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文抄公> 第167章 張曉的對日分析

第167章 張曉的對日分析

2024-08-15 09:29:39 作者: 滴滴達達
  第167章 張曉的對日分析

  「家康兄,你又是何必拿明國出來說事。🐚👻  😂👑你看我現在所穿的,不就是明廷賜下的王袍嗎?」豐臣秀吉一邊說著,一邊還抖了一下自己的這身衣袍。

  「明朝的冠服果然非同尋常。太閤,你這一套茶具甚是美觀,只是不知道這茶喝起來怎麼樣。」德川家康問道。

  「家康兄,看來你真是遠道而來,只想著喝茶了,你看,我給你準備的茶杯,這可是曜變天目盞,在整個日本,恐怕這樣成色的茶杯也不多見。還有擺在旁邊的千鳥香爐,也不足以讓三河第一勇士多看一眼嗎?」豐臣秀吉一下子不太高興。

  「在下失禮了,還請太閤見諒。」德川家康小心翼翼拿起了茶杯,認真端詳了許久,才慢慢把杯中的茶水飲下。

  「家康兄覺得這茶水如何?」

  「顏色美觀,水質清澈,喝起來回味無窮。」

  「這乃是產自大明杭州的上好龍井茶葉,只可惜眼下我們與大明的貿易斷了,眼下茶葉價格暴漲,有價無市,這一點新鮮的好茶葉就用來款待家康兄了。」

  「多謝太閤的款待。」

  「只可惜松永久秀的平蜘蛛和九十九發茄子都已經毀掉了,要不然這次也能一起擺上,這才是茶道的樂事極致。這世間的寶物、美人,也如同這櫻花一般,絢爛一刻,碎落也只是一剎那。這世間的功業,也不過轉念一逝,就像信長公當年志在天下,卻沒有想到自己那麼多次戰場遇險沒事,反而是最後是在本能寺喪身火海之中。前兩年豐臣秀吉還想著要一統華夏五百州,最後如今確實要被家康兄你進逼大阪城。如果不是家康兄你提早起兵,現在在守大阪城的,就真的是茶茶還有秀賴母子了吧。」

  「太閤眼下意欲如何?」

  「家康兄,這話應該是我來問伱吧。你就這麼倉促起兵,莫非是得到了明廷的什麼許諾?」

  「這倒是沒有。」

  「就是因為這幾本小說?」

  「這幾本書確實有些影響,但是不是主要原因。坦誠來講,還是閣下的軍隊在朝鮮敗的實在太慘,我統率的關東武士是不會在這種情形下再接著進入朝鮮的。一旦閣下你的軍隊這麼進退為難,閣下就必然會對我起疑心。」

  「雖說事已至此,話多說也無益。我確實沒有對你動手的意圖,我已經要設五大老之職位,你就是當之無愧五大老之首。只是我實在是沒有想到,最後你會如此果決起兵,不愧是源氏的後代,和當年的足利尊氏一模一樣。要是當年北條家知道足利尊氏就這麼義無反顧起家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後悔跟足利家結成兒女親家。」

  「閣下言過其實了。」

  「德川家康,你雖然能夠割據關東一地,但是你想要進軍關西,消滅關西各路群雄,也是難以做到的。不如這樣吧,你我仿效劉邦項羽之事,我割據關西,你割據關東,暫且休戰如何?」豐臣秀吉問道。

  「既然是太閤的請求,我自然是認真考慮,天下戰亂多年,又經歷了朝鮮之役,我也不願意多動刀兵。如果能達成和議的話,想必天皇陛下也會高興的。」

  「那就請家康兄儘快請旨於天皇了。等這件事了,我也會親自到京都向天皇陛下謝罪。」

  德川家康回到本陣之中,眾人都急急忙忙圍了上來。

  「閣下怎麼就真的在那裡吃喝了?有沒有覺得難受?要不要想辦法吐出來?」鳥居元忠問道。


  「不必了,豐臣秀吉乃是昔日信長公的猛將,也是靠著力戰得了天下。他要是今日真給我下毒了,他也不是豐臣秀吉了。當年塔塔爾人給成吉思汗的父親下毒,最後整個部落落得一個什麼結局,豐臣秀吉戎馬奔走大半輩子,何苦這個時候用此手段,豐臣秀吉要與我平分天下,諸位也應該聽到了,各位以為如何?」

