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宋詞人那些事> 第四輯 蘇東坡

第四輯 蘇東坡

2024-08-16 01:00:44 作者: 李清秋
  把世俗的苟且,活成瀟灑的人生

  第一節 生於蜀中集靈秀

  有人曾說:「天下詩人皆入蜀」,那麼,蘇軾無疑是有宋一代整個蜀中升起的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他站在蜀中無數詩人、文人的肩膀上成長,集山川、河流的靈秀之氣於一身。

  一

  傳說,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四川省眉山縣附近原本鬱鬱蔥蔥的彭老山突然出現了草木凋零的現象,直到六十年後才重放光彩,恢復蓬勃生機。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要從眉山小城紗谷行蘇家的那個剛誕生的男嬰說起。

  眉山蘇家,是當地一個家境富裕的書香門第。若干年後,這個男嬰在詩歌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家境:

  先君昔未仕,杜門皇祐初。

  道德無貧賤,風采照鄉閭。

  何嘗疏小人,小人自闊疏。

  出門無所詣,老史在郊墟。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高樹紅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腳婢,雨中擷園蔬。

  ——《答任師中家漢公》(節選)他在詩中尊稱的「先君」,即蘇家的一家之主蘇洵。

  這一年,蘇洵已經27 歲了,27 歲的蘇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浪蕩子,儘管出身書香門第,智力超群,但他個性獨特,遊手好閒,至今仍然一事無成。眼看著自己的兩個哥哥、大舅子和兩位姐夫都已通過考試贏取了功名並在外做了官,蘇洵卻不以為意。

  可以說,蘇洵的青少年時代過得有點像李白,他看重的是任俠與遊歷,對於埋首經書實在是產生不了興趣。由於父親健在,沒有養家之累,蘇洵的日子過得十分瀟灑、快意。

  蘇洵的妻子程夫人出身於當地的名門望族,她知書達理,十分賢惠,對於丈夫的所作所為,她很少抱怨,反而多次鼓勵他。剛懷孕時,她曾夢見一個濃眉大眼的和尚前來託夢,有人說這預示著腹中孩兒的不凡。隨著「哇」的一聲,孩子睜著大大的眼睛懵懂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他的到來讓母親笑逐顏開,也讓父親長吁了一口氣。

  這是蘇家的第二個男孩。遺憾的是,蘇家的長子還沒長大便夭折了,這個孩子理所當然地成了蘇家的長子。作為父親,蘇洵對這個長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為他專門雇了一個奶媽,名叫採蓮。

  三年後,程夫人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孩子一個聰明外向,性格活潑,鋒芒畢露;一個沉默內向,穩重內斂。蘇洵覺察出了兩個孩子的不同,他為外向的長子取名為「軾」,字子瞻;為內向的次子取名為「轍」,字子由。他還在一篇名為《名兒子說》的文章中介紹為兩個兒子取名的由來,他語重心長地感嘆道:「古代車子的車輪、車輻木、車蓋、車軫木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車軾(車前的橫木)好像沒有什麼用處。但如果去掉橫木,那就不是一輛完整的車了。

  軾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掩飾自己的外表。天下的車沒有不從車轍(車輪行過時留下的痕跡)上碾過的,而談到車的功勞,車轍從來都不在其中。不過當遇到車翻馬死的災難時,禍患也從來不會波及不到車轍。車轍是善於處在禍福之間的。

  轍啊,我知道你是可以免於災禍的。」

  或許是蘇軾的出生激起了父親蘇洵內心深處的責任感和未曾泯滅的理想和抱負,從這一年起,他竟然深悔自己浪費年少時的大好時光,開始閉門不出,折節讀書,一家老小都十分驚訝。


  蘇軾出生時,他的祖父蘇序還健在。蘇序嗜好美酒,性格豪放不羈,常與朋友攜酒出遊,喝得酩酊大醉才回來。他對這個長孫十分疼愛,而蘇軾也恰恰繼承了祖父性格中豪放的一面,並以此形成自己的風格,開創了文學史上豪放的一派。

  然而,此時此刻,蘇家人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這個小男孩無比絢麗的未來,也無法預計到他坎坷崎嶇的一生,他們只是祈求上蒼保佑孩子能夠健康平安,但是當地人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眉山縣附近的彭老山突然草木凋零,正是因為這個小男孩的誕生,他帶走了這裡的鐘靈毓秀之氣,直到六十多年後,蘇軾在江蘇常州去世,這些山川的鐘靈毓秀之氣才重新回來,彭老山的草木這才重放光彩。

