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導讀> 第二十二屆諾貝爾文學獎

第二十二屆諾貝爾文學獎

2024-08-16 01:09:20 作者: 趙志卓
  作者簡介

  1868年5月6日,弗拉迪斯瓦夫·萊蒙特出生於羅茲城附近的大科別拉村一個教堂風琴師家庭。萊蒙特家境貧寒,中學便輟學外出謀生,先是跟著在華沙的姐姐學做裁縫,結果因參與政治運動而被驅逐出首都。之後,他吃盡苦頭,做過店員、推銷員、鐵路工,還當過流浪藝人,跟隨流動劇團到各地進行巡迴演出,還當過修道士,做過流浪漢。這一時期,他的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挨餓並露宿街頭,且受人歧視。後來在回憶這段生活經歷時,他這樣寫道:「這種職業、這種貧困、這些可怕的人們,我已經領受夠了,我說不出我受過多少苦。」

  萊蒙特鮮有的人生經歷,以及他艱苦的少年生活,使得他對沙俄統治下的波蘭社會,特別對農民對苦難生活有了更為深切的體驗和了解,這些寶貴的經驗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素材,也為他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1893年,萊蒙特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包含6篇短篇小說,主要反映的是農民、城市貧民和流浪藝人的苦難生活,敘事真實,結構嚴謹,語言精練,著名的有《母狗》、《湯美克·巴朗》。

  1895年,萊蒙特受某家報社邀請,跟隨朝聖者前往欽斯托霍瓦寫朝聖活動的文章,回來後,發表了一組題為《光明山朝聖》的通訊,立刻引起文學界的注意。接著他又創作了兩部長篇小說:《喜劇演員》(1895)及其續篇《憤恨》(1897)。

  1899年,長篇小說《福地》出版,後來這部小說以它鮮明的民主主義思想、敏銳的洞察力以及作者那現實主義的創作才能而廣受讚頌,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紡織工業城市羅茲八九十年代的工業發展為題材,對波蘭王國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狀況進行了全面而深刻地揭露,揭示了資產階級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本性。

  從1904年開始,萊蒙特相繼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農民》。這部小說是一部鴻篇巨製,共四卷,分別為《秋》(1904)、《冬》(1904)、《春》(1906)、《夏》(1909)。日後,這本書為他一舉拿下1924年多諾貝爾文學獎。

  1910年後,萊蒙特陸續發表了小說《幻想家》(1910)、《在普魯士的學校里》(1910)、《吸血鬼》(1911)等中短篇小說,並出版了歷史小說三部曲《一七九四年》(1913耀1918)。

  《一七九四年》是作者在深入研究17世紀末葉波蘭衰亡歷史的基礎上,以1794年的華沙起義為題材,創作出的長篇三部曲。作品不僅描述了波蘭的衰敗過程和被瓜分的經過,還交代了其前因後果,同時熱情謳歌了波蘭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鬥爭精神。作品的最後一卷《起義》寫於大戰爆發後德國占領下的華沙,從而使該書更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1919年4月,萊蒙特到美國進行訪問。1920年歸國後創作出《挑戰》(1922耀1923)等作品,此後便臥病在床。1924年,當萊蒙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已全身癱瘓。1925年12月5日,萊蒙特病逝於華沙,終年57歲。

  作品賞析

  1.情節復原

  鰥夫波利那年過花甲,坐擁30英畝土地,是列普卡村首屈一指的富農。一天,他家的一頭牛到森林裡去吃草,卻被大地主的護林人追趕致死。事情還沒得到解決,家中後院便起了火,原來他的兒子安蒂克和女婿鐵匠正明爭暗鬥著要爭奪他的財產。內憂外患,使得老鰥夫萌生出找個忠誠的管家的想法。

  思來想去,最好的辦法還是再娶一個妻子,最終他看中老寡婦多米尼柯娃的19歲大的女兒。這個名叫雅格娜的姑娘,可是整個列普卡村最美麗的人兒。但精明的老頭波利那看上的並非雅格娜的美貌,而是她的財產。原來,雅格娜家中有3人,總共15英畝田,其中5英畝大概是屬於雅格娜的,而那塊5英畝的田地就緊挨著他的馬鈴薯田,如果娶她進門,那麼他們的地一合便是35英畝了,再加上雅格娜還分到一份房產和牲口。這樣一合計,他立刻請人做媒。但老寡婦多米尼柯娃也精明得很,她立刻要波利那立一份授予雅格娜財產的文書,文書上要求他分6英畝地給雅格娜,正是那塊挨著雅格娜地的馬鈴薯田。

  波利那最終答應了,並且立了文書。可他不知道,雅格娜早就與波利那的兒子安蒂克有私情,如今卻成了安蒂克的後母。婚後沒多久,安蒂克為了6英畝地與父親鬧翻,父子二人大打出手,受傷的安蒂克被掃地出門。

