部門,一直到熊廷弼掌控的監察體系。此刻遼東上下政局,在熊廷弼這個帝黨面前是完全通達的。

  佟松月的證據送到寧遠,熊廷弼立刻就把它做入檔中。

  同時,遼東的各大報刊紛紛開始刊載自然科學文章。

  遼東報刊的閱讀者乃是有知識的小資產者和小地主。這些文章表面上是在介紹遼東這幾年的氣候變化耕種情況,實際都是為了新邊疆派的理論宣傳打基礎。

  王文龍則派毛文龍迅速到山東籌糧,他豁出面子,半月間便弄到了五千石糧食,之後再從福建慢慢還給山東當地就是了。

  跟著梁船一起北上的,還有大批王文龍的信徒。

  他們的主要成員來自山東海員學堂、京城物理社、《管窺》報社、京城國子監,還有幾個工部衙門中的技術官僚、禮部衙門中的數學天文專家。

  這些人表面身份上都是文人,另一重身份卻是三一教信徒、儒家新邊疆學派骨幹、農業軍事天文專家。

  他們是王文龍理論的最激進支持者,各個都有強烈擴張心態,主張以鐵和血擴張大明疆土,用不斷擴張解決大明問題。

  由於這群人多少沾點魔怔,王文龍過去對他們敬而遠之。

  此時他們突然受到王文龍呼喚,頗為興奮,一群人攜親帶友,浩浩蕩蕩幾百人便直奔遼東。

  這些擴張主義者提供理論支持,三一教徒則需負責宗教事務。

  遼東和山東的海員之中有大量三一教徒,收到王文龍的消息,立刻開壇放香。

  一群人帶著三一教的組織經驗,也來到遼東共襄盛舉。

  大量的宣傳材料在寧遠被炮製出來,三一教和邊疆學派的宣傳隊也正往海州進發。

  王文龍的宣傳剛剛開始還沒看見效果,倒是海州的東大乘教反應靈敏,迅速利用報紙上的科普文章造謠。

  就像王文龍前世的邪教,六七十年代攀扯外星人、基因、電子、核理論,到了新世紀又轉向量子糾纏、多元宇宙。

  邪教喜歡用新鮮知識為自己的理論背書,放在萬曆年間也是一樣。

  東大乘教拿著遼東的報紙對海州百姓表示:遼東的氣候異變證明了末世天劫即將降臨。

  這場天劫會要了天下九乘九百姓的命。

  百姓只有相信王好賢跟隨東大乘教誠心修行,才能夠躲過天災。

  最後他們圖窮匕見:所有不遵守東大乘教理論,反對東大乘教宣傳的人,都是天劫的助手,乃是天生之惡魔。

  在東大乘教這樣的宣傳下,甚至連海州的府庫都遭了秧。

  一些東大乘教信徒宣傳,為了帶領信徒度過天劫,必須要把遼東的資源都控制起來,給王好賢燒香使用。

  結果就是幾百個海州東大乘教信徒跑到衙門去,要求將府庫轉給東大乘教使用。

  海州的官府自然不答應,直接被群情凶凶的信徒沖入僉事府,在大堂上亂塗亂畫,貼滿了符咒。


  海州的行政秩序被大大破壞,而官員們卻不敢說什麼。

  每天都有無數信徒跑到王好賢處貢獻財物。

  東大乘教收了錢之後也對信徒進行一些救濟,但王好賢以及他的徒弟們個個要撈錢,自然是進的多出的少。

  整個海州的饑荒情況更加嚴重。

  就在這時,王文龍的運糧隊到達了海州。

  王文龍的手下沒說東大乘教一句壞話,只是單純的開粥廠,在發放賑災糧的同時對百姓進行宣傳。

  王文龍坐鎮前線,試驗著各種宣傳辦法的有效性。

  最初王文龍覺得最有效的辦法大概是三一教的道長現場免費畫符,但實際坐下來才發現,百姓最接受的居然是邊疆學派學者們的宣講。

  無數百姓一邊吃著熱粥一邊聽著救荒瓜菜仙人帶領福建百姓走出災荒的故事。

  瓜菜仙人帶領百姓的辦法分為兩種:引進新作物、擴張土地。

  「便如遼河灣一帶的土地,雖然天寒地凍,但是土壤肥沃,那土黑黝黝的,攥在手裡都能出油!」

  「那地方太冷了,種小麥是種不活的,但能種馬鈴薯,玉米的生長時間也正好避開了寒冷季節,若是有這兩種作物,遼河灣豈不是一片沃野了?」

  百姓們身處饑荒之中,聽著這些南方來的先生講著那棒打狍子,瓢舀魚的未來,個個臉露出期望的表情。

  說起來也是諷刺,以前這些文人想通過科普讓百姓去擴張土地、種植新作物,沒有幾個百姓跟從。

  但使用宗教式的方法畫大餅,這些百姓卻一個個迷得五迷三道。

  一些邊疆派文人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學入邪道,宣傳內容越發誇張,直接對百姓表示海外有仙山,金銀無數,不需要種地,糧食每年都會從樹上掉下來。

  和東大乘教宣傳的米山面山也沒啥區別了。

  這樣的虛幻夢想,卻真讓許多百姓躍躍欲試。

  海州城,東門外。

  鞋匠李小才正抱著一碗濃粥在喝。

  這粥是福建運來的救災糧,紅薯干摻了陳米做成的。遼東百姓此時的主食是小麥,粗糧則是小米粥和高粱水飯。放在平時這地瓜稀飯遼東人真有些喝不習慣。

  但災荒年月,這濃稠的地瓜稀飯就是絕妙的美食了。

  李小才在家裡也吃不上這麼稠的粥,聞著香甜的地瓜味,便狠狠灌了一碗,喝完粥後還不忘舔乾淨碗底。

  在嚴寒的天氣里,那粘糊糊的米漿很快在他乾燥的嘴唇外結成一層嘎巴。

  李小才用髒手將嘴唇外的一圈疙瘩也細細摳下來,一點不浪費的捲入口中。

  一邊吃稀飯,一邊聽著先生的宣傳。

  那邊疆學派的儒生早已經習慣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口若懸河的道:

  「那美洲富裕啊,海裡頭的魚,拿個抄網一撈就是一大條,一條就有十斤,切開了,魚腹上的油有一指頭那麼厚,撿些枯柴那麼一烤,真香啊……」

  「馬鈴薯的產量之高,那更是非比尋常。一畝地扔著種,一年也能挖三四百斤。」

  「用上鳥糞肥就更不得了了,一千斤的馬鈴薯也能產出來。」

  「這都是救荒瓜菜仙人的指點。」

  李小才聽著他的介紹,羨慕的口水都要滴下來。

  此時一畝地的糧食產量才一兩百斤,馬鈴薯正常三四百斤的畝產就已經非常驚人。

  上千斤的畝產,那更是只有神話里才有的是。

  吃不完的魚肉,扔著都能畝產幾百斤的馬鈴薯。

  早知道有這東西,他還學什麼做鞋呀?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