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帝王心術

2025-01-04 20:58:32 作者: 煌未央
  第357章 帝王心術

  當劉榮走出長信殿,背負雙手仰望天空時,那股籠罩著劉榮多年的陰雲,就好似春風拂面般,輕飄飄煙消雲散。

  ——竇太后,是劉榮的心病。

  準確的說,像竇太后這般強勢的漢太后,是每一位有志於『做點什麼』,在史書上留下些正面評價的漢天子,都很難擺脫的心病。

  漢『二世』孝惠皇帝劉盈,因為呂太后這個心病,愣是只活到了二十三歲便暴斃;

  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更是在呂太后的淫威之下,一個被親祖母幽禁而死,一個被滿朝公侯大臣群起而攻之,說成了『非惠帝子,乃呂氏淫亂後宮所出』的皇家野種。

  即便是到了漢家唯一一位『在世聖人』,華夏封建史上數一數二的聖君雄主:太宗孝文皇帝之時,也依舊有一位薄姓婦人,頂著個太后的名頭,時時刻刻掣肘著天子手中的皇權。

  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手腕,哪怕是放眼整個華夏歷史,乃至於人類文明史,都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可即便如此,太宗皇帝為了擺脫太后的束縛,將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依舊是不可避免的付出了許多代價。

  ——世人皆知:太宗皇帝一朝,官方承認的太后、皇后,都分別有二人。

  前者,分別是太宗皇帝的生母薄太后,以及太宗皇帝真正意義上的嫡母:高后呂雉。

  後者,分別是太宗皇帝的妻子、先孝景皇帝的生母竇皇后,以及孝惠皇帝的妻子:張皇后。

  前世,劉榮聽很多人說,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生母薄太后,太宗皇帝非尊不可;

  但考慮到法統,嫡母呂太后,太宗皇帝也絕不能不認。

  至於皇后——在那位原配呂氏代王后『意外』病故之後,皇長子劉啟的母親竇氏被扶正,後宮、東宮分別得以安定,對於傀儡時期的太宗皇帝很有必要。

  但亡兄孝惠皇帝的遺孀:孝惠皇后張嫣,太宗皇帝也根本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既然孝惠皇帝駕崩之後,呂太后讓張皇后依舊做皇后,那太宗皇帝也只能照葫蘆畫瓢——依舊讓張皇后號『皇后』;

  此外,出於倫理方面的考量,又專門給亡兄嫂建造了一座桂宮,好名正言順的從未央宮搬出去。

  這很誇張了!

  對於衣服都捨不得穿太好、飯都捨不得吃太香,更是不允許後宮女人裙擺拖地、面施粉黛的太宗皇帝而言,斥巨資大興土木興建一座宮殿,儼然是一件極誇張的事。

  只是世人皆以為:兩位太后、兩位皇后,不過是太宗皇帝被逼無奈;

  卻不知,將太宗皇帝逼到『無奈』之境地的,並非是現實。

  前世,劉榮聽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漢文帝劉恆承認呂太后的合法性,等同於變相壓制生母薄太后!

  這個說法且不提可信度高不高、符不符合現實——至少邏輯上沒有絲毫漏洞!

  倘若,太宗皇帝不承認呂太后,轉而將生母薄氏奉為『高后』,那會發生什麼?

  事實上,什麼都不會發生。

  什麼『根基動搖』——入繼大統之初的太宗皇帝,本身就沒有根基可言;


  什麼『法統不穩』——有後少帝『非惠帝子』在前,太宗皇帝本身也沒有什麼法統。

  歸根結底,太宗皇帝究竟是認高后呂雉,同時變相確認生母薄氏『高帝妾也』的地位,還是直接否認呂太后的法統,尊薄氏為高后,都無法改變任何事實。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

  ——少帝劉弘,死的蹊蹺。

  孝惠皇帝一脈絕嗣,太宗皇帝以庶奪嫡,或者說是旁支代嫡,本身就已經是一件極不符合當下時代人倫道德、民俗文化背景的事。

  在這個基礎上——在庶弟搶了嫡兄江山的基礎上,再多個以『高后薄氏』取代『高后呂雉』……

  怎麼說呢……

  對於殺人犯來說,是否曾在超市偷過一包幹脆面,重要嗎?

