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印度尼西亞古代史> 第五節辛加沙里的滅亡

第五節辛加沙里的滅亡

2024-08-24 20:31:55 作者: 王任叔
  克爾塔納加臘的擴張政策,本質上是印度尼西亞的歷史運動的要求的反映,但不能為當時抱著小國寡民的民間作者所理解。同樣,辛加沙里的滅亡,主要是由於封建藩國對王室中央政權的反叛,也是小國寡民的分薄制度和中央集權的統一制度的矛盾的爆發。克爾塔納加臘無疑是採取中央集權的一統制度的政策的,但由於印度尼西亞社會直到這時候還是建築在土地村社公有的基礎之上,小西寡民的分藩封建制是根深奢固的。克爾塔納加措的一統政策就在他對外用兵中遭到重大的失敗了。

  克爾塔納加臘在實行他王國一統政策中,採用三種辦法:第一是武力征服。第二是同封建藩侯聯姻通好,象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當時在諫義里擁有葛朗葛朗領地的藩侯查亞卡旺的兒子阿爾達臘查,並把他收到王國軍隊中服役。第三是起用平民出身的班涅·威德,賜以貴族尊號,收買民心,並且派到馬都拉作為太守,坐鎮王國要地。這一切都表明克爾塔納加臘為的要加強王國的統一或一統。但這些措施的本質意義不為《爪哇諸王志》的作者所理解,對克爾塔納加臘的國內政策也給予種種的菲難。可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指出:興師動眾,開疆拓土的封建帝王,決不是為人民利益著想的,而是為封建主階級利益著想的,因而加以非難也是自然的事。

  據《爪哇諸王志》稱:克爾塔納加臘竟作出了一件對自己對因家帶來了滅亡結果的以事。當時在他的宮廷里大官阿爾亞·威臘臘查(即班涅·威德),是答哈的葛朗葛朗領地的藩侯查亞卡旺的好期友。他們一起企圖對克爾塔納加臘發動一次宮廷政變。據說,這個陰謀終於被泄露了,但國王並不余掉這個不忠實的臣屬,相反,還放他出走,仍任駐在雙門納的馬都拉的太守。在國王也許是一種流放的處分,但阿爾亞·威臘臘查到了馬都拉幾乎獲得了獨立的地位,更可以自由活動以施展他的陰謀了。他同諫義里的藩侯(即葛朗主)查亞卡旺經常派使者通書信聯絡。另一方面,克爾塔納加臘對查亞卡旺也不加任何處理。克爾塔納加臘總以為查亞卡旺既是自己的兒女姻家,又有他的兒子在宮廷服務,是不會有僕麼不忠實的行動的。相反,查亞卡旺卻利用國王的信任,努力麻痹他的警戒心,表示十分忠誠,用來刺探宮廷內的消息。他並且把這些消息報告給他的朋友阿爾亞·威臘臘查。

  而國王當時又疏於政事,專心於他佛學等的研究,並且厭煩首相臘加納塔的不斷諍諫,撤換了這個首相,使之擔任杜馬板的大法官,另外挑選一個專門奉承國王意旨、贊同國王擴張政策的阿臘加尼。阿臘加尼是被稱為「克博·登加·幡旗」的。從這「幡旗」的稱號看來可能也是一個藩國的諸侯之一,提升他為首相,明升暗削,未必不是國王限制藩侯力量,加強中央集權措施之一。

  可是當克爾塔納加臘派出了去蘇門答臘的遠征軍,並且把元蒙派來的使節孟琪黥了面放回去以後,威臘臘查認為是有機可乘了。到了1292年,他認為除掉克爾塔納加臘,擁立查亞卡旺的時機已經成熟。必須指出,這是一個擁護藩侯來代替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的計劃。一個平民出身的威臘臘查,正也有小國寡民的部落主義思想,而當他自己處於一個太守地位,等於一個藩侯的時候,這種思想也很容易發展滋長了。而查亞卡旺又是諫義里王國的後裔,分封於葛朗葛朗領地,又有一定封建世家傳統,擁護他是易於成功的。據《爪哇諸王志》記載,就在1292年他致書給諫義里的葛朗葛朗領地上的藩侯查亞卡旺說:「謹表者,殿下狩獵舊日原野之計,今應決行矣。今日為大好時機,鱷魚、虎豹、毒蛇、水牛以及一切荊棘,不再存在(指爪哇軍隊派住蘇門答臘)。唯留一頭猛虎,然已無齒矣(指克爾塔納加臘)。」

