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老於回憶錄> 第1章 在一切的不適應中開始的初一生活

第1章 在一切的不適應中開始的初一生活

2024-08-29 12:25:50 作者: 講故事的老於
  時間:1996年

  地點:大慶市

  很多人幼兒園、小學的記憶都很清晰,我別說幼兒園了,就連我上小學的事情都已經不記得幾件了。記憶中能有幾個閃回的故事大概只有,一二年級的時候不適應學校生活,連什麼是考試都整不明白。上學、做作業什麼的也都是懵懵懂懂的。到了三、四年級才開始有點上軌道。

  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還在老校區里,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有一天中午回家吃晚飯到學校,我們習慣跳到窗台上,然後從窗子進到班級。而那一天的班級里有一個成年人在教室里上吊自殺了,我們跳上窗台就能看到他,他還在黑板上寫上「小朋友,別害怕」等字樣。這個事情好像當時嚇壞了好多同學,學校也為這件事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當時挺無感的,甚至都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我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是班裡第一名,有的時候還會和另外一個孩子並列第一。從小就一直被家人夸著,這孩子學習成績好,聰明。用城裡的教育來看我的成績,分數是沒有很高的,也就80多分的樣子,城裡的孩子可能隨便都能考到80多。但是這樣的成績在村里就能拿到了第一了,也就是村裡的教學質量和那個時候村裡的孩子也都沒在學習導致的。我反正不管,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是第一名,一直被家裡人夸的喜悅里。到了六年級,開始有留級的學生,復讀的她們成績就明顯比我好,我也在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感受到自己成績其實沒有很好,特別是六年級模擬考試的時候,我就發現數學好多題我都不會做。

  小時候大家都要經過一個考驗就是學會騎自行車,那個時候每個人家都有一台三八大槓自行車,對於年紀小個子還不高的我們想要直接用三八大槓學會騎自行車是很難的,基本上要經歷不下十次的摔傷才能學會。由於自行車有一個大橫樑,我們還小跨不過去,所以小時候的騎車都是掏襠式學法。首先確保能推車穩定,之後開始單腳站在自行車的左側腳踏上,慢慢的向前。等這個都穩定了,就開始掏襠,整個人的身體還在自行車的左邊,右腳穿過自行車的大三角區域去夠另外一邊的腳踏,然後輕踩一腳腳踏,確保自行車能緩緩行走,另一隻腳再踩回來。就這樣不能完整的踩一圈來讓自行車行走,北方人叫「嘎達鏈子」,而這一步就需要挺久的時間,當你的確能掌握自行車的平衡,通過「嘎達鏈子」能穩定的騎行了,你就可以在保持這種掏襠式騎法的同時,嘗試著讓腳踏完整的蹬一圈,由於身體都還在自行車的左側,想要蹬完整的一圈腳踏是需要一個及其不協調的動作的。我們管這一步叫「蹬整圈」,而這一步能完美的掌握,基本上平衡性就已經非常完美了。這個時候只需要左腳簡單溜溜自行車,讓自行車跑動起來,然後右腿像跨欄一樣,從大橫樑上跨過去,右腳踩在右側的踏板上,人也正式的以標準身形騎自行車,至此自行車才算正式學會。這一過程一般需要一個家人在最開始的階段陪著,在後面推著自行車,孩子在前面「嘎達鏈子」來熟悉感覺,等稍稍上手了,再獨自練習。我家是村子最東面,再往東就是土路,兩側都是莊稼了。我在自家院子裡就能清楚的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那條路上學習自行車,一次次的摔倒,爬起,再學習。

  我一直沒學自行車,因為我爸一直比較忙,沒空陪我。自然連學自行車的第一步都無法啟動。直到六年級,我已經長得人高馬大了,同學們都勸我學一下自行車。那個時候已經有沒有大橫樑的小自行車了,學校用來停放自行車的地方就有好多道遠的同學的自行車,我拿了一輛就能直接一屁股坐在自行車座上。兩腳打在腳踏板上,一蹬!我竟然可以直接騎自行車……簡單的繞了操場騎幾圈,就算我自行車學會了。


