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印度尼西亞古代史> 第三節克爾塔納加臘的政績

第三節克爾塔納加臘的政績

2024-08-24 20:31:48 作者: 王任叔
  納臘辛加穆里繼毗濕奴瓦爾達納而逝世,這就結束了辛加沙里王國的兄弟共治的局面。在1254年已立為王太子並且也參與一部分政務以資訓練的克爾塔納加臘,就從1268年開始獨立地執政了。他的統治直到1293年結束。這是印度尼西亞歷史的重要時期。它不僅為後來的麻喏巴歇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為散居於印度尼西亞群島上各個部族向統一的印度尼西亞民族發展的這個歷史要求提供了一些前提條件。

  克爾塔納加臘在他的統治中表現為一個偉大的封建階級政治家。從各種資料來看,他的主要的政績有這樣的三個方面:

  第一,對爪哇境內的一些屬國加強了直接統治的權力。第二,在接受印度文化同發展古代印度尼西亞本上文化基礎上創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第三,採取向爪哇島以外的擴張政策,為麻喏巴歇封建大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作為這一切政策出發點的是印度尼西亞的封建社會已進入於成熟階段,是封建主義本身發展所要求的。

  首先應該指出:爪哇的封建社會是建立在農村公社土地公有的基礎之上的,保持了完全自給自足的生產形態。這便同城市的;商品經濟形成尖銳的矛盾。相反,有利於部落形式聯合起來的國家,則長期停滯在「小國寡民」這種諸侯割據的狀態里。在諫義里時代,諫義里王國僅在中、東爪哇就有八、九十個屬國,即所謂「阿克伍」(藩侯)的統治區。這樣,作為政治中心的王國政府的基礎是不鞏固的。因之,王國必須加強對爪哇境內的屬地或屬國的直接統治權力。

  同時,儘管爪哇的封建社會的基礎是土地公有的農村公社,但在城市中的手工業卻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這也形成了城市和農村的對立。城市的商品經濟也突破了農村公社部分生產關係,例如除山林共有地、獵場得由公社成員私人利用外,公社成員的家族居屋附近有了私人所有的庭園,不僅足以種植副食品作物,還可以種植椰子、胡椒或其他經濟作物,為小農的某些生產品投入市場需要提供了一些條件。

  這樣,就需要有比較廣闊的國內市場和一定範圍的國際市場.這樣,就需要在政治上對封建割據的分藩制度加以控制和削弱,使之逐漸向統一的封建王國前進。

  從當時的國際條件來說,對辛加沙里王朝的發展也非常有利。首先是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由於十一世紀中葉的注輦的入侵已經大大削弱了,儘管在1225年前後(根據中國《諸藩志》的說法,據《錫蘭大史》則在1255年。)曾一度中興還曾侵略錫蘭(即斯里蘭卡),使之成為屬國(實際上可能僅僅占領了一、二個港口城市)。但到1264年或1265年前後,南印度的注輦王國已經衰弱,代之而興的是般茶王國。就在這一時期,據印度碑銘所載,般茶(Pandya)王閣吒跋摩侵取了注輦、錫蘭,並擄去了闊婆迦王(又一碑銘稱迦茶羅王)即三佛齊王。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和十三世紀中葉以前,三佛齊常常同南印度各國和錫蘭處在長期爭奪海上霸權之中,這引起了三佛齊帝國內部的分裂。正也是在這一時期,世界歷史上起了一個震動世界的變化,蒙古人形成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1206年蒙古的封建主召開了代表大會,把所有蒙古部落統一為一個國家,選出了自己的可汗一—成吉思汗。它最初征服了西伯利亞南部的部落,之後向中國北部推進,反對女真人的金國。1215年占領了中國的北京和一部分金國的土地。以後又向中亞細亞進軍,不斷擴大占領地。在中亞細亞、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蘇聯的伏爾加草原等地,建立了察哈台國、旭烈兀國和金帳汗國。到了1263年,又向中國南方各省入侵,最後滅亡了南宋王朝。這一國際形勢,威脅了印度的北方,削弱印度南方各國的海上活動,尤其是削弱了八世紀以來一直增強著的阿拉伯商人從海路經三佛齊向中國的商業活動。在十三世紀初葉,偏安於杭州的南宋王朝儘管對南海各國還有活躍的通商關係,但到元蒙再次入侵時候也日趨衰落了。這一切都提供了辛加沙里王朝有在南海各國範圍以內發展商業和貿易的可能性。克爾塔納加臘的對外擴張政策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得以實現的。

