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聞言心裡咯噔一下。
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剛打到南京城那兩年老爹喜歡用錦衣衛,等皇位坐穩,國家真正安定下來之後,老爹已經好幾年都沒有用過錦衣衛了。
這怎麼突然又開始用了。
朱高熾立馬就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因為錦衣衛其實也隸屬於武官體系之中,其內的千戶、百戶,很多都是朝中公侯的庶出子,可以說如今錦衣衛和勛貴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
而現在勛貴可是明牌支持朱高煦的。
如果老爹開始大用錦衣衛,那毫無疑問是在壯大武勛的聲勢,而武勛聲勢一大,文官自然就要勢弱,文官勢弱,他這個太子的位置就要不穩……。
看到朱高熾眼中閃過的擔憂之色,朱棣臉上的表情卻是依舊嚴肅,沉聲斥責道:「老大,我早就和你說,讓你多和武勛親近,讓你沒事就上京營去同那些和咱們一起起兵的自家兄弟多聯絡聯絡感情,可你呢,從頭到尾都聽不進去,死抱著什麼文官治國,想要當什麼文皇帝。」
「你看看現在國家被你治理成什麼樣子了。」
「我永樂一朝說是盛世,可你是監國太子,你比我清楚現在的朝廷收支情況,不說入不敷出了,最多也就是堪堪持平,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的,立馬就要捉襟見肘。」
「如果不是鄭和這幾年下西洋帶回來的那些胡椒等貴重洋貨,你連北伐蒙古的軍費都給老子湊不出來。」
「湊不齊可以不打嘛!」
朱高熾忍不住小聲嘟囔道。
「什麼?」
朱棣猛地大喝一聲。
朱高熾嚇的一哆嗦,趕忙又跪了下來。
「你是不是真以為老子打蒙古人是好大喜功,是因為想要死了之後討你爺爺歡心?」
「老子告訴你,蒙古人作為北元後裔,一直都是存著南下恢復祖上榮光的心思的,若是不把他們打服氣了,不出二十年必定又要劫掠邊境,騷擾邊民,到時候你兒子、你孫子當了皇帝,碰上那種志大才疏的傢伙,再被蒙古人擒了去,帶著來我大明叫門,你讓我如何去見祖宗?」
朱高熾心說,二十年後我還活著呢,哪輪到他們當皇帝啊。
「爹,你說的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怎麼可能會發生啊!」
「再說了兒子並非是不讓你打仗,草原從古至今已經無數次證明了,我們無法對他們進行歸化,既然無法歸化收復,每年勞民傷財去打他們又是何必?」
「按照兒臣的想法,便修築長城阻擋他們的騎兵南下,就算未來有一天他們能突破長城入侵到我大明,咱們也可以及時堵住缺口,瓮中捉鱉,只要進行一兩次大規模的殲滅戰,蒙古幾十年便都不足為慮了。」
「如此既省時,又省力,而且不用每隔幾年就要耗費無數糧草,舉全國之力對他進行掃蕩壓制,何樂而不為呢?」
「呵!」
「你和那些文官們倒是打的好算盤。」
朱棣不由冷笑起來。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大明的確會向著這個方向發展,在中後期也的確是靠著這個方式不斷壓迫蒙古,迫使他們低頭稱臣朝貢的。
現如今皇帝群里萬曆皇帝整天顯擺的不就是這個嗎?
但到最後做成這件事的和大明的皇帝有什麼關係呢?
最後成功讓蒙古人進行歸化低頭的是王崇古,而也正是因為王崇古做成了這件事,才造就了晉黨這個龐然大物。
六百年後的網絡上說晉黨賣國就是從王崇古開始的,這句話朱棣其實是認可的。
因為晉黨賣國向草原輸送鐵器,甚至兵器,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王崇古做成了俺達封貢,並且和蒙古人建立起了互信。
而這種互信,一直延續了百年之久,在滿清征服了蒙古之後,又理所當然的轉移到了滿清身上。
如若不是這樣,那大明後期那些晉商即便想要賣國也不會賣的那麼順利的。
這段時間皇帝群里一直在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在大明後期形成的帶有商人性質的黨派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畢竟大明從老朱開始就在重農抑商,但到了後期這些大商人組成的黨派竟然堂而皇之的入主了朝廷,這在老朱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按照後世的說法是,這些黨派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的雛形,這是之前的王朝都沒有出現過的現象,同樣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只要中央權威下降,那麼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些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是遲早的事情。
最終皇帝群里討論之後一致認為,這個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根源就是從朱高熾開始壓制大明武勛,並且大力扶持文官集團開始的。
同時這也是大明皇權開始逐漸旁落的起始。
中間朱祁鎮、朱厚照兩次想要重振武功,結果一個因為志大才疏,一個因為自視甚高,統統失敗。
自此之後代表著地方權利的大商會,以及大商會扶持的各種黨派才開始陸續登上歷史舞台。
「爹,兒臣說的有哪裡不對嗎?」
「兒臣認為這是對大明來說最好的解決北方邊患的辦法。」
朱高熾依然滿懷信心。
這是他這十年監國太子生涯思索出來的對大明來說最好的選擇,也是他認為對大明百姓來說最好的選擇。
他不願意大明變成一個秦始皇、漢武帝時期一般,窮兵黔武的國家,他要的是國泰民安,百姓都能生活的好。
「你錯了!」
朱棣搖了搖頭:「老大,你的目光被那些文官們蒙蔽住了,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但卻忽略了我大明建國的根基,你覺得一個沒有強盛武德的王朝,那些文官真的會順從嗎?」
「你理想中的那些君明臣賢的所謂歷史,那些文臣們吹噓的堯舜禹湯,文景之治在歷史上真的就是他們口中說的那樣嗎?」
「老大,看看吧!」
「看看依照你的想法存續下去的大明朝最終變成了什麼樣子。」
「噗通!」
朱棣直接把一本厚厚的卷宗扔到了朱高熾的面前。
這是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