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古文道統,洛陽城下
劉備的問題說來也很簡單。
他自幼以來,便有匡扶漢室、濟世安民的宏圖大志。
可隨著年紀越長、他就越意識到,這裡兩個目標在根子上,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尤其是,跟隨盧植束髮讀書期間,劉備因為盧植和張角的私交,接觸到了相當多太平道的思想,並為此深感震撼。
他也從老師口中,得知了妖禍爆發的根源,正是他欲要復興的漢室,以及漢室用來維護統治的龍氣體系。
所以,劉備才會糾結至此,並始終不願出仕,而是長居盧植身側,於洛陽坐觀天下局勢,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可他卻說不清楚,自己究竟在等待的,是一個怎樣的時機?
劉備更不知道,他是要做那個等待時機,乘時而動的人,還是該痛下決心,做那個攪動天下風雲的人?
雖然內心深處很想把這位未來的大漢皇叔拐上車,但在明白劉備的矛盾和糾結後,葉橫舟反而沒有對自家多做宣傳。
他只是讓劉備以後若有時間,可以去常山郡走一趟,深入了解一下,太平道究竟在做什麼事、要建設一個怎樣的世界。
葉橫舟雖年紀尚輕,卻也親手調教過幾名弟子,在為人師表這方面,可謂是經驗豐富,所以他自然明白,此時此刻,最好是讓劉備自己想出答案、做出判斷。
他能做的,也就只能是稍作引導而已。
說過這些沉重的話題後,兩人又交流起了劍術與武功,不過與其說是交流,倒不如說是葉橫舟對劉備單方面的指點。
畢竟論功力,現在的葉橫舟,比之「天地四極」這級數的巔峰強者,都只差半步,指點劉備這個堪堪躋身四星級,勉強可稱高手的劍客,自然是綽綽有餘。
葉橫舟的劍術基礎,乃是來自於孔濤羅的神意傳功,而他在經受過虹貓這位劍術大家的點撥後,也開始將自己一身所學,盡數融於刀劍中,漸有自成一派之風。
學習、改變、再創造,一切武學,皆要以我為主,是葉橫舟自練武以來,便始終貫徹落實的基本武學觀。
就像方才他用來克制樹妖的「正道直行」之劍,便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
而劉備最想學的,便是葉橫舟的御劍之術。
此界仙道發展至今也不過數千年,以御劍聞名的門派,只有張天師開創的「正一盟威道」。
不過正一道卻不像太平道這種,因早有反心,故而走基層路線,道官都深入民間,大力廣傳教義的道派,他們向來是奉行神秘主義,教中高手多是雲遮霧繞,令天下人難知其深淺。
若非昔年張角打上門去,恐怕正一道至今仍是超然世外、高深莫測。
正一道雖是被這位大賢良師壓服,大大丟了臉面,卻展現出來教天下人驚駭的底蘊,更坐實了天下道門之中,泰山北斗的地位。
劉備雖也是算得上是一名高手,卻也不可能像張角那般,大張旗鼓地殺到蜀中,找正一道弟子鬥劍。
故而這向來是他生平一大憾事。
現在既然有幸遇上葉橫舟這個也能脫手御劍的大高手,劉備自然要請教一番,以彌補胸中遺憾。
在交流完劍術後,兩人自然便聊到了自家所用的兵刃。
巧的是,他們皆是雙持武器的劍客,且佩兵都是神兵級數的利器,便交換著觀賞了起來。
劉備所用的黑白雙劍,名為「干將」、「莫邪」,乃是盧植昔年出征吳越故地時,所繳獲的戰利品。
因劉備喜好劍術,盧植才將這兩把劍交給這位弟子護身。
「干將」、「莫邪」皆是傳世神兵,乃鑄劍師以身血祭而成,有劍光化龍的逸聞,頗具靈性,皆為不可多得的利器,配合上劉備一身至剛至大的浩然功力,更是相得益彰。
可就是這樣兩把神兵,在出鞘半寸的赤劍之前,卻是被其劍氣所激,顫鳴不已。
如此情景,劉備從未見過。
他能感受得到,這把「火鱗赤劍」的銳氣之盛,火勁之烈,哪怕是在神兵級數中,都稱得上鳳毛麟角。
其上那股慷慨悲歌的壯烈之氣,更是讓劉備甚為感慨,深有共鳴。
他肯定,這絕非是新鑄神兵,而是一把極有故事的傳世名劍。
如果不是因為知道赤霄仍在宮中,劉備甚至要懷疑,這會不會就是改頭換面的高祖佩劍。
在劉備心目中,葉橫舟這個「天下第一反賊」完全有膽氣、也有能力做得出孤身闖入北宮,奪走赤霄劍之事。
至於葉橫舟腰間那把同屬神兵層次的雷刀,劉備則是將之視為了霸王斷刃的另一部分,並未多加詢問。
看著負劍佩刀,一身黑白道袍,丰神俊朗,英武非常的葉橫舟,劉備流露出些憧憬神色。
他自幼就喜愛華服車駕,只是礙於家境,往往只能遠觀,等到束髮讀書後,又頗知稼檣艱辛,故不願取之。
