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新軍!
明白了這些,劉榮對於河套之事的後續思考,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了。
——飛狐軍第一任都尉令勉,雖然早在太宗皇帝年間便已病故,但內部嚴苛的審核標準,保證了令勉之後的每一任飛狐都尉,都絕不可能是紙上談兵的草包!
至少從單兵素養、武力值的角度上來說,每一任飛狐都尉,都絕對有資格在任何一場戰爭中,擔任漢家任何一支部隊的將軍!
與此同時,飛狐都尉的任命,又被天子——注意,不是朝堂,而是天子!
由於飛狐都尉的任命,自太祖劉邦開始,就被劉漢天子本人牢牢把控,又使得這支漢家第一支職業化常備野戰軍,保持了對老劉家——至少是劉氏天子的絕對忠誠!
漢天子派去的飛狐都尉,或許會無法達到飛狐軍內部的武力考核,從而不被飛狐軍上下承認;
但沒有漢天子點頭,飛狐軍也絕不可能將一個符合標準,卻沒有得到朝堂任命的內部將官,承認為自己的將軍、承認為飛狐都尉。
劉榮不知道這樣一支部隊,能不能算得上是職業化部隊,在華夏封建歷史上的巔峰。
但劉榮很清楚:漢家需要的常備野戰軍,就是這樣的鐵血部隊!
用太宗皇帝年間,那場『喪師辱國』的保衛戰後,朝堂內外公卿大臣的話來說:漢家,需要第二支、第三支,乃至很多很多支飛狐軍!
很顯然,太宗孝文皇帝,將希望寄托在了當年拱衛長安的三營:細柳、霸上、棘門——尤其是周亞夫的細柳營上。
但無論是劉榮本人,還是朝堂內外都很清楚:作為一支中央直屬的常備野戰軍,細柳營這支部隊身上,周亞夫的個人烙印,實在是有些太過於深刻了。
原本還沒到這個地步;
原本,漢室上下君臣,只有劉榮這個當代天子,由於當年太宗皇帝細柳閱兵,被細柳將士『天子也得遵守周將軍的軍令』的做法,而對細柳營感到不喜。
但在幾年前,跟隨周亞夫平滅吳楚七國之亂的細柳營,鬧出了另外一件事。
——戰亂平定之後,細柳營上下可謂雞犬升天!
便是周亞夫本人,也從太尉直接『升任』為當朝丞相,一時間權勢無兩!
但在隨後,先孝景皇帝遵循著本能,試圖將細柳營肢解——至少是部分肢解並改編時,周亞夫和細柳營內部,雙雙出手。
先是周亞夫,仗著自己平亂功臣、當朝丞相的超然身份,極其唐突的請見先帝,並言辭激烈的表示:細柳營絕不能有變動!
因為在周亞夫看來,細柳營形成戰鬥力,是自己十數年辛苦操練,投注無數心血的成果。
如果對細柳營做出改動——哪怕只是分走一個兵士,會是納入一個其他部隊的兵卒,都會對細柳營的戰鬥力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周亞夫站在『為國為民』『為宗廟社稷計』的角度,懇請先孝景皇帝:絕對不能讓這支光榮的部隊——這支整個漢家都在仰賴的部隊,發生哪怕絲毫變化。
對此,先孝景皇帝縱是知道不妥,自也是拿風頭正盛的周亞夫沒什麼辦法。
——畢竟是平亂功臣,而且才剛班師回朝;
若是鬧出『周亞夫前腳班師回朝,後腳老部隊就被打散』的鬧劇,天下人也必定會覺得先孝景皇帝,這是要學祖父劉邦,來一手兔死狗烹了。
只是無奈歸無奈,先帝心裡卻十分清楚:細柳營,絕不能繼續這樣被縱容!
奈何時機未到,先帝愣是沒拒絕周亞夫的請求,只含糊其辭的應付了過去,而後招來劉榮,詢問劉榮對此事的看法。
那一天,劉榮記得很清楚。
——先帝的臉色極差!
無論是對於周亞夫,還是細柳營那幫驕兵悍將,先帝都是恨不能生吞活剝!
劉榮也不傻。
見老爺子這般模樣,且劉榮自己也對細柳營無聲好感,便給出了相當完美的答案。
——細柳營,留不得!
