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東京文豪> 第321章 辛苦的「搬運工」

第321章 辛苦的「搬運工」

2024-08-20 17:56:18 作者: 伍游
  第321章 辛苦的「搬運工」

  在秋原悠人動筆之前,他還特地去查了下這個世界有沒有類似的作品。

  但在查完後,他發現有一篇講東京被大水淹沒的科幻小說。

  但這篇小說,內容劇情有點像是《天氣之子》這樣批著科幻外皮的愛情作品。

  不過好像因為過於煽情,所以市場反應不大,銷量普普通通。

  確定了沒有顧慮,秋原悠人便開始「搬運」了起來。

  ……

  《日本沉沒》這篇故事,開始於小笠原群島北部一個七十米高的小島一夜之間沉入海底。

  為了調查真相,地球物理專家田所博士與深海潛水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潛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溝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

  與此同時,日本列島上也發生了新幹線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橋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

  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開了專家聽證會。

  在聽證會上,田所博士發出了日本即將沉沒的警報。

  將信將疑的政府部門立即制定了應付緊急狀態的「D-1」計劃,展開了絕密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

  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

  當日本沉沒的消息公開時,國際社會立即展開了救援活動。

  終於,日本列島開始沉沒了。

  在最後的結局裡,日本民眾被安置在了全球的不同國家。

  華夏接受了一部分難民到江蘇安置,並安排了另一部分去崇明島。

  俄羅斯接受了一批,把他們安置在西伯利亞。

  澳大利亞則起初只要高技術的產業工人,後來才答應增加普通民眾,不過只能把他們安排在內陸沙漠區。

  至此,日本人消亡。

  ……

  而關於這本書,總體可以分成3個部分。

  第一部分差不多是毫無文學性的乾巴巴的理論——也就是地球物理、氣象學之類的知識。

  第二部分主要講的事日本列島各種各樣的慘狀,比如說火山、海嘯、地震。

  第三部分則是用來描寫各種人在知道日本即將沉沒後的反應,從政府官員到專家,從首相到普通民眾,再從軍隊到各種外國人。

  聽起來簡單,但改起來非常困難。

  為了做好準備的知識工作,他不得不找了兩名書店的員工,專門去購置了大量的天文與地理材料。

  除此之外,他還專門托關係約見了一名地理系的大學教授,探討這一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花了2個星期左右的功夫,秋原悠人才堪堪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給解決,

  而在第三個部分的時候,他也開始了大幅度的改編。

  在原本的作品裡,把日本本土國民過於美化了。

  在首相發表「日本即將沉沒」的演講之後,日本本土居然沒有出現無序暴民的狀態。

  甚至於僅有一次衝擊自衛隊基地的事件,也是自衛隊本身引起的過錯。

  前世的時候,就有很多書評人認為這非常不合理。

  所以秋原悠人不僅加入了部分2006年電影版的內容,還加入了一些私貨:

  在得知日本即將沉沒後,日本本土出現了暴亂,但被自衛隊鎮壓。

  與此同時,首相、內閣及其他大財團所有人開始了先行逃離,至於普通民眾,只能苦苦地排在隊伍後面,等待各國救援船隻的到來。

  因為遲遲等不到救援船隻,絕望之下,甚至有不少人買了充氣船。

  他們決定自行渡過日本海前去台灣、江蘇、東南亞等地區生存。但能夠成功的,10個裡面都不到1個。

  可以說,秋原悠人這個版本的絕望程度,比起前世的作品更勝一籌。

  但原著中最精華的部分,即對於失去國家領土的一國國民流浪,在地球各地是否依然能保持本國的文化和習俗的探討,秋原悠人倒是保留了下來。


  等到徹底弄完這篇長篇小說後,已經是到了3月中的時候。

  不過對於這部花了這麼大功夫才「復原」出來的作品,秋原悠人有了新的打算。

  「等到作品先拿到霓虹科幻俱樂部的文學賞,我就開始安排出版,同時在找一下合適的導演,看看能不能投資拍一部電影。」

  「不過,估計要不少錢,或許我應該找一些電影公司合作。」

  參照著這本書前世大賣的經驗,秋原悠人做出了這個決定。

  緊接著,他便把自己的《日本沉沒》的複印件,寄到了霓虹科幻俱樂部。

  ……

  3月17日,也就是在秋原悠人寄出作品的第二天,立沢由利子看著桌上的一堆稿件,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作為霓虹科幻俱樂部的部長,她認為自己有必要對霓虹科幻的未來負責。

  但讓她不舒服的是,除了她的其他作家成員,大多數都對於硬科幻和軟科幻並不關心,甚至有不少人喜歡機器人和宇宙戰艦系列。

  她推了推眼鏡,心裡感到了一陣不舒服。

  其實她也只知道,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讀者對於講究嚴謹設定的硬科幻不感興趣,從而轉向了偏向於愛情、戰爭等軟科幻。

  而市場的變化,也讓許多科幻作家開始轉變了心態,創作起了軟科幻作品。

  畢竟比起硬科幻來講,軟科幻作品對於科學技術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只要描述好社會性與人性的故事就好了。

  而這大量的軟科幻作品,又會進一步擠壓硬科幻作品的生存空間。

  就像是推理小說,在社會派崛起後,社會派作品就在不斷占領原本屬於本格派的推理小說市場一樣。

  畢竟讀者們,更希望找到一本讓他們感到「輕鬆」,而且並不那麼「燒腦」的小說。

  每每想到這些情況,立沢由利子就在懷疑,自己對於硬科幻的堅持是不是對的呢?

  難道說,自己已經被這個時代,或者這個市場給退休了嗎?

  她想了良久,最後無奈地低下頭,繼續看起了稿件,直到2個小時後,她才停止了自己的動作。

  她很失望,寄來的大多數稿件,都是沒有多少科學道理,純粹只是披著「科幻」外皮的言情等小說。

  更讓人糟心的是,不少稿件甚至連故事都講不好。

  就在她失望的時候,她下意識朝右邊的新的稿件堆瞥了一眼,但其中的一份稿件的名字,卻是讓她睜大了眼睛。

  在這上面,寫著《日本沉沒》四個字……

  事實上,原作者為了寫《日本沉沒》,花了整整九年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