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印度尼西亞古代史> 第五節巴達維亞之戰

第五節巴達維亞之戰

2024-08-29 09:29:49 作者: 王任叔
  1628和1629年,馬塔蘭征討巴達維亞的戰爭,客觀上是一次反殖民主義的鬥爭。不管馬塔蘭的封建主素丹阿貢的主觀意圖如何,戰爭的本身卻是反映了當時爪哇人民反對外來的殖民主義者侵略的要求的。如果從印度尼西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那麼,這一戰爭是十世紀以來的以爪哇為中心的印度尼西亞封建社會轉入於半殖民地封建社會的一次封建王朝的後衛戰。

  已如上述,馬塔蘭的素丹阿貢始終是抱著統一爪哇的理想的。在1624年征服了馬都拉,1626年征服了泗水以後,他不僅已擁有中爪哇和東爪哇的廣大的內陸地帶,以及西爪哇的勃良安部分地區,而且擁有了自井裡汶、直葛、肯達爾、查帕拉、杜板、革兒昔、蘇魯馬益和馬都拉的北海岸的港口城市。這對於他要征服巴達維亞驅逐荷蘭殖民主義者自然是有利的。素丹阿貢曾經幾次向荷蘭東印度公司提議,共同進攻萬丹,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有利於最後消滅巴達維亞。儘管他的出發點是基於封建主擴大自己的階級利益,但客觀上是符合於印度尼西亞人民的反殖民主義要求的。也許因為當時的萬丹是個國際都市,是富庶而又繁榮的,是胡椒這個國際商品盛產的地方,所以素丹阿貢幾次企圖聯合荷蘭攻下萬丹。然而自1627年以來,素丹阿貢已完全改變了策略。他首先要攻下巴達維亞,驅逐荷蘭殖民主義者,然後再統一全爪哇,來達到他的最終目的。

  但進攻巴達維亞不是沒有困難的。當時由中爪哇橫穿內地向西方進軍,這對軍隊來說是一樁極為困難的行動。道路幾乎是不存在的,必須穿過許多荒蕪不毛之地,或沼澤地帶。攜帶很多軍糧作如此艱苦的行軍,這對封建主強制組織的軍隊說來是難於勝任的。而且遠行的時間也有一定的限制。大軍的給養必須等待新稻穀收穫以後,降雨季節,許多地方都是不能涉渡的沼澤地帶。

  在印度尼西亞,一年總分為早季和雨季兩季,一般是5月到10月為旱季,軍事行動只在這一季節中才可以展開;而雨季末期,如果種植及時,新稻穀才可以收上來。所以,每一次行軍總得在6月初出發,而到了10月末,又非得勝利凱旋不可。1628年馬塔蘭軍因為沒攜帶大炮向巴達維亞進軍還可以加速行動,但到達巴達維亞已經是8月25日了。而退軍則直到12月才開始結束,這是因為那一年西南貿易季節風和往年有所不同,特別顯得乾燥,是出於偶然的。

  那麼,全軍是否可以從海上運輸前進呢?這在馬塔蘭也是一個大難題。馬塔蘭擁有的船舶不多,更不用說可以在海上展開戰鬥的艦隊。進攻馬都拉時,它也只能趕造一些小型船隻。進攻蘇魯馬益時,還曾經請求荷蘭予以海上封鎖而沒有達到目的。即使馬塔蘭具有足夠運輸軍隊的船舶,也不能同荷蘭的戰艦相抗衡。它在進攻巴達維亞時有一部分的軍隊是從海上運入的,但這是在藉口運送米糧以表示同荷蘭親善的掩護下進行的。

  所以,馬塔蘭進攻巴達維亞是在這樣極其困難條件下進行的。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當時馬塔蘭人民還是願意幫助封建主這一反對荷蘭殖民主義者的戰爭措施的。從爪哇的整個歷史來看,西爪哇這一地帶始終是同中、東爪哇相隔離的,就是在十四世紀中葉麻喏巴歇王朝的鼎盛時代,也沒有真正統治過西爪哇。素丹阿貢之進攻巴達維亞,確是歷史給他以一項極為艱苦的使命。

