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行俠仗義,綠林一脈
看著那個手握刀劍、獨立月下的偉岸身影,年輕書生喉頭動了動,吞了下口水,澀聲問道:
「閣下,究竟是……」
書生雖是年紀輕輕,卻因師門淵源、個人經歷之故,見識甚廣,自然認得出來,葉橫舟方才所用,乃是傳承自道門正宗的雷法。
擁有這般高深的劍術,又兼具一身道門雷法,實力之強直追「天地四極」,如此人物,書生只能想到一人。
一個被視為禁忌、妖魔的不世強者,絕代豪雄。
——但如果真是他,怎會如此年輕?!
剛才那一擊,葉橫舟已運起全身真勁,就連身上那件「鶴夢道袍」的偽裝也維持不住,顯出真容來。
黑白道袍旋飛如鶴翼,披在葉橫舟身上,就讓他比那樹妖幻化出來的「仙女」,都還要飄渺出塵、遺世獨立,更像一尊天宮神人。
不過其人眉宇間那股勃發的英武氣,卻足以讓任何人明白,他就算是仙宮天人,也定然是一名斗仙戰神般的人物。
葉橫舟回過頭,收刀劍入鞘,洒然笑道:
「山野匹夫葉橫舟,見過劉兄,承蒙江湖朋友抬愛,也叫我一聲『黑山老妖』。」
雖然早有猜測,但聽到葉橫舟親口承認時,書生還是不由得驚了一驚。
他從沒想過那位神秘莫測的黑山老妖,竟然會是這樣一個陸地遊仙般的出塵人物。
瞧著這位兄台身上那股振翅欲飛、昂揚奮發的英武銳氣,書生卻又隱有所悟。
是了,如果這樣的人不是黑山老妖,還有誰是?
若無這種「大鵬展翅恨天低」的氣魄,和「敢為天下先」的胸懷,又如何能令荀公達這等人物相信他能開此世太平,甚至不惜叛離儒門,也要追隨於他?
書生拱起手,感慨道:
「在下劉備劉玄德,見過葉山主。山主之名,實在是如雷貫耳,山主之行,更是令備心嚮往之。」
劉備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葉橫舟心中的震撼,絕對不比他要少上半分。
——劉玄德?!
葉橫舟沒想到,自己與這位號稱「三國魅魔」的劉皇叔,竟然在這種場合下,道左相逢。
好在,他終究是已經見過趙雲、典韋、荀攸等著名「歷史人物」了,而且心性修為在這月余時間裡,又有提升,還不至於當面失態,七情上臉,只是心中震撼,胸懷激盪之處,一時難言。
瞧著這還稍顯稚嫩,一身湖海豪氣,雖著儒服卻頗有遊俠風範的年輕版劉備,葉橫舟稍定了定神,才拱手,笑道:
「玄德之名,我亦耳聞久矣,不意今日竟然有幸道左相逢,實乃葉某平生一大幸事。」
葉橫舟這話說得是真心實意,完全是發自肺腑,卻叫劉備有些不好意思,面色抱赧。
劉備自投身緱氏山下,從盧師束髮讀書以來,向來是以頑劣出名,不好經典好劍術的習性,更令他不知道被盧師責罰了多少次。
既然如此,又哪裡有什麼好名聲能讓這位黑山軍主「耳聞」呢?
