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一步到位

2024-12-11 19:49:00 作者: 煌未央
  第352章 一步到位

  羽林、虎賁二校擴編為軍!

  對於長安朝堂內外,這其實算不上多麼驚人的消息。

  ——早在劉榮獲封為太子儲君,並設立羽林、虎賁二校,來作為儲君專屬武裝力量的時候,這兩部校尉分別擴編為軍,就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事了。

  說起羽林、虎賁二校擴編,就不得不提如今漢室承自嬴秦,且至今都在沿用的什伍之制。

  什伍之制,也被坊間私下稱為:二五之制。

  顧名思義,便是以『二五』的循環數列,作為軍隊編制的基數。

  五人為一『伍』——主官伍長,也稱伍佰;

  二伍,即十人為一『什』——主官什長,也稱十人長;

  五什,即五十人為一『屯』——主官屯長;

  二屯,即百人為一『曲』——主官曲侯,也稱百人將。

  在軍中,那些胸大無腦,沒有多少戰術素養,但個人武力超群的猛人,便大都是這個職務。

  嗯,劉榮一直都覺得,李廣是個很出色的曲侯,即百人將……

  便這般以『二五』的基數類推:五曲為一『隊』,兵五百,主官隊率,也稱司馬;

  到了隊率司馬這一級,便是躋身中高層將官,會被人私下稱之為裨將,稍微不要臉些,也勉強可以口稱『末將』了。

  二隊為一『校』,兵一千,主官校尉;

  這就是實打實的偏將,也完全有資格口稱『末將』,且有戰時自主指揮權的的高級將官。

  五校為一『部』,兵五千,主官都尉。

  絕大多數時候,一『部』,也被稱之為:一軍。

  主官正式職務為某某都尉,也被稱之為:某某將軍。

  比如當年細柳營初立,周亞夫的正式職務,便是中尉兼細柳都尉;

  飛狐軍創始人:令勉生前的職務,則是飛狐都尉領車騎將軍。

  後世人多有耳聞的『部曲』一詞,便是源自這套編制系統當中的部、曲兩個編制單位。

  了解到如今漢室的軍隊編制系統:二五之制——尤其是校尉千人、都尉五千人的滿編兵員數,便很難不對此感到疑惑。

  千人組成一校?

  五千人組成一部,即一軍?

  不對吧?

  ——北軍可是有足足七個校尉,每個校尉更是有足足兩千人,共計一萬四千人!

  按五千人一部的標準來算,北軍都快能湊出三『部』,即三軍了!

  飛狐軍,以及已經作古的細柳營也是——飛狐八校一萬六千人,細柳六校一萬兩千人!

  無論是『每校一千人』還是『每部五千人』的編制標準,北軍、飛狐軍、細柳營都是嚴重超編!

  北軍且不說,人家好歹是如今漢家唯一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禁軍,超編也情有可原。

  怎麼飛狐軍、細柳營,也都是這般?

  事實上,漢家的軍隊編制,確實是嚴格按照『什伍之制』來組建。

  一校就得是一千人!


  一部就得是五千人!

  但禁軍和常備野戰軍例外。

  北軍、飛狐軍、句注軍,以及作古的細柳、霸上、棘門三營,都在什伍之制所規定的編制基礎上,享受到了超編的特權。

  卻也不是無序超編;

  而是極為統一的:『校』統一從千人超編為二千人。

  『部』一級則根據具體需求,從規定的五校,適當擴編至六到八校。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在『校』一級以下,漢家自秦繼承來的什伍之制,至今都還能發揮編制優越性!

  雖然沒有後世新時代,華夏步兵部隊的三三制那麼先進,但以伍為戰鬥小組、什,即二伍左右掩護的基層戰鬥編制,在這個時代依舊是極為先進。

  以伍為戰鬥小組,以什,即兩伍左右掩護;

  以屯為基本的行動單位,曲為最低一級的戰術執行單位;

  以隊為最低一級的戰術任務履行單位。

  從最低級別的『伍』,一直到五百人的『隊』,這套編制體系都堪稱完美——至少是極其適合如今,尚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華夏軍隊。

  但從五百人的『隊』,到千人的『校』,這套體系的漏洞就開始逐漸顯露了。

  前文提到:在戰爭中,漢家軍隊的作戰方式,是以『伍』為戰鬥小組,『什』下轄兩伍交替掩護。

  五十人的屯,則會和同屬一曲的另一個屯,在更大範圍內的戰場上互相掩護。

  和五人戰鬥小組、兩個小組相互掩護一樣——以五十人為戰鬥小組plus,兩個戰鬥小組plus互相掩護。

  到了五百人的隊一級,就不再是這樣了。

  ——隊,作為戰場上有獨立行動能力的單位,往往是需要單獨執行戰術指令的。

  而且兩個『隊』的行動,不再是彼此掩護,而是各自單獨完成一項戰術目標。

  比如一場戰爭中,遭遇敵方落單的一股兵馬,漢家將官很大概率會第一時間下令:甲隊,正面進攻!