  一樣的道理。

  對於『得位不正』『旁支代嫡』的太宗皇帝而言,尊誰為太后,就好比偷沒偷那包幹脆面。

  無論你偷沒偷,你都是『殺人犯』。

  不會有人因為你沒偷,就覺得你這個『殺人犯』良心未泯;

  也不會有人因為你偷了,就覺得你罪加一等,該被槍斃兩次。

  在這種情況下,太宗皇帝選擇:不偷。

  依舊尊呂雉為高后,將呂雉這個呂氏外戚核心人物,完完整整的從諸呂之亂中摘了出來,給出了『諸呂之亂,和誰都可能有關係,唯獨呂太后無辜』的政治定性。

  要知道這個政治定性,是太宗皇帝在剛抵達長安、坐上皇位,連自己的禁軍親衛都無法掌控、吃喝拉撒都在被陳平等老臣監視的情況下,彷如逆天改命般達成的。

  太宗皇帝為什麼這麼做,眾說紛紜,也都各有各的道理。

  但在這些理由當中,那個頗具想像力的『壓制生母薄皇后』的推斷,也同樣相當具有說服力。

  至少從皇權的角度上來說,這麼做,符合太宗皇帝的利益。

  這還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薄昭。

  眾所周知,漢太后真正的底氣,來自於一位能力出眾,且手握大權——尤其是手握兵權的同族外戚子侄。

  而對於這樣的外戚代表性人物,漢家歷代天子都可謂嚴防死守。

  太祖高皇帝,親手操辦了周呂侯呂澤的喪禮。

  以至於這位明顯不該如此平庸的外戚將領、開國元勛,在史書上的記載篇幅,居然還比不過搶走項羽一條腿的楊喜!

  而太宗皇帝處理的,便是薄昭。

  一個和呂澤之於呂氏一樣,對薄氏外戚而言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獨苗、唯一指望的關鍵性人物。

  而且手段,可謂是極度刻薄。

  ——滿朝公卿百官、功侯貴戚齊齊登門,在軹侯府外哭活喪!

  要知道這可是漢室!

  隨便被人無緣無故侮辱一句,就動輒以死明志的漢室!

  如此剛烈的社會風氣之下,哭活喪,和宣判死刑根本就沒有區別!

  祭出如此殺招,卻還是被薄昭厚著臉皮糊弄了過去,太宗皇帝依然沒有善罷甘休,而是擼起袖子親自登場。


  只能說,天子親設靈堂『請君赴死』的待遇,遍觀青史,也只有漢軹侯薄昭這一位了。

  通過『尊呂后為高后』,來維持生母薄太后『高帝妾』的低賤身份,最大程度減弱薄太后的法理根基;

  之後又是親自下場逼死薄昭,將薄氏外戚唯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物理清楚,讓薄氏一族再也沒有了『做點什麼』的能力。

  最後的最後,太宗皇帝甚至都沒忘記做好善後工作。

  ——敕封薄氏太子妃,以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來堵死薄氏外戚一族狗急跳牆的後路。

  至此,政治二字,已成藝術……

  太宗皇帝先後三步,完美解決的薄太后,以及薄氏外戚一族;

  過程固然是令人拍案叫絕,甚至恨不能拿起小本本瘋狂記筆記。

  但換個角度來說:那,可是太宗孝文皇帝啊?

  後世公認的『三代以後,唯漢文可稱明主』的漢文帝!

  如此優秀的封建帝王,尚且要如此大費周折,籌謀布局,才能漂漂亮亮把太后極其附屬的外戚家族處理掉;

  那其他的皇帝呢?

  那些水平沒有太宗皇帝高——也就是說,兩漢前後四百餘年,除太祖劉邦以外的所有皇帝,又該如何處理太后、外戚?

  太祖劉邦的選擇,是手段粗暴的弄死呂澤;

  孝惠皇帝功敗垂成,鬱鬱而終。

  無錯版本在讀!首發本小說。

  太宗皇帝費盡心機,算是徹底壓下了薄氏外戚;

  但到了先孝景皇帝之時,又一家外戚強勢崛起——竇氏一族徹底成為了漢家政壇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對於竇氏外戚一族的處理,先孝景皇帝,無疑是失敗的。

  無論是在只活了六年的這個世界,還是在位長達十六年的原時間線,孝景皇帝劉啟,都沒能撼動竇氏一族,在朝堂上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

  歷史上,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恰恰是由於孝景皇帝沒處理掉竇氏一族,才鬧出後來,漢武大帝建元新政,卻被竇老太后隨手廢黜,甚至險些行廢立之事的劇烈動盪。

  作為後世來客,劉榮更是清楚地知道:兩漢前後四百餘年,無論是東、西兩漢的滅亡,還是王朝中期鬧出來的劇變,幾乎都能閉著眼睛,將罪魁禍首定為當朝太后,及其背後的外戚家族。

  ——西漢開國初,呂氏一族呼風喚雨近二十年,險些讓漢家『二世而亡』!