想到這裡,劉備搖搖頭,而是看向後面那些驚嚇過度,失魂落魄的商販們。
今夜所目睹的一切,對這些普通百姓來說,實在是太具有衝擊力。
在他們眼中,葉橫舟、劉備兩人,已是確鑿無疑的神仙老爺一流,既敬且畏。
好在,劉備終究是個有耐性的,好說歹說,才令這幫商販們不再執著於兩人的「神仙」身份,得知他們是要前往河內郡後,劉備便打算護送他們一段。
葉橫舟前往洛陽,也要途徑河內郡,故而便與劉備結伴而行。
一路上,兩人都跟在隊伍後面,聊了幾句後,葉橫舟才知道,原來劉備正是剛從潁川返回。
他去潁川這件事,說來也與葉橫舟有些牽連,荀公達入黑山為寇之事在儒門內部,頗掀起了一陣波瀾。
劉備正是奉了師尊盧植之命,離開洛陽去延請師叔「經神」鄭玄,前往潁川與同為古文一脈大儒的「六龍先生」荀爽,擺平此事。
是的,葉橫舟也是從劉備口中才知道,作為潁川士人的代表,荀家一家之主,荀爽荀慈明竟然是古文一脈的宗師。
由此,葉橫舟也窺見了一些儒門內部爭端的苗頭,從而想到了他曾制定的戰略。
——看來現階段,古文一脈也是值得爭取的合作對象。
聊到這儒門頭號叛逆,劉備非但沒有任何牴觸,反而言語間,還經常流露些不自覺的佩服。
他認為,荀公達為求解「天下大同」四字,而投身太平道的行為,根本稱不上離經叛道,恰恰相反,這證明,荀公達乃是一名誠於至道的求道者。
說到這裡,劉備嘆息一聲,葉橫舟看得出來,其人神情中的落寞與掙扎,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
在後面的旅途中,劉備再沒展露過這樣的神態,而是體現出了他的另一種能力。
——他好像能夠和任何人成為朋友。
實話說,劉備並非是那種長袖善舞、八面玲瓏、善於交際且工於心計的人物。
恰相反,這年輕人雖然看似溫和,內里卻極有稜角,性情中也不乏火爆激烈的那部分,更有嚴格恪守的堅持與底線。
可他卻能理解旁人的難處與憂愁,並為其設身處地的考慮,所以其他人自然也能接受他的稜角,欣賞他的鋒芒,更理解他的堅持與底線。
這事說來簡單,卻實在是萬分艱難。
可劉備就是能夠做到。
葉橫舟覺得,與其說這是一種交際能力,倒不如說這完全是其人的一種特質、一種本色。
這些天來,他與劉備可謂是相談甚歡,劉備雖然明知葉橫舟的身份,也表現出對太平道和黃巾軍的好奇,可他卻絕不逾越半分。
葉橫舟問起來,他也只是搖頭,肅然正色道:
「交淺而言深,無禮也。葉山主做的是提頭買賣,備自然曉得分寸。」
葉橫舟則是笑道:
「我太平道之事,向來無不可對人言,只要不問具體的兵力部署,其他的,又有什麼打緊?」
正是他這份拿捏尺度的能力,讓葉橫舟不止一次地升起,要將這位劉皇叔賺上山去的念頭。
只可惜,這種事目前看來,實施難度實在是有過大。
畢竟人家是根正苗紅的大漢宗室,還有盧植這個堪稱「天下第一人」的師尊,如此出身、如此背景,用文的武的,只怕都不合適。
更何況,葉橫舟也實在是不願強為,畢竟他諢號「黑山老妖」又不是山東呼保義,劉備更不是霹靂火秦明一流的人物。
但即便如此,葉橫舟也能感受得到,現在這位劉玄德身上,有些特質已嶄露頭角,也有些矛盾已是隱約可見。
等到兩人稍微熟絡了後,看葉橫舟講話如此敞亮,劉備倒也不藏著掖著,而是嘆息道:
「山主之行,何其光明也,倒是備扭捏作態,非大丈夫所為,令山主見笑了。」
接著,他便講起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困惑。
劉備本身雖為宗室弟子,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織鞋販履之輩。
他一面以高祖之風自勉,甚有志氣,欲興復漢室;一面卻未曾分享過絲毫漢室榮光,且為生計所迫,深入民間,極知百姓疾苦、稼檣艱辛,早早看出大勢將傾,復興無望。
如果還只是無望,倒也罷了。
畢竟劉備胸中從來不缺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豪情壯志。
他也一向認為,世事變化,向來難測,今時今日無望,不代表後來無望,更不代表他劉玄德就做不成此事。
可中平年間那一場大戰,卻讓劉備以一種最直觀的方式,見識到了漢室復興無望的根源。
他親眼見證數以萬計、十萬計的百姓,在黃巾兵敗後,自願投河而死,追隨大賢良師,要去幽都開闢黃天大業。
那一幕對他的震撼,實在是難以言表。
儘管朝廷將之宣傳為張角的妖術,可劉備乃儒門正宗傳人,如何分辨不清,這些民眾並非是被妖術蠱惑,而是真心實意。
他們或許當真是對「太平」二字有何執念,也沒有什麼遠大的政治理想與志氣,但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卻真真切切地橫在他們面前。
哪怕不追隨黃天而去,他們也無法在這世間立足。
說到底,如果在家耕種就能安安穩穩的活下去,那黃巾軍是如何做到在短短時間裡,席捲八州,聚集起數十萬人手?
