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557章 長城方面軍

第557章 長城方面軍

2024-11-05 16:34:28 作者: 鳳凰北斗
  京城,武英殿。

  大明樞密院的官員,第一次體會到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在信鴿和臂板通信的加持下,大凌河之戰的消息,最遲三天就會傳過來。

  這讓樞密院的官員,對前線的戰況一清二楚。甚至對整體的局勢,比前線掌握得更完善。

  參謀部部長楊嗣昌,此時就根據前線傳過來的消息,向皇帝等人解說道:

  「建虜南下大凌河,不是為了攻錦州。」

  「他們之前已經在寧錦防線兩次受挫,不會再莽撞地一頭撞過去。」

  「根據大凌河二號堡和周圍烽火台的消息,建虜的騎兵在大凌河谷地出沒,似乎打算向西,進入哈喇慎一帶。」

  「攻打哈喇慎不需要這麼多的兵力,他們的目的明顯是繞道草原,打算從山海關之外的長城關隘破關。」

  (歷史上己巳之戰,建虜繞道草原,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破關)

  這是皇帝一直擔心的事,登極以來對遼東的各項布置,也是為了防止這一點。

  樞密院官員對此深知,此時也確認了皇帝確實有遠見。

  如果不是皇帝早就安排人整修長城,他們如何能在此安坐,平心靜氣地討論長城防禦。

  在一片對皇帝的誇讚中,樞密同知袁可立,詢問長城督師朱燮元:

  「薊鎮負責的長城是否已經修好?」

  「有沒有把握阻止建虜破關?」

  長城關隘太多,不可能每個隘口都有山海關那樣的防禦。

  朱燮元想到建虜出動的五萬大軍,對那些關隘擋住建虜入侵沒有十分把握。但在朝堂之上,也只能信心滿滿地說道:

  「長城多年沒有經歷戰事,多有年久失修之處,幸有工部製造的水泥,已經把大部分缺口補上。」

  「各處烽火台也都建立了信號塔,只要建虜進犯,他們會第一時間通報。」

  「臣會竭盡全力,阻止建虜破關。」

  官員們對此一陣稱讚,他們對在奢安之亂中堅守成都的朱燮元,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朱燮元卻知道堅守成都一個城池,難度遠不如守住長城沿線關隘,所以他又請求道:

  「成都保衛戰時,城內最初只有兩千兵力。臣召石砫等地兵力來援,又在成都附近堅壁清野,方才擋住叛軍。」

  「臣以為建虜既有南下打算,應當調附近兵力來援,宣布順天府戒嚴。」

  這讓群臣大嘩,很多人不贊同朱燮元的建議。

  一是因為戒嚴期間皇帝大權獨攬,大部分臣子都不願意看到。

  二是建虜雖然有繞道草原進犯的跡象,卻到底沒有打過來。

  如果建虜的目的不是從草原打過來,而是被寧錦防線和大凌河防線拖住。那他們急慌慌地宣布戒嚴、讓四方兵力勤王。那不是小題大作,顯得太無能嗎?

  兵部右侍郎熊明遇,首先站出來反對道:

  「去年順天府已經戒嚴一次,今年再次戒嚴,臣恐天下不安。」

  「而且建虜尚在大凌河,是否南下還是兩說之事。」


  「臣以為當鎮之以靜,提高戒備即可。」

  群臣紛紛響應,朱由檢皺著眉頭說道:

  「鎮之以靜能夠鎮住建虜嗎?」

  「熊卿能否去大凌河前線鎮一鎮?」

  熊明遇頓時啞然,根本不敢接這個話。

  如果他敢說大話起高調,當今皇帝是真敢把他派到前線的。

  三千人的城堡防守建虜五萬大軍,在他看來根本就不可能守下來。

  自己要是去了,被建虜抓住怎麼辦?