  可是由於西爪哇和中、東爪哇的歷史上的間隔,也引起了民族感情中的疏遠,再加上封建主集團的利害不同也往往發生難以調和的矛盾。在索丹阿貢進攻巴達維亞時,曾命令烏庫爾和雙木丹派出4干民兵以援功包圍巴達維亞。烏庫爾和雙木丹是在不久以前併入於馬塔蘭領土的西爪哇勃良安州等地的一部分。這個命令雖然由馬塔蘭任命的當地頭人迪帕提·烏庫爾強制執行了,但當地居民是有不滿情緒的。更為遺憾的是,萬丹當初於恐慌之餘,曾經向軍隊的指揮官提議援助馬塔蘭軍,因為指揮官目光短淺,還抱著民族偏見,予以拒絕,這就使萬丹抱中立的態度。等到形勢對馬塔蘭不利的時候,萬丹索性就遠遠離開馬塔蘭了。在1629年馬塔蘭第二次進攻巴達維亞時,萬丹方面還派了一支軍隊警戒。並里汶的王公,雖然得到素丹阿貢極大的寵遇,但這個小小的藩國的封建主似乎為荷蘭的勢力所嚇倒,為了保存白己一些微末的利益,與其說是援助了他們的最高君主,不如說是倒戈相向.的。他們競把馬塔蘭軍接近而來的消息告訴了荷蘭人。

  西爪哇的居民就是這樣地抱著猜疑和恐怖心理注視著馬塔蘭軍的征戰。特別是那些封建主們各有自己利益和打算,唯恐荷蘭人一被征服後,他們也不得不屈服於馬塔蘭勢力之下。正如一位歷史家所說,他們目光短淺,只見眼前利益;他們忘記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教訓。馬塔蘭遭到失敗,這就使自己的自由也永:遠為勝利的外國人所拘束了。一個民族自由的喪失,其內因總是反動的統治階級的出賣。

  馬塔蘭進攻巴達維亞是經過詳細策劃的。1628年4月13日由直葛的杜孟公的弟弟奇阿依·龍果(Kyai Rongo)率領了14隻:裝米的船舶來到巴達維亞。他奉命要求巴達維亞幫助馬塔蘭進攻萬丹,並請公司派一使節到馬塔蘭去。荷蘭人認為第一項提議可以考慮,而第二項提議則當即拒絕了。因為荷蘭方面在1628年初已洞察到馬塔蘭有進攻巴達維亞的企圖。曾經有一個時候,馬塔蘭是以禁止大米的輸入巴達維亞來作為要挾的。巴達維亞乃從暹羅、緬句等地運入大米,市內食糧還十分充裕,不愁馬塔蘭的大米封鎖。在他們看出馬塔蘭有征討巴達維亞的企圖時,馬上採取防禦措施:禁止在海岸地帶居住的爪哇人航行到巴達維亞來,也不許外國人進來。這樣,巴達維亞幾乎在嚴格的防禦中。現在直葛的米船的突然到來,雖然說是來表示友好,並且帶有馬塔蘭國王的使命,這使荷蘭更有戒心了。


  奇阿依·龍果的交涉,沒有得到什麼結果,但進攻的積極策劃者包勒斯卡本來也並不要求有什麼後果的。他們這次到來多半是來探聽虛實的。包勒斯卡是主張對荷蘭進行討伐最為積極的人,荷蘭使者幾次要去克爾塔,都是他從中阻梗的。他這時向素丹阿貢陳說了進攻的方略,並且說明他預先派了密使,偵察過城塞的地形和都市的防禦。他知道巴達維亞的防禦還不十分完備,有某些薄弱的地方。他計劃一方面在運輸糧食的船上配備精銳的軍隊,當陸軍從-邊攻擊要塞的同時,他們就從海口的正面進行奇襲。

  素丹阿貢就這樣組織成二個方面軍。第一方面軍即由這位包勒斯卡為司令官,併兼任肯達爾太守和海軍提督。第二方面軍由杜孟公蘇臘·阿古爾(Sura Agul)、奇阿依·阿迪帕提·曼杜臘勒查(Kyai Adipati Mandurareja)和迪帕提·烏帕散塔 (Dipati Upasanta)擔任司令和指揮。他們出發的日子要比第一方面軍為早,他們希望在海口奇襲以前能夠把巴達維亞打下來。

