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燕子的故事> 第4章 沈書記

第4章 沈書記

2024-08-25 13:15:10 作者: 燕子的故事
  一九七四年,公社新上任來了一位沈書記,他一上任,便一個村一個村走了一遍,見前進村有個農機修理部,幾個人在生產隊倉庫房子裡油漬污污的忙乎,便來了興趣。一次、二次、三次地上門看究竟,半個月後,他告訴村支書,他已為村里聯繫好了機器,一台大車床,幾台儀表車床,雖然是舊的,但還能用。接下來,沈書記的決定竟讓全公社的人都嚇了一跳:他指示前進村,擴大規模,把產品賣出去,賣到城裡的農機商店去,賣到外縣、外省去。並發動村民在親戚朋友中找退休師傅,請進來帶徒弟。而且要重點培養幾個銷售人員。

  當村書記介紹解放木匠的人,沈書記的眼睛慢慢地圓亮起來,他讓村書記把解放木匠請到公社他的辦公室。

  「沈書記,這就是我們村的林解放。」林書記把解放帶到沈書記面前。

  沈書記拍拍一臉誠惶誠恐的解放的肩:「小伙子,不錯啊!是你把村裡的產品賣出去的?」

  解放急忙辯解:「不是,不是,不是我賣出去的,是我捎帶出去的。」

  沈書記笑笑,揚一揚手:「小伙子有沒有膽跑到外縣、外省去賣,你要是敢,我先給你介紹個地方。」

  一旁的村書記眼睛都楞直了:「沈書記,這,……這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嗎?這合適嗎?」

  「這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你們小也是賣,大也是賣,不就一個理。」

  「可是,可是……」村書記總是不踏實,結結巴巴的。

  「毛主席說:『在農村大辦工業,使農民就地成為工人。』」沈書記一字一頓,盯著村書記的眼神凌厲又堅定。

  村書記一聽是毛主席說的,立刻朝解放抬一抬頭,那意思就是告訴解放,聽沈書記的。

  當下解放就激動地表示:只要有沈書記的話,他沒什麼不敢的。沈書記是解放見過的最大的官,大官都不怕,他解放有什麼可怕的。

  書記太公見沈書記笑呵呵的對解放點著頭,就轉頭對一臉誠惶誠恐,雙手不斷變換安放地方的解放示意:「解放,我和沈書記還有事,你先回村里,回頭我回來安排出門的產品。」

  林書記見解放出去,站起來關上辦公室的門,把凳子挪近沈書記,沈書記看一眼莫名其妙神秘兮兮的這個村書記。

  林書記回頭看一眼門,輕聲說:「沈書記,我這有條大魚!」

  「噢?」沈書記眼睛盯住林書記,等待林書記的下文。

  「是這樣,你不是讓我們在親戚中找師傅嗎?我們找到了條大魚,就是我們……吃不了。」

  「快說,我這裡賣什麼關子?」

  「是這樣,我們鄰村,有個在上海交大教書的教授,叫陳家文,專門研究汽車制動的,聽說業界有相當的權威!」

  「有這麼好的人物,去打打交道,疏通疏通。」

  「所以,我今天特地來找你的主意。問題是他家是地主?」

  「呵呵……不是地主家,能出教授嗎?解放前老百姓誰家讀得起書?」

  「我是想先給他們家兄弟安排到村辦廠,他們家小的兄弟陳家平三十出頭了,因為成分問題高不成低不就的,還打著光棍,如果給他兄弟安排了工作,找對象條件就好了,給點甜頭,然後再想辦法邀請教授來指導,我想教授也會給面子的。問題是……不是一個村的,群眾意見會大,況且還是地主家,不好辦!」


  沈書記用手指搓搓鼻子,點點頭,不搭腔。林書記見沈書記不說話:「這樣的教授可是比請一百個師傅還來勁。」

  沈書記只是認真的聽,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並沒有給這個來討主意的太公一個答案。太公討不到主意,興意懶散的告了別回家去,奈何沈書記也沒有辦法。

  過了兩天,解放就背著一隻裝有產品的麻袋,按照沈書記給的地址出發。三天後回來,竟帶回來一沓的現金。

  這下,整個村轟動了起來,但同時風言風語也在整個嶺後公社傳播開來:有人說這新來的沈書記,原來就是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才被下放到這個偏僻的窮地方來的,而且他的老婆還因為他被游斗受了刺激,精神失常。想不到還是本性不改,等等……等等。

