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競技> 破3> 第1章 起程

第1章 起程

2024-08-13 21:32:47 作者: 遠方的燈塔
  我,小東北,在某個冬天,一個人來到冬日的江南找工作。不同於冰天雪地的東北,煙雨江南,如詩如畫,真的好美,就決定留在這裡。工作是戶外作業,加之南方潮濕、炎熱的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人猝不及防,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戛然而止。一個人身在異鄉,負重前行,心理蒙上一層陰霾,連天空都變成了鉛灰色!疾病讓體力變差,更讓人失去了信心。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開始慢慢恢復,但體力依舊不如從前。對於體力不好的人來說,長跑是一種奢望,而馬拉松,則是遙不可及。

  不清楚原因,卻不止一次在夢中奔跑。記得一次醒來時,清晰記起夢裡穿過那扇熟悉的大門,跑向田野。一直希望有一天,去追尋夢中的腳步,自由自在地奔跑。10年後的冬天,偶然聽說周末有魔都馬拉松,竟突發奇想,想去現場看看這場比賽。12月的魔都,已經非常冷,穿著厚厚的棉衣,駐足觀看了足足4小時。自己曾跑過的最長距離是10公里,非常累,無法理解竟然有這麼多人能跑完42.195公里。內心對長跑的渴望,加之這次現場受到的鼓舞,內心竟萌生跑一次馬拉松的想法。

  次年春天,經常性的失眠,晨跑成了填充早晨這段時間最好的活動。失眠助力長跑習慣的養成,開始慢慢積累跑量,長跑也漸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跑了一個月的時間,腳底開始有了疼痛感,百度了一下,像是「足底筋膜炎」。跑步這事並不簡單啊!隨著跑量的積累,對跑步的知識的渴望也越發強烈,一有空就去網上找跑步的方面的知識,也買了幾本關於跑步的書。跑步的知識很龐雜,閱讀中漸漸找到了一些實用的訓練方法,形成了適合自己的跑步理念。長距離慢跑(LSD)、乳酸門檻跑(tempo)、間歇跑,這些基本是自己平時訓練的核心方法。和跑量同時積累的,還有裝備。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網店裡瀏覽著不同款式跑鞋,不同配色的T恤、短褲,壓縮衣、緊身褲,恨不能把所有好裝備收入囊中,後來才知道這叫「裝備控」,和「差生文具多」基本是一個意思。在這個讓人興奮的領域,不斷地刷新第一次,第一雙跑鞋,第一塊GPS手錶,第一雙跑步襪。第一塊跑步手錶——Forerunner 210,二手貨,看到手錶記錄的數據和地圖,還有點小興奮。然而首馬的準備不只需要裝備和跑量,這個未知領域還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

  身高178cm,體重65kg,速度偏快,耐力欠佳,這是當時的特點。5月,迎來了第一次長跑比賽——5公里長跑接力賽,當時5k成績是21分左右。這次比賽認識了一群跑步的小夥伴,其中就包括小楊。小楊來自湖北,170的個頭,比我小10來歲的樣子,喜歡健身,肌肉線條清晰,和他聊到馬拉松的時候,他也決定今年完成一次全馬,於是我們成了訓練夥伴。

  沒什麼訓練經驗,每月的跑量只有50-100公里。9月份開始,跑了兩次15k的長距離,算是認真對待首馬了。10月的一次28公里訓練,再次刷新單次最長訓練距離,也讓月跑量首次破百。賽前三周完成了首馬的必修課,30K+的長距離訓練。那是一個空氣中飄散著霧霾的夜晚,穿了雙前掌跑鞋,跑到後程,身體有幾處出現了疼痛,強忍著完成了這次33公里的訓練。跑完膝蓋後的韌帶非常僵硬並且明顯疼痛,僵直的雙腿已經不能正常走路,硬生生把自己跑「瘸」了。雖然是一次粗糙的訓練,這次長距離對耐力的提升無疑是有幫助的,並完成了首馬前心理上的準備。

  長距離訓練引起的損傷沒能在比賽前恢復,但準備了一年,肯定不甘心放棄比賽,最終決定選一雙對腳保護性好的鞋子繼續參賽,k4成為我的首馬戰靴。首馬的心理壓力是潛移默化的,賽前一天總感覺有點頭暈,心率偏高,分不清是因為緊張還是身體不舒服。跑全馬,如果身體狀態不好,風險會大大增加。敬畏全馬的風險,稍稍有點打退堂鼓了,先休息一晚再說吧。賽前的一夜睡睡醒醒地很多次,我這是又緊張了嗎?4點多起來時,測了下心率,還是偏高。比賽過程沒敢跑太快,天冷,戴著薄絨帽,一直壓著速度跑,沒太多激情,後程大腿的肌肉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疲勞感,一種又漲又麻木的感覺。首馬就在一瘸一拐中完成了,衝過終點時,內心稍有些激動,曾經不敢奢望的全馬就這樣跑完了。4小時03分,雖不驚艷,卻開啟了自己的馬拉松之旅。

