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三千問> 第五十五章 假如李世民附身於劉禪,設想二

第五十五章 假如李世民附身於劉禪,設想二

2024-08-19 08:27:11 作者: 菜菜六親不認
  在23歲風華正茂的年紀,李世民的靈魂穿越時空,來到了公元263年的劉禪身上。那時,鄧艾率領的大軍正逼近成都城下。

  景耀六年十一月,魏國將領鄧艾帶領三萬兵馬抵達成都,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投降的聲音此起彼伏。劉禪在殿上表演騎射,向群臣發問:「朕的箭矢與鄧艾的箭矢,哪個更鋒利?」眾人無人敢應,從此再無人提及投降之事。劉禪親自挑選了三千精兵,身披黑色鐵甲,日夜訓練,這支隊伍被稱為「玄甲軍」。

  景耀七年一月,大雪紛飛,十步之外便難以視物。鄧艾下令撤退二十里紮營。然而,就在拔營之際,突然傳來震天的喊殺聲。劉禪親自率領玄甲軍三千人衝出城門,魏軍頓時陷入混亂。劉禪沖入敵陣,射殺了敵將師纂,擒獲鄧艾,魏軍紛紛投降。漢國重新奪回了西川的失地。

  二月,劉禪任命鄧艾為雍州牧,並派遣鄧艾及其子鄧忠前往魏營。姜維因諸葛瞻之仇,阻攔在劍閣。劉禪率領成都的軍隊及投降的士兵共五萬人抵達劍閣,對姜維戲謔地說:「卿欲反耶?」姜維驚慌失措,汗如雨下。劉禪握著姜維的手說:「這只是玩笑話!」於是放鄧艾前往魏營。鍾會說:「吃著魏國的俸祿卻接受蜀國的封號,這是不忠;成千上萬的人前往卻只有一個人回來,這是不義。」於是斬殺了鄧艾。監軍衛瓘對此感到憤怒,秘密上奏司馬昭,請求更換將領。司馬昭回答:「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沒有採納。

  三月,劉禪秘密緻信鍾會:「司馬昭的野心,公自知之。如今司馬昭是魏國的臣子,公也是魏國的臣子。如果公滅了漢國,那麼功績雖大,地位卻低於司馬昭,災禍不久將至!」鍾會收到信後沉默不語。劉禪封鍾會為東川王,但鍾會拒絕接受。於是劉禪命令魏國的降卒二萬人,卸下武器,返回魏營。鍾會最終接受了,並與劉禪在劍閣立下盟約:漢帝繼續作為西川的統治者,而鍾會自封為東川王。

  司馬昭得知鍾會自立為東川王,勃然大怒:「這小子怎敢如此!」六月,發兵十萬,進入斜谷。鍾會親自帶領五萬兵馬抵抗,衛瓘則率本部歸順司馬昭。

  七月,劉禪派遣姜維帶領五萬兵馬出劍閣,十日內攻克漢、樂兩地。鍾會腹背受敵,仰天長嘆:「我中了劉禪老賊的計謀!」遂拔劍自刎。鄧忠率領舊部二萬人投降漢國,鍾會的舊部也全部歸降司馬昭,姜維最終收復了漢中的失地。

  這一年,改年號為武德。

  在武德元年八月期間,蜀地遭遇了持續的大雨,導致漢魏兩國達成和議,雙方軍隊隨之撤退。皇帝廢除了傳統的三公九卿制度,轉而設立了三省六部制。姜維被任命為中書令,劉諶則以吏部尚書的身份代理門下省事務,而廖化則擔任兵部尚書,代理尚書省的職責。

  十月,魏國君主曹奐冊封司馬昭為晉王。與此同時,姜維呈遞奏章請求北伐,但譙周以天命為由提出反對。曹奐回應說:「朕即是天命的化身。」接著,他對姜維說:「時機尚未成熟。」於是,他下令鼓勵農耕和養蠶,以休養生息,恢復民力。

  武德二年八月,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承了晉王的封號。姜維、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共同上書請求北伐,但皇帝回應說:「時機尚未成熟。」於是派遣使者前往吳國,以修復和鞏固雙方的盟友關係。

  十二月之際,司馬炎公然篡奪曹魏政權,登基為帝,他宣告:「天命所歸,時機已至!」隨後,他擢升姜維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率十萬大軍出征箕谷,並委以董厥為副帥輔佐。而司馬炎本人則親自率領精銳之師一萬,由祁山出發,張翼擔任其副手。同時,派遣廖化秘密前往白帝城,以探察東吳動向。成都的政務則全權交付給了劉諶打理。

  轉眼間,武德三年的初春,晉朝君主任命羊祜為右都督,統領十萬大軍,於箕谷抵禦姜維的進攻。姜維巧妙布陣,令軍隊時而左出右進,時而右出左進,製造出重重疑雲,使得羊祜進退維谷,難以施展。二月間,司馬炎再度出擊祁山,於天水大敗衛瓘,隴右五郡望風而降,歸順朝廷。衛瓘急求援軍,羊祜分兵救援,不料途中遭姜維遣董厥截擊,援軍受阻,衛瓘孤軍奮戰,不幸中箭身亡。

