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俞錦有點感覺的時候,子彈沒了,只掉下了五個由黃銅做的子彈殼,和隱隱作痛的胸口,證明她曾經真的打過槍
正當同學們高興著,可以收這些彈殼做紀念的時候,立馬就有兵哥哥過來收了,少一個都不行
第一批同學打完後,就站到一旁,會有一個兵哥哥看著,然後就有人報打靶的環數,俞錦只打中了兩槍,一個六環,一個七環
等一班的同學都打完後,響起了報數教官興奮的嗓音,有一個名叫姜藝的女同學,打中了三槍,兩槍十環,一槍九環
經商量後決定,獎勵該同學可以重打一次,並可以留一個彈殼做紀念
這引得全班同學一陣羨慕嫉妒恨,俞錦也不例外,只在心中暗暗發誓,以後要努力學習
第二天到了班上以後,班主任也表揚了該同學,覺得該同學真為咱們班爭光
興奮過後一切歸為平靜,老師又開始分桌了,還是老辦法,男女同學都按高矮次序站,也不知道班主任怎麼想,基本上都是男生跟女生同桌
俞錦的同桌也是一個身高1米70,五官很端正的清秀男孩,名叫呂磊
這時候俞錦的身高才1米55,體重60千克,眼睛又瞎牙齒還有點齙,自卑都來不及,那還有其他什麼歪心思
只是心中暗暗發誓要好好學,可當他拿到課本以後,心裡一陣無力
高中跟初中的課本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初中的數學初三了才講一點簡單的函數,方程式也是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
高中的數學一上來就講元素集合,在以前的課本上根本沒接觸過,一臉懵逼呀
例題看起來很簡單,當你做題的時候,你按照例題的思維去做,對不起,錯的!
英語也是增加到八大時態了,英語老師上來一句中文不講,一頓唧唧歪歪,剛開始俞錦還連蒙帶猜的
英語老師也不知道是不是看俞錦戴著眼鏡,以為她英語很好,每次回答問題,都點名叫她起來,一個中文都不能說,全程用英文,搞得俞錦是苦不堪言
教物理的老師是一個剛思范畢業的男老師,性格還算溫和
但初中的物理都是很基礎的,高中的物理,一個物體放在地上,光是一個力都不知道有多少種,整的人頭昏眼花
化學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初中的俞錦就沒有整明白,到了高中還要去實驗室做實驗,還要考試,不及格還不行,一不小心還會整爆炸
電腦課也要去多媒體教室上,老師講的跟書上的完全對不上,在以前的十多年裡也從沒接觸過這東西,到最後也只學會了登QQ和翻牌
音樂也有專門的老師來教,才發現以前的都是流行或通俗的唱法,被該老師評為了最低級的唱法
老師在要下課的時候,宣布了一件事情說要學他的唱法,每周六下午放學後,可以去他那裡學
俞錦去學了,後來經過試音,發現她是高音,在後來的合唱中,她負責高音部分,這是後話了
以前的同學們都喜歡體育課,因為體育老師順便說一下,就可以去自由發揮了
但這裡的體育課不一樣,都要經過考試,因為以後的學校搞校運會,體育都是要比賽的
在一次體育考試中,俞錦咬著牙跑了800米後,熟悉的感覺來了,渾身出冷汗,氣血倒流,腦子有點不清醒
俞錦抓著大腿保持清醒,好不容易摸到教室的座位坐下,一頭就趴在桌子上
第二節課上了也沒見好,痛的俞錦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翻來覆去,還好當時的老師什麼話也沒說
初中的生物課本只是講到植物,人體方面講的很少,但高中的生物課本就開始講染色體了
政治就更不用說了,從什麼哥們兒義氣到高中的開始講三觀,應該是要與社會接軌的意思
總的來說俞錦只有語文輕鬆一點,因為她語文的功底比較紮實,唐詩300首基本會背,對語文也有一種特殊的天賦,但這也是杯水車薪啊
就在這種焦頭爛額中,19年一次的中秋加國慶終於到了,放假七天
俞錦把所有的書都放在書包里,(說起這書包,作者大大忘了介紹,這是她小舅恭賀她考上高中送的)準備回去寫作業
背著20來斤的書包,要走半小時才能到坐車的地方,由於一起回去的同學有點多互相打聽著班裡的情況,說說笑笑,也沒怎麼覺得
但回去以後,家裡的事情也比較多,作業根本沒怎麼做,到最後兩天只有趕工程了
這次回來以後,潘老頭的態度完全變了,可能是有一個月沒見了吧,距離產生美
俞錦好像也變了,也沒有了以前的咬牙切齒,覺得潘老頭話多,還輕鬆的聊到了俞錦小時候是多麼的可愛
他們是否都忘記了,當初大姑家的二表哥在這裡讀書的時候,怕他們表兄妹幾個互生情愫亂來,潘老頭借作發酒瘋,罵走了二表哥
其實那時候的人都懂得表兄妹,表姐弟之間,血緣都是很近的,就跟親兄妹一樣,哪裡會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
偏就潘老頭那老古董想法多,硬是斷了俞錦二表哥的後路
就在大家的淡忘中,俞錦基本上一個月才回來一次,都是溫媽媽或者潘小公子一個星期送一點糧食和菜去
在俞錦高二那一年正月十四,早上潘小公子就去溫媽媽娘家走親戚去了,俞錦正看著王祖賢版的《倩女幽魂》,正感傷著
俞烜跑來說潘老頭不行了,溫媽媽叫俞烜來叫俞錦和俞朦,一起去對面山頭找潘小公子
俞錦也沒什麼大的反應,就覺得潘老頭跟平時一樣,人上了年紀時不時的病兩天
但還是跟俞朦和俞烜一起去了對面的山頭,到處打聽,才知道潘小公子在潘老頭的乾兒子那裡喝酒
俞錦三姐弟趕過去的時候,說了潘老頭的情況,潘小公子暈乎乎的說,沒事,他會一直等著我的
就這樣四父子急急忙忙的趕回了家,潘老頭已經梳洗好,換好衣服,由左鄰右舍抬到了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