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恰逢雨連天> 第223章 二二三章

第223章 二二三章

2024-08-22 22:14:38 作者: 沉筱之
  衙差一擁而上,頃刻就把江舊同與虎子爹搡去一旁,其中一人肩上還扛了一捆麻繩,作勢竟要綁人。

  晁清道:「他們無罪,何以要捆綁起來?」

  「無罪?」姚縣令冷笑一聲,「滋擾官府,無事生非,算不算罪名?」

  他懶得與這些平頭百姓計較,勉強退一步:「好吧,阿香姑娘與這四個娃娃便不必綁了。」

  天已大亮,蘇晉看著這些無辜的鎮民被捆起來,簡直忍無可忍。

  她知道這姓姚的費盡心思要將人帶走,一定是沒安好心,若不及時阻止,拖到後頭還不知會發生什麼。

  「這川蜀之地是沒人管了嗎?」蘇晉的聲音淡淡的,卻透著一股寒意,「七品縣令也作威作福?」

  她往前一步,看入姚縣令的眼:「還是姚縣令已不把自己當縣令了?王法自己定,人想抓就抓,占山為王這是要做土皇帝?」

  姚有材被她寒意凜凜的目光看得心裡頭一瑟,一再安慰自己眼前這個姓蘇的不過一名書生,挺直了腰板:「怎麼,看蘇公子的意思,還要去錦州府狀告本官?」

  比起拇指倒指了指自己,十分神氣:「不怕告訴你,錦州府府尹大人正是本官的四舅,在平川縣,就是本官說了算!」

  「那御史呢?」蘇晉十分平靜地道,「大隨十三道,都察院近百名御史在外巡按,川蜀之地,常駐監察御史三人,巡按一人至兩人,你說錦州府府尹是你親戚,莫非也與蜀中御史沾親帶故不成?」

  姚有材萬萬沒想到蘇晉竟會把御史搬出來。

  難道這書生還敢上京告他御狀?

  姚縣令又冷笑出聲:「蘇公子這是想告到京里去?莫說江家老爺與這些鎮民本就有罪在身,你就是上京,就是敲登聞鼓,就是找到都察院的御史,本官也未必怵了你。實不相瞞,京師本官比你熟,本官上頭那位,只要跺一跺腳,莫說京師了,整個天下都要震一震,你可知是誰?」

  「誰?!」蘇晉厲聲。

  六部堂官還是內閣輔臣?掌五寺還是掌都司?

  跺一跺腳連天下都要跟著震的人她全都認識,她倒想知道究竟是誰。

  姚縣令「哼」了一聲:「說出來怕嚇死你!」說著,招呼衙差們:「動作快點,休在這兒磨蹭。」

  覃照林原不想惹事,在邊兒上看了一夜,實在忍不住了——小小縣令,也敢當著他家蘇大人的面放肆?

  不過十多名衙差,他老覃還能打不過了?

  當即啐了一口,上前像拎雞崽一般拎起一名衙差的領口,正要往一旁扔,哪知江舊同忽然喚了一聲:「蘇公子,覃壯士,算了吧!」

  他的臉色灰敗,神色十分焦急,像是很怕得罪姚縣令似的。

  「你們放心,老夫保證,等姚縣令問完話,老夫……一定請姚縣令將四個娃娃,虎子爹,還有阿香姑娘平安送回來。」

  昨夜說報官時,蘇晉已覺察出江舊同的異樣,眼下看他的神情,竟像有什麼把柄握在姚縣令手中?