  乙隊、丙隊側翼迂迴!

  丁隊留守中軍,以防不測!

  關鍵就在這裡。

  ——在戰場上,要想對一支敵方部隊完成正面衝擊、兩面包抄等動作,同時又保證中軍有留守力量,不至於傾巢而出,至少需要四個五百人編制的隊!

  且這樣的戰鬥,往往並非『部』一級的主官:都尉,帶著一部五千人去打,而恰恰是那些校尉去指揮。

  部一級的都尉,也就是將軍們,會在軍帳里對著地圖比劃,然後制定某某校打這裡、某某校打那裡這樣的大體戰略。

  真正親臨戰爭,進行前線指揮——尤其是臨陣應變的,是校尉。

  明白了這些,就不難理解漢家軍隊『校』一級的編制,為什麼明明只能有兩隊共千人的編制,但禁軍、野戰軍,卻都統一超編為四隊共兩千人了。

  ——如果手裡只有兩隊,那校尉在臨敵時,唯二能下達的軍令是:甲隊為前軍掩護,乙隊為後軍撤退,交替掩護撤軍!

  或者是簡單直接的:甲隊進攻,乙隊留守。


  但有了四隊,指揮空間就大很多了。

  可以像前文所舉的例子那般,一隊正面沖,兩隊側麵包,再留一隊以備不測;

  或者從前、後、左、右分別圍住本方中軍,擺出龜殼陣坐等對方衝殺。

  至於漢家至今都還保留著『二隊為一校』的編制制度,而不是直接改為『四隊為一校』,則是由於:二者皆有可取之處。

  ——二隊為一校,在戰時臨時編制當中,是夠用的。

  因為戰士臨時編制,大多數時候是要守城、守營。

  一隊作戰,一隊輪換,足矣。

  而四隊為一校,則更符合禁軍及常備野戰軍的需求。

  所以,二隊為一校的理論規定便保留了下來,成為了郡縣兵馬,以及戰時臨時部隊所採取的編制規定。

  而有額外需求的禁軍、常備野戰軍,也得到了四隊為一校的超編特權。

  一校千人,超編為一校二千人,更準確的說法其實是:二隊一校,超編為四隊一校。

  校一級的翻倍超編搞清楚了;

  部,即『軍』一級的混亂超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校一級從兩隊超編為四隊,是戰時需要更多獨立的作戰單位,來履行更多戰術調度。

  而部,即『軍』一級,從原則上的五校,酌情擴編為六到八校,則是兵種問題。

  和前者一樣:什伍之制中『一部五校』的規定,是郡縣兵,以及戰時臨時部隊的編制組成標準。

  緣由也很簡單:前、後、左、右、中。

  一部都尉,也就是一軍,無論是在行軍過程中,還是在安營紮寨後,都需要五個校尉分別成為:前軍先鋒,左、右側翼,以及後軍、中軍。

  而禁軍和常備野戰軍,之所以要在這五校外,再多添一到三個校尉,則是為了彌補兵種缺陷。

  好比飛狐八校,為別為:材官巨盾;

  長弓射聲;

  硬弩崩山;

  劍盾;

  戈戟;

  弓騎;

  輕騎;

  及遂營。

  總共八部校尉,包含了輕重步兵,輕、弓騎兵,弓、弩兵,乃至工兵等各個兵種。

  幾乎涵蓋已知世界所有兵種、如今漢室所列裝的各類制式武器;

  這使得擁有這八個校尉,擁有全兵種的飛狐軍,可以獨自應對任何兵種的敵人,且不會被敵人兵種壓制。

  說白了就是:作為禁軍和常備野戰軍,獨自面對敵人是常態。

  真到了要緊時刻,不可能說從哪裡調一支你沒有的兵種,來解你的燃眉之急。

  ——你這支禁軍、常備野戰軍存在的意義,本身就是解漢家的燃眉之急!