  從《爪哇諸王志》和碑銘記述來看,克爾塔納加臘時期的官制一般還是一仍舊慣的。但出現了次要的改變。第一是「帕提」代替落佶連·馬帕提(Rakryan Mapatih),成為首相或宰相。其次是落估連·德蒙(Rakryan Demung).之後,才是坎努魯漢(Kanuruhan),這兩者或者相當於中國左右丞相三者合起來是中央政府最高官階。據稱克爾塔納加臘的第一個首相是克博·阿勒馬(Kebo Arema),尊號為臘加納塔(Ragana-tha)。《爪哇諸王志》是把他描寫為一個好首相的。他經常規勸圍王要更多注意王國的政事,不要太多沉湎於語言學和宗教等義書的研究,以及椰酒和飲食等嗜好,致使國王對他感到厭煩。但他沒有罷黜一個功臣的理由,就把他調任為杜馬板的最高法官。而另外提升克博·登加·幡旗·阿臘加尼(Kcbo Tengah ranji Aragani)為首相。據稱這位首相是一個迎合國王意旨,只知進奉美食,共喝椰酒過日的壞首相。看來前者的政治理想是在於保持王國的舊統,而後者是同國王的政治理想有更多相同之處。《爪哇諸王志》指出,後者就是同意國王對外擴張政策的,並且伴送派到蘇門答臘去的王國遠征軍,直到杜板,以致王國內部空虛,王國因此而遭滅亡,是件最壞最壞的行動。這就證明《爪哇諸王志》的作者和對國王對外政策也不置一讚詞的《爪哇史頌》的作者一樣,並不理解當時印度尼西亞的歷史要求的客觀意義,都是為「小國寡民」的那種部落封建主義的舊思想所束縛的。

  從各種徵象看來,在克爾塔納加臘時代對以幡旗為標誌、部族為中心的藩屬的勢力,再一次予以削弱。本來,在毗濕奴瓦爾達納時已經將在布蘭塔斯河三角洲的泗水河旁的馬希比屬國予以征服而使之成為直轄領地。在對幡旗·帕提帕提的處理上,一方面為報答他對國王的庇護而提升為聖教國的首領;但另一方面,作為幡旗,作為一個部落聯盟式的旗盟大首領的地位,事實上反而予以削弱了。現在,為克爾塔納加臘所提升的首相剋博·登加·幡旗·阿臘加尼卻正也是一個部落、一個旗盟的首長。這正也是企圖加強中央政府對藩屬控制的一種措施。他還用聯姻的辦法來羈縻王族的後裔和屬國的藩侯。據稱,克爾塔納加臘沒有男孩,但有四個如畫一段的女兒,其中…個嫁給了納臘辛加穆里的孫子拉登·威查亞,而另一個則嫁給答哈,(即諫義里一一部分)或葛郎的藩侯查亞卡旺的几子阿爾達臘查(Ardharaja),並且提升他擔任王國一部分軍隊的指揮。這同樣也是企圖加強中央權力並藉此來控制藩國的。但有些不服王命的藩國,克爾塔約加臘也不借用武力予以消滅。他在1270年消滅了巴亞或賈亞臘查藩侯。在1580年又消滅了馬希夏·朗卡藩侯。這兩個藩國,在今日的哪些地方,無法稽考。但馬希夏是諫義里時代「幡旗」制度中水牛部族首領的尊稱,大概是在爪哇境內的兩個小國。此外,他似乎也了解到統一爪哇事業中征服和加強西爪哇的新拖(即巽他)和馬都拉島的重要意義。《爪哇史頌》曾提到新拖國已向國王致敬,表示臣服。而對馬都拉,克爾潛納加臘則作了重要的措置。據《爪哇諸王志》說,有個在囊卡(Nangka)部落頭人的底下人,叫做班涅·威德(Banyak Wide)的,看來是一個下層階級人物。克爾塔納加臘把他提升到貴族行列,賜名為阿爾亞·威臘臘查(Arya Wiraraja)。「阿爾亞」這個稱號,往往同親王(Pan-geran)聯在一起,表明這個人已進入於國家的最高階層。克爾塔納加臘把他派到馬都拉的雙門納(Sumenep)地方擔任太守,可是義把他的兒子留下來在國家軍隊中服務,實際上等於「人質」。這樣,他就把爪噸島的西面和東面的兩個門戶或重要戰略據點也加強了。

