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大家從天津港回來以後,見識過了超勇號,以及對傳說中的鎮遠號好奇,整個高層對于洋務的牴觸也就減輕了許多。
之所以牴觸還存在,那是利益衝突。
而載湉呢,則是決定恩科取士。
作為皇帝,他不能自己說現在的官員我信不過,需要換一批新人來,
但是他可以暗示。
能當高級官員辦事能力行不行的兩說,但必須要有眼力勁兒。
很快,靈桂和李鴻藻立刻上書。「最近洋務頗多,開辦的新職務也多。
吏部官員不足,請皇上開恩科取士。」
「准奏。」
等到兩個吏部尚書聯名上奏,載湉這才通過皇家日報社發布第一條新聞。
「九月一,吏部尚書靈桂,李鴻藻上書開恩科取士,皇上准奏。
令全國各地舉子,在十一月來京考試。」
「九月一,軍機處領班大臣,外交部尚書,恭親王奕訢,聯同海軍部尚書彭玉麟視察海軍鐵甲艦超勇號。」
「九月一。。。。」
第1期皇家日報的發行,在京城地區的各個衙門,以及各省會館,各領事館等開始發行。
領事館的各國公使非常高興。「看來大清也在向著文明出發。」
「大清的海軍啟航了,我們鬼子國的海軍也要崛起才行。」
針對超勇號揚威號回來,小鬼子則顯得很是驚慌失措。
他們雖然也有兩艘1000多噸的鐵甲艦,可都是幾年前就下水的。
論質量肯定比不上這兩艘。
而一些滿蒙官員,則是非常害怕。
「有了這個大清日報,咱們怎麼欺上瞞下,糊弄百姓,糊弄皇上?」
不過他們不敢和皇帝說,畢竟載湉的強硬,是官員們都看到的。
於是官員們的壓力,奔向皇家日報社的張佩綸,陳寶琛。
可惜,這兩個人號稱四大噴子,那抗壓能力也不是吃素的。
更何況二人的上司是吏部尚書李鴻藻。
李鴻藻雖然不是載湉對老師,但是載湉對他也是非常信任。
日報社開始正常運轉。
其中最開始運轉的就是皇家日報總社,以及直隸分社。
直隸省會在天津,距離近,再加上這裡有北洋,有港口,有各國領事館。
可是總社這邊,突然傳來消息。
總社作為巡撫級別的衙門,自然有自己的辦公場地,以及配套的印刷廠。
就在剛剛,皇家日報社衙門口,有人扔進來一張紙條。
「雲南巡撫派人來戶部報銷軍費,送了戶部尚書王文韶把八兩白銀的通融費。」
「這,這個消息是真是假?」
因為來人行跡匆匆,沒人注意。
但是紙條到了張佩綸手裡。
他大手一揮。「不管了,反正咱們這日報社為的就是收集天下不法官員的罪證,先和皇上匯報。」
日報社是雙頭管理,下設編輯處,印刷廠,發行處,新聞處。
日報社的日常,包括報紙印刷,報紙外送都是社長負責。
但是報社的新聞編輯,都是依靠編輯處,還有新聞處。
社長管理印刷,發行。
總編管理新聞收集,以及信息編輯的匯總,上發總社,以及收集總社的其他新聞發到本地。
兩個人來到上書房,要求覲見。
作為始作俑者,載湉自然知道他們幹什麼來。
沒錯,又是我自己充當告密人。
載湉讓太監把他們叫進來。
「皇上,我二人有事上奏。」
張佩綸和陳寶琛都是同事,同黨。
不過這種人總比淮軍同黨好的多。
於是載湉裝作知道。
「什麼事啊?說吧。」
「是這樣,不知道是誰害人傳來了消息,說是雲南巡撫派人給戶部尚書王文韶送了八萬兩白銀,報銷這麼多年的雲南軍費。」
兩個人連忙把舉報信拿了出來。
載湉裝模作樣的看了看。
「好啊,你們日報社立了功。」
「來人,派新任左都御史廣順,刑部尚書志和,潘祖蔭,順天府尹周家楣,九門提督醇親王奕譞等聯合辦案。
一定要查清楚,雲南軍費案。」
「喳。」
很快就有人前去。
這會,雲南巡撫派來的人正在京城呢。
順天府尹可不是吃素的,他可是地頭蛇,對付你一個雲南來的貪官,那還不是輕而易舉。
很快,順天府大牢就把雲南巡撫派來永昌知府潘英章給抓了起來。
「你就是永昌知府?」
雖然順天府尹也是知府,但他是首都,級別比他巡撫還高。
潘英章很懵逼。「大人,您這是幹什麼?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啊。」
「呵呵,幹什麼?有人向皇家日報社舉報你們四處行賄,特別是向戶部官員,有沒有這回事啊?」
之前由於全慶退休,導致刑部尚書和左都御史被抓。
這兩個人都是貪污受賄被抓的,所以京城到官場最近也是安分守己。
可是載湉之前透露過風聲,那就是要調閻敬銘來擔任戶部尚書。
要是別人來大家也都不害怕,畢竟千里當官只為財來,來了就得收錢。
可是閻敬銘不一樣。
這個人是出了名的大清官,他不但自己不貪污,反而你貪污,他還得舉報啊。
本來報銷軍費是一項正常的公務。
但晚清時期的官場就是朝廷給你的錢,我必須要扣下一部分。
包括後世也一樣,給學校補貼牛奶的錢也被人挪用。
主管戶部的尚書景廉,王文韶獅子大開口,張口就是十四萬。
而雲南這次報銷軍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早在1874年——1881年,雲南地區長達8年的財政支出都未能通過戶部的核准、報銷。
為了解決這個事,雲南巡撫派來永昌知府要錢。
可是錢有,給誰都是給,為啥要給你呢?
於是潘英章和軍務後路糧台崔尊彝攜巨款到京城「打點」環節。
他們先找軍機章京、太常寺卿周瑞卿。
再通過周瑞卿打點當時署理戶部尚書的軍機大臣王文韶、景廉行賄。
這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十幾萬兩白銀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吃的。
尚書大人吃了,下邊的侍郎主事郎中要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