  跑步第二年春天,跑量並沒有鞏固住,偶爾單月過百,但參加的比賽卻不少,差不多是「以賽代練」。南京山地馬拉松,全程45公里,稍有爬升,在雨中起跑,歸來渾身是泥,別有一番滋味,對耐力有明顯訓練效果。這年有幸參加了首屆錫馬,和熟悉的跑友們組成4人小隊,邊跑邊聊,跑的比較輕鬆。進江南大學後,漸漸感覺體力不支,意志也有些渙散,不自覺地脫離了隊伍。就在這個迷迷糊糊的狀態時,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吼,「頂上去!」,在洪亮的聲音里感受到來自陌生跑友的鼓勵,猛然清醒了,加快幾步,重回4人小隊,這次錫馬把全馬成績提高到3小時45分。

  秋天的上馬,在賽前兩月的準備中,單月跑量已超過200k,並且5k也跑進了20分。跑量的新高度和速度的提升,給予了足夠的信心來挑戰330。或許是經驗不足,更是大意的結果,在能力還不能輕鬆跨過330這道檻時,比賽跑的過於松馳,最終與目標成績差了不到1分鐘。雖然沒能完成目標,但在賽後小聚時,一時衝動,和朋友們說爭取3年內「破3」。說實話,這個秋天是跑步以來,自己感覺狀態最好的一段,在訓練中感覺體力很充沛,怎麼跑都不累。全馬PB後,第二周又參加了5公里路跑,隔一周又去參加杭州的山地越野賽。一系列的比賽下來,竟讓巔峰的狀態一下跌到谷底。疲憊的身體,一直不肯恢復,總是感覺累,跑不動。跑步已經斷斷續續,無法再正常訓練,水平一落千丈。偶然的機會,接受一位體育研究生的採訪,採訪的目的是了解普通跑者的跑步動機。在採訪尾聲階段,她問我未來的目標。雖然「破3」的目標顯得那麼遙遠,但內心裡仍有一絲光亮,我說:「希望有一天,我能重回賽道,有一天,我能實現破3的夢想!」

  次年錫馬的前一周,突然發燒了,只能放棄這次比賽,這是第一次棄賽。這一年,身體一直處在不健康的狀態,免疫力低下,易疲勞,跑步心率偏高,並且經常發燒。月跑量降到50k以下,無法再繼續訓練。身體好像病了,又像是觸發了「熔斷」式自我保護機制,我很想知道身體到底怎麼了?是時候去醫院了,做一次詳細的檢查,看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掛了呼吸內科和心內科,心功能,運動平板試驗,彩超都查了一遍,沒查出任何問題。幸運的是,這次就診,遇到一位跑馬拉松的心內科醫生,當他講起他曾有過類似經歷時,這次就診變成了跑友間的經驗分享。身為醫生的他,當時做了更全面的檢查,同樣沒查出任何問題。最終,在休息了半年後,他的身體恢復了,並已重回賽道。聽完他的故事,真有種相見恨晚、茅塞頓開的感覺,病似乎一下好了一半,很慶幸能遇到這位跑者醫生!

  又是一年春天,身體狀態果然開始逐漸好轉,已經能在「煙花三月」里連走帶跑完成揚州半程馬拉松。隨著訓練的一點點的恢復,8月開始準備上馬,月跑量再次超過100公里。隨著跑量的增加,信心也在逐漸恢復。中籤後,訓練和積極性更加高漲。比賽中,雖然實力比兩年前差了不少,但在35公里後,竟然爆發了「洪荒之力」,連續加速了幾公里,讓全馬成績再次回到330水平。

  轉眼間,已是來到三年之約的最後一年,身體狀態已允許去嘗試履行當年的約定。在與跑友聊天時,提到自己想「破3」時,朋友的反應很真實,覺得這不太可能。理論上說如果乳酸閾,降到415配速以下就可以,但這又談何容易。這一年的訓練和比賽,都圍繞著破3目標安排。兩年多的時間裡,經歷了那段低迷的「傷病期」後,「破3」的欲望不再像當初那麼強烈。也正是經歷過這段傷病後,對自己的身體也更加了解,訓練會針對自己的承受能力有所調整。隨著跑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又再度拉近了與「破3」間的距離。這一年,重新樹立了「破3」的信心,並開始每天寫訓練日記,記錄下訓練想法、狀態,身體反饋,傷病恢復,比賽經歷。在重要比賽前,翻看一下以往的比賽經歷還是有所收穫。日記一寫就是幾年,整理一下,分享給朋友們,希望能助你成長、伴你高飛,早日實現人生夢想!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