但手段必須溫和,且要十分耐心。
確定劉榮沒有被細柳營的『英雄』光環蒙蔽雙眼,也明白此事,除了徐徐圖之別無他法,先孝景皇帝便就此略過此事,全當什麼都沒發生過。
事情發展到這裡,細柳營,其實已經是站在先帝敏感的腦神經上跳舞了。
偏偏同一時間,細柳營內部商議過後,聯名請奏:希望先帝看在細柳營上下功勳卓著的份上,允許丞相周亞夫兼任細柳都尉!
這一下,先帝再也按捺不住怒火,當晚就氣的把宣室殿砸了個底朝天!
請求被天子啟嚴詞拒絕,並嚴厲訓斥之後,細柳營上下仍舊不死心,選擇『退一步』——既然丞相無法繼續做細柳將軍了,那就讓丞相的侯世子……
只能說,人吶~
不作死,就不會死。
在那件事之後不久,天子啟就病倒了。
漢家的朝政大權,也被天子啟大半交到了監國太子:劉榮手中。
從病重臥榻,下令太子監國,到宮車晏駕的三年時間裡,先帝雖然每日也都在過問朝中大政,但幾乎沒怎麼直接插手。
往往是劉榮每晚都到宣室殿,向老爺子匯報一下當日工作;
做的沒問題,老爺子不置可否,放任劉榮去做。
有問題,老爺子就提出來——卻也不會直接命令劉榮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而是會給劉榮一個解釋的機會。
若劉榮能說服,老爺子也能擠出一句『既然太子胸有成竹,朕這個『太上皇』就不胡亂插手了』之類的陰陽怪氣。
若說服不了老爺子,劉榮也不會梗著脖子硬來。
真要說起來,那三年時間,劉榮可是沒少在老爺子身上,學到精英級別的『帝王術』。
唯獨細柳營!
那三年的時間裡,唯獨細柳營,是老爺子無論如何都不讓任何人——甚至不讓劉榮插手,非要親自去處理的。
最開始,是天子啟以『朕病重彌留』為由,從細柳營臨時拆分出了部分將士,充當宮中宿衛。
聽聞天子病重,細柳營將士自然是不疑有他,滿是光榮的肩負起了『宿衛禁中』『確保政權平穩交替』的神聖使命!
只是天子啟這一病重,便是足足三年。
細柳營將士是一茬一茬的入宮,又因為種種原因而被調任,或分散到郡縣任職,或調任到邊關戍疆。
還有相當一部分,因為身體、年齡的因素退役,或是因平滅吳楚而得到封賞後放浪形骸,觸犯了法律被治罪。
如此三年下來,原本六部超編校尉,共計一萬兩千人的細柳營,到孝景皇帝駕崩的時候,就已經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這最後的五千人,也在孝景皇帝國喪結束之後——在太宗孝文皇帝那封『無限期擱置遣散令』下達足足二十年後,等來了正式的遣散詔書。
細柳營被遣散!
朝堂內外可謂是驚疑之聲層起!
但在得知曾經的細柳六校尉,僅僅只剩下最後不到五千的老弱之後,朝堂內外便徹底噤聲。
——一切,都是孝景皇帝溫水煮青蛙,悄無聲息解決細柳營的手段!
劉榮那道遣散詔書,不過是釘死在細柳營棺材板上的最後一顆釘子而已。
細柳營都被遣散了,剩下兩支『兄弟部隊』——霸上、棘門二軍,自也沒能倖免於難。
沒有細柳營能打,卻和細柳營一樣腦後生反骨——沒有細柳營的命,還得了細柳營的病,劉榮自也是留不得。
自那之後,本就對先帝、劉榮父子滿懷怨懟的周亞夫,更是徹底耍起了性子,連年節時需要功侯出席的重大朝會,都再也沒有出席過了。
劉榮也不刁他;
僅僅只是派人,給周亞夫打了一句『朕撤裁了周氏私軍,此乃絳侯一門之福』,便放任周亞夫自怨自艾,自甘墮落了。
先帝有一句話,劉榮還是非常認同的。
漢家需要周亞夫,但不是不能失去周亞夫;
同理:漢家需要細柳營,卻也不是不能失去細柳營。
周亞夫這樣的將帥,漢家或許能再出幾個,或許不能,但能湊合用的肯定會有。
細柳營這樣的強軍,卻是只要想,漢家就能很快擁有很多個的。
——飛狐軍就是明證!