  1628年8月22日,第一方面軍偽裝成輸送大米、穀子、椰子、砂糖和黍子的船隻60艘,乘有900名士兵,突然進入港口。這使一般市民發生猜疑。那些在普通停泊場內滿載家畜正要卸貨的船隻反而駛出到柵外去。其後,那些到來的船隻進入了停泊場,藉口要求申請去馬六年的通行證書,留在河口的柵外。荷方從各方探悉,新航來的船隻是攜帶武器的。河口的柵門就此給關上了。城內加強了崗哨。昆下令11艘武裝艦疑駛往新來的船舶和已經卸貨完了的船舶之間,攔斷了交通。而在馬塔蘭方面,為了使進攻有成功希望,在內港的20隻船上的船員就向城塞外的哨兵進行表擊,並且四面向城內突破。有若於爪哇人已侵入城內,把守兵從城牆方面驅逐到陸地上去。但當他們正要越過東南方面的羅比津堡的時候,荷蘭壘起的防禦工事阻止了他們前進。在海口正面的爪哇人,從船上跳入海里正迫近那裡一座防守薄弱的帕勒爾堡;可是到了拂曉,因為增援不足而不得不退卻了。這是8月25日發生的事。

  正是這一天,還有30艘馬塔蘭船舶到來。聽到攻擊失敗,它們馬上駛到馬倫達河口去。這是一條在丹戎不碌和巴達維亞間的小河。28日及27日,包勒斯卡親自率領的陸軍旗鼓堂堂地到來。可是他們遲到了兩天,沒有同海口方面的突擊配合上。這支軍隊最初駐紮在市區外的南部。昆為了縮短戰線,守住重點區域,並徹底撤退居民,馬上把那裡的少數住屋燒掉,使之成為廢墟。又為了加強設備最為完善的北部市區的防禦,芝利翁河西岸的住屋,也都給燒掉。這一切都是由於荷方兵員太少,不得不作此背陣一戰。荷蘭人只看到過萬丹人那種出沒無常的不規則的作戰方法,現在看到馬塔蘭竟有如此富於謀略和戰術,不免吃了一大驚。

  馬塔蘭方面試圖在市區的南部穿鑿壕塹,儘可能快地攻下那個荷蘭地亞小堡。這個小堡是在東壤的橋樑的一邊,是設在城內的小防禦工事。但當時荷蘭120名守兵,得到市民的協助,把爪哇人驅逐出去了。馬塔蘭軍乃在離開都市東面槍彈不能到達的雅加達道上的南邊,設立營寨,分作二個陣地,用通行賡和椰子樹、竹子作為障蔽物,藉以遮防炮彈。

  荷蘭人在驅逐了接近南方陣地的爪哇人之後,域內的士氣就昂揚了。當初帶著妻子逃到船上去的市民(包括中國人),不久也回來了。但他們又被迫去做防禦工事。防禦工事的薄弱部分就給修築加強。在城外可以作為爪哇人障蔽物的東西全部被拆除掉。但是爪哇人用木頭、竹子和泥土建築起工事,一步步進逼過來。

  9月12日,昆命令一個部隊突擊,把馬塔蘭軍隊從壕塹中驅逐出去。15日,馬塔蘭人經過久久考慮,決定再向荷蘭地亞小堡發動襲擊。他們首先在城市四面大喊大叫,使荷蘭人集合到城市裡去,用來孤立這個小堡,使之陷於危殆之境。小堡中有20餘名守兵已經被擊斃,小堡幾乎陷落。昆得到情報,就派部隊向那裡突擊,又把爪哇人驅逐出去了,之後又經過幾次的突擊,把爪哇人全部從壕塹里驅逐出去,這自然削弱了馬塔蘭軍的士氣,傷亡日益增加,糧食也日益缺乏。當初約1萬名士兵,據俘虜的報告,已只剩下4,000多人了。大多數馬塔蘭士兵為求得食品,逃到森林中去。馬塔蘭軍一時已不敢再舉行襲擊了。