  「父親,為什麼要答應豐臣秀吉的請求呢。眼下是我軍占優,豐臣家現在也就只剩了這大阪城,只要拿下大阪城,其他的關西軍閥,肯定也會望風而降。」德川秀忠說道。

  「秀忠,你來的真快,我命令你收攏後隊人馬隨後趕來,你也沒有慢下多少日。現在告訴我,你帶來了多少人馬,有多少是現在就已經到了大阪城下的?」德川家康問道。

  「父親,我帶了五萬人馬而來,現在到的應該也有三四萬人了。落在後面的主要還是一些護送輜重的農兵。」德川秀忠回答說。

  「你帶了五萬人,我也是帶了五萬人,大阪城已經是如此堅固,裡面也有五萬守軍,我們要耗費多少人命,才能攻克這座堅城?就算真的攻下來又如何,你不要看那些關西諸侯眼下沒有動靜,要是我軍真的久攻不克,那就是兩敗俱傷,到時候毛利家可就是漁翁得利了。豐臣秀吉也是知道這個可能,也明白我知道這個可能,所以才給出了這個議和的主意。」

  「可是眼下大好機會,就這麼撤退了,要是日后豐臣秀吉率軍反撲,又當如何?」

  「反撲不了了,雖然今日豐臣秀吉看起來容光煥發,不過我看了他的面相,面色已經是晦暗無光,兩眼也沒有了往日的神采,怕是撐不了多久了。大阪城修的再好,如果只是一個小孩當城主,也很難興旺起來了。」德川家康說道。只是這說話的語氣裡面也沒有太多欣喜的意味。

  日本發生的事,傳到大明的京城,已經是數月之後的事情了,這還是因為事關緊要,要是放在以前,區區倭國的故事,根本就沒有人會去刻意關注。

  只是眼下朝廷上上下下,誰不知道最近萬曆皇帝平日裡念叨最多的外國人就是豐臣秀吉了。所以有關豐臣秀吉的消息,還是以最快速度傳到了皇帝的書案之上。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互相不能戰勝,於是達成協議,分占東西。不過這一次以後,豐臣秀吉就是深居簡出,很少在眾人面前露臉,不久之後毛利輝元率大軍入援大阪,自稱輔政大臣?這倒是有點意思。朕還以為倭國各路諸侯還要混戰一場,沒想到這麼快就停戰了。」皇帝拿著奏報感慨說。

  「陛下,這是海外傳回的情報,恐也有失真之處,還請陛下仔細辨明,不可全然信之。」陳矩提醒說。

  「這個朕自然是曉得。不管怎麼樣,這豐臣秀吉眼下算是大勢已去,再也興不起風浪了,朝廷總算也是除去了一個禍害。陳矩,你去差人把張曉請來,朕正好也還有一些疑問,找他一同解答了。」

  「內臣遵旨。」

  張曉進入了御書房裡,還不忘用餘光先瞄了一下皇帝,雖然看不真切,不過看樣子皇帝今天的心情還是不錯的。

  「張曉,這是從倭國傳回來的消息,你來仔細看一下。」皇帝一個手勢,陳矩就把情報交到了張曉手中。

  張曉接過奏報以後,也是仔細看了起來。不仔細不行,眼下歷史已經面目全非,張曉並不能直接照搬原時空的歷史來判斷形勢。不過看著奏報上的情形,張曉總覺得有些莫名熟悉。

  「陛下,臣有一個大膽的猜測,不一定準,不過也算是一個思路。」張曉思考了一下說道。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

  「陛下,豐臣秀吉很有可能已死,就算是不死,怕也是昏迷不醒了,所以現在那個在深居簡出的豐臣秀吉,很有可能就是替身。」張曉想了一下還是把自己的推測說了出來。

  「哦?你為何有如此想法,此乃軍國大事,可不是隨便靠著猜測定奪的。」

  「陛下,臣之前有說說過一個故事,叫做《影武者》,講的是倭國武田信玄的故事,在《人間五十年》裡面也提到過。」張曉又把《影武者》的故事劇情簡要敘述了一遍。

  「你講的這個故事,朕也是看過的,大致知道你要說的意思。不過如今事涉機要,所以朕不得不問一下,你說的這個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還是你編的寓言?」皇帝問道。

