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穿越甲午之特種兵之王> 第37章 六神無主的翁同龢

第37章 六神無主的翁同龢

2024-08-21 23:20:41 作者: 博陵先生
  盛宣懷看到李鴻章如此高興,知道電文內容肯定甚合他的心意,問道:「大人,怎麼樣,電文怎麼說?」

  李鴻章聽得盛宣懷詢問,呵呵笑道:「杏蓀啊,這個張毅確實有些本事,僅僅在這麼短時間裡,就給出了一篇上等的方略,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不錯,調理清晰,分析鞭辟入裡,振聾發聵。尤其是最後一條,可謂是真知灼見。可惜啊,畢竟年輕,想要長久作戰,耗盡日本國力,談何容易。一旦前方戰事失利,以老佛爺的性情,如何肯傾盡國力,死戰到底。肯定會割地求和,以全性命的。」

  盛宣懷從李鴻章手裡接過電報,也瀏覽了一遍,附和道:「大人,這個張毅,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識,卻也少見。」

  李鴻章搖搖頭道:「少見,起碼老夫在他這般年紀時,絕對沒有這樣高深的見識。杏蓀,給丁汝昌發電,告訴他,全力整頓海軍軍備,檢查艦船的火炮,彈藥,做好應戰準備。對於尸位素餐的一眾將官,該拿下的拿下,一定要保證每艘艦船的戰力。另外,務必要選派得力的將領運輸援軍,多加警惕日本的偷襲。此戰能免最好,一旦不可避免,也只有傾力一戰了,畢竟日本不是英法,我們還不至於怕他們。」

  盛宣懷點頭稱是,問道:「中堂大人,那一旦中日真的大戰全面爆發,關外及朝鮮戰局,大人屬意哪位統領全局?」

  李鴻章苦笑道:「本來,功亭就是最好的人選,有勇有謀,忠心為國。只是他畢竟只是一鎮總兵,資歷有所欠缺,張毅在電報中分析的也頗有道理。沒有有一名威望素重的沙場宿將坐鎮朝鮮,恐怕各鎮總兵各行其是,不聽調度,到時候可是要誤事的。」

  兩人正商議間,廳外有人急匆匆闖了進來,報導:「中堂大人,前方傳來驛報,說是大學士翁同龢大人,奉太后懿旨,前來津門詢問中日戰事,人已經進了天津城了!」

  李鴻章聞言大喜,向著盛宣懷哈哈笑道:「杏蓀,事情好辦了,既然太后派翁老頭親自來詢問對策,說明老佛爺心中也是已經沒了主張,正好我們可以為聶世成請旨請功了。請太后下旨,接葉志超直隸提督之職,全權負責朝鮮中日戰事,可以便宜行事,如此,朝鮮以功亭為主,左寶貴輔之,又有張毅這樣的年輕俊傑,想必可以擋住日軍!」

  盛宣懷亦是微笑著點點頭。

  李鴻章與盛宣懷計議已定,吩咐列出隊伍,迎接翁同龢到來。

  盛宣懷如何來的?豐島海戰之後,中日隨即宣戰,但是宣戰之後,如何迎戰?選派何處精銳援朝,選派何處精銳拱衛京畿?哪位宿將赴前沿統領全軍?哪位大臣統籌錢糧?朝堂之上,已經吵成了一片,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定計,慈禧太后急得團團轉,一力主戰光緒帝也是沒有了主張。最後,慈禧太后看著眾朝臣也拿不出什麼好的計議,勃然大怒,把一力主戰的清流領袖翁同龢一頓痛罵,最後責令他即刻赴津門向李鴻章請教對日方略。被慈禧訓斥的顏面掃地的翁同龢雖然極不願意與李鴻章打交道,卻也沒有其他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赴天津來見李鴻章。

  待眾人迎接翁同龢到了李鴻章的府邸,翁同龢不顧一路風塵,急切問道:「少荃兄,如今中日開戰,老夫奉老佛爺懿旨特地前來問策,事態緊急,還望少荃兄教我,也請兄台念及朝廷恩澤,速速應對才是?」

