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宋詞人那些事> 第四節 明朝散發弄扁舟

第四節 明朝散發弄扁舟

2024-08-16 00:59:39 作者: 李清秋
  人生路漫漫,此處的失意會在彼處得到安慰,美人的眼角是他時常駐足之處,此時汴京城裡的青樓,處處都在傳唱他寫的曲詞,多少男女在他的文字里相遇相知,在他綺麗的曲調中流連忘返——而這一切,似乎又在向世人宣告著他的荒唐。

  一

  墨與紙的遊戲,給文人們帶來屢試不爽的快意。柳三變喜歡在摺扇上寫詞,他時常隨身攜帶一方空白的摺扇,酒酣耳熱,情到濃處之時,便左手杯盞,右手狼毫,將心中所想一瀉而出,待墨跡干透後,再將其送於心愛的女子。得到才子柳三變的一方摺扇,是當時舞女歌姬們相互炫耀的資本。

  人生路漫漫,此處的失意會在彼處得到安慰,美人的眼角是他時常駐足之處,此時汴京城裡的青樓,處處都在傳唱他寫的曲詞,多少男女在他的文字里相遇相知,在他綺麗的曲調中流連忘返——而這一切,似乎又在向世人宣告著他的荒唐。他的安慰是那些含苞待放的面孔,是那些風情萬種的眼神,是那些微微開啟、欲拒還迎的紅唇。枕邊人均勻的呼吸,窗外連綿的春雨,是他沉酣的夢境。

  誤入平康小巷,畫檐深處,珠箔微褰。羅綺叢中,偶認舊識嬋娟。

  翠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憶情牽。粉牆曾恁,窺宋三年。

  遷延。珊瑚筵上,親持犀管,旋疊香箋。要索新詞,殢人含笑立尊前。

  按新聲、珠喉漸穩,想舊意、波臉增妍。苦留連。鳳衾鴛枕,忍負良天。

  ——《玉蝴蝶》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於此,兼每年新進士,以紅箋名紙游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可見,所謂「平康小巷」其實是歌女舞姬聚集之地,柳三變所云「誤入」恐是牽強,一番「誤入」之後,他在這片羅綺叢中結識了蟲娘、心娘、英英等舞姬,她們容顏姣好,能歌善舞,給柳三變的生活帶來無限歡欣。

  今日在此處,他又結識了一個女子——雖不知其姓名,但柳三變稱其為「嬋娟」,足見其迷人風姿。與她相遇的一剎那,柳三變便被那彎黛眉所吸引,那彎眉毛嬌弱地臥在青山之上,如遠山上一抹青綠,她鬢髮烏亮,像一層薄薄的青煙,醉了詞人的眼角。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難得的是,女子對柳三變亦充滿傾慕之意。到底有多傾慕呢?柳三變在此用了宋玉的一段典故說明。

  戰國時,楚王身邊大臣登徒子因為忌妒宋玉的賢能,便在楚王面前誣陷宋玉乃好色之徒,宋玉辯解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宋玉言下之意為,東家之子如此傾慕與我,我仍無動於衷,怎能說我是好色之徒呢?

  柳三變用此典故,是想說明這位女子和戰國的東家之子同樣痴情,無論是「窺宋三年」還是「窺柳三年」,若有女子為心上人心甘情願守候三年,亦是一樁悲傷的情事。時間的年輪中,守候者悲情與無奈被嘲笑般的一句話帶過,東家之子的辛酸她不必體會,因為多情的柳三變不似宋玉那般冷酷,他且願意為她填詞一首,留作紀念;而她,亦「鳳衾鴛枕,忍負良天」,用手心的溫度給了他無限安慰。

  那女子傾慕的,想必是柳三變那傲人的才華,所以她才時常「要索新詞」,幾番繾綣之後,三變即將離開,女子苦苦挽留,不願作片刻分別,的確,如此良辰美景,誰人願無端辜負呢?