不過,劉備心中那種對華服、車駕的喜歡,仍是保留了下來。
所以,在見到葉橫舟這副燁然如神、光彩照人的形象後,劉備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有些艷羨。
可劉備卻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羨慕葉橫舟這身裝扮,還是羨慕這位山主身上那股「好像天底下沒有事兒能難倒他」的昂揚之氣。
此時此刻,劉備忽然覺得,或許,這位山主當真不是他想像中那種,因不忍天下崩壞,故下山救世,功參造化、返老還童的陸地神仙。
而是一名意氣風發、自信飛揚、敢打敢拼、敢沖敢闖的年輕人。
但如果葉山主真箇年不及弱冠,那他到底是怎麼在這個年紀,練成這樣一身驚世駭俗之功力的。
無論事實究竟為何,劉備都不由得對這位山主生出更多崇敬。
他也下定決心,要在自家老師面前,為葉橫舟美言幾句,令其能夠達成目的。
不過,就在他暗自打量、評估葉橫舟,且為之驚訝時,葉橫舟也因劉備而開了一番眼界。
年輕武者自降臨此世以來,因修行「太平洞極經」之故,最熟悉的自然是貴虛崇清的道門仙法。
至於重實尚濁的兵家武道,由於葉橫舟本身就是精氣神兼修,追求內三合的武者,又先後與淳于瓊、趙融這級數的兵家高手激戰過,也是頗有一番了解,可謂盡得其中三昧。
就在枯坐太行山,閉關修行期間,葉橫舟就將這兩種清濁對立的修行法門,融入了自身的武學體系中,將他煉神、煉精的修為,再往前推進了一步,方才達到了在四星級中,進無可進的絕顛境界。
可對與這兩者齊名,甚至聲勢更大的儒家法門,葉橫舟就完全是兩眼一抹黑了,恰巧,劉備正是儒門古文派的正宗傳人。
見葉橫舟有意,被他指點了幾次劍術的劉備,自然樂得投桃報李,與葉橫舟聊起了他們古文派的具體修煉。
如果說仙道乃是以清氣衍生虛空,象徵蒼茫玄虛的皇天,兵家是以濁氣演化地母,象徵曠闊無垠的后土,那儒門古文派所代表的,就是天地之間的人。
這三種修行法門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想要成就怎樣的境界。
仙道以天為尊,求的是飛升成仙、長生久視之大自在,故而清虛至貴,不沾凡塵,兵家以地為尊,求的是殺人滅國、一世無敵之大功業,故而無所不用其極,海乃百川而成濁氣。
儒門古文派,則是秉承中庸之道,想成為頂天立地的人。
他們認為至清便虛、至濁便雜,唯有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至道。
在他們眼中,人才是那個用來劃分清濁、界定天地的標尺,所以,他們要用人來「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制天命而用之」。
古文派學子初學經文之時,就要秉承「誠心正意」四字,用類似道家觀想存神的法門,日日洗滌心意。
可他們既非是追求至純之清炁,也不追求至大之濁氣,而是養一口剛強無儔、介於清濁之間的浩然氣,來作為人能昂首獨立天地間的脊樑。
練到高深境界的古文派大儒,對敵之時往往不用動手,只需一氣嘯出,便能換取天地的片刻共鳴,至大至剛,以此制住對手,號為「坐嘯」。
劉備修行的功法名為《洪範九疇》,乃是古文派的至高經典,與今文派的《天人三策》齊名,《洪範九疇》遍述天人之道,卻是以此修身,乃是嚴格貫徹自春秋時期便開始的古儒傳統,朝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步步前進。
因古文派的儒門士子,皆以「修身」為基礎,又被稱為武儒一脈。
「武」之一字,便是說古文派的儒門弟子即便不藉助龍氣體系,也能發揮出相當強橫的戰力,足以與兵家大將一較高下。
說到這裡,葉橫舟也大致明白了,古文派的修煉與童淵開創的異類武道相似,都是介於清濁二氣之間的力量。
不同的是,古文派強調人之誠心正意,要將畢生心念與功力,都凝練成一口浩然氣,童淵則是要以陰陽五行之氣基礎,在人身體鑄就小天地。
在葉橫舟的推演中,若是這兩種修行方式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估計就會演變成諸多高武世界都有的路線,要麼是凝練法相,神通自足,要麼是開闢秘境,自成界域。
