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人口
關於公司領地上的採礦業,其實林海並不想採取官營的方式。他更希望由民營資本來運作,因為礦山需要的人手太多,官營模式必然會帶來效率低下的問題。
但也正因為需要的人手多,所以開礦對資本的要求也比較高。目前金河國內的有錢人還太少,而且最有錢就是董事會那幾位,林海也不可能放他們去下海創業。
所以要開採基隆煤礦或金瓜石金礦這樣的大礦,目前來說唯一可行的方式還是官營。
本來林海是打算等到國內的民營企業家成長起來,或者李國助從海外引進一批資本雄厚的華商之後,再考慮大礦的開採。不過如今既然是需要裁員,那就不妨先把基隆煤礦先搞起來。
不願從工程局離職的,那就安排去基隆煤礦,礦井裡艱苦的條件自然會替他趕人。這個過程肯定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正好林海可以逐步用海外輸入的奴工來替代自由人,將他們趕往民營企業。
其實,基隆煤礦雖是大礦,但需要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光緒七年,基隆煤礦的年產量高達5萬多噸,工人僅千人而已——當然,這是用機器開採的,運輸也用上了馬拉鐵路。
但林海也並不需要那麼多煤,明代萬曆年間全國的煤炭年產量也不過9000噸罷了。這在全球煤炭年產量中已占到了70%,正好和鐵產量的占比一致。
基隆煤礦投入個千把人應該就能有相當可觀的產出了,公司目前能投入到採礦業的大概也就這麼多人,再多的話人力資源就太吃緊了。
至於為什麼要先開煤礦,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對於地下開採來說,煤礦的井巷支護、井下照明、通風、排水等技術都更加講究,公司可以藉此給未來的民間採礦業樹立一個良好的標杆。
二是公司現在確實需要煤,作為工業和生活都不可或缺的燃料,煤炭的價格大概只有木炭的三分之一,而且其礦藏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金河國雖然木材儲量也大得很,但容易砍伐的卻也有限,何況好的木材還要用來造船,或者做家具,伐木的效率無論如何也沒法和採煤相比。
等到瓊州的鐵礦搞起來,木碳資源就更不夠用了,這年代煉1噸鐵得需要4噸木炭,而煉1噸木炭又需要5噸木料,再多的樹都不夠砍的。
當然,用於兵器的鐵還得用木炭來冶煉,因為質量好。煤炭煉鐵必然會帶來硫、磷等有害雜質,這就是為什麼明代閩鐵和廣鐵都被認為是好鐵,因為北方煉鐵大多用煤炭,而南方則是木炭居多。
明代已經有了煉焦技術,但煉焦需要焦煤,焦煤的產地基本都不在林海的勢力範圍內,所以焦炭煉鐵也不太可行。
好在對這年代的工業需求來說,有多少好鐵不是最重要的,有多少鋼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足夠多的鐵。說白了從現在直到工業革命時期,鐵的產量要比質量更加重要。
當然,瓊州的兩個大鐵礦是儲量和品味都相當不錯的,其中田獨鐵礦可以露天開採,而且海運十分方便。
但當地的瘧疾十分要命,礦工的死亡率會相當高,需要源源不斷地從海外輸入奴工。
說完了基隆煤礦的安排後,林海示意倫第一繼續。
「營造司其他三個局都是以軍工為主,總座之前交代過軍工不在此次的官業下放範圍內,所以這三個局我們都沒有考慮……」
倫第一猶豫了一下方才接著道:「不過艦船局的錢副局長提出來,他想收購一個淡水的泥塢,用來造民船。此事我等委決不下,只能等總座回來定奪。」
「可以,你告訴他,不僅可以造民船,造兵船也行。只要他造得比艦船局更好,或者更便宜,公司也可以買他的兵船!」
林海的話讓在座諸人都吃了一驚,這個錢副局長本來是艦船局管事的,後來潘學忠他爹來了後就被邊緣化了。
眾人原本以為林海對錢副局長的成見很深,沒想到在這件事上卻如此支持他。
其實林海還對老錢還真沒什麼成見,在他看來老錢雖然不適合擔任公職,但要是自己當老闆那絕對是個人才,起碼壓榨起牛馬來頗有後世資本家的風範。
倫第一匯報完官業下放事宜之後,方秀娥又向林海匯報了經濟發展司的人事方案,當然她事先也都是和珠娘商量好的,只等著林海回來拍板。
林海聽完之後甚為滿意,雖然有些人選不是他心中的最優方案,但他卻並沒有提出異議。
當領導的,對下屬提的方案能不否定的就儘量不要否定。尤其是對於方秀娥這樣即將被非常規提拔的,更要多讚揚少否定,人家本來就會因為驟得高位而怯場,再去否定她就更會導致其縮手縮腳了。
「甚好!這個人事方案堪稱是無可挑剔,我提不出任何意見!」林海為了給方秀娥撐腰,不惜把話說得很滿,儘管這樣很可能會給自己挖坑,將來一旦人事上翻車了豈不是有損他林某人的英明神武?
方秀娥聞言十分高興,忙道:「總座誇獎,秀娥愧不敢當!」
倫第一本來也在替心上人歡喜,但林海接下來的話卻讓他臉色大變:「秀娥,鑑於你過往的工作表現,我和珠娘商量了,將提拔你為公司總裁辦主任,並將在接下來的董事會會議上提名你出任公司董事!」
方秀娥手足無措,倫第一目瞪口呆,一時之間屋內落針可聞。
林海接著詳細解釋了一下這個新的職位究竟有何權力,但倫第一明顯全程不在線,他的耳邊一直迴蕩著四個字:「公司董事?公司董事!」
直到後來的話題又回到經濟發展司,倫第一才算勉強回過神來……
林海後面說的其實主要是關於經濟發展司未來要重點扶持的產業,主要是樟腦、茶葉和家具。
這都是近代寶島的支柱產業,也是目前公司壓根就顧得上去幹的事。
至於為什麼沒去干,原因很簡單,人不夠……
如今既然要發展民營經濟,這些自然都要提上日程了。
但是民營企業一樣需要人,從工程局官業下放的例子就能看出來,官業和民業其實還會爭奪人口。
說白了,經濟發展司只是為了盤活現有人口。而制約公司長遠發展的核心因素,還是總人口。
林海迫不及待地想把交通部儘快搞起來,不管是招募移民、購買奴工還是吸引海外華商,都得依託這個部門。
眼看崇禎元年的正月已經接近尾聲,福建的許一龍和長崎的歐左吉還沒到來,林海不由得有點心焦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