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元璋這話。
朱由檢一時間不知道說些什麼。
但朱元璋這時卻是提醒道:「臭小子,給咱記住了,有些仗不得不打,有些則沒必要的,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你小子自個好好琢磨。」
說完。
他沒等朱由檢回應,便直接關閉了歷史公會。
朱由檢獨自坐在龍椅上沉思了片刻。
在他看來。
這事兒既然太祖爺爺都同意了。
那麼平定東瀛這事兒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他也可以開始準備。
想通這一點後,他沒有再猶豫,直接對殿外喊道:「承恩!」
「奴婢在!」
王承恩聽到召喚,立刻走了進來。
朱由檢點頭問道:「天津船廠的戰船建造情況如何了?」
「回陛下,天津水師已經全部換裝完畢,現有主力戰艦兩百艘,還有其他中小艦船,需要讓他們暫停建造嗎?」
朱由檢高聲回道:「不用,繼續讓他們建造,不能停!」
這時王承恩一臉難色道:「可是…陛下,就算戰船建造出來,船上配套的火炮也跟不上進度啊!」
「我們大明現在可缺不少銅料呢。」
朱由檢聽到這話,當即皺起了眉頭。
確實。
如今他們白銀雖然充足。
但鑄造火炮需要的都是銅料,即便張寧之前提出的錢莊已經開始運營,通過寶鈔收購銅錢或用白銀替代。
可仍有人對新政策持懷疑態度。
沒有拿銅錢來換白銀。
所以如今他們現在用銅的時候才會捉襟見肘。
想到這裡。
他頓時焦急的說道:「那銅的問題你可找到什麼解決方案沒有,知道哪裡還能找到銅?得趕快找來!」
王承恩不加思索地提議。道:「陛下,奴才記得張先生曾提過,倭國擁有豐富的銅和白銀,既然您有意平定倭國…..」
「咱們不妨讓水師直接占領他們的銅礦。」
「這樣大明就不會缺銅了。」
朱由檢聽後一怔。
「張先生之前說過這話?」
王承恩一臉尷尬的提醒道:「陛下,奴才記得很清楚,張先生就是這樣說的,而且,張先生不是還繪製過世界地圖嗎?」
「上面可還標註了不少銅礦的地呢。」
朱由檢這才回想起來,拿起世界地圖看了起來。
「快拿來給朕看看!」
「朕還真把這事給忘了!」
「遵命!」
王承恩立刻命兩個小太監將世界地圖取來,掛上牆壁。
朱由檢這時才注意到。
張寧確實在地圖上標註了銅礦、金礦、鐵礦等資源的位置。
「哎,之前沒留心,現在才發現這些才是關鍵啊!倭國的礦藏還真不少,看來朕對付他們是正確的選擇!」
朱由檢的目光落在地圖上小小的東瀛位置上。
王承恩連忙稱讚:「陛下英明!」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行了,別拍馬屁了,先把地圖收起來吧。明日早朝鄭芝龍就要來了!」
「朕倒要看看張先生推薦的這個鄭芝龍有何能耐!」
說罷。
他便擺了擺手,讓王承恩退下。
…..
張寧府邸。
他剛回到家裡。
鄭森就走了過來,問道:「張先生,我爹那事兒,陛下怎麼說?」
張寧沒有隱瞞,直接說道:「陛下跟我說了,他會在明日的早朝上接見你爹,你回去跟他說一下,準備準備吧!」
「好,好!」
鄭森激動的回了一句。
隨後不敢耽擱,急忙向張寧告辭,小跑著回家準備。
翌日。
鄭芝龍身著朝服,早早來到了皇宮門前等候。
待早朝開始時。
他則跟著官員隊伍最後,緩緩步入。
期間,一些官員對鄭芝龍投以好奇的目光。
但這些好奇的官員往往職位不高。
真正有地位的人,早已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鄭芝龍的背景。
只有那些消息不靈通、能力有限的官員,才會對鄭芝龍一無所知。
儘管鄭芝龍今日前來是為了接受封賞。
但他的態度卻十分謙卑。
畢竟他的出身確實並不顯赫。
而且作為外來者,就算他立了戰功也會很容易受人排斥的。
當然。
其實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心中還有著更遠大的計劃要實行。
在此之前,他一切都得忍。
對誰都笑臉相迎,展現出一種溫和無害的形象。
而那些有權有勢的官員,早就調查鄭芝龍與張寧有著關係。
自然不會去招惹他。
朝堂上的官員們個個都是人精。
就算他們想要針對某人。
自然也不會光明正大去針對就是了。
早朝的正式議程結束後,朱由檢突然想起了鄭芝龍。
隨即命令傳令官傳喚鄭芝龍上殿。
「傳鄭芝龍上殿!」
傳令官的聲音在殿門外響起。
鄭芝龍聽到召喚,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然後穩步走進了大殿。
他曾是海上的一方霸主,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自認非凡。
但當他步入這宏偉的大殿,感受到文武百官的目光,以及寶座上那位帶來巨大壓力的君王時,他突然感到自己有些渺小。
不過,他畢竟已過不惑之年,很快就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緒,站在殿中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朱由檢眯著眼睛,打量著下方的鄭芝龍,「你就是鄭芝龍?
鄭芝龍趕忙回道:「是,微臣正是鄭芝龍。」
「嗯,以前他們都說你是海盜,有這回事嗎?」朱由檢不按常規出牌,直接詢問鄭芝龍的過去。
鄭芝龍心中一緊,擔心皇帝看不上自己的出身。
他心中有些忐忑的沉思了一會兒。
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高聲回道:「陛下,確實有這麼一回事!當年潮州大旱,生計無著,臣為了生存,只能帶領鄉親出海謀生!」
「為了討一口吃的,迫不得已才做了海盜!」
朱由檢輕笑一聲,繼續追問:「哦?那為何後來又接受招安了?」
鄭芝龍急忙解釋道:「因為臣始終沒忘記自己是大明的子民!」
「起初只是為了活下去,但後來臣不願一直背負海盜之名,不願讓家族名聲受損,所以才願意接受招安。」
說到這裡。
他就按照張寧之前跟他所說的,鏗鏘有力的說道:「陛下,臣雖然曾為海盜,但臣對大明始終忠心耿耿,出海以來也從未對大明的百姓和商船下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