  兒子安蒂克同新婚妻子的姦情最終還是被波利那發現了,他一氣之下,放火燒了二人夜間幽會的乾草垛,並把雅格娜貶為女僕,限制她的行動自由。從此以後,波利那將照管家業的工作交給兒媳漢卡。

  這時,列普卡村的村民發現大地主蓄意占領本屬於村民們的森林,憤怒的村民們帶著鐮刀、斧頭、木棍找大地主理論,並展開一場械鬥,波利那父子二人都參與了鬥爭。結果,父子被打成重傷,安蒂克打死了護林人,父子二人由此和解。最終,農民保住了森林,卻統統被抓進了監牢。

  受到重傷的波利那躺了幾個月還是沒能挺過去,臨終前囑咐兒媳漢卡把兒子贖回以繼承家業。從此,漢卡成了當家主婦,掌管家中一切財產和事務,把雅格娜手中的6畝地奪回後便將她掃地出門。

  村里被捕的男子陸續得到釋放,包括安蒂克。然而,村民同沙俄反動政權的矛盾,同大地主之間的糾葛並沒有解決,鬥爭還在繼續。老奸巨猾的區長強迫村民參加鄉村大會,要他們投票贊成徵稅創辦俄語學校;沙俄憲兵和哥薩克兵從森林裡開來,據說是要搜捕與村民有親密關係的巡禮乞丐羅赫,搞得人心惶惶;大地主藉機改變嘴臉,假意說他要站在農民這邊,並以波德爾賽的土地為誘餌,換取農民的森林。農民們由於受騙太多,自然不肯相信他的虛情假意,於是大地主又改變方針,採用逐個擊破的辦法,暗中同個別農戶談判,許給他們優惠條件,使個別人上了鉤,眼看農民的森林要再次葬送。故事就在這裡畫上了句號。

  2.主要人物

  波利那:精明能幹的大農戶

  波利那是列普卡村首屈一指的大農戶,為人精明能幹,也確實擁有一些好名聲。然而,他剛愎自用,又有點守財奴的性格。他對大地主深懷不滿,60多歲還要親自參與到農民對大地主的鬥爭中去。但同時,他又瞧不起貧僱農,認為長工並不是農民,對待自家的長工和放牛娃也十分苛刻。當老伴去世後,他發覺兒子安蒂克夫婦和女婿紛紛在打土地的主意,竟憤憤地說:「只要我的手腳能夠行動,誰也休想搞到我一英畝地!」

  這件事導致他想續弦,然而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娶誰不好,偏偏要娶一個19歲的美麗姑娘雅格娜。當他發現雅格娜同兒子安蒂克私通時,竟氣到要放火殺人的地步,最後將兒子媳婦掃地出門。在波利那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封建家長制的殘留。

  漢卡:波利那的兒媳

  漢卡本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身體孱弱,但性格剛強、勤勞、堅忍。在波利那父子感情破裂之前,她只是家中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從不敢過問家事,只一味幹活。在得知丈夫竟同年輕的繼母私通時,她內心極為痛苦,無法忍受這種大逆不道的亂倫行為,但她隱忍下來,默默希望丈夫有一天能改邪歸正,同她過上幸福的日子。


  然而,波利孤父子大打出手後,她和安蒂克被趕出家門,安蒂克不但對她冷淡如故、拳打腳踢,甚至連家裡的生計也不管。生活的驟然改變,再加上世態的炎涼,隨之而來的困苦、饑寒、譏笑、蔑視一齊向她襲來,但這些沒有把她摧垮,「她的靈魂,好像在火焰里燒硬了,已經變得石頭一樣了」。當波利那將她叫回去管理家事時,她已經變成一個精明能幹的主婦了。

  無論是才幹、魄力還是見地,她都遠遠超過丈夫安蒂克。當憲兵搜捕巡禮乞丐的事把安蒂克搞得失魂落魄,甚至打算賣掉一切逃往美洲時,她堅決不同意,甚至以孩子和自己的性命相逼,最終使丈夫妥協。在同波利那的鐵匠女婿爭奪財產時,她也體現出來精明能幹,識破了鐵匠的詭計。

  但漢卡並不是一個陰狠毒辣的女人,她對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委屈毫無抱怨,雖然她對雅格娜痛恨、嫉妒。在她去朝聖前,她主動找雅格娜和解,她說:「如果我有什麼得罪了你們的地方,務請原諒我吧!」

  雅格娜:波利那的續弦妻子

  雅格娜年輕、聰明、善良、美麗,是列普卡村所有青年男子所渴慕的對象。然而,紅顏禍水,她特別的美貌帶給她的是特別悲慘的遭遇。她愛上有夫之婦安蒂克,卻被迫嫁給安蒂克年逾花甲的老父親。當他們的私情被發現後,她遭到丈夫的虐待,她幹著僕人的活兒,還不停地遭到毒打。

  雅格娜雖然也曾反抗,但仍舊服從了他,因為「吃丈夫的飯,聽丈夫的話」是為人妻的準則。但她的心早已被萬般的痛苦和悲傷所吞噬,她不承認自己有罪。的確,她自幼嬌生慣養,長得貌美如花,怎麼能甘受一個年齡比她大幾倍的老頭子的打罵呢?

