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大軍在南合山與碩豐城的幫助下,正與虔昀城對峙,雙方打得有來有往,好不熱鬧。
原軹城都城被攻陷,城主身死,後路馳道被截斷。
都城中的高層親自下場招攬勸降,大肆宣揚後方發生的事情,以致大軍毫無戰心。
屬於劉氏的原軹城已經完了,後方大量親友族人被虔昀城控制,沒有絲毫選擇餘地。
從底層修士到大軍統帥,邊境駐軍成建制向虔昀城投降,只有極少數人一條道走到黑,決心加入其餘兩方勢力。
作為友軍的南合山與碩豐城,處境就相當尷尬了。
他們不是沒有嘗試過就地整合原軹城軍隊,然而自身尚且身陷囹圄,無法短時間內帶領擊退虔昀城,乃至奪回都城,不管怎樣做都是徒勞。
還得謹防原軹城駐軍反水,拿他們向虔昀城請功。
很快,虔昀城順利接收原軹城大半守軍,一方面北上擴散影響,將原軹城境內大片疆域收入囊中。
一方面收縮兵力,圍剿滯留在原軹城境內的南合山碩豐城聯軍。
後者各有駐軍上萬,人數雖不算多,但還算精銳,且不少前來鍍金的大族子弟。
倘若盡喪於此,傷筋動骨的同時,不免引起各自內部動盪。
被虔昀城及原軹城大軍合圍,一時半會難以等來援軍,只能自行突圍。
然而眼下情況,想要全身而退,不過是痴心妄想罷了。
修屠布下天羅地網,將這兩萬人馬堵在一片山脈之中,以戰鬥意志不強的碩豐城大軍為突破口,集重兵圍而殲之。
期間,在兩方人馬的處置方面,又是大不相同。
對待碩豐城部將,大力宣傳兩家都是玄霄閣冊封,不值得為一點小事打生打死。
但凡放下武器,既不清算舊帳,也不強迫對方歸順,只是暫時羈押,等待戰後遣返。
而南合山部眾就沒有那麼好運了,要麼徹底斬斷過去,歸附虔昀城,要麼直接去死。
萬餘軍卒修士,被斬殺小半,其餘皆被打散收編,成功逃離者不足千人。
如此酷烈的手段,以及明目張胆的區別對待,引起南合山上下的怒火與反彈。
當即動員境內修士,調集四萬大軍東進,直奔虔昀城而來。
南合山位於極西之地,下轄地盤不小,其中族群修士無數。
再往西行進,又是一片蠻荒之地,可謂文明邊角料,戰略縱深極大。
數百年來,南合山常年盤踞此地,周邊幾個玄霄閣冊封勢力幾番征伐無果,只能任其雄踞一方。
不過同樣因為地域廣闊,成分複雜,即便出了個元丹境修士的南合山,也難以真正將統治延伸到每一處。
沒有安穩發展的環境,密集的修士人口和高效統治結構,兵力遠遠及不上幾大冊封勢力。
四萬精銳大軍,已經是境內半數守衛力量,也是一次性能調動大軍的極限。
這個過程之中,碩豐城的行動卻並不積極。
一方面,虔昀城俘虜近萬士卒,讓對方投鼠忌器。
另一方面,玄霄閣冊封這個名頭,以及虔昀城對碩豐城的優待,讓後者並未生出太多敵意的同時,也讓南合山與碩豐城之間產生嫌隙。
由此鬧出不小的分歧。
想想也是,同為玄霄閣冊封勢力,碩豐城作戰不盡心,虔昀城也輕拿輕放,仿佛戰爭就像過家家一般。
而南合山卻是實打實傷亡慘重。
從他們的視角來看,兩方勢同水火,另外兩家是一家人,眉來眼去,床頭打架床尾和。
對自己就是迎頭痛擊,頓頓往死里招呼。
如此一來,繼續與碩豐城結盟,就顯得相當雞肋了。
維持兩大勢力的盟約,就必須加大持續性投入,害的防備盟友搞事,而且大概率難以取得什麼戰果和收穫。
而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憑藉廣闊戰略縱深,自保不成問題。
當然,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取得局部勝利,甚至從虔昀城手中搶下一塊肥肉,占據原軹城部分地盤就更好了。
不過還是那個問題,他們小瞧了虔昀城的胃口。
尚未看到虔昀城高層的目標所在。
……
孫乾在原幽雲山邊境陳兵,占據原軹城主要城池關口之後,又以風凌淵為將,建立東面防線,徹底隔絕碩豐城參與接下來戰事的可能。
除非對方自負,碩豐城與虔昀城在原軹城境內作戰時,養精蓄銳的孫乾不會領軍北上突襲。
可別忘了,如今的虔昀城之中,有兩位元丹境修士坐鎮。
於是乎,剩下的較量,便只剩下虔昀城與南合山的硬碰硬對決。
四萬大軍,若說裝備精良,正面作戰,當然不是軍備及各類產業完備,還有來自中州大陸上支持虔昀城的對手。
然而南合山卻有一樣他們不具備的優勢。
大量整編的獸人族軍隊,對於環境利用,和對複雜戰場的適應能力。
包括但不限於飛行作戰,鑽地潛行,還有在茂密水路等作戰能力,是軍備和操練無法彌補的。
凡人大國戰爭,密集而多樣化。
類比到修士之中,只會更加複雜。
有複雜地形作戰意識的方宏運提醒,以及曾經與南合山發生過衝突的原軹城守軍相助,修屠絲毫不敢大意。
抽調三萬大軍,依託原有防線抵擋,為徹底占領原軹城地盤,整編原有降卒軍隊送上戰場爭取時間。
同時從虔昀城境內運送大批飛舟等戰備物資,徵召修士北上。
短短半個月內,便增兵至五萬,且還在繼續輸送兵員。
如此情況下,作戰風格一向以強硬猛烈著稱的修屠,仍舊選擇保守打法。
雙方交戰,淺嘗輒止,各有勝負。
一旦戰事曠日持久,對南合山這等經濟基礎薄弱,還得靠劫掠維持生機的勢力而言,可謂相當不友好。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
虔昀城不肯退讓,不斷在邊境施加壓力,推進戰線,卻不大舉侵入對方疆域,將戰場限制在一定範圍。
南合山也只得跟進,增兵對峙。
隨著時間流逝,下轄各部族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南合山高層難以為繼,只能將情況匯報給最高統治者,諢楚。
諢楚了解事情經過,同樣沒有什麼好辦法。
無可奈何之下,決定親自出面,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