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私募基金經理投資筆記> 第72章 什麼是股權思維

第72章 什麼是股權思維

2024-10-04 11:12:04 作者: 喜歡褐蘑菇的萬邪
  今天是2024年9月5日,周四。

  都知道投資是一個人的認知變現,是為了期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礎上獲取滿意的回報。

  這句話其實說到投資兩個方面的核心問題,一個是你如何理解和保證本金安全,二是如何定義滿意的回報。

  先說第二個問題。

  這兩年市場不好,陳少傑已經很久沒有出去路演、募錢了,日常都是和業內人士、朋友交流的比較多,不知道現在大家對市場回報是一個什麼樣的想法。

  記得三四年前,市場還處於比較景氣的情況,陳少傑見了一些潛在投資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位朋友介紹的朋友,他在別的機構那裡買了一份私募產品,一年後的收益是虧7%。

  他聽完路演後,私下找到陳少傑,問目標投資期限和收益率,陳少傑告訴他,希望客戶的投資期限在3-5年,目標收益率的話,在10%-25%之間。

  陳少傑覺得,未來年化能做到10%,就相當厲害了,當然如果市場特別好,像之前那些年市場那樣,做到25%也有可能,但這是要建立在市場好,樂觀的情況下。

  這位潛在的投資人明顯對陳少傑的回答很不滿意,他覺得年化做到25%算是合格,後來他說,他自己也會做投資,還有資金成本什麼的……

  因為是一個集體活動,後來也沒有留很多時間給個人,簡單聊了兩句,陳少傑就知道這不是自己的目標客戶,這麼高的預期收益,陳少傑是不會接受這種資金的,因為陳少傑怕麻煩。

  這兩年的行情,別說25%,能做到10%就相當厲害了,不虧錢的都是高手。

  回過頭來說,多高的收益率才是合理的回報呢?

  這個對於不同的人確實是不同的,跟人的年齡、收入水平、資產配置、風險偏好這些都息息相關,比如一個退休的老人,大部分的資金會買理財和債券,考慮股市就不多。

  其實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段永平說的跑贏通脹或者取得銀行理財相當的收益就差不多了,也就是說三四年,4%左右收益;今年這種行情超過2.5%。

  如果大家期待的目標收益率是這麼個水平,那其實很多人都不會走入到股市,那麼這些年也不會虧錢。陳少傑說過,之前曾經勸過一些股友買銀行股,超過理財穩定的股息,但其實收效甚微。

  沒有人看得上這麼低的收益,正如陳少傑路演時碰到的那位朋友一樣,自己一邊虧損,一邊期待更高的收益;無數人沒有搞明白的是,虧損正是來源於不合理的回報率期待。

  如果你在評估各方面情況後,認為自己的合理回報確實要遠高於銀行存款、理財和債券,那股票投資就是迴避不了的話題。

  通過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但是股票投資的門檻其實是非常高的。

  如果進入股市,那就要回到第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做到本金安全,就是巴菲特說的,進入股市的核心要求:不要虧錢。

  這個問題很大,展開講寫兩本書都寫不完,並且不同的流派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有強調安全邊際的,有強調價格折扣的,也有強調看重成長屬性的……

  簡單來說,陳少傑覺得有兩點最重要:

  一是對高市盈率的股票保持警惕。

  高市盈率股票就是財富的絞肉機。這兩年白馬股慘跌的行情其實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任何公司都會面臨未來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大到國際形勢、國家宏觀政策,小到公司管理層更迭,都有可能會出現不利於公司經營的局面,這些都會導致高市盈率公司走向殺估值。

  巴菲特在辦公室中保留著1929年經濟大蕭條導致股市崩盤的報紙,以此提醒自己不要盲目樂觀。

  但凡在股市中經歷過一兩個完整周期的老手就明白,高估值沒有安全邊際,一旦未來不及預期,殺估值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昨天陳少傑還看到一篇文章,說很多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都等不到光伏行業出清那一天。陳少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三四年前,給光伏行業上百倍估值,將增長預期都算了2060年,陳少傑確實理解不了。

  牢記巴菲特15倍出手的價格。

  陳少傑在網上看見了很多種解釋,這些人都通過自身的角度去闡述了巴菲特是如何考慮並制定出來這個規則的。

  其實這是巴菲特的上限,巴菲特買公司大部分都是在10倍以下,買蘋果的時候就是個位數估值;當年買中石油,更是買在了3-4倍估值。

  陳少傑說這些,不是要讓大家刻舟求劍或者照搬巴菲特,而是大家在做買入股票的投資決策前,先思考一下,這個買入價格有沒有給未來的不確定留足空間。

  陳少傑覺得絕大部分人買股票都沒有考慮這個,大家考慮的更多的是,未來這家公司利潤翻幾番,股價漲幾倍……

  你想想你是不是就是這樣的。

  二是要有股權思維。

  買股票就是買生意,國內股市掃地僧張堯就一直告訴股友,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炒股的,你把股票當成籌碼,那麼你的心態就只會是賭徒心態。

  要將自己的股票看成是上市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那你可能才會開始去理解上市公司的生意。

  不要小看這一點,陳少傑前些年不是勸人買銀行股收股息,只有一位朋友聽進去了,因為陳少傑告訴他,你買了四大行,相當於你半價和國家合夥做生意開銀行,公司經營不用你操心,各自風險你也不用擔心,國家給予支持,還有那麼多銀行員工每天都在為你工作。

  你到點拿分紅,做個甩手掌柜。他一聽覺得是這個道理,並且除了這種方式,普通人哪有機會投資搞銀行生意呢?

  只有建立這種思維方式,你才會習慣去考慮,這個生意好不好,這個價格值不值得投,如果你的收益率要求也比較合理的話,那很可能你能在市場上找到幾家不錯的上市公司。

  這或許是擺脫盲目瞎炒的第一步。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