  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給蘇軾的出生抹上了一層神秘的氣息。出現在世人腦海中的蘇軾,也仿佛飄然若仙,極具神秘感。但事實上,蘇軾的出生地蜀中(今四川省中部)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司馬相如、陳子昂、李白等人都是在這裡誕生的;大詩人杜甫在四川生活了八年之久,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初唐四傑、白居易等人也都有過在四川生活的經歷。

  到蘇軾出生的年代,已經有很多蜀地士人越過蜀道,來到當時朝廷的政治中心,「相繼登於朝,以文章功業聞於天下」,蜀中崇尚讀書的風氣也日益濃厚。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薰陶著少年的蘇東坡,蜀中的美景與美食讓他甘之若飴,他曾經這樣深情地吟唱過這片美麗的土地: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東湖》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春菜》有人曾說:「天下詩人皆入蜀」,那麼,蘇軾無疑是有宋一代整個蜀中升起的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站在蜀中無數詩人、文人的肩膀上成長,集山川、河流的靈秀之氣於一身。

  二

  寸恨誰雲短,綿綿豈易裁。半年眉綠未曾開。明月好風閒處、是人猜。

  春雨消殘凍,溫風到冷灰。尊前一曲為誰哉?留取曲終一拍、待君來。

  ——《南歌子·感舊》

  這是蘇軾愛情詞中頗具婉約詞風的一首,詞中少女年方1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不知是什麼憂傷的事情,讓她愁眉不展達半年之久呢?是心愛之人遠遊他鄉?是意中人另有新歡?還是一腔情意得不到父母的首肯?

  詞中少女姓王名弗,是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輕貌美,知書達理,而她之所以愁眉不展,是因為她與心上人情投意合,卻得不到父母首肯。

  青神位於岷江之濱,這裡風景優美,山木蔥翠,是個出美人的好地方。《蜀中名勝記》記載:「縣之名勝,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惟稱中岩焉。」蘇軾與王弗的愛情,就與青神中岩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青神中岩有座書院,由青神鄉貢進士王方在此執教,他名氣很大。

  蘇洵經過好友的介紹,也將兩個兒子送到這裡讀書。少年時代的蘇軾接受的是家中嚴格的教育。蘇軾曾在60 歲時賦詩回憶:夜夢嬉戲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余,今乃沮及桓莊初。

  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

  ——《夜夢》(節選)

  60 歲的老人做了一個關於童年時期的夢,夢裡有嚴厲的父親和貪玩的自己:父親蘇洵在出門前布置了一份作業,即讀完《春秋左氏傳》,但小蘇軾調皮貪玩,等到父親快回來的時候,他讀了還不到1/3,由於擔心被責罰,他的心中忐忑不安,渾身上下就像掛在魚鉤上的魚一樣不舒服。足以見得,父親對兒子讀書的嚴厲是深入其心的。


  此時,蘇軾在這種嚴格要求下,早已飽讀群書,廣泛涉獵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歷史典籍、各朝詩文,小有才名。由於受到一些道人、隱士的影響,少年蘇軾又顯得有些早熟,他喜歡閱讀詩書,對於道家隱逸山林、追求自由的做法很是嚮往。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他還養成了留意醫藥、搜集良方的嗜好,而且堅定了「不欲婚宦」的決心,信誓旦旦要當道人。

  蘇軾的「道人夢想」最終還是沒有實現,因為王弗出現了。

  王弗是中岩書院教習王方的女兒,王家一百年來「孝著閭里」,王弗從小便在「少相弟長,老相慈誨,肅雍無間」的環境中長大,是個知書達理、嫻熟端方的女孩。我們可以從蘇軾著名的悼亡詞《江城子》中感受王弗少女時的美麗與羞怯,一句「小軒窗,正梳妝」就給人以無限美麗的遐想。

  轉眼間,王弗已經16 歲了,已過了及笄之年,家中正在為她物色夫婿。但這個心高氣傲的女孩似乎誰也看不上,總是不樂意。其實,她的心中早就有意中人了。剛認識不久的蘇軾無疑在她的眼前展現了一個最瑰麗的少女夢,她的夢裡有眉目炯炯的書生,有脈脈含情的純真,還有難以啟齒的羞澀……中岩有一個天然魚池,據說只要有人一拍手,魚兒就會跳躍著游過來。

  有一天,王方心血來潮,想為這處美麗的風景命名,他邀請來遠近的青年才子,讓他們前來聚集,各自為這奇景取名。蘇軾兄弟當然也在其中,他們不知道王方此次還有暗中擇婿的意思。蘇軾曾見過王家的女兒幾面,但只留下一些淡淡的印象,少年壯志的他並未將這些兒女私情放在心上。