  蘇晉直覺此事不簡單。

  「照林。」她喚了一聲,然後搖了搖頭。

  沒了蘇晉阻止,其餘的鎮民雖焦急,哪敢妨礙縣官辦事,不過片刻,江舊同一行人連並著四個孩子就被帶走了。

  官差繞過桑田,漸望不見,四周幾個鎮民還有江家的護院與老管家一下圍上來,說:「晁先生,您讀書多,您這回可要想主意救救江老爺啊!」

  其實他們方才都看出來了,晁先生身旁的這位蘇公子,或許才是更有主意的那個。

  可是,這畢竟是翠微鎮的事,不好牽連外人。

  蘇晉也問:「雲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姚縣令帶走江舊同,絕不是因為四個娃娃失蹤,這只是他的藉口,江舊同,或者翠微鎮本身,大約早與這個姚縣令有過節。

  「還是老朽來說吧。」這時,一個鬚髮花白,佝僂著背的老叟慢慢排眾而出。

  他是翠微鎮上年紀最大的,人喚一聲吳叟。

  「這事要從二十年前說起了。二十年前,有一位十分了不得的人物帶著小孫女在翠微山的東竹林外隱居。」

  蘇晉一聽這話,渾身一凜。

  「後來也不知怎麼,這人像是犯了事,被朝廷追殺。他死了後,翠微山就被朝廷封禁了。」


  「咱們這翠微鎮上,本是靠山吃山的山民,一朝被趕下了山,日子過得十分清苦,過了好幾年挖草根,吃樹皮的日子吧,反正官府也不管。」

  「直到後來,江老爺帶著一家老小從江南回來了。江家一家都是大善人,在江南做了幾年蠶絲生意,掙了些錢財,原只說回家鄉看一看,誰知家鄉竟成了這副樣子,就沒走,說要帶著鎮民一起過好日子。」

  「江老爺說耕田不如種桑養蠶,去買了桑種和蠶寶寶,分給各家戶,又一起開墾荒田。因為蜀中種桑養蠶的少,江老爺又去買了織布機,等春蠶吐絲了,便織成絲布,連著多餘的桑葉,拿去平川縣或錦州府賣,賺來的銀錢就各家戶分,江家人占三成,我們餘下的分七成,但饒是七成,也足以讓鎮上的鎮民過上好日子了。」

  「這麼平平順順的日子過了好些年,一直到永濟二年,朝廷施行了一個什麼新政,屯……屯什麼來著?我們才遭了殃。」

  「屯田制。」蘇晉道。

  這其實不算徹徹底底的新政,魏晉時有,景元年間也有。

  所謂屯田,簡單來說,就是鼓勵百姓與兵將開墾未耕種的荒田,分為軍屯,民屯,時而還有商屯。

  軍屯,即戍邊將士在無戰事,單純防守時,分一部分人來進行農作,緩解戶部壓力。

  而民屯,則需要朝廷組織流民,囚犯,或者平民去開墾荒田;亦或將人從人多地少的地方,轉移去地廣人稀的地方進行耕作。

  這種分地組織,或大規模遷移,需要朝廷花費許多心力,其中涉及問題不計其數,譬如新民的安置,遷移會否造成原生產力下降,官民矛盾等等。

  因此若無魄力,無恆心,反會造成重重弊端。

  景元年間的屯田,因六部之間協作問題,地方監察不力,地方官府壓榨,以及嶺南等地連年的天災,利弊兩抵,算無功也無過。

  但永濟年間的屯田不一樣。

  這個新的屯田制度,其實是柳朝明與沈奚合力親手制定,朱昱深大力推行的,非但將新民的安置細化,還最大程度避免了對原富庶之地,商民利益的傷害。頒布的三年來,可謂效果顯著,不僅保證了邊疆駐地軍餉的供給,還為朝廷增收近一倍稅糧,短短三年,就解決了國庫空虛的問題。

