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記憶藏在青石的裂縫中。
——題記
在我老家附近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有這樣一條老街。
沒人知道它原來的名字,外面的公路修好之後,本地人也很少往這邊過了。
久而久之,這條街上的石板縫裡,長出了青苔。
於是有了這條「青石街」。
我偶然發現了這樣一條老街,像是發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青苔灑在廢棄的木屋上,腳下的石板也閃著青綠的光,只有一條人走出來的小徑,通到盡頭的老榕樹下。
沿著街走,突然聽見路邊的廢棄房屋裡傳出來幾道鳥鳴,那聲音遠比城市中的鳥鳴更加輕快悅耳。
不遠處出現了一盞鏽跡斑斑街燈,不知道還能不能用。
再向前走幾步,在老榕樹的對面,一座老木屋的煙囪飄出了裊裊炊煙。
我輕輕敲了敲那扇木門,木門發出「咚咚」的響聲,和鎮上的鐵門相比,這聲音似乎脫去了一種神秘的負重感。
不久後,屋內傳來「沙沙」的腳步聲,木門「嘎吱」一聲開了,一個頭髮全白穿著樸素的老人出現在我眼前。
老人熱情地邀請我進屋坐坐。
剛踏過門口,一束陽光落在老人乾枯的臉頰上。
屋裡很亮敞,一張老木桌,一盞舊油燈,一個變形的鋁製水杯,水杯里有一層厚厚的水垢。
簡陋的設施,簡單的生活,只為了屋外布滿青苔的街。
老人說,街上是有人住的,但也不過是幾個年邁的老人。
他們不肯搬出去,也不肯住在養老院,說是待了一輩子了,捨不得這條街。
他們是這條街上「最後的居民」。
幾年前,來小鎮重修養老院的施工隊偶然聽說了這事。
出於好心,他們在這條街上裝了一個街燈。
直到現在,這個街燈仍然閃著一絲泛黃的燈光。
像是這幾個「頑固」的老人,他們之前生活在這裡,而後也將像那盞街燈一樣把最後的時光留在這條「青石街」上。
半個時辰的閒談後,他端出一盤剛煎好的蔥油餅,拿了兩塊塞到我的手中,便快步朝屋外走去。
外面,老榕樹下已經坐著三個老人,他們同樣熱情地向我們招手。
走近一看,他們面前擺著一盤老象棋,棋上用木炭重新刻上了字。
於是,幾個老人一邊吃著蔥油餅,一邊樂此不疲地下棋。
直到天色漸晚,他們才彼此告別,我也藉此離開這條街。
在路口處,我還是回頭看了看,街燈已經亮了,昏暗的燈光照在青苔上,遠處是快要下山的夕陽和一個老人的身影……
後來我回到城市中,忙於學業,將它淡忘了。
去年春天,聽親戚說,老家做起了鄉村旅遊,那條老街開發出來,成了小鎮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那個場景。
一街的青苔閃閃發光,一盞老街燈,一棵老榕樹,以及四個老人的歡聲笑語。
我想,那是老街的記憶,由老人們留下來,藏在那裡的青石縫中。
我想起宋朝詩人釋智愚寫的一句詩——「 效原眇眇青無際,野草閒花次第生。」
———————————————————————————————————————————————————————
a:「文章描繪了作者在鄉村的一條老街上的見聞,請賞析全文,說說你有什麼感悟。」
b:「好久沒吃蔥油餅了,我跟你講,我三姑做的那蔥油餅可香了……」
a:「0分。」
b:「……」
a:「開個玩笑,你繼續。」
b:「咳咳,讓我激發一下我的文藝細胞。」
a:「哦。」
b:「咳咳……啊!我的美麗的故鄉。啊!你讓我如此懷念。啊!我許久不見你。啊!你竟是更加的美麗。想念你,啊!我的故鄉。」
a:「……」
b:「怎麼樣怎麼樣,是不是讓你心潮澎湃,蠢蠢欲動。」
a:「你說對了,我現在確實想一巴掌呼死你……」
b:「哎呀哎呀,開個玩笑,禮尚往來嘛。」
a:「那你的文藝細胞呢?不會就只有幾個語氣詞吧?」
b:「寫作哪裡要多少文藝細胞?打動人心從來不需要華麗的篇章,只需樸實的文字。」
a:「對啊,那你說說,為什麼樸實的文字可以打動人心。」
b:「你猜猜為什麼有人說家裡的飯菜最好吃?」
a:「呃……可能……三體人操控了你的味覺,然後,桀桀桀~~~」
b:「你說的有道……嗯?」
a:「沒事,你繼續。」
b:「……好吧,反正就是,人類的記憶同樣承載著情感,而人類的情感有個很神奇的特點。」
a:「什麼特點?」
b:「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