  太宗皇帝年間,軹侯薄昭目無法紀,險些『復為呂氏』!

  然後是孝景皇帝、漢武大帝年間的竇氏、王氏;

  『亂我家者,必太子也』的主人公:漢宣帝劉洵的故劍情深、南園遺愛;

  西漢末年,被侄子王莽篡奪宗廟、社稷,氣的把傳國玉璽摔碎一角的王政君。

  更別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漢幼兒園,以及東漢末年的外戚大將軍,親手為東漢王朝釘上棺材板的何進……

  毫不誇張的說:漢之強,強在二元君主制,將帝王水平下限維持在合格線以上,太后家族又能成為天子暗弱時最堅實的力量。

  而漢之亡,也同樣亡在二元君主制所導致的權利不集中,或者說是權利外流,以及外戚家族——尤其是太后母族外戚周而復始的胡作非為。


  劉榮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先帝之時,劉榮就不止一次同先帝說過:老爺子,可得養好身體啊!

  就算沒法把老太后給熬死,也起碼別讓兒子在太小的年紀,就成為老太后嘴裡的『小皇帝』啊!

  很顯然,劉榮是有自知之明的。

  劉榮很清楚,自己至少在三十歲之前,是不可能具備太宗孝文皇帝那般,堪稱出神入化的政治手段的。

  故而,也就無法在即位之初、根基不穩之際,如太宗皇帝那般四兩撥千斤,輕而易舉的剔除太后,即太后家族外戚對皇權的掣肘。

  所以對於竇老太后,劉榮的態度一直都很曖昧。

  ——原則上,絕不觸怒老太后!

  實際操作中,也是只要不涉及根本利益,都是能忍則忍,能讓則讓。

  也就是前後兩場戰爭的勝利,讓劉榮多少有了些『羽翼豐滿』的底氣,不再對老太后予取予求。

  而在那之前,劉榮心中,始終有一個名為:朕會不會像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那般,被老太后一夜之間卸下所有權柄,乃至尊嚴,然後被扔去太廟思過,甚至被廢皇位的刺。

  今天,這根刺被拔出來了一些。

  雖然沒有完全拔出來,但至少扎的沒那麼深、沒那麼疼了。

  因為從老太后最後的表態,劉榮已經明顯感覺到:老太后,似乎隱隱有了些躺平的念頭。

  說的再直白些,便是老太后,已經斷定自己不大可能爭得過當朝天子榮;

  對於漢家將來的政治生態、大體走向,也已經起不到多大的幫助、擁有不了多大的影響力了。

  所以,老太后用一個『放手去做,只是別太冒進』的表態,換得了劉榮對一位老人——對一位『老皇帝』的絕對尊重。

  未來,劉榮也還是會和過去,以及歷代先皇一樣:將每一件事,都事無巨細的向老太后做匯報,並以此來撫慰老太后愈發敏感的權力欲、掌控欲。

  但與此同時,劉榮在某些制度的實施上,也會採取更加激進,或者說是『稍微沒那麼膽小、沒那麼過分謹慎』的措施。

  比如:老太后淡退,並不意味著漢家的東宮,就沒有太后掌事了……

  「老太太這一退……」

  「不是時候啊~」

  ···

  「若是熬到老太后閉眼,東宮只有母后,倒是可以順勢來一手『後宮不得干政』。」

  「但老太太活著退,這事兒,可就有些不好辦了……」

  心中雖是思緒萬千,且大部分都是苦惱,但劉榮的眉宇間,卻悄然湧上一抹由衷的輕鬆、愜意。

  無論如何,今天是個好日子。

  或許應該說,直到今天為止,劉榮才可以底氣十足的說:朕,即天下!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漢家——乃至華夏,才真正進入『天子榮』的時代……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