還不是因為,像這樣殺官造反,都會比老實種地要活得更久。
劉備很清楚地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對劉備來說,宗室子弟的身份,只是讓他有了一個精神寄託,能夠以高祖事跡自勉,不墮胸中一口志氣。
對那些同宗弟子,他卻未必有多少認同,更不會將自己視作什麼天潢貴胄。
在劉備看來,因血脈而感到優越,無疑是無能和自卑的表現。
那些人因為無能,才無法靠個人能力揚名天下,從而獲得敬仰。
又因為自卑,所以他們才想要通過彰顯血統,注重等級尊卑的方式,將個人完全消解在名為「漢朝宗室」的強大集體中,藉此分享這個集體的力量與榮耀。
劉備不是這樣的人。
他雖為宗室子弟,又拜師儒門,可在骨子裡,他仍是個負劍行天下,以一腔任俠之氣立於世間的遊俠。
儘管被自漢武帝以後,由於龍氣體系的盛行,春秋時期盛行的遊俠行為,已是漸漸衰落。
畢竟朝廷的力量實在太過強大,不要說學聶政、荊軻等人做刺王殺駕之舉,哪怕是殺幾個有龍氣護體的官員,都非是尋常武者能辦得到的,如此一來,遊俠們的生存空間自然被擠壓得越來越小。
然而遊俠們雖受到了來自朝廷的打壓與迫害,但他們的精神卻不會憑空消失。
由於龍氣體系下,官員的力量無限制地膨脹,令尋常百姓苦不堪言,幾無立錐之地,所以重義氣、輕生死、不懼強暴的遊俠精神,反而極為廣泛的在天下各地復甦。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民不聊生,荊州饑荒嚴重,王匡、王鳳便是秉承著這股精神,振臂一呼,率眾於綠林山揭竿而起,號為「綠林軍」,與樊崇的「赤眉軍」、劉秀的「舂陵軍」合兵一處,力挫新朝軍隊。
這便是遊俠精神復甦的一種體現,自他們以後,「綠林好漢」一詞,便成了遊俠人物的代表。
日後那些嘯聚山林,反抗朝廷的山賊匪類們,也因此典故,往往會自稱綠林一脈,尊奉春秋時期的「盜跖」為祖師。
褚燕當初也正是用這種樸素的共識為基礎,才將盤踞太行山的眾多山賊匪類們,勉強凝成了一股,號為黑山。
劉備這個出身貧寒的宗室子弟,也頗受這股精神的薰陶。
畢竟無論是高祖還是世祖,在未成帝業之時,都有當遊俠的經歷,他這個後輩子弟仰慕先祖之風,自然是理所當然。
自束髮讀書以來,劉備最喜歡的一段話,便是太史公寫來稱讚遊俠的。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解救別人的困難時,從不吝惜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才是劉備心目中的大丈夫。
而此時此刻,頗有任俠之氣的劉備,心中便難以抑制地升起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
像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天子,尤其是這樣的龍氣體系,當真有值得維護的價值嗎?
這種話,劉備對任何一位朋友、師長,都難以述之於口,唯獨對葉橫舟這個「天下第一反賊」,能夠直言不諱。
畢竟在劉備眼中,葉橫舟率領的黑山軍,雖是以太平道的精神為綱領,但終究還是出身綠林一脈,上承遊俠精神。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葉橫舟儘管做了山主,也因此有了些改變,但他在心底深處,還是一直將視作江湖武人,所作所為,更是無不在貫徹「行俠仗義」四個字。
若論遊俠之風,想必遍數此界也找不出一人,能與葉橫舟相提並論。
所以說,劉備這話,當真是問對了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