  學自行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初中要在鄉里上,騎自行車10公里左右。不僅要騎自行車上班,還得要住在學校,因為學校有晚自習。即便住宿,每周一騎行上學還是挺苦的。最開始無雨的秋天還很舒服,在舒服的陽光和溫度下一群村裡的孩子騎車去上學,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轉眼就入冬,周一上學為了不遲到,天還沒亮就得出發了,村里又沒個路燈,就在漆黑的林蔭路上騎行,在路途中迎接太陽升起。

  而到了春夏天就更苦了,下雨天上學是最難的,因為那個時候土路變得特別泥濘,你沒辦法騎行,只能推著自行車走路。為了不讓泥巴塞滿自行車的輪胎縫隙,我們卸掉了自行車的擋雨板,卸掉了剎車,就剩下兩個光禿禿的輪胎,就這樣還是很容易塞滿泥巴,走幾步就得清理一下。慢慢的就有了經驗,要在樹林中或者草地中推車,這樣比較不容易沾泥土。即便這樣,當我們走到學校時,早已經是第二、第三節課了。褲子全是泥巴不說,鞋子也「灌包(進水)」了,腳被水泡的全都腫了起來。

  最討厭的是周六中午放假,那個時候你的自行車一定是被別人拔了氣門芯的,運氣不好可能車胎也被人扎了。就總有那麼幾個「壞學生」來做這件事,特別是他覺得你「好欺負」時。每周六放假回家,最開心的就是校門口負責賣氣門芯和給自行車打氣的老大爺,雖然東西沒幾個錢,但是這一中午就夠他吃一周了。而我就是那個每周都得給自己留一點零花錢買氣門芯、打氣。有的時候沒錢了,又不能騎著沒氣的自行車走,就只能推回家。

  可能也正是條件艱苦等諸多原因吧,很多同學就輟學了。我們村里家裡還願意繼續供著上學學生就非常少了,那道一起騎車上學的風景線也很快就消失了。

  離學校近的幾個村子可以走讀,像我們這些比較遠的學生只能住宿。可以住在學校的宿舍中,也可以住在校外個人家開放的住宿處。我家人還是比較心疼我,給我和另外一個同學一起找了校外的住宿處,同時他家還能吃飯,到了吃飯時間,直接去這家人的飯堂吃飯,也不用吃學校食堂的飯。而我們住宿的地方就在吃飯大廳裡面的屋子裡,一個小炕不大,剛好能放下我們倆的行李。最開始幾天我和他睡得都挺香的,也沒什麼不舒服。但是時間一長,我開始生病,要麼頭疼、要麼發燒、要麼扁桃體發炎,各種水土不服在我身上開始顯現的同時,我開始失眠,沒辦法睡著……每天在宿舍安然入睡成了我一個心病。

  學校食堂有三個,靠近宿舍有一個大食堂,學校門口有一個小食堂,校外還有很多個人名義開的食堂。我們午休和下午休息時間是可以隨意出校的。我由於和一個朋友住在校外,他家也做飯,所以我們就在這邊吃了。食堂可以交錢買飯票,但是覺得多數同學都是交米換飯票。只需要帶一袋大米,然後食堂工作人員稱量一下重量,就能根據比例換來飯票,畢竟很多村子都是種植水稻的,拿作物直接換飯票也省錢了。我們家不產大米,索性就直接用錢買好了。吃飯的時候給一張飯票,阿姨就會用一個寬口碗(我們習慣叫二大碗)給我們盛飯,然後把菜蓋在飯上,站著或坐著,隨便找個地方扒拉扒拉幾口就吃完了。米飯也不是很實誠的米飯,通常打飯前阿姨會用打飯叉子把飯攪合的很鬆,一碗米飯其實也吃不到多少。校外食堂和小食堂可能菜色還好一點,據說大食堂的菜會顛覆你的認知,我大概到了初三才去大食堂吃過幾次,確實,清湯寡水,非常清淡,難以下咽。學生吃的無聊了,就會在校外買那種一整包油炸方便麵的碎渣,偶爾泡泡方便麵吃。學校提供的熱水也有限,很多時候連泡麵都泡不開,就有人用溫水泡個幾十分鐘泡開再吃。我媽怕我吃不下去食堂飯,給我做了鹹菜醬,周一帶到學校。可能怕我吃不到肉,鹹菜醬裡面都是肉,第二天一凍,鹹菜就一層凍結了的豬油,看上去沒有辦法吃。加上我那個時候剛好生病,人也不舒服,看到油膩的東西頭更暈了。索性連帶著鹹菜和罐子直接扔了……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只要看到鹹菜就會心理作用的頭疼,就跟我媽說別給我帶鹹菜了。每周帶的零花錢雖然不多,但是不想吃食堂飯的時候偶爾買個方便麵干嚼也還是挺不錯的。