  但解放和前進村的村民就顧不得這些了,只要有分紅,有沈書記的話,這道路不道路就顧不了那麼多了,就這一年,他們村的分紅就比別的村高出十倍。

  第二年村里還買了從日本進口的彩色電視機,從此,每晚村里曬穀場人山人海,電視機前面放著兩排整整齊齊的凳子、毛竹椅子,那是優待老人的位置,有外村的老人去看電視,只要碰到前進村的熟人,立刻被請到前排就坐 ,一個21吋的彩色電視機硬是被各村趕來的年輕人看成了露天電影大銀幕。那排場,那氣勢,那榮耀,那優勢,整得整個公社心潮澎湃、蠢蠢欲動。(因為前進村有了電視機,這裡偏遠山區的農民,1976年全中國人民一個接一個悲傷的日子,他們在電視機里和全國人民一起同悲傷,同哭泣,同命運,同擔憂。)

  就算是在那鬥私批修的年代,利益也永遠牽動著人們的心,再說這前進村也是村級經濟,也論不上是私有經濟。因此,幾個村的人們蠢蠢欲動。沈書記趁機把幾個村的幹部召集攏來,參觀前進村。並且公社幹部也一致默認,開始籌辦社辦企業。

  公社把原來的手工業社改為農機汽車配件廠,招收的第一批臨時工里,居然有出生地主的陳家平,許多莫名其妙的群眾大有意見,意見歸意見,但是終究也推翻不了公社的安排。

  「娘的!便宜了社辦廠。」林書記在心裡默默的罵了聲,但是轉而想想,這塊肉也不是他村書記吃得了的,雖然有一百個一萬個的遺憾,但是也只能作罷,畢竟不是一個村的,他這個村書記也實在是做不了主,收鄰村的地主進廠,那樣群眾的意見會翻了他的天,及到自己十九歲的外甥女來看他這個舅舅,林書記就動了心思,為外甥女做起了媒,把陳家平介紹給了外甥女,管他什麼地主成分,沈書記敢收,他有什麼不敢的,太公有一個靈敏的鼻子,嗅得到春天來臨的氣息。實際上他們這裡地主也就是個分類,都是鄉里鄉親的,不是罪大惡極的地主,鬥地主也就走個場,交個差,地主婆則是掃掃弄堂。況且這時候鬥地主這樣的政治活動也沒有了,地主家也一樣的生產隊掙工分分口糧。

  自從辦起了公社社辦廠,幾個村也躍躍欲試開始辦村辦廠,一時間,參觀前進村,學習經驗,村村摩拳擦掌。

  也許,這個三面環山,遠離縣城,處在三縣交界的山區,山高皇帝遠的窮地方,恰恰幫了這裡的人們。在大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這裡已悄悄地興起了「資本主義」。

  那是個計劃經濟的年代,什麼貨都搞配給要憑票,什麼貨都要排。這裡的泥腿子,憑著農民特有的吃苦耐勞的精神,開始走南闖北推銷他們的產品。

  當整個中國還在摸索著改革開放時,這裡一個小小的山鄉,卻已春潮湧動,村辦企業,社辦企業,欣欣向榮。幾年時間裡推銷隊伍不斷壯大,解放所在的村辦廠,因為業務充足,開始挑肥揀瘦地發產品。許多產品往往來不及做而發不出去,十分可惜。幾個跑外人員為了發貨,甚至到太公書記處開後門,要求安排生產。

  解放這時已經是一個最有實力的供銷員,按照業務量提取一定比例的業務費,他已經擁有一筆不小的資金。看著那些不能發出去的業務,他開始動腦筋想要自己辦廠。

  沈書記這時已經調回原單位,解放特意去沈書記那兒,和沈書記一番長談後。回來動用他的全部關係,說動供銷社主任,用供銷社的場地,掛靠供銷社的牌子,八0年借錢辦起了全公社第一個實質上的私人廠。

  解放雖然當上老闆,但他呼朋喚友的熱心不變,而且只要他看得上的年輕人他都樂意帶他們出去「跑外」,一來增加自己工廠的業務,二來也幫助那些還在臉朝黑土背朝天的農民兄弟,找個發家致富的出路。春燕的大哥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跟著解放出去見世面。而且解放木匠的隨和也是有口皆碑,無論是怎樣窮的人家,感謝他,請他吃飯,他一般都不會拒絕,用他的話說:本來就是吃百家飯的手藝匠。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