只要捨得投入成本和時間,只要能負擔的起後勤,漢家可以擁有無數支飛狐軍、細柳營那樣的常備野戰軍!
太祖高皇帝立國於廢墟之間,尚且能立飛狐八校!
太宗皇帝勤儉質樸,省吃儉用,也還是下血本設立了細柳六校!
而現在的漢室,是經過一整個——至少是大半個文景之治,國力早已空前強大、雄厚的巔峰期!
沒道理如今的漢家,就負擔不起三到五支,總兵力維持在六到八萬人的常備野戰軍編制。
最重要的是:和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一樣——劉榮,也迎來了類似的『契機』。
一場漢匈平城之戰,讓太祖高皇帝定下了漢家『攘外必先安內』的總體國策,從而為漢室邊牆留下了飛狐軍這麼個救火隊員,以圖中央朝堂能騰出手來,專心解決內部隱患;
太宗皇帝十四年,那場令天下漢人都感到屈辱的戰爭,讓太宗皇帝意識到了除飛狐軍外,第二支常備野戰軍的必要性,從而催生了細柳、霸上、棘門三軍。
除了這三個拱衛長安的野戰軍外,北牆甚至還有在戰後,為太宗皇帝保留編制,且至今都還存在、劉榮都沒有頒詔撤裁的常備戍邊軍。
——句注軍!
眼下,飛狐軍尚在漢室東北方向,句注軍則常駐北牆前線;
細柳、霸上、棘門三營,則同時被劉榮頒詔撤裁。
就算不考慮河套之戰過後,漢室在西北方向的常備野戰軍需求,和設立常備野戰軍的契機;
最起碼細柳、霸上、棘門三營留下的空缺,劉榮總還是要補上的。
換而言之:此番,河套戰役告一段落,河套及附近地區卻需要常備野戰軍駐守的契機,將促使劉榮至少設立三支新的常備野戰軍!
而且是最少三支!
若是和太宗孝文皇帝一樣,採取『設營於長安附近,有事再派兵出征』的思路,那三支還只是保底。
「長安附近,說是南、北兩軍,實則南軍早就被打殘,又成了豐沛子弟混吃等死的保留地。」
「只有北軍,而且是沒有南軍制約的北軍——一家獨大,早就有些不妥了……」
很快,劉榮心下便大概有了盤算。
——太祖皇帝設立南、北兩軍,分別以豐沛元從、關中良家子作為兵員,並不是腦門一拍做下的決定。
兩支禁軍,而且是出身、立場乃至利益都嚴重衝突的禁軍,能保證這兩支軍隊永遠都不會湊在一起!
說得再直白點:無論這兩支禁軍中的哪一支出問題,另一支都會站在他們的對立面,成為天子可以仰賴的武裝力量。
好比諸侯大臣共誅諸呂時,北軍為周勃策反,南軍就成了少帝劉恭最後的指望。
只是呂太后駕崩、太宗皇帝入繼大統,已經是足足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北軍『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被太宗皇帝巧妙的以衛尉、中尉、郎中令等曲線救國的手段暫時解決,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要麼,給北軍找一個南軍那樣的死對頭,用來制衡北軍!
要麼,重新找出一對死對頭,成為漢家新的南、北二軍。
前者不現實,也多少有些費力不討好。
所以,劉榮比較傾向於後者。
準確的說:劉榮,早就在為這一天做準備了……
「羽林、虎賁二校,可以擴編為軍了。」
「再讓他們出去打一仗,建下足以服眾的功勳;」
「等北軍坐不住,嚷嚷著也要建功立業,就順勢讓羽林、虎賁二校,成為漢家新的南、北二軍。」
「至於北軍嘛……」
「嘿;」
「關中軍?」
「還是長安軍?」
至此,劉榮心中的藍圖,便已初顯雛形。
——羽林軍!
——虎賁軍!
兩支新設常備軍,以劉榮曾經的太子親衛:羽林、虎賁二校為班底擴建而成,成為長安新的拱衛力量!
至於河套那邊……
「北軍從都城拱衛軍,改編為常備野戰軍,還需要一個契機。」
「——一個北軍上下主動請求去北方衝鋒陷陣,而不是在長安趴窩的契機。」
「如此一來,河套那邊的話……」
「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