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帝楊玄墨對李儒說道:「你給這個傢伙講一講天眼的大概職能吧。」李儒一臉嚴肅的對禰衡講解天眼的最高機密。禰衡聽著李儒的話神情從沮喪到震驚最後到熱淚盈眶。
禰衡突然跪倒在晉帝楊玄墨的台階之下不住的叩頭直磕得鮮血直流,禰衡邊哭邊說:「陛下待禰衡皇恩浩蕩,禰衡誠心歸降大晉,此生願為大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晉帝楊玄墨哈哈大笑著說道:「天眼乃是我大晉最重要的部門,你要好好的表現方不負我對你的期待知道嗎?」
禰衡直接發誓:「誓死效忠大晉,從此以後改變自己的性格,專心為大晉王朝謀劃。」晉帝楊玄墨笑著招呼禰衡坐下安心吃飯補充體力。
晉帝楊玄墨對著幾個人說道:「荊州現在雖然歸於劉備之下,可是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實在不是我大晉最完美的進兵對象,可是他們還處於一個完美的平衡之內,這讓我很費解。」王猛站起來對著晉帝楊玄墨說道:「陛下如果你覺得他們進展太緩慢那就派人進入荊州攪渾這潭死水不就完了。但是我還是覺得太費事啦,我們大軍平推就完事了消滅所有一切的有害的問題點不就完了。」
賈詡喝了一杯美酒之後意猶未盡的說道:「荊襄地區人傑地靈,能人無數,如果我們大軍進攻那麼他們說不定會團結一致,這才是陛下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我也覺得派人逐個擊破才是最完美的計劃。」
禰衡一聽直接對著晉帝楊玄墨一躬掃地的說道:「陛下荊州合縱連橫之事由我來做吧,也算是我歸順大晉的一份厚禮。」此時李儒立刻反對禰衡的說法:「陛下萬萬不可啊,禰衡剛剛加入我方,還不是十分熟悉我們大晉的政策,他不能擔任這次任務。」
禰衡立刻反駁李儒的話:「這些都是小事我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學習起來非常快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不用三五天我就能學習完畢,還請陛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晉帝楊玄墨想了一想說道:「我相信禰衡的能力但是他是一個文人沒有任何武力能力調現在處於秭歸前線的董越輔佐禰衡,雖然現在董越是中郎將的職務但是告訴董越一切都要聽信彌校尉的分布不得違抗,這很關鍵。禰衡你這幾天一定要好好學習大晉的文化政策和各項措施。十天之後出使荊州。」
禰衡的大晉使團大約三百多人,從長安出發先是到達上雒,順著上雒往東南方向進入商縣。商縣再往前就是天下聞名的武關,武關已經是對荊州的第一線的位置了。大晉在武關駐有三萬晉軍,雖然只是預備役的晉軍但是軍事實力也要比南陽郡的張繡強得多。
禰衡到達武關之後立刻向荊州的劉備和南陽的張繡都發出了外交的官方文書。在等待了八天之後荊州發來同意交往的信函。禰衡帶著三百人直接進入南陽郡張繡的地盤。張繡現在滋潤得很,手下兵馬五萬又有李肅輔助除了每年給劉備上供一些錢糧就不用管其他的事情。
南陽郡屬於富庶的郡縣之一,不但老百姓多田地也是極多,所以也使得張繡生活過得極為滋潤。禰衡除了晉帝楊玄墨那是誰也不服,不過為了完成此次任務也是變得十分低調。使團的南陽第一站就是宛城縣。
禰衡在宛城見到了張繡和李肅兩個人,對於張繡李肅兩個人經過一次交談之後,禰衡做出對兩個人的評價和判斷,張繡為人驍勇不過極為殘暴好殺,李肅陰險毒辣做事不擇手段。不過禰衡沒有招惹兩個人反而是彬彬有禮對和對方相談甚歡。在依依不捨的狀態下離開南陽郡。
