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天命所歸,天命所歸其實和後世的所謂影視作品一般,純屬忽悠,如有雷同,定是巧合。在北軍,雖然燕王一直都在忽悠,告訴大家必勝的信念,可是天時地利人和俱都在朝廷那邊,在燕王看來,這必勝二字連他自己都不信。
可是現在,這個叫郝風樓的傢伙卻是信了。
郝風樓直截了當地道:「其一:燕王鎮北平,麾下將士儘是虎狼之師,無人可擋。而朝廷軍馬鬆弛已久,縱是北軍十倍,也不堪為戰。」
朱棣頜首點頭,心裡說,這個人還有點見識。
郝風樓道:「其二:殿下素有大志,從善如流,禮賢下士。而當今天子寵幸腐儒,朝中多是只知搖頭晃腦的迂腐書生,這樣的人,不足為慮。」
朱棣欣賞地看了郝風樓一眼,自覺的很有道理,他很看不起朝中的那些大臣。
郝風樓繼續道:「再者,天子看似得了民心,可是天子削藩,在小人挑唆之下違反太祖皇帝定下的金科玉律,使天下宗親朝不保夕,人心喪盡,殿下起兵靖難,盡得宗室人心,必勝無疑。」
說到這裡時,朱棣駭然地看了身邊的和尚一眼,和尚目中也掠過了一絲疑竇。
因為這些話本是朱棣身邊的第一謀士,也就是眼前這個和尚姚廣孝勸說朱棣靖難的理由,姚廣孝為了增加朱棣的信心,一五一十的分析了優勢和劣勢,最後得出了必勝的結論。
可是現在,郝風樓這個傢伙,居然說辭和姚廣孝一模一樣。他們哪裡知道,郝風樓的分析,是基於事後諸葛亮而得出的結論。在朱棣和姚廣孝眼裡,一個尋常的江南世家公子,竟有如此的眼光和邏輯分析能力,實在罕見。
朱棣一時說不出話來,郝風樓的表現實在有點妖孽。
姚廣孝卻是拍手道:「好,說得好。」
郝風樓謙虛道:「哪裡,哪裡,這只是學生一點粗淺的認識。」
姚廣孝吐血,你一點粗淺的認識就和貧僧不謀而合,這是說貧僧也就只有你粗淺認識的水平?
好在姚廣孝從沒有功名利祿之心,反而笑呵呵地道:「那麼貧僧再考校考校你,現如今燕軍渡江,南京就在眼下,奈何南京駐軍十萬,易守難攻,要奪南京,應當如何?」
朱棣也打起精神,想聽聽郝風樓如何回答。
郝風樓正色道:「所以南京不能攻。」
朱棣眯著眼,道:「哦?不能攻?」
郝風樓正色道:「以燕王的軍馬,若是久攻不克,肯定士氣低迷,而學生聽說,天子已派出大臣前往各處募兵,進京勤王,若是燕王殿下久攻不克,士氣低迷,而各路勤王大軍又紛紛抵達,燕王怎麼辦?」
朱棣倒吸口涼氣,看向姚廣孝。
就在剛才,朱棣和姚廣孝就曾制定過奪取南京的策略,而兩個人都認為不宜對南京城動武,理由和郝風樓所說的都是一樣,一旦僵持下去,燕軍必敗。
問題在於,燕王一生戎馬,打的仗比吃的飯還多,有這個眼光是理所當然。而姚廣孝學了一輩子的腹黑之術,乃是燕王帳下第一謀臣,能有這樣的見識也是應當。
可郝風樓年紀不過十七八歲,弱冠之年尚且差一些,怎麼會有這樣的見識?
姚廣孝這時候也沒有多少風度了,忍不住道:「既然不能強攻,該如何奪取?」
郝風樓覺得這一對傢伙實在厚顏無恥,三言兩語就要將自己的所有底牌都掏出來。
姚廣孝見他疑慮,以為他無計可施,便笑吟吟地道:「你若是有良策,貧僧願收你為徒。」
姚廣孝確實起了愛才之心,因為這個年輕人實在太聰明,他感覺很像年輕的自己。
郝風樓忍不住道:「做了你的徒弟,有什麼好處?」
脫口一問,頓時暴露出了郝風樓的本姓,郝風樓感覺自己後悔了,嘴賤啊,這個節骨眼上,怎麼就問出這樣的話來?
朱棣卻是笑了,一拍大腿,道:「他是孤王的良師益友,你做了他的弟子,孤王便待你如子侄!」
這句話顯然不是對郝風樓說的,而是對姚廣孝說的,且不說這句話是真是假,可是朱棣一句話,頓時讓姚廣孝滿面紅光,這是什麼,這就是領導重視的感覺,領導重視可不是靠幾句推心置腹,而是不經意之間對自己的推崇。
可是在郝風樓看來,朱棣這廝果然和他屠夫的外表有些不同,朱棣很會籠絡人心。一句話就能讓姚廣孝這樣的老狐狸對他死心塌地。
「好,一言為定。」郝風樓索姓也放開了,沉吟道:「不過我要先想一想。」
朱棣顯得很大度:「悉聽尊便。」
銅盆里的水已有些涼了,朱棣命人撤了水,大家各自傳回靴子,郝風樓心裡努力回憶了一下靖難的經過,得出了靖難的結果之後,便開始思索怎麼樣去完善這個結果。
這就好像有一道難題,你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是單單知道答案不夠,你還要拿出解題的過程出來。
而朱棣和姚廣孝則是叫人上了茶來,抱著茶盞吹著茶沫,卻時而對望一眼,他們顯然不太相信郝風樓能拿出最好的戰略,之所以詢問,只是生出了考校的心思,看看這個年輕人能達到幾分水平。
一炷香之後,郝風樓豁然而起,道:「殿下應當按兵不動。」
朱棣淡淡道:「為何?」
郝風樓道:「因為要破南京,靠的不是孰強孰弱,而在於心理。燕王殿下率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已經讓南京人心惶惶,現如今兵臨城下,南京城中必定已是亂作一團了。假若這個時候攻城,一旦陷入苦戰,反而會讓城中的文武官員同仇敵愾,而燕軍疲憊,一旦久持不下,此消彼長,反而不妙。可是如果按兵不動,城中見燕軍來了,又不知燕軍深淺,必定惶惶不安。」
說穿了這就是威懾,將一把刀架在南京城裡的君臣們的脖子上,雖然燕王自知,燕軍轉戰千里,已成強弩之末,可是只要燕軍擺在這裡,就足以嚇壞別人。
朱棣頜首點頭,道:「難道只是按兵不動?」
郝風樓微笑道:「當然不能,燕軍按兵不動,城中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樹倒獼猴散,正是燕王殿下的可趁之機,燕王可命探子混入城中,收買城中文武官員,裡應外合。」
朱棣愕然。
他這一次是真正的震驚了,裡應外合,本來就是朱棣和姚廣孝的布置。事實上,在拿下鎮江之後,他們便已經商定了這個計劃,可是不曾想,郝風樓居然也想到了。
不謀而合,純屬是不謀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