  蘇晉與柳昀青樾共事多年,太清楚他們對待公務的態度,果決、有魄力、持之以恆,不做好不罷休,新的屯田制既是他二人擬定的,不大可能出大簍子的。

  想到這裡,滿腹疑竇叢生。

  「朝廷頒了新政後,好像是去年,姚縣令突然拿著朝廷的公文來咱們這兒,非說這裡的桑田是朝廷的,要咱們日後……把賺來的銀錢,分給官府八成。」

  蘇晉一愣,看向晁清:「有這回事?」

  可不等晁清答,她一下又明白過來了。

  屯田制下,朝廷分給軍民開墾的荒地是屬於官府的,收穫的糧食與官府五五分成,這其實無可厚非。

  但翠微鎮的情況特殊,他們耕種的桑田,原本一片無主的荒林,伐了木來種桑養蠶,但說到底,這片無主的田,究竟算誰的?算翠微鎮鎮民的,還是官府的?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就好比一個人撿到了一隻小雞,辛辛苦苦把它養大,它長大後十分爭氣,一天下十個蛋,讓他發了大財。這時候,朝廷忽然頒布了一道政策,命官府給貧戶新民每人分一隻雞,雞一天下兩個蛋,民一個,朝廷一個,既造福民生,又為朝廷增收。

  於是當地的官府就拿著這道政策找這個人來了,說你這隻雞既然是撿來的,就是屬於朝廷的,應該依照政策,應該把雞蛋分給朝廷一半,另外,因為你這隻雞是異品,下得蛋太多,所以我們官府要拿八個,你只能留兩個。

  說白了,這就是鑽新政的空子。

  蘇晉問:「你們自種桑田來,可有短過朝廷的稅?」

  「沒有,從來沒有。」吳叟道。

  「交了多少年?超過十五年了嗎?」

  吳叟掰著手指頭數,半晌,一拍腦袋:「記不大清了,這事都是江老爺操心的,要問過他。」又道,「其實之前姚縣令已來找過幾回了,每回都氣勢洶洶,朝廷的事咱們都不太懂,也不知是不是當真違反了新政,蘇公子,您不知道,年關剛過那會兒,姚縣令就來過一趟,說過陣子,他與府尹大人要跟著欽差大人一齊進京拜見什麼國公爺與首輔大人,讓咱們緊著在三月前,將新政這三年短官府的銀錢的還了,可咱們就算湊,哪湊得出三年的銀子呢?」

  三月前?可今日已是二月初十了。

  難怪這姓姚的縣令無論如何都要將江舊同帶走,原來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晁清看著蘇晉,有些擔憂:「蘇榭,你想管此事?」

  他沒告訴她,其實去年中這事一鬧出來,他就給京里寫過信,誰知石沉大海。

  蘇晉知道自己不宜管太多,可這翠微鎮上的鎮民,到底是受阿翁與她的牽連才下了翠微山,幾年苦日子熬過來,好不容易出了頭,竟然遇到這樣狼心狗肺的官府。

  她是做過御史,做過刑部尚書的人,眼中容不下這樣的砂子。

  一旁的吳叟也勸:「蘇公子,咱們是信得過您,才與您說一說,並沒有請您幫忙的意思。再說您一個書生,能幫得上什麼呢?若惹急了姚縣令,牽連了您才是罪過。您是不知,姚縣令頂頭上那位,當真是京里的大官,聽說就連咱們錦州府的府尹進京了,也只有萬幸才能見上一面,惹不起的。」

  覃照林問:「公子,咋說?」

  蘇晉看他一臉「是在這兒揍人還是上京里揍人去」的模樣,沉吟一番,坐下來:「讓我想個轍。」

  朱南羨在梳香與雲熙的宅院外等了一整日都沒瞧見人,一直到日頭偏西,才見江玥兒帶著幾個江家的下人找來。

  「南公子,您怎麼在這兒?」江玥兒問,又道,「南公子,出事了。」

  朱南羨沒答她頭一句話,只問:「什麼事?」

  江玥兒將今早的事端一五一十道來,然後說:「晁先生與那位蘇公子說會幫忙想法子,可這姚縣令已不是頭一回找阿爹麻煩了,玥兒實在有些擔心。」

  她抬起頭,目色盈盈地看著朱南羨:「南公子,您能帶玥兒去縣衙見阿爹一面嗎?」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