  「陛下,影武者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歷史的大事是沒有亂編的。武田家在武田信玄死後,確實是群龍無首,繼任的武田勝賴根本鎮不住家中的老將,最後被迫與織田軍決戰,一戰就把武田家的老底敗的一乾二淨。豐臣秀吉原先可是一統了日本,卻急急忙忙和德川家康議和,想必也是覺察到了自己身體不適,不放心自己的稚嫩之子身後的事情,所以只能親自出馬,讓德川家康和自己簽訂合約。」

  「但是德川家康大軍一撤,毛利輝元的大軍就開進了大阪城中,說明大阪城一定又出了什麼重大變故,而這個重大變故最大的可能,就是豐臣秀吉已死。沒有了豐臣秀吉的豐臣家,是撐不起霸業了,所以必須要尋找外援,否則就只能是朝不保夕了。」張曉解釋說。

  「要是豐臣秀吉就這麼死了,朕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不過總歸還是好事。如果豐臣秀吉死了,倭國就不會有什麼大的能耐敢來冒犯大明了吧?」皇帝問道。

  「陛下,起碼一百年,倭國是不敢再對大明不敬,對朝鮮動武了。但是陛下要當心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倭國怕是已經早就垂涎三尺了。」

  「哦?你說的是何處?」

  「陛下,臣說的就是琉球國。琉球國偏居海上,國小民寡,又沒有什麼可以防守的要害之地,一旦被倭國盯上,很輕易就會被強制變成附庸。所以朝廷應該向琉球派遣官吏幫助琉球王治理,最好也派出一支駐軍幫著琉球王守好自己家,如果可以的話,大明水師還需要定期巡航琉球和夷州島,防止倭國東進不成,改成偷偷南下了。」張曉解釋說。

  「倭國經此一敗,還敢如此膽大妄為?」皇帝有些不開心地問道。

  「陛下,倭國能出豐臣秀吉這樣的人,就說明這個國家狼子野心之人絕對是少不了。如果不把倭國看緊了,指不定倭國什麼時候又跑出去亂咬了。有的時候甚至不是倭國的朝廷和權臣想要做的,有的就是地方諸侯私自做主,甚至是一些落魄武士私自動手。但是一旦事情已經釀成,再想去處置,就很麻煩了。所以最好一開始就把琉球和夷州島看緊了,不能讓倭國有可乘之機。畢竟倭國此前已經有不少武士流浪在南洋,南下的路線他們可以說是很熟悉的。」

  「如你所言,豐臣秀吉如果真的已死,倭國的大權是不是會落在德川家康的手裡?」皇帝問道。

  「陛下,這個可能性很大,但是也說不準。如果豐臣家能夠堅守住大阪城,關西諸侯也能齊心抵禦德川家的軍隊的話,如今倭國東西割據的局面還是可以延續下去的。但是如果豐臣家最後堅守不住大阪城,關西諸侯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首領,那就很容易被德川家康各個擊破了。畢竟德川家的實力還是太強了,加上幾個關東強藩,掃平關西也不是什麼難事。」張曉分析說。

  「如果德川家康再次一統倭國,有沒有可能再次進犯大明?」皇帝問道。

  「陛下,就算倭國再度一統,那也是元氣大傷,德川家康年歲也已經不小,他只要足夠明智,就一定會把鞏固政權作為第一要務。到時候怎麼壓服那些藩鎮,才是他最為頭疼的事。」

  「那照你所言。倭國倒是不足為患了?」

  「陛下,也不是這麼說,主要還是看域外的海洋大國會不會想藉助力倭國的力量,想要削弱大明。但是目前唯一有這個動力和實力的佛郎機國如今身陷歐陸戰爭的泥潭,能夠保持住現有的殖民地都已經甚是辛苦,肯定就是顧不上與大明為敵了,眼下佛郎機國怕是還要求著大明開放貿易開放市場,特別是在澳門的佛郎機商人,他們的願望肯定是更為迫切。」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