在武力側里,這也是兩條相當經典的晉身路線,神武天資料庫里也有諸多記載,葉橫舟自然是熟悉的很。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在漫長的時光中,這些修行法門都會被整合為一,成為一個真正具有普適性的完整體系。
就在這種深入交流中,葉橫舟與劉備先將商隊送入了河內郡,再結伴前往了洛陽城。
當不需要照顧那群尋常商販後,兩名高手強人自然能毫無顧忌地提起速度來,在前往洛陽的路程中,葉橫舟真可謂是大開眼界。
哪怕是在這所謂的天子腳下,京畿重地,依然有著為數眾多的妖變者,可想而知,這天下究竟崩壞到了什麼地步。
看見這一幕,葉橫舟與劉備都一改先前的相談甚歡,而變得面色凝重、乃至是陰沉起來。
他們一邊走、一邊清除這些妖變者,直到走進洛陽城方圓五十里時,才未見到妖變者的蹤跡。
葉橫舟忽然想到一句話:
「方圓二十里不能有窮人,老爺們心善見不得這些,快把她趕走!」
以前被當做笑料的言語,此時想來,葉橫舟才無比真切地感受到這潛藏在可笑中的深沉悲哀,更為此而憤怒。
兩人再往前走出不久,便見到一座雄偉巨城的輪廓,這座巨城不同於臨安,而是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占地面積卻比《神州奇俠》世界的臨安不知道大出多少,南臨洛水,北望邙山。
這城牆高有十來丈,可城中林立的樓閣卻能高過城頭,令城外行人只能仰望而已,如此建築,若是放在葉橫舟前世,足以被人視作神跡一般。
即便是在這個怪力亂神、道法盛行的東漢世界,此處也是匯聚天下能工巧匠,耗費無數財力、武力才打造出來的建築學最高結晶。
——這便是洛陽,天下首善之城。
在這個時間段,哪怕是遍數全球、全世界,此城或許都是獨一無二、首屈一指的繁華之地。
城下,排布著數個營寨,據劉備所說,其中這些守營軍士皆是天子自北軍抽調的精銳。
北軍雖非是西園軍這種專為平亂而斥重金打造的「特種部隊」,卻是自古以來的京師禁衛,分有「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歷史悠久,戰力非凡。
距離城門口還有百餘步,人流匯成一條長隊,緩緩而行,葉橫舟與劉備混跡其中,這是一條土路,塵煙瀰漫,兩側站著的士兵多是漫不經心、行為粗暴。
因為這長長的土路算是慢車道,走此路入城的,皆是販夫走卒之輩,他們都要在城門口接受北軍士卒「檢查」,抑或說是盤剝。
畢竟哪怕天下最亂那幾年,作為漢室最後門面的洛陽城都還是堅不可摧、固若金湯,所以四面八方的流民們,都為了避禍,而一路逃到了這京畿重地。
所以洛陽城人口瘋漲、地價更是節節攀升,說一句寸土寸金都不為過,如此情境下,城中人自然不會歡迎更多外來人。
守城的士兵們作為掌握通行權力的第一道關卡,便可以從中牟取利潤,只要交不起錢,自然便要被掃地出門。
除了這條慢車道外,還有一條專為士族、豪強準備的寬敞快車道,讓這些乘車馬而來的貴人們,可以快速入城,沐浴天子榮光,從紛繁亂世中脫身,得享安寧。
葉橫舟與劉備排隊時,正有一支車隊正在從快車道進城,為首的是一名中年文士,帶著幾個虎頭虎腦的小娃兒。
文士面色倉惶而悲苦,孩子們則因長期奔波而面黃肌瘦,其中有個顯得格外安靜,給人以神清骨秀,君子端方之感。
葉橫舟聽見他們好像是因妖禍爆發,一路從徐州琅琊,往洛陽逃難而來。
劉備聽到他們的言論,也只是搖搖頭,嘆息一聲。
當輪到葉橫舟和劉備接受檢查時,這些行為粗魯的士卒們,卻忽然變得畢恭畢敬,口呼「劉老大」。
劉備也對著他們露出和善的笑容,並且一一問候,一路暢通無阻。
葉、劉進城後,城門旁已有一人正在等候。
此人眉宇朗然,身姿挺拔,身披灰布直裾,卻未穿任何內衫,袒露胸膛,腰佩長劍,滿身疏狂氣。
看見此人如此灑脫做派,葉橫舟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戲志才,那種浪蕩子的形象,實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這人朝著劉備快步迎了上來,揚聲道:
「玄德,你終於回來了。」
劉備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
「憲和,多日不見,你還是這幅模樣,要是盧師見了,少不得要多抄幾遍經文。」
想到那名長者,「憲和」先是面色一黑,卻又很快調整過來,對著劉備低聲道:
「玄德,你此時回來得正是時候,孟德那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