  《爪哇諸王志》記載,查亞卡旺依從了這個勸告,預料敵入已無能為力,1292年5月,他準備了軍旅,分精兵與弩兵為二部。先遣弩劣之師沿北方大道,旗鼓堂堂,向克爾塔納加臘的首都辛加沙里進發,所到之處,恣意劫掠。舉國上下,傳來查亞卡旺叛亂和進兵國境的消息,皆大恐慌。但據說,消息傳到國王那裡,克爾塔納加臘還傾飲椰酒如故,不信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他並且坦然放言:「查亞卡旺不會叛我,他日常同我保持著親密友誼。」因之,竟不採取任何防禦手段。及至日擊同答哈軍衝突負傷歸來的士卒,國王始頓然醒悟。乃下命令給他的駙馬將軍拉登·威查亞及另一駙馬答哈的阿爾達臘查,統率留駐於辛加沙里王城的士卒,迎擊答哈軍隊。國王作了這樣安排之後,依然傾身於椰酒桌上,無所用心。查亞卡旺的預計得逞了。他乃促其精銳部隊,街枚急進,撤掉旗鼓,從無備的南方大道,直撲辛加沙星,出共不意地襲擊了這個都城的中央宮殿。而這時國王還和首相含杯交談呢。一擊之下,宮城攻破,兩人都被刎首。

  不少歷史家不信《爪哇諸王志》這段描述,認為以克爾塔納加臘的政績而論,決不至昏庸如此。他們企圖從克爾塔納加臘的性格方面來解釋辛加沙里滅亡的悲劇。克爾塔納加臘是一個有廣泛的知識的國王,愛好研究各種哲學,相信佛教的密宗,並自稱為「濕婆佛陀」。他又常常作內修工夫,信奉耆那佛陀即所謂禪定佛。並著有《萬物起源宇宙開闢論》(是以御用學者名義著作的)。從他遺留下來的存在泗水的一個塑像來看,作一僦侶跌坐狀,極為單純、樸素。人概是個真誠漫沉於佛教密宗的思想里,並且相信自己持咒作法的力量,也許當查亞卡旺兵臨國境的時候,國王正在作什麼一種宗教祭禮:以資祛退敵人。因為據說國王是死在濕婆佛陀的聖殿裡的人。只是南方戰線失敗,城內空虛,在突然襲擊之下就此授首吧了。