  其他官員也是如此,在皇帝的目光掃視下,大多安靜下來。

  畢竟在樞密院任職,兵凶戰危還是知道的。他們不會像禮部等衙門的官員一樣,隨意口出大言。

  朱由檢在壓下這個聲音後,也知道強行下令戒嚴不容易,又問道:

  「眾卿還有什麼辦法?不讓建虜從草原繞過來。」

  「若是被他們成功一次,以後就可能再次進犯。」

  「那時朝廷要防守的可就不是一個山海關,而是整個長城沿線。」

  「關內諸城,也需要像寧遠、錦州那樣,處處設兵防禦。」

  想到這裡面的危險,還有寧錦防線的花費,群臣也明白了皇帝為何對此如此重視。

  這讓他們對這場戰事更加注重起來。

  樞密同知袁可立,這時又詢問長城督師朱燮元道:

  「長城沿線的營兵制改革進展如何?」

  「現在完成了沒有?」

  「有多少兵力堪戰?」

  這是年初就安排的任務,在順天府衛所改制的同時,把順天府境內的兵馬徹底改成營兵制。挑選出可戰之兵,負責長城防禦。

  朱燮元對於此事極為上心,因為他在上任後,就知道皇帝把他從西南調過來的目的,是為了守住長城。

  他為此花費了極大心力,把之前成都守城時的有效經驗,在長城推行下去。

  對於不聽話的將領,則是在營兵制改革時,把他們調任到衛所改成的守備區。

  如今已初步有了成效,長城沿線的兵力,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按照樞密院的編制,長城沿線兵力,被整編為第二方面軍。編號僅次於京營禁軍整編的第一方面軍,還要在遼東整編的第三方面軍之前。

  下屬兵馬從山海關由東向西,被整編為六個師。由21到26,對應原本的薊鎮東協、薊鎮中協、薊鎮西協、昌平鎮、宣府鎮、大同鎮。

  其中第21師,就是原本的薊鎮東協,負責山海、石門、燕河、建昌四路。

  山海關因為歸屬遼東方面軍,被編為第31師。所以第21師負責的,只有石門、燕河、建昌三路。

  第21師的西面,是第22師防區,負責原本薊鎮中協下屬的太平、喜峰、松棚、馬蘭四路。

  更往西的第23師,負責原本薊鎮西協下屬的牆子、曹家、古北、石塘四路。

  這三個師原本是薊鎮下屬的協守副總兵負責,如今被提升為師將總兵負責。

  每個師下面,有四到五個旅。其中一個直屬旅,負責機動支援。


  原本的每個路改編為一個旅,下屬根據需要守衛的關隘設二到四個營,每個營負責一個關隘防禦。    更往下的大隊、中隊、小隊改革現在大多還沒進行,負責守衛長城的仍是原本那些兵力。

  但是卻消除了主兵、客兵之分,把所有兵力都置於旅的指揮下。然後再根據戰力確定正兵、輔兵,以及甲等營、乙等營,享受不同待遇。

  原本十一路、現在十一旅的負責人,也由參將、游擊,提升為了旅將。

  不合格的自然被調換,改為在衛所改成的守備區任職。

  有功敢戰的將領被升了職位,朱燮元帶來的西南有功將士、之前在遼東立功的將領、還有參加武道大會的軍中勇士,在這次整編中紛紛被升了職。

  單是這個改動,就讓長城沿線變得井井有條,各地守將再無推諉塞責的餘地。

  朱燮元面對袁可立的詢問,此時就回答道:

  「薊鎮原有主兵80726名,客兵64954名,雜兵2548名。如今經過整編後,分屬21、22、23師,每個師都有四到五萬人。」

  「昌平鎮原有主兵17860名,客兵15990名,雜兵568名。在整編為24師、並加入西南將士後,有將近四萬兵力。」

  「宣府鎮、大同鎮在順天府之外,尚未完成營兵制改革,仍是原有的九萬多和八萬多兵力。」

  「另有秦良玉將軍的白杆兵九千人,如今駐紮在密雲。」

  這是朱由檢又從石砫土司調來的,他對很久沒有經歷戰事的薊鎮不放心,讓秦良玉多調來些兵力。

  秦良玉和石砫馬家也想得到新皇帝看重,並且想要把土司世職轉為爵位,自然是一拍即合,把石砫精兵調了過來。

  他們如今就駐紮在密雲,作為長城督師的直屬兵力。

  並且秦良玉還有一個兼職,那就是23師師將,整訓原本的薊鎮西協。

  22師師將,是原本的薊鎮總兵麻登雲,仍舊負責防守任務最重的薊鎮中協。

  21師師將,則是王之臣推薦的杜文煥。這個人是杜松的侄子,朱由檢登極時還是山海關守將,後來告病離職,返回延安衛老家去了。

  他可能盯上了延綏總兵的位子,但是朱由檢因為他兒子杜弘域擔任寧夏總兵,安排了尤世威擔任延綏總兵。

  杜文煥在家裡歇了一年,又通過負責永平一帶防禦的老上司王之臣,趁著薊鎮整編起復為21師師將,仍舊是總兵一級。

  至於24師師將,則是由昌平鎮總兵許成名擔任。他是西南有功將領,和朱燮元、秦良玉一起調過來的。

  25師師將,是宣府鎮總兵黑雲龍。

  26師師將,是大同鎮總兵楊茂春。

  兩人還有個上級,以前是長城提督滿桂,現在是署理提督的朱梅。

  這就是長城沿線的主要兵力和將領,單從紙面上來說,稱得上兵力雄厚——

  三十六七萬的大軍,完全不用擔心建虜那五萬人。

  但是朱由檢卻知道,這些都是不作數的。否則遼東那十一萬兵力,早就把建虜平定了。

  尤其是久未經歷戰事的薊鎮,最讓他心裡不放心。即使更換了將領,打仗還得靠士兵來。


  再加上這些兵力大多是在長城關隘固定防禦,能機動的很少,朱由檢想著自己讓盧象升練的鄉勇,下令道:

  「保定巡撫盧象升練的鄉勇,是為了作為守衛長城的後備兵力。」

  「如今既然長城有可能被進犯,那就以演習名義讓盧象升率這支兵馬過來。」

  「如果表現得好,授予27師番號,納入長城方面軍。」

  以在京西舉行演習的名義,調天雄軍入衛。

  同時下令給保定總兵曹鳴雷、山西總兵張鴻功、山東總兵楊國棟,讓他們集合兵馬,隨時準備入衛。

  至於更遠的那就不驚動了,真的發生戰事,他們也沒時間趕過來。

  可以說,朱由檢雖然沒有宣布戒嚴,實際卻差不多。這些地方的兵力,都進入二級戰備,隨時能夠出擊。

  這讓群臣更加感受到大凌河防線的重要性,必須在那裡多修幾個堡壘,讓建虜無法繞道草原破關。

  不然建虜隨便一個調動,就能讓大明京城震動,整個北方的兵力,都要隨著它轉。

  長城督師朱燮元,此時又提議道:

  「臣以為長城提督不當專設一個,應該東西皆設。」

  「西路長城提督負責宣大,東路長城提督負責原本的薊鎮三協和昌平鎮。」

  「滿桂將軍率領的草原聯軍也不應當解散,應該讓他們來哈喇慎,防範建虜繞道草原。」

  這是又一支可動的兵馬,朱由檢聽到後點頭頷許:

  「讓滿桂率軍到承德來,朕要遣使犒賞他們。」

  「這次能救出順禮王,他們都立了功,大明不會苛待為大明效力的人。」

  「他們損失的武器,朝廷都會賜下去。」

  對科爾沁之戰做出了定性,確定滿桂等人有功,都屬於有功之臣。

  至於戰敗的責任,當然是林丹汗承擔,除了他這個領頭的之外,大家都有功績。

  然後對朱燮元提出的東西兩路提督,朱由檢道:

  「朱梅署理的長城提督,改稱宣大提督,仍舊屬於長城方面軍。」

  「滿桂回來後仍任長城提督,駐紮密雲一帶。」

  「以後讓他多和草原上的部落會盟,防範建虜潛越。」

  原本撤銷的宣大總督,在宣大提督和宣大護軍使設置後,已經實際恢復。

  但是上面仍有長城督師,屬於長城方面軍。

  這麼龐大的兵力歸於一個人麾下,按理說是沒有皇帝能放心的。長城督師這個臨時職務,也應該要撤銷。

  但是在信鴿和臂板通信系統建立後,長城督師朱燮元,實際主要在京城工作。他要去了前線,接收消息反而不方便。

  所以朱由檢實際把長城方面軍視作京營的擴展,在京營禁軍不方便調動的情況下,以後朝廷主要調動的,就是這支兵力。

  也因此它得到了第二方面軍番號,僅在京營之下。

  將來長城督師會像京營總督一樣,轉為常設職位。

  北直隸境內的兵備道和守備區,也會由邊防部直管。

  可以說,長城督師、或者說長城總督,其實是邊防軍提督、或者說陸軍提督的替代品——

  陸軍總司令掌管三四十萬兵力,其實還少了些。(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