  在這一片溫柔鄉中,柳三變一點點被催眠:也許,做個白衣卿相,是正確的選擇。就這樣,他在一點一點,下沉,下沉……柳三變以一顆平等之心對待這些風塵女子,對她們的身世也給予充分的同情與憐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此時他身如不系之舟,任意漂蕩,而這些女子們亦是雨打浮萍,起起落落。在這些女子身上,他體會到了何為惺惺相惜,何為流水知音,時光從她們身上划過,卻在柳三變的心裡留下一道道劃痕……

  簾下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牙板數敲珠一串,梁塵暗落琉璃盞。

  桐樹花深孤鳳怨。漸遏遙天,不放行雲散。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

  ——《鳳棲梧》

  那撩人的歌聲仿佛唱透少年的心事,但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柳三變人在簾外,心卻已飛到天邊,牙板律動,那聲音仿佛圓珠滾落一般清脆動聽,連房樑上的積塵都在歌聲中靜靜飄落,讓琉璃燈盞蒙上一層淡淡的陰影。

  忽而一個轉音,歌聲扶搖直上,仿佛桐花里傳來的幽怨鳳鳴,天上的行雲也被這歌聲所吸引,凝滯不動,久久不肯散去。一曲歌罷,座中賓客都被她的歌聲所感染,那如泣如訴的聲音,惹人淚水漣漣,不忍再聽。

  那個歌女到底沒有露面,但在柳三變心中,那如花的面孔已經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又是一次短暫的相逢,只用了一曲歌的時間,他便讀懂了這位女子的心事。那聲音在他心裡打了一個旋兒,就鑽進他的心尖,座中的柳三變如一堤岸,任由那起伏的潮水拍打著自己,漸漸地,腳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旋渦,他的眼睛深陷在裡面,濺起一陣陣旖旎的漣漪……一路相遇,一路守望,這便是柳三變的人生底色。當離別成為生命的常態,他亦沒有信心對一個女子輕易許下諾言,他能做的,唯有填詞三行,以一場文字盛宴告慰那些悽美的靈魂。待到曲終人散,薄情兒郎紛紛離席,唯有深情如柳三變,還在為歌者的身世唏噓不已,有人說他是天生的情種,有人說他是女子的心事,無論如何,柳三變都是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男子。

  二

  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 年),御宇多年的真宗皇帝駕崩,年僅十三歲的太子趙禎繼承皇位,成為歷史上的仁宗皇帝。真宗皇帝執掌政權期間,民不加賦,官不征丁,四海承平,國庫充盈,為仁宗皇帝的統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仁宗在位時期,趙宋王朝迎來了它的盛世巔峰,經濟上,南方城市迅猛發展,絲綢、陶瓷、茶葉等產品遠銷海外;文化上,汴京仍是全國的文化中心,仁宗一朝,便出現了如范仲淹、三蘇、包拯等賢良文臣,重文輕武的國策被沿襲下來。文人地位空前提高,鑑於朝廷文職的增加,科舉取士的規模也日漸擴大,汴京城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文人墨客飲酒弄詩,一派盛世繁華。

  在這樣的盛世背後,亦有些不為人道的秘密。趙禎繼位之初,因其年幼,由真宗的皇后劉太后代理朝政。雖然劉太后不似歷史上的呂太后、竇太后那般殘忍霸道,但十三歲的趙禎彼時的確是一個傀儡皇帝,在很長一段時間,趙禎被壓制在劉太后的權力之下。在劉太后主政期間,宋代黨爭日趨激烈,被貶的蘇軾不久便被劉太后召回並委以要職,而趙禎掌權之後,新舊黨爭便陷入你死我活的境地,大宋王朝的裂痕也一點點地擴大著……但是回到歷史的那一刻,四海昇平的景象迷惑了無數士子的求仕之心,他們所看見的,是朱門裡官員縱情享樂的繁華。蟄伏已久的柳三變也決定再次出擊,於公元1024 年,他再一次走進科舉考場。