  在加強國內統一措施的同時,克爾塔納加臘還從事於文化事業的建設和對外擴張。據稱,克爾塔納加臘是個極為複雜的人物。個人的趣味是向各方面發展的:有濃厚的科學的和哲學的傾向,埋頭於語言學和宗教文書的研究。精通佛教的密宗。他自己還著有《萬物起源字宙開闢論》一書,是個狂熱的佛教信徒。他為僧侶們建立許多精含,給予人民許多布施,自己敬奉耆那佛,即禪定佛。於是人們常常提出疑問:這種無為空寂的修練和作為一個統治者君王的活動之問的矛盾又如何解決呢?其實,克爾塔納加臘提侶佛教的密宗正是提高統治階級對人民的麻醉作用。佛教的密宗也稱為真言宗,自謂在修練中能獲得通神力,持誦咒言、服藥就能從一種業力而成就通神的力量,即通向神境的力量。《俱舍論》第二十七卷說:「神境五;修、生、咒、藥、業、成故。」這樣,克爾塔納加臘正好把古代印度尼西亞社會在巨石文化中所表現的石祭壇上祭禱天神,並由巫覘作法以通天神的古代部落首長的原始信仰,同佛教的密宗結合起來,使自己處於能持咒作法、預言未來、除魔降福的天神的地位,以鞏固農奴主和他自己作為:農奴主首班的階級地位。

  在他對外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派遠征軍到蘇門答臘去。

  這一次遠征從1275年開始,持續了21年之久。這一次遠征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打敗當時還保持一定力量的三佛齊王國,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爪哇過去擴張和發展的方向,即不僅僅是向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東部擴張和發展,而且也向西部群島擴張和發展了。大概在他向西擴張過程中獲得了相當的收穫,於是又在1284年同巴厘發生了淺爭,巴厘王被俘虜了來。雖然如此,巴厘還並未完會被征服。巴厘自從艾爾朗加幼弟執政時候起,已經完全獨立了。爪哇勢力不再能保持了。在克爾塔納加臘王時期並未解決這個獨立狀態,直到十四世紀初才完全征服。據《爪哇史頌》載稱,終克爾塔納加臘一生在爪哇島外占領了4個戰略地區。其一是在馬來半島東海岸的彭亨。其二是在蘇門答臘南部的末羅游,即今日的占碑和米南加保地區。其三是加里曼丹的西南部巴庫拉普臘(Ba-kulapura),也就是丹戎武羅,今日的坤句區域。其四是在西蘭島的南端科隆島。《爪哇史頌》是把彭亨來代表全馬來半島,把術羅游來代表全蘇門答臘島,把巴庫拉普臘來代表全加里曼丹島,而把科隆來代表東南群島的。但事實上,當時可能只占領了這4個重要戰略據點,以同爪哇的新拖和馬都拉相連結,而在麻喏巴歇時代才開始擴大到全領域的。

  克爾塔納加臘對當時在中國興起的蒙古人勢力是懷著警戒的心情的。1264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已正式宣布登皇位,國號日元。他開始注意到南海以及印度沿海諸國。他曾幾次通知當時越國入朝,自1278年起,又復命令占婆入朝。到了1281年,元朝還將占婆立做行省,以資鎮壓,這遭到占婆王的拒絕而引起了戰爭。這些行動不能不引起克爾塔納加臘極大的注意。同時,在1289年,元朝也派使節鹽琪赴爪哇,要克爾塔納加臘入朝,表示臣服於元蒙帝國。這不能不損傷當時一切方面正向民族化發展的辛加沙里國王的民族自尊感。克爾塔納加臘最初一直拖延談判;之後,索性在孟琪這個使節的臉上刻了花,把他驅逐出境了。他藉此來污辱這個元蒙帝國。不少歷史家認為克爾塔納加臘這一行動未免輕率,致引起1292年元蒙的入侵,但元蒙的統治的特點是以不斷擴大領土來滿足其掠奪欲望的。即使沒有黥面的事,元蒙也未必不用兵於爪哇的,正和它幾次入侵日本一樣,只有以失敗告終,才能停止它的侵略。克爾塔納加臘朱必不警覺到元蒙將會入侵,所以他特地同占恣國王締結了政治聯姻,把自己的女兒塔帕西(Ta-pasi)嫁給占婆國王因陀羅六世之子阿梨紀特(Harijit)作妃子。就是這個阿梨紀特也是在占婆國內主張對元蒙帝國「負固不服」(《元史》)的人。這也可以看出克爾塔納加臘是一個極有政治策略的封建階級政治活動家。他的一切措施是反映了當時爪哇的封建社會的上升階段的歷史要求的。

  在這一歷史要求前面,又遇到三佛齊帝國的崩落和分裂。我們在此應當首先來考察一下當時印度尼西亞群島西部的情況,再進而論述克爾塔納加臘——辛加沙里王朝的滅亡。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