禰衡的使團進入襄陽這座原來荊州的郡治所在。襄陽極為強大各方勢力也是都很注意襄陽的動靜。現在的襄陽以蔡瑁為主其他人為輔的存在,可是襄陽之內暗流涌動禰衡已經知道長公主楊嬋就曾經和蔡瑁發生過衝突,張允還攻擊過楊嬋等人,不過龐山民曾經救過楊嬋等人可是張允根本不理會龐山民的講道理,後來直接鬧到襄陽將軍府才告以段落。
禰衡禮貌的拜見了襄陽將軍蔡瑁,襄陽將軍蔡瑁可不知道他早已經得罪了晉帝楊玄墨和楊玄墨的家人。蔡瑁對禰衡很是和藹可親,蔡瑁恬不知恥的對禰衡說道:「禰衡大使官咱們可不是什麼外人,我和你家晉帝楊玄墨還是親戚呢,我的妹妹蔡蓉如今是征南將軍熊闊海的夫人,我和你們的大晉皇后還是本家親戚,說不定將來我們還會同殿為臣呢。」
禰衡驚訝的說道:「不會吧,將軍你是我家皇后的本家親屬,那你為何不歸降我家陛下,到時候兵和一處,將打一家,那將來你就皇室外戚漢朝大將軍何進一般的存在啊,真是失敬失敬啊。」蔡瑁此時哈哈大笑著說道:「那是自然,只不過我現在處在襄陽城沒有機會見到我家妹妹而已。」
禰衡十分詫異的說道:「蔡將軍啊,你糊塗啊,我家陛下巴不得早日和蔡將軍相見呢。您不和我家陛下聯繫,我家陛下一直以為自己做的不好沒有得到蔡氏家族的認可吶,你說這是不是產生誤會了嗎?」
蔡瑁一聽立刻表示自己的態度說道:「我們荊州蔡氏對於大晉陛下那是敬仰萬分,早就想要歸順大晉啦,不過是因為我們襄陽身處荊州腹地實在是不好表現出來不是。彌使者你可要為我向晉帝陛下解釋啊。」禰衡憤慨的說道:「蔡將軍您放心,我一定會盡力而為的。」
蔡瑁名手下人拿來一百兩黃金向禰衡表示感謝,禰衡暗罵:「這幫王八蛋,每個人都是蛀蟲吸食民脂民膏,哪有我家陛下偉大,專心為民,興盛我華夏而奮鬥。」不過禰衡沒有說這些話反而是一再表示感謝並且表示一定會為蔡瑁向晉帝陛下訴說實際情況。
到達襄陽的第二天禰衡就前往鹿門山的水鏡山莊,拜會水鏡先生司馬徽和鹿門學士龐德公。禰衡一個人來到水鏡山莊的門外輕輕的叩門,不多時一位小童子前來開門,小童子打開柴門之後詢問禰衡:「這位先生不知你有什麼事啊?」禰衡十分禮貌的說道:「童兒麻煩你通稟一聲就說,就說是平原禰衡彌正平前來拜見師兄。」
不多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帶著十多個弟子前來迎接禰衡,水鏡先生司馬徽大笑著說道:「禰衡師弟啊,你怎麼有時間來我這裡看啊。真是令我著茅舍蓬蓽生輝啊。」禰衡也是哈哈大笑著說道:「師兄你啊,我這次來也是有所求的。還望師兄助我一臂之力。」
「哎呦我那狂傲不羈的師弟怎麼如此彬彬有禮啊。」水鏡先生司馬徽驚奇的說道。禰衡看了一下其他人對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道:「你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進去說話我慢慢告訴你。」
水鏡先生笑眯眯的拉著禰衡的手來到茅屋之內對禰衡說道:「彌師弟你說說吧你怎麼改變這麼多。」禰衡一臉正色的對自己師兄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道:「師兄我現在已經歸順大晉皇帝陛下,是大晉皇帝陛下派往荊州的使者團的領使,我想要師兄也和我一起歸順大晉皇帝陛下。不知師兄以為如何?」
水鏡先生司馬徽一聽直接把腦袋搖的像個撥浪鼓一樣,水鏡先生司馬徽正色的說道:「彌師弟你哥哥我對於仕途沒有任何興趣,你就不用拉攏我了,我是不會出山入世的。」禰衡一聽立刻著急的說道:「師兄啊你得出山幫幫我啊,我現在一個人往下辦事很艱難啊。」
水鏡先生司馬徽緊接著說道:「你這個毛躁的脾氣一點也沒有改啊,我說我不能出山幫你可是我手下的弟子還是可以幫助你的,徐庶,崔均,石韜,孟建,黃承彥五個人已經可以出師了,你就帶著他們五個一起行事吧。」禰衡這才心中滿意的點點頭表示感謝。