  李鴻章一臉淡然,答道:「翁師傅,您乃是軍機大臣,國之擎天樑柱,如此客氣,老夫如何敢當?老佛爺英明一世,翁師傅已有經天緯地之才,至於鴻章之言,不聽也罷。」

  翁同龢臉色微紅,知道李鴻章依然在為自己在軍費上處處刁難而生氣。翁同龢無奈道:「老中堂,如今朝中文正、文襄二公已逝,精通洋務,精擅軍事者,非老中堂莫屬,如今朝廷急難,還望老中堂不計前嫌,以國事為重。」

  翁同龢在出京之前便已被慈禧怒罵一通,中日之戰皆是爾等好戰分子引起,如今大戰一起,生靈塗炭,江山動搖,如何處置?翁同龢乃是一介書生,如何懂得戰事,登時被訓得無地自容。慈禧暴怒之餘,責令他立刻起身向李鴻章問計,如果自己在李鴻章這裡得不到滿意的答覆,拿自己回到朝中,可就沒有好果子吃了。萬般無奈,翁同龢也只有低聲下氣,懇求李鴻章能夠建言獻策,助自己先渡過眼前難關了。

  李鴻章看到翁同龢已經低頭,心中稍稍舒服一些,無奈道:「翁師傅,如今朝廷不管旗兵還是綠營兵,盡皆腐化,毫無戰力,僅僅淮湘子弟還可堪一戰,卻又兵力不足;北洋海軍更是多年未經整頓,軍備鬆弛,海戰一開,我們殊無勝算啊。」

  翁同龢一愣,疑問道:「我們的戰艦呢?北洋海軍歷經十年才建成,不是號稱亞洲第一嗎?」

  李鴻章怒道:「翁師傅,你掌管戶部,平時在下請求你撥付經費,整頓軍備,你總是避而不談。如今出事了,你來問軍艦,難道僅僅就憑著軍艦就能打勝仗嗎?士兵久不訓練,技能生疏,如何操炮迎敵?沒有彈藥儲備,軍艦那就是放在海上的靶子,我們軍艦再多,又有何用?」

  翁同龢訕訕一笑,說道:「少荃兄,過去的事情嘛?朝廷錢糧頗為緊張,您也知曉,我們做臣子的自當節流為上,是老夫有所疏忽。如今大戰在即,只要能夠戰而勝之,少荃兄但有所請,我們一起上書太后與皇上,必然照准,國家急難,萬望少荃兄不要推辭。」

  李鴻章無奈,說道:「翁師傅,老夫也是剛剛得到朝鮮電報,數日前,朝鮮日軍突襲牙山,葉志超懦弱無能,臨陣脫逃,為日軍擊斃。幸有聶世成忠勇,頗有謀略,提前做出防範,才使南大營在日軍圍攻中全身而退,從而退守開城。如今日軍在朝鮮軍隊已經超過兩萬人,後續的援軍依然在源源不斷的從仁川登陸,向北開進。只怕用不了數日時間,數萬大軍將在開城一線集結,現在聶世成固守開城,兵力不過三千,情勢已經十分危急。」

  翁同龢聞言臉色大變,實在沒有想到,朝鮮戰局已經惡化到如此地步。翁同龢吶吶問道:「少荃兄,這可如何是好?一旦朝鮮失守,那日軍麾軍西進,那可就進了關外三省了,那可是我大清祖庭龍脈所在啊。」

  李鴻章心中暗自嘆氣,這些朝中大佬,平日裡只會勾心鬥角,真的到了關鍵時候,屁事都頂不上!李鴻章深吸一口氣,說道:「為今之計,只有速速組織援軍趕赴關外備戰了。請皇上下旨,關外諸營立刻趕赴開城,支援聶世成。如今葉志超戰死,直隸提督出缺,正好升遷聶世成為直隸提督,總督朝鮮戰局,朝鮮諸營人馬,盡皆歸聶世成節制,賜他臨陣專擅之權,這樣朝鮮戰局方有迴轉之機。另外老夫也需要坐鎮北洋海軍,實在難以脫身。陸上軍事,建議太后委任一員能臣幹吏,總督朝廷關外諸軍,一旦朝鮮有失,我們可以依託鴨綠江,臨江不妨,對抗日軍。四川提督宋慶精通戰事,台灣劉銘傳也是文武全才,兩江總督劉坤一亦是忠勇之才,皆可委任,請太后老佛爺聖裁。」

  翁同龢小心翼翼的問道:「少荃兄,請問,朝廷須出兵幾何,方可在朝鮮對日戰而勝之?」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