  你再來個燃眉之急,那不用玩兒了,毀滅了算逑。

  飛狐軍八校如此,北軍七校也基本一致,唯獨少個遂營。

  但北軍本身駐紮在長安,有少府的工匠隨時能拉來用,並不像常駐飛狐逕那塊無人區的飛狐軍那般,需要自備工兵。


  已經作古的細柳營六校,倒是和飛狐軍一樣,有一校是遂營。

  細柳營六校比之飛狐軍八校——少的二校,是弓騎、輕騎。

  沒辦法。

  太宗皇帝那會兒,漢家的狀況,別說是裝備出四千騎兵了,就算是四千匹馬,也絕對是一個國家級難題。

  人家飛狐軍那兩支騎校尉,滿共四千騎兵,都還是太祖高皇帝平城一戰過後,將戰場繳獲,或戰後抓捕的一萬多匹匈奴戰馬一股腦全給了令勉,才最終練起來的。

  了解了以上種種,再看劉榮的羽林、虎賁二校。

  從最開始,劉榮以五百人為第一批兵源數,並先後將兩支武裝分別擴編至兩千人,並確立『四隊一校』的編制,其實就已經能看出來劉榮的意圖了。

  這就是禁軍和常備野戰軍的編制。

  而今,劉榮要在羽林校尉、虎賁校尉的基礎上,擴編出羽林軍、虎賁軍;

  是要和北軍、飛狐軍、細柳營那般,朝著全兵種綜合部隊搞,還是往單一兵種集團的方向搞,卻是劉榮需要好好頭疼一下了。

  ——全兵種,打仗可以應對任何問題;

  但若是作為禁軍,兵種似乎也不需要太全。

  北軍那情況不一樣。

  三天兩頭擴編出征,不是去關東平叛,就是去南方鎮壓百越、去北牆支援邊防。

  而在劉榮看來,真正意義上的禁軍,需要的兵種其實沒那麼多。

  禁軍要騎兵做什麼?

  要戈矛做什麼?

  最起碼,弓騎兵是不需要的吧?

  畢竟禁軍的職責,是必要時守衛都城和皇宮;

  需要禁軍騎射的狀況,實在不大可能發生。

  簡單思考過後,劉榮便有了初步想法。

  ——材官巨盾,作為漢室軍隊的前排肉坦,是有必要存在于禁軍當中的。

  但完全不需要專精於舉著比人還高的巨盾充當前排,而是可以進化為重步兵。

  比如:全身著甲,配備長柄重武器之類。

  具體進化方式,劉榮需要再考慮考慮。

  再有,便是弓弩部隊——根本沒必要拆分為:弓、弩,完全可以讓熟練的弓箭手多裝備一把弩機。

  根據情況自由切換弓或弩,也可以在挽弓脫力後,繼續用弩維持火力。

  重步兵、遠程火力都有了,輕步兵就簡單了——什麼刀盾、戈矛,直接合成為:甲兵!

  身著甲,手持劍,已經是這個時代相當精銳的輕步兵兵種了。

  甚至都未必還能算作輕步兵!

  騎兵……

  好吧,劉榮願意妥協,留一支騎校尉。

  但也別分什麼弓騎、輕騎了——直接給騎兵同時配備長劍、弩機,權當是機動力量。

  這就差不多了。

  重步兵、輕步兵、弓弩兵、騎兵——四個兵種,對于禁軍而言,已經有點繁雜了。

  再根據羽林、虎賁二校現有的優勢,或者說是特長——羽林多搞兩個弓弩校尉,虎賁多搞兩個重步兵校尉,就算是搞定了。


  編制也簡單:羽林、虎賁,皆各八校,各一萬六千人的編制!

  加起來三萬兩千人的禁軍,夠用了。

  倒是除羽林、虎賁之外,劉榮打算在河套一帶新設的常備野戰軍,讓朝堂內外都一陣口乾舌燥。

  ——一支純騎軍!

  ——一支全兵種綜合軍!

  無論是史無前例的前者,還是與飛狐軍一般無二的後者,都足以讓每一個有志向的功侯、朝臣,為這兩支都尉部的主將人選而瘋狂!

  卻無人知,這兩支常備野戰軍的主將,劉榮也早已經成竹在胸了。

  漢家第一支純騎軍:朔方都尉,由弓高侯韓頹當擔任!

  至於漢家真正以上的『第二個飛狐軍』——河西都尉,則由博望侯:程不識擔任……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