  諸多青年才俊聚集在一池綠水前,紛紛提筆競題,也是一件極為風雅之事,讓人聯想起《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場景。然而,眾人七嘴八舌地說了好多個名稱,不是過雅,就是落俗,王方只是搖搖頭,表示並不滿意。這時,蘇軾突然走過來,朗聲說道:「弟子以為『喚魚池』三個字最妙,不知您覺得如何?」

  話音剛落,王方連連稱妙,一些青年也紛紛鼓起掌來,對蘇軾心服口服。

  蘇軾正得意之時,只見躲在花窗後的王家女兒王弗也叫丫鬟送了題名來,眾人打開一看,只見花箋上赫然寫著三個娟秀的字:「喚魚池」。眾人在驚嘆之餘不禁感嘆:「不謀而合,韻成雙璧。」兩人不約而同地對出「喚魚池」後,王方便在內心中把蘇軾認作自己的女婿。但此事怎好對一個年未弱冠的孩子說起呢?王方決定讓兩個孩子多多接觸,讓他們自己去培養感情。

  就這樣,一段「自由戀愛」的佳話誕生了。

  蘇軾素來心高氣傲,雖與王家女兒見過幾面,卻並沒有將她放在心上,直到此時兩人不謀而合題出「喚魚池」後,蘇軾才開始留意起這個美麗的女孩來。不久,他就發現了這個女孩身上有無數吸引自己的優點:活潑可人,未語先笑,知書達理,才情不凡……更重要的是,王家女兒喜歡時常走出閨門,對外面世界的一切充滿著憧憬與嚮往,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朵她都懂得珍惜與憐愛,這與蘇軾珍重生命、熱愛人生的性情極為相投,他感到王弗的身上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吸引自己,並且正在慢慢敲開自己「不欲婚宦」的心扉!

  蘇軾開始主動去接觸王弗。當時王弗16 歲,蘇軾19 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情感的大門一旦被打開,他們就被初戀的美好擁抱了,蘇軾徹底走出了對婚姻恐懼的陰影。他開始私下裡與王弗見面,明月夜、松崗下,都是他們約會的好地方,到了最後,蘇軾甚至一日見不到王弗便會思念她。「春雨消殘凍,溫風到冷灰。尊前一曲為誰哉?留取曲終一拍,待君來」正是二人初戀生活的寫照,一對情投意合的小情侶在初春的凍雨里相約,等待的時光顯得漫長而無奈,但一想到意中人美妙的歌喉,等待的人兒便沉浸在初戀的美好中,忘記了世界的存在。

  從初戀到贏得父母的同意,這對小情侶大概經過了半年的時間。從門第來看,王家是無法與眉州蘇家相提並論的,因此當蘇軾將自己與王弗的愛情告訴父母時,蘇洵和妻子都沉默不語。焦急的蘇軾立刻表示,自己今生若想結婚,非王弗不娶,以求獲得父母的同意。

  看著曾經一心想學道隱身山林的兒子在感情上有了這樣180 度的大轉彎,又聯想到自己包辦女兒八娘婚姻的失敗,蘇洵鬆口了,他與妻子商議,通過明媒正娶的方式,用重金將這個兒子看中的小家碧玉娶回家中。

  蘇軾的婚禮究竟如何熱鬧,羞怯的新娘又是怎樣來到蘇軾家中的,這一切隨著文獻的缺失只能停留在小說家的想像之中了。但無論如何,這場婚禮是熱鬧而隆重的。對於眉州蘇家的長子來說,這種「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人生是無限美好的,究竟怎樣美好,也只有個中人才能體會了。

  16 歲的王弗作為新嫁娘來到蘇家,其實只能算是個孩子,但她溫柔賢淑,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為人處世極為周到,不久,她便贏得了蘇家上上下下的稱讚。溫和慈愛的程夫人更是喜歡這個嬌小賢惠的兒媳婦,婆媳二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兩人戀愛的時候,王弗並沒有告訴蘇軾自己擅長詩書,因為她性格沉靜,不事張揚,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作為進士之女的王弗顯得十分謙虛。然而,在婚後的生活里,每當蘇軾讀書的時候,她常常站在旁邊,終日陪伴不曾離去,這讓蘇軾十分好奇。有一天,蘇軾讀書有遺忘的地方,王弗竟然站在一旁提醒他。蘇軾好奇之下,便故意考了考王弗書中的問題,沒想到這些問題她都能答上來,這讓蘇軾不禁刮目相看。

  有時候,蘇軾與來訪的客人交談的時候,王弗還常常站在屏風之後傾聽他們談話。客人告辭後,她便會告訴蘇軾她對某人性情為人的總結和看法。這些看法和總結無不言中,讓蘇軾十分驚奇,到此時他才明白,原來自己娶的這位小家碧玉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啊。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