禰衡對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道:「師兄聽說你和鹿門學士龐德公在一起,能不能幫我引薦一下鹿門學士龐德公。」水鏡先生司馬徽對禰衡說道:「師弟啊不瞞你說,鹿門學士龐德公為人飄逸灑脫,我不知道他能不能見你。」
禰衡就對自己師兄說道:「你就對鹿門學士龐德公說一句龐士元的處境我想他一定會見我的。」水鏡先生司馬徽立刻叫童子上後山向鹿門學士龐德公通稟。
不多時童子回來說:「鹿門學士龐德公有請彌先生和水鏡先生前往草堂一敘。」禰衡和水鏡先生司馬徽趕往鹿門山的後山竹林的茅草屋。
竹林深處的簡易茅草屋之內鹿門學士龐德公,水鏡先生司馬徽,大晉使者禰衡,龐山民四個人三個人坐著,龐山民站在龐德公的身後。鹿門學士龐德公率先發問:「彌先生不知我家龐統如今如何?」龐統是龐德公大哥的兒子,龐統除了長相相對於常人比較奇偉之外,十分聰慧1高於自己的兒子龐山民好幾個檔次。所以龐統十分看著龐統。自打聽說龐統帶人突襲長安這件事龐德公就是坐立不安,如今禰衡帶來龐統的消息這讓龐德公十分想見禰衡趕緊問清楚龐統的安危。
禰衡十分嚴肅的對鹿門學士龐德公說道:「各位我接下來要說的事情事關我大晉的命運前途,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需要迴避的。」禰衡這話其實是告訴大家只要你聽了他禰衡的話那麼就等於上了大晉的賊船是一個道理。水鏡先生司馬徽一臉笑意的對禰衡說道:「我的五大弟子全部都交給你了,你好信不過我嗎?要不我走?」
禰衡尷尬的一笑,禰衡知道自己的師兄醉心於學問不喜歡仕途。鹿門學士龐德公立刻說道:「彌使者儘管放心,山民是我的親兒子,龐統是我大哥的兒子,我大哥早亡把龐統託付於我,我絕對不會泄露大晉的任何事情。」
禰衡一聽點點頭慢慢的說道:「龐統龐士元帶領交州軍偷襲長安被我晉軍抓獲,其他人全部斬殺殆盡,就剩一個人大殿對峙,不過龐統第一個投降陛下,先是尚書台行走,後來向陛下建言襲取交州之策,平南將軍楊林和龐統劉曄步騭三人占領交州。現在龐統已經是大晉的交州刺史啦。」龐德公龐山民司馬徽三個人吃驚異常,所有人都以為龐統必死於長安之內,沒成想轉眼之間成為大晉九州刺史之一。所有人都知道大晉九州的刺史一級的人物都是大晉的股肱之臣。
鹿門學士龐德公聽完哈哈大笑立刻對龐山民說道:「山民你就跟隨禰衡使者前去面見劉備之後你就隨著禰衡返回長安吧。」龐德公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依附大晉。
大晉使者禰衡此時對鹿門學士龐德公說道:「龐公小子認為不可,如今的大晉人才濟濟,天下只有荊揚徐豫青五州之地沒有納入大晉的版圖之中,小子覺得此時的荊州正是用武之地,山民公子說不定是下一個荊州刺史也說不定啊,哈哈哈哈哈……」
鹿門學士龐德公直接雙手一攤對禰衡說道:「老夫不管了,反正龐山民就交給禰衡你了。怎麼分派你說了算。」龐德公心情很好的反身睡去也不管禰衡司馬徽龐山民三個人吃驚的表情。
水鏡先生司馬徽帶著禰衡龐山民出了竹林來到鹿門山前山的水鏡山莊之內,水鏡先生司馬徽把龐山民,徐庶,崔均,石韜,孟建,黃承彥六個人交給禰衡,水鏡先生司馬徽對這幾個人說道:「如今天下紛亂,百姓離難,民不聊生。現在大晉有一統天下的氣象,我輩文人當為天下先。你們六人從此之後以大晉為主,愛惜黎民百姓助大晉皇帝陛下一統天下。從此你們不在是我水鏡山莊的弟子,而是大晉的臣子,跟隨禰衡一切聽禰衡的調遣。」六個人灑淚和水鏡先生司馬徽分別跟隨禰衡下了鹿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