  三月,晉主又任命杜預為左都督,調集十二萬大軍增援雍涼之地。杜預以勇將文鴦為先鋒,直指街亭。司馬炎則將隴右的軍事指揮權全權交給了張翼,自己則親率精銳玄甲軍三千五百騎,迅速抵達街亭,憑險固守。面對此等險要地勢,司馬炎豪邁大笑:「街亭之險,不過爾爾,豈能與虎牢關相提並論!」此言一出,眾將雖心存疑惑,卻也感受到主帥的堅定與自信。

  武德四年的春日二月,晉朝君主派遣特使疾馳至街亭,嚴厲斥責杜預將軍攻城戰事的懈怠無能。杜預聞訊,心中惶恐萬分,即刻率領三軍將士,於營前肅穆跪拜,恭敬接旨。君王自敵樓之上目睹此景,龍顏大悅,慨嘆道:「天下安定之局,今朝有望!」隨即傳令全軍,即刻出擊。

  彼時,漢帝親率一騎衝鋒在前,身後緊跟著三千玄甲精銳,如黑龍出海,魚貫而出,氣勢磅礴。及至戰場前沿,晉軍將士猶自跪拜未起,接收聖意。漢軍鐵騎猶如利刃破竹,直插敵陣腹地,旋即突圍而出,又復入敵陣深處,如此七進七出,所向披靡。晉軍陣腳大亂,自相踐踏,傷亡慘重,難以計數。杜預尚未來得及披甲上馬,便已束手就擒,唯有文鴦將軍,孤身一騎,於亂軍之中奮勇脫逃。

  漢帝見狀,單騎疾追,高聲呼喚:「司馬氏篡你國家,害你父兄,文將軍何不拋卻舊主,投奔光明?」文鴦聞之,默不作聲,只向東方疾馳而去。漢帝轉而回歸本陣,高聲宣告:「朕乃大漢天子,凡願歸降者,皆可免死!」原來,晉軍之中,多為昔日魏國之舊部,對晉室篡魏之舉早已心懷不滿,聞此詔令,紛紛倒戈投降,場面蔚為壯觀。

  三月,羊祜得知漢帝在街亭大敗杜預,不禁長嘆:「這是天意還是人力?」於是決定歸降姜維。在街亭之戰中,漢軍出動十一萬兵力,損失三萬,殲敵六萬,俘獲晉將杜預部下十萬降卒,羊祜部下八萬降卒,以及隴右各郡四萬降卒,總計二十六萬。

  四月,王師東進,扶風、北地等十餘城聞漢帝一戰擒獲兩位將領,紛紛不戰而降。晉軍各部退守潼關,唯獨文鴦聚集殘兵萬餘人堅守長安。漢帝率領二十萬大軍圍攻長安,月余未能攻克。一日,文鴦率領五千騎兵夜襲漢營,漢帝親率玄甲軍迎戰於營前。文鴦單騎突入,百步之內連發三箭,漢帝避讓,反以一箭射中文鴦的盔纓。文鴦大驚,隨即撤退。次日,漢帝派羊祜去見文鴦。羊祜問:「漢帝如何?」文鴦回答:「臨危不亂,光明磊落,真乃天子!」羊祜問:「為何不降?」文鴦答:「我曾先後投靠吳、魏,如今為晉將,若再投漢,豈不成了呂布之流?」羊祜說:「非也!你曾隨父討伐司馬師,是為忠;因父棄諸葛誕,是為孝。如今漢帝有光武帝之風範,江山已得半壁,你若投靠,效仿姜尚棄商從周、韓信棄楚投漢,這才是明智之舉!」文鴦於是投降。

  六月,漢軍進逼長安,晉主派遣使者請求和解。姜維、張翼等建議斬殺來使,並提議出兵潼關。羊祜提醒:「諸位難道忘了關羽的教訓嗎?」漢帝認同羊祜的話,於是與晉和解,並派遣姜維率兵十萬至馮翊屯田。任命杜預為門下侍中,兼理東南軍務,董厥為副手。杜預說:「我乃敗軍之將,未立寸功,不敢接受此職!」於是不接受官印,直接率兵五萬前往上庸。

  七月,吳主孫皓任命陸抗為大都督,計劃出兵討伐漢。陸抗勸阻,但孫皓不聽。陸抗稱病,孫皓便任命孫歆為大都督,起兵七萬攻打白帝,廖化率兵三萬固守。

  八月,杜預、董厥揮師南下,接連攻克宜都、南郡等十餘城,切斷了吳軍的糧道。孫歆大敗,死於亂軍之中。杜預、廖化等隨即移師南郡,窺視東吳。

  十二月,漢帝遷都長安,立劉諶為太子兼領門下右侍中,任命姜維為中書令、輔國將軍,羊祜為尚書右僕射,廖化為尚書左僕射,杜預為門下左侍中,張翼為兵部尚書,董厥、文鴦為武威將軍。當月,廖化在南郡病逝,臨終前說:「天子已返回舊都,老臣想見丞相。」

  武德五年三月,漢帝率兵十五萬至潼關,姜維、羊祜為副將,文鴦為先鋒。

  武德六年,漢帝率兵十萬至須濡,姜維率兵十萬至夏口。漢帝列舉吳主十項罪狀,寫在簡上,沿江而下。吳國朝野震驚,吳主孫皓自縛至須濡請求投降。漢帝親自為他解開束縛,以貴賓之禮相迎。隨後,吳國被滅。

  同年,改年號為貞觀。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