  不知不覺中,滯留汴京的歲月已經過了十五個年頭。這已經是他第四次應考了,屢次折戟的柳三變終於大放異彩,博得主考官的青睞。可是當主考官將中榜士子的名單上報朝廷時,一切又發生了逆轉。仁宗皇帝向來推崇務本務實、儒雅體正的為人風範,當他翻閱名單,突然龍顏不悅,說道:「這個柳三變,豈不就是有詞《鶴沖天》流傳,大呼『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浪蕩子嗎?」

  未及細看柳三變的文章,便御筆一揮:「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原本青雲直上的仕宦之路,就這樣被皇帝的御筆一筆勾銷。當日作詞的柳三變不會想到,他以詞章聞名,也因詞章惹禍上身,其中的辛酸百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曉。吞下多年前種下的苦果,失落與悲哀猝不及防地席捲了他的整個世界……

  後來人在談論這件事時,除了對柳三變的遭遇心懷同情之外,對事件的另一主角——宋仁宗亦頗多微詞,直斥他依據個人喜好而埋沒人才,導致這位才子在離理想最近時突然跌落,從此後半生受盡生活的折磨。

  這一年,仁宗皇帝剛滿十五歲,雖已是心懷大志的落落少年,也有心收回被劉太后把持多年的政權,但宮廷鬥爭向來不是局外人所見的那麼簡單。仁宗的親政之路走得並不容易,據史料記載,直到北宋明道二年(1033 年),劉太后去世,二十四歲的宋仁宗方才擺脫傀儡身份,收回大權。因此,柳三變在放榜前突遭黜落,很可能是當時掌權的劉太后所為,並非後世人所猜測的宋仁宗趙禎。

  其中緣由到底如何,已經無從考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令人艷羨的烏紗帽幾乎是觸手可及時,他卻恍然發覺依舊是一場幻夢。

  此前,他的父親柳宜已經去世,比父親的去世更令他悲痛的是,他未能實現父親的期望,未讓老人家在臨終前舒眉展顏。半生潦倒的柳三變,從此也失去了家庭的經濟資助,入仕無門,無妻無子,一身落魄的柳三變從此混跡於樂工、舞女、歌姬周圍,白日飲酒作樂,夜晚專心詞業,如果這就是世人眼中的墮落,那這時的他也不過如此吧。

  平生自負,風流才調。口兒里、道知張陳趙。唱新詞,改難令,總知顛倒。解刷扮,能(口兵)嗽,表里都峭。每遇著、飲席歌筵,人人盡道。

  可惜許老了。

  閻羅大伯曾教來,道人生、但不須煩惱。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

  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廝好。若限滿、鬼使來追,待倩個、掩通著到。

  ——《傳花枝》

  這是一曲無奈的悲歌。柳三變風流才子的名聲舉國皆知,他能詩、能文、能詞、善曲,聽說還善於給女子化妝,難怪他自稱「平生自負,風流才調」,而他最擅長的,還是改舊曲為新詞。

  據學者統計,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三變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詞人對文字的敏感無人能及,尤其遇到酒席歌宴,便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候。青樓里,當紅花魁歌唱的都是他的新詞,惹得眾人拍手叫好,時常有歌女環繞在他周圍,向他索要新詞。

  人人都知柳三變,可惜柳三變已不再年輕。當日那個翩翩白衣少年,兩鬢也開始泛起點點星光,曾經心高氣傲地以為功名利祿如探囊取物般毫不費力,如今歲月蹉跎,不僅一事無成,反而感覺到死亡的迫近。但是,閻王迫近又能如何?人生本就不如意,不如在剩下的日子裡,「遇良辰,當美景,追歡買笑」。倘若有鬼差來收命,便放下塵世的紛紛擾擾,瀟瀟灑灑隨他而去罷了。

  是豁達?是無奈?昏昏燈火下,才子掩卷嘆息,往事如風,就讓往事隨風而逝吧。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