  但不論上述描述和解釋如何,而克爾塔納加臘的悲劇是由於分藩封建制和中央集權封建制矛盾的爆發,這一點大概可以肯定。

  正因為有這一種慘痛的歷史教訓,到了麻喏巴歇的卡查馬達首相執政時期,加強對地方政治的控制,正是他努力的政治措施之一。

  據布塔克碑銘的記載,威查亞率領的軍隊從杜馬板向北開去的時候,查亞卡旺的軍隊已經到達查順翁卡爾了。這樣,國王軍隊就在克東帕魯克地方,同諫義里軍隊發生了遭遇戰。國王的軍隊擊敗了敵人。敵人就向西北逃去。威查亞軍隊向冷布推進。但在那裡並沒有敵軍,因之,又從冷布向巴唐一直推進。於是又碰到敵軍,可是敵軍卻沒有抵抗,自行退卻了。威查亞乃穿過巴唐到達卡普隆甘,在那裡又同敵軍遭遇,在卡普隆甘的西面同敵軍展開了激戰。敵軍被擊敗了,狼狽逃去,而威查亞的王軍也受到很大的損失。威查亞軍隊又向前活動,到了臘布特扎臘。不久之後,敵軍又向西邊靠近過來。威查亞乃同所有子弟兵都投入戰鬥。敵人受到很大損失後又復逃去了。看來他們這樣打打逃逃,是為了拖延時間的。這樣,在東面哈涅魯克地方忽然出現了敵人的紅白色旗子。這時候,阿爾達臘查、這個同威查亞共同率軍作戰的副將,查亞卡旺的兒子,從戰鬥中自行撤退,抱著卑鄙的目的逃到卡普隆甘。因此,威查亞的軍隊就給拉垮了。但是威查亞是忠誠地為克爾塔納加臘國王陛下而戰鬥的,他還守住臘布特扎臘。接著,又向河的北面潘瓦坦納帕惹的北面前進。這時候,威查亞手下還留下600名兵士。第二天佛曉,敵軍追擊前來,與威查亞的軍隊相遇,而敵軍又自行退卻。在這種進進退退、打打跑跑的蘑菇戰術中,威查亞的軍隊日趨於被動,也日益減少了。有些人自行逃亡,離開了他。如果長此下去,勢必只留下威查亞自己一個人了威查亞乃同留下來的屬下商議他想去特隆(Trung)同那裡的阿克伍(藩侯)商議。那裡的藩侯落佶連伍魯阿臘查是.克爾塔納加臘國王提拔起來但任這藩侯職務的,也許能夠糾集特隆以東和東南的人眾幫功他作戰。全體的人都同意威查亞這個想法。但又恐碰到許多敵人追蹤,威查亞便乘夜間穿過庫拉萬前去。而在庫拉萬偏偏又遭遇敵人。他為敵入所追擊,於是轉向北方,希望可能到達肯邦希里,可是就在肯邦希里,又碰上了追蹤的敵人。他和他的同伴盡力奔馳,並且一同游過大河,等到他們游到北面岸上,許多人已為水淹死。不及渡河的則死於敵人長槍之下。這樣,在威查亞身邊只留下14個人了。這時,天正拂曉,他們都陷於飢餓、疲勞和憂傷境地里。他們幾乎絕望了。前面又是庫達杜(Kudadu)村,他們不知道將怎樣渡過這不幸的災難。正好這時候,來了個庫達杜村村長。村長馬上把他們迎接進村里,並且表示衷心歡迎他。為了表示這分忠心,獻上了飲食款待他們,並且設法把他們躲藏起來。這庫達杜村長還為威查亞定計設謀,要在追敵未至之時循一小路趕赴南旺,如果威查亞願意的話,還可以從南旺逃到馬都拉去。……(布塔克碑銘到此便敘述已成為國王的威查亞給予庫達杜村長的感謝。)

  在《爪哇諸王志》里所敘述的,大致相同。但它指出:威查亞統率辛加沙里軍隊擊破了北方襲來的敵軍,等到要轉向南方的時候,查亞卡旺的兒子阿爾達臘查卻率領著部分士卒叛去了。但威查亞還勇敢作戰,使敵軍不斷蒙受損失。他還奪回他的妻子,克爾塔納加臘的公主,本來還想救出和她相失的一位姊妹,但由於敵人占優勢,未遂所願。當時他手下只有600人了,而在戰鬥中降敵的日益增多。當他渡涉大河時,人員又多數溺死,最後只留下守護威查亞夫婦的12個從人了。他雖幾經突擊阻敵,但失敗之勢已難避免。這個「如曠野之雉一般」的威查亞,只好同素臘、朗卡·拉韋、威臘臘查的兒子南比、卡查帕貢、帕當、當迪等人一起,輪流背負公主,向北方逃去。在這樣窮迫的時候,大家商議逃往何處?威臘臘查的兒子南比提議投奔馬都拉他父親那裡。因為他們並不知道煽動查亞卡旺叛亂的正是這個馬都拉太守。南比肯定地認為:他父親受到威查亞的父王(即克爾塔納加臘)很大恩典,是會接受威查亞的。但威查亞卻抱著懷疑的態度說:「雖然你的父親會同情我,但是萬一不然的話,那就很不好了。」但他們一時也想不出別的辦法,結果還是同意了這個提議,向更北方面潛行而去。

  查亞卡旺追索得更為急迫,嚴禁人們收留威查亞等住宿。飢餓、疲乏而又陷於絕望之境的這群亡命者,到達了庫達杜村的時候,竟意外得到那裡村長的款待,供他們飲食,隱蔽他們,然後引導他們航渡到馬都拉海岸的一個三角洲。

