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回京
樊忠當著所有人的面,承認自己殺了王振,其實是一件相當冒險的事,畢竟王振並沒有被定罪,而且朝中還有不少王振的黨羽,如果這些人追究起來的話,樊忠很可能難逃一死。ஜ۩۞۩ஜ ஜ۩۞۩ஜ
「樊將軍,王振既然是你殺的,那你可知他的屍體在哪?」
鄺埜再次問道,不是他疑心大,而是王振的生死關係重大,所以必須要搞清楚。
「當時情況危急,我痛恨王振將十幾萬大軍帶入死地,於是把他的腦袋砸的稀巴爛,屍體也隨手扔到地上,然後我就保護著陛下撤退了,屍體估計是找不到了,不過我還有幾個活著的兄弟,他們都親眼見證了我殺了王振。」
樊忠聲音雖然有些虛弱,但依然十分堅定的回答道。
「我明白了,樊將軍為國為民除掉王振這個奸賊,實在是我大明的功臣!」
鄺埜這時鄭重的向樊忠深施一禮道。
他這一禮,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同時也是為樊忠殺了王振這件事定性,屬於有功而無過,畢竟這次兵敗,肯定要找人負責,已經死了的王振是最好的人選,另外還有王振的那些黨羽,日後也都要一一清算。
隨著鄺埜的表態,其它大臣也都紛紛對樊忠殺掉王振的舉動表達了讚賞,這讓本來抱有必死之心的樊忠也鬆了口氣。
樊忠的傷勢太重,朱瞻壑很快讓人把他抬下去,然後又和張輔、鄺埜等人商議了一下撤軍回京的事,確定沒有異議後,這才讓眾人退下。
在此期間,除了剛開始曹鼎提了一句營救朱祁鎮的事外,其它的大臣誰也沒有再提朱祁鎮的名字,一來是他們都知道營救朱祁鎮不現實,二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對朱祁鎮也頗多怨言,甚至認為朱祁鎮落到現在這種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
第二天一早,朱瞻壑下令大軍開拔,離開土木堡撤回北京,在收攏這些敗軍的同時,朱瞻壑將這些亂軍打散重編,現在已經完全由大漢接管了這支軍隊的指揮權。
對於朱瞻壑這位大漢皇帝,明軍上下也並沒有任何排斥,一來是朱瞻壑及時趕到,救下他們的命,二來朱瞻壑本來就是朱家人,朱高煦當年在軍中的威望,可是比張輔還要高,朱瞻壑也曾經跟隨朱棣北伐,所以對於明軍來說,朱瞻壑本來就是「自己人」。
幾天之後,朱瞻壑率領著這支大軍抵達北京,一路上十分的順暢,居庸關的守軍已經得知了前線的消息,對朱瞻壑也十分信任,十分痛快的就打開城關。
不過在抵達北京城下時,北京城依然是城門緊閉,朱瞻壑留下的大軍依然在各處城門外封鎖,並沒有進入城中,顯然城中的人依然對朱瞻壑抱有十分的警惕。
朱瞻壑也不急於進城,而是直接在北京城外紮營,然後讓張輔、鄺埜、于謙等大明的重臣先進城,好讓他們與城中留守的大臣通一下氣,商量一下再決定接下來該怎麼辦?
張輔他們剛進京城,立刻就被接到皇城之中,畢竟這段時間京城被漢軍封鎖,他們對外界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武英殿中,胡太后坐在帘子後面,胡濙、王直等重臣也全都在這裡,一個個都是面帶焦急,直到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他們才站直身子向外看去。
只見張輔與鄺埜等人邁步進到殿中,率先向胡太后行禮,這才又與胡濙等人互相見禮。
「英國公,陛下怎麼沒有回來?」
王直第一個忍不住問道。
其實京城雖然被封鎖,但外界的一些消息還是隱約傳進來一些,比如現在京城都在瘋傳,說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甚至還有人說朱祁鎮戰死了,這些流言鬧是滿城風雨,但誰也不敢肯定這些流言是假的。
「臣等無能,在土木堡被瓦剌人擊潰大軍,導致陛下被瓦剌擄走了!」
鄺埜這時嘆了口氣回答道。
「什麼!這個消息竟然是真的?」
王直與胡濙等人也全都是大吃一驚,同時他們也立刻意識到,這大明的天恐怕真的要變了。
「陛……陛下真的被瓦剌人擄走了?」
這時珠簾後的胡太后也聲音顫抖的問道,她一個婦道人家,雖然沒什麼見識,但也能感覺到,隨著朱祁鎮被俘虜,再加上大漢的軍隊就在城外,恐怕她們這些孤兒寡母,就要面臨一場天大的變故了。
「太后,土木堡之敗,完全是因為王振一意孤行,胡亂指揮,這才導致大軍之敗,現在王振已經伏誅,陛下雖然被擄走,但暫時沒有性命之憂,城外的漢皇已經答應,會盡力營救陛下,也許日後陛下還能平安歸來,請太后寬心!」
這時只見張輔上前向胡太后解釋道。
「那陛下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
胡太后雖然不懂政務,但也聽出張輔後面的話並不可信,所以這才再次追問。
「這個……」
張輔這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幸好就在這時,只見胡濙忽然打斷胡太后,表情凝重的說道:「太后,相比營救陛下,還是處理眼下的局勢更加重要,比如城外的漢軍如何安排,大明的皇位又該交給誰,畢竟總不能陛下一日不歸,大明的皇位就一直空懸吧?」
胡濙的話雖然不好聽,但卻十分現實,殿中的其它大臣聽後,也都露出沉思之色。
「陛下有子嗣,現在他不在,自然要立見深為太子,擇日為他舉行登基大典稱帝便是!」
帘子後的胡太后這時再次開口道。
不過胡太后的話音剛落,就見胡濙立刻反對道:「太后,皇子太過年幼,現在還不足三歲,我大明正處於生死攸關之時,若是國無長君,恐生大亂,所以還請太后三思,萬不可立年幼的皇子為帝啊!」
「胡尚書所方極是,皇位萬不可交由幼兒之手,可惜陛下沒有兄弟,我看不如從皇族之中選一位英武之主接替皇位!」
這時之前出使大漢,並且跟隨朱瞻壑回到大明的使節楊善也站出來提議道。
楊善的話一出口,殿中所有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城外的朱瞻壑,皇族之中論才能、論威望,恐怕沒有人能和這位大漢皇帝相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