  小時候也沒生過什麼大病,偶爾不舒服吃點感冒藥,什麼鎮痛片、撲熱息痛等等,挺一挺也就好了。實在咳嗽的嚴重發炎了就去村里大夫家掛個水,過幾天就好了。到了學校,住宿一周,生病了挺不住還是得去看醫生,住在學校附近的同學會告訴你診所在哪裡,有幾個好同學還會陪我去看病。時間久了自己都知道吃什麼藥來治療了。

  再說學習成績。到了初中,要和全鄉的同學進行比較,我的心理差異就來了。一年級剛開始分到了尖子班1班,1班高手如雲,我在小學時的那種優越感在1班是體會不到的,在班級裡面我的學習就變得非常普通了。1班2班都是平日裡的「好學生」,所以上課紀律和平時的氛圍還算不錯。我後來聽說,分到4班「傻子班」的同學不學習,課堂紀律奇差,還經常把老師氣哭。那個時候我還覺得不可思議。第一次住校生活,第一次面對學習一個比一個厲害的對手,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壓力和不適應。學習成績也是越來越差,第一次考試還能考個第二,之後就開始一直往下掉了。

  初一的時候我爸就忙他自己的事情,也不經常在家。後來我爸直接就離開了我們,我被迫要跟我媽相依為命。我媽也是難以接受這個結果,日子過得很苦,生活過得也很苦悶,動不動就抱怨生活,抱怨我爸。我也在適應學習、和同學搞好關係、適應生活和家庭變故中努力的去調適。即便什麼都是懵懵懂懂,我也是能感受到很多很多負面的情緒一直壓著我。

  到了初一下學期,我因為學習成績下降,被重新分到了3班,3班談不上尖子,也不是「傻子」,但是同學都特別好,特別有靈性和活力。我在3班是初中階段最快樂的一段時光。那個時候有我最喜歡的班主任、最喜歡的英語老師。而我數學一直都不好的,在那個階段我也變成了喜歡數學,自己拿著習題本自覺做題。成績也開始有所提升。感覺班裡同學都在忙學習,大家有那個學習氛圍,下課了也會一直討論解題,不會的也會去問班主任。大家有一種爭上游的精神,誰也不想被落下,都在努力的學習。那種氛圍會讓不自覺變成自覺,我也非常享受那段時間帶給我學習的快樂。

  我初一上學期就養成了購買英語磁帶的習慣,就是課本的配套磁帶。語文數學大家都學習很久了,但是英語大家都是第一次學,所以起點是相同的。加上我那個時候也確實無聊,平日裡假期打發無聊的時間的時候,我就一遍一遍的聽英語磁帶。大概聽力和語感就是在那個時候培養出來的吧。到了一年級下學期,我直接把英語磁帶帶到學校,早上早讀的時候,我把英語磁帶放到班級的錄音機里,班級里所有的學生就跟著磁帶裡面的領讀齊聲跟讀,那個時候我們班全班讀英語的早讀場景也成了學校一道風景線。

  初二,村里出現了投幣遊戲廳。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