  當他們到了馬都拉的太守駐地雙門納附近的水田時已經日暮了。他們就在那裡露宿下來,忠實的索臘則挺身於堤防上為之警戒。次日威查亞先派一人到威臘臘查的戶外廣場上探聽動靜。使者去後回來報告:太守正在戶外接見人們。於是威查亞也到那廣場去,看他將受到如何待遇。威臘臘查認出了威查亞,面露驚愕之色,立即進入屋內。威查亞這對很悔恨來投奔馬都拉,正要回頭走。但威臘臘查卻伴同他的夫人和一家人,同出戶外,捧呈準備獻給威查亞的「蔞葉」盒,追蹤上來。這時,朗卡·拉韋阻止了公子造返。因為捧呈「蔞葉」,就是表示敬禮。這時威查亞才停下來接受威臘臘查的送獻。

  威臘臘查把他們一行人招待到自己居室內去,並且以自己的寢室作為威查亞夫妻安臥之所。威查亞向威臘臘查簡略地說明辛加沙里的事變。威臘臘查問他:今後將作如何打算。威查亞只表示希望今後在馬都拉安住下來。威臘臘查則請威查亞寬心等待,另作計議。從此威查亞受到無微不至的熱情接待。威查亞久而久之,乃與威臘臘查約定:他日得志,他將爪哇一分為二,以資酬答。威臘臘查唯唯否否,只說道:現在唯一的事是如何取得王冠。

  終於威臘臘查向威查亞設計出一套如何征服查亞卡旺的必要對策。根據他的建議:威查亞必須先向新王投誠,藉此了解新王手下人物,窺測對國王忠順與否。為了便於探測,可以請求允許居住於那個特里克(Trik)的荒野之上,以資墾植。他將派馬都拉入在那裡建立村落。威臘臘查答應儘量提供馬都拉人力,但威查亞必須不忘結好於答哈諫義里。如果他精確地知道在答哈士兵中有了自己廣泛的影響,那就是收復國土的時機到了。而他,威臘臘查則可以為威查亞向查亞卡旺疏通和斡旋。

  事實上,威臘臘查也派了使節去答哈,為威查亞乞命,並求仕途。這一請求競如所預期地做到了。回報說:「年青的威查亞能向朕降服,那是最好不過的了。」這樣,威查亞和他的從者及一些馬都拉人也就返回到爪哇。

  答哈的查亞卡旺對威查亞不加懷疑地錄用了。而威查亞也精勵於自己的職務,藉以取得信任。在過了一些日子之後,他又通過威臘臘查向查亞卡旺請求開拓荒野,也得到了允許。據傳說:

  在威查亞及其屬下在特立克開闢荒野時,一個馬都拉人採集了一顆「摩廚」果來吃,但那果子味道是苦的,就把果子扔了。因之,威查亞把這裡建立起來的部落,命名為麻喏巴欣(Majapahit)即「苦摩廚」之意。等到那理的定住者日益加多的時候,威查亞又獲准常駐於這個地方。威查亞從此認為自己已有復國的根據地,是揭下自己的假面具的時候了。威查亞致書於馬都拉的太守,勸他同自己一同起兵征討查亞卡旺。但據《爪哇諸王志》說,這個富於謀略的援助者,不同意草率起事。並且說:「請不要急躁,我還有…個方案呢。我和韃靼(指元蒙市國)有聯繫。我將告訴他,來此可以搜求許多美麗的公主。現在有一商船到此,我將馬上寄一信給韃靶,並派我的商船一同前去,勸導韃靼出兵爪哇。」並且還說,「等到韃靼軍到,你就可同他們聯合起來,共同撲滅答哈王朝了。」

  據說,威查亞接受這個忠告。等到威脂臘查派出使節和商船去中國後,他白已也將家族同一些堪任戰鬥的馬都拉人及其所需的兵器搬到麻喏巴歇來了。

  《爪哇諸王志》中所謂威臘臘查通謀元蒙帝國是否事實不得而知,在中國方面並無記載。但這一個策略家預見元蒙必將為報復黥面使節之羞而用兵於爪哇,威查亞應乘此機會滅亡答哈而收復故土,則是可以肯定的。而印度尼西亞歷史,正由於辛加沙里的滅亡,元蒙的入侵而出現了一個奄有今日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群島一部分的麻喏巴歇海上大帝國,為今日印度尼西亞民族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怕不是這些陰謀家和復仇主義者所能預料得到的。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