  她竭力保護自己,但又無處可逃。她想回娘家,但母親卻威脅她若是回來就把她綁起來押送回丈夫那裡。她多愁善感,不能忍受丈夫在白天那樣折磨了她之後,她還能在夜裡同他言歸於好。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這個女人被惶恐、苦惱、屈辱的感覺束縛著,越來越緊,直到喘不過氣來。

  事實上,在她嫁給波利那之後,她對安蒂克已經是懼怕多於眷戀了。安蒂克也完全變了,他不再溫存,反而把一身的怨氣和怒氣施加在雅格娜身上。安蒂克得到釋放後,依然對她胡攪蠻纏,還責備她沒有去探監,這時,她再也忍不住了,傷心欲絕地嚷道:「難道你還嫌不夠嗎?你毀了我的一生,把我糟蹋到這種地步,弄得大家都把我當作狗一般!事實上,你就是一個強盜,仗著力氣大糟蹋了我。」她開始拒絕他,並向他發出內心的吶喊:「我既不是你的,也不是任何人的!」當安蒂克要她跟他一同逃亡美洲時,她反問他:「可你拿你老婆怎麼辦呢?老實說,你要毒死她嗎?」可見,她已經覺醒。她的內心是光明的,是磊落的,她從來沒有隻顧自己而犧牲別人。

  雅格娜也是整部作品裡唯一一個對土地沒有貪戀的人,在這方面,她的品格是高尚的,遠遠超過漢卡。當漢卡把她掃地出門時,她拿出那張轉贈財產的契約,把它摔在漢卡臉上,說:「這是你想要的那張轉贈契約和6英畝地,拿去吧,用來填飽你的肚子。」

  然而,雅格娜最終是悲劇的,她在遭到一頓毒打之後被裝上糞車,拋到森林中去了。

  安蒂克:波利那的兒子

  安蒂克是個典型的浪蕩公子形象,他對妻子不忠,對雅格娜的愛也只是出於獸慾,而非真摯的愛情。當他被父親掃地出門時,才親身體驗到了貧苦農民的痛苦,為了生活,他不得不給磨坊老闆打工。當他因打死大地主的護林人而被抓後,銳氣頓減,當他得知漢卡把雅格娜趕出家門後反而稱讚妻子做得對,但背地裡他卻仍然脅迫雅格娜同她幽會。當村民要把雅格娜丟進森林時,他不但不出手搭救,反而為此叫好;當村民毒打雅格娜時,他卻磨刀霍霍,干起活來了。他是波利那的好兒子,好在堅守土地,視土地大於一切的價值觀上。在衡量了愛情和土地、財產後,他便對雅格娜對悲慘遭遇心安理得地做到了袖手旁觀。

  3.藝術特色

  從結構上來看,作者以四季更迭為背景,以完整而和諧的結構,莊嚴而充滿詩意的語言,表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波蘭農民的苦難生活和英勇抗爭的歷史。

  貫穿整部小說的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大農戶波利那家的以土地為導火索引起的家庭事務和糾紛;另一條是列普卡大農民和沙皇憲兵支持下的大地主之間的鬥爭。從這兩點看,《農民》不只是一部鄉土小說,更是一部土地的史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社會制度下的波蘭農村,土地主宰著人們的生活,土地是一切糾紛、矛盾、鬥爭的根源。

  《農民》的成功之處在於作者刻畫出的各種鮮活的農村形象,無論是波利那、雅格娜、漢卡、安蒂克這樣的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他都生動得將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描述出來。這源於作者從小生活在農村,以及青少年時期的流浪生活而得來的經驗。小說不但對農村和農民形象刻畫鮮明準確,還繪聲繪色地描繪了鄉風民俗、四時景物和美麗風光。

  在藝術手法上,《農民》與一般批判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所慣用的傳統手法並沒有什麼兩樣,但也有其鮮明的特徵。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作者善於把心理描寫同景物描寫融為一體,這就讓人物個性更加鮮明、突出。

  萊蒙特還是個風俗畫的能手,波蘭農村的種種風俗,如祭奠祖宗的萬靈節、崇拜土地的聖馬可節、隆重的聖體節、熱鬧的結婚儀式、悲戚的守靈和葬禮等,都被他描繪得惟妙惟肖,令人身臨其境。這些描寫構成了一本活生生的波蘭農村大百科。

  小說的語言也極富生活氣息,大段大段描寫性的敘述語言帶有優美的散文詩的韻味。除此之外,對話描寫也十分流暢、自然、簡潔扼要,彰顯了人物個性,讀起來使人感覺像是在享受一場情節生動緊張的話劇。

  《農民》是一部有情趣和藝術感染力的大作,它的風格冷靜、客觀、縝密、精細、語言富有詩意。對劇中人物,無論作者是寫喜還是寫悲,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雖然只是通過人物的口吻淡淡描述出來,卻能夠激盪人心。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