  荷方從諜報中知道了敵方已陷於斷糧的絕境,乃決定於10月21日襲擊他們的陣營。昆用3,000名士兵突擊最前線。這3,000名士兵中以日本士兵最為勇敢。包勒斯卡和他的兒子在反突擊作戰中勇敢地犧牲了。包勒斯卡雖然也是爪哇的封建主,肯達爾和查帕拉的太守,但他是在印度尼西亞人民反抗荷蘭殖民主義入侵中最堅決的戰士。這時候,第一方面軍中的烏庫爾和雙木丹的民兵,乘馬塔蘭軍混亂之際,逃竄到勃良安山區,在隆彭山上構築堡壘自守。

  荷蘭人乘勢攻擊,還驅逐了西翼馬倫達河地區的馬塔蘭軍,奪獲了30艘船隻,送回巴達維亞。

  正在荷蘭人陶醉於勝利的時侯,意外的危機又襲來了。10月22日,從馬塔蘭派來了5,000名新軍,荷蘭人對此並不知情,他們從東面和西南面包圍了巴達維亞,他們用椰子樹埂塞了道路,有一支擔任掩護的荷蘭人中隊——它是為了強迫中國人和奴隸去砍掉荷蘭地亞小堡附近的樹木和從事於破壞奪得的壕塹而派出去的——看到了這支新來的馬塔蘭軍,他們因勝利而驕傲,沒有得到上級的命令,白行向新來的軍隊突擊。最初,馬塔蘭軍確實被擊退了。但其他馬塔蘭軍聞急來援,使馬塔蘭軍馬上占了上風。在馬塔蘭軍的突擊之下,荷軍陷於極度混亂,丟槍棄甲而逃,馬塔蘭軍跟蹤追擊。據昆記載,當時城中及市內沒有一個健全的士兵,赤痢正猖獗,一支派到馬倫達的軍隊還沒有回來,如果當時敵人乘勢大舉侵入,巴達維亞是不免於陷落的。可惜得很,馬塔蘭追擊部隊到了城牆那裡,鹵獲了200支槍枝和小銃,也就停止追擊,拿了鹵獲品回返陣地了。

  但這僅僅在遭遇戰中取得的一次小小的勝利,竟使馬塔蘭軍的指揮官驕傲起來,以為巴達維亞也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了。不用說,素丹阿貢也是這樣設想的。他曾命令指揮官蘇臘·阿古爾要確切地保管好那些容易攜帶的鹵獲品,即金錢、被服、麻布、鴉片等等,親白送到馬塔蘭去。萬一都市還沒有攻下,就得命令包勒斯卡、奇阿依·阿迪帕提·曼杜臘勒查和迪帕提·烏帕散塔限期攻下。而且素丹阿貢還下了軍令:如果不能攻下巴達維亞,他,蘇臘·阿古爾就必須處死。至於荷蘭人則可以毫無例外地一律斬盡殺絕。但過了不多日子,蘇臘·阿古爾知道,不僅巴達維亞尚在荷蘭人手中,而且包勒斯卡和他的兒子也都戰死了,他們的軍隊也全部被擊潰和殲滅,再也沒留下什麼了。他不禁喪失了鬥志,唯恐無法完成素丹交給的任務。

  但他還是堅持著包圍巴達維亞。他把軍隊配備在城市的各個方面。到了第二天,他還是沒有發現任何攻擊的機會。因為他和包勒斯卡一樣,沒有攜帶大炮。他於是採取過去征服蘇魯馬益的戰術:堵截流向巴達維亞的河流,使河水流到他處,斷絕城中飲水,使敵人窘迫而投降。他每日派出1,000人從事這項工程,經過一個月之久,但沒有成功。從事這項工程的人員和全部陸軍都因軍糧不繼,為飢餞而苦惱。他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他試圖從萬丹得到糧食,也沒有結果。他又試圖從萬丹借取2門大炮,也沒有答應,只提供4門小炮,因為沒有多大用處。馬塔蘭軍也拒絕接受。

  在征戰中一向獲得素丹阿貢寵愛的曼杜臘勒查和烏柏散塔,還敢於轟擊荷蘭地亞小堡,但未能予以摧毀。他們指揮著700多士兵怎麼突擊也攻不下巴達維亞。而他們自己在作戰中也沒有以身殉職。蘇臘·阿古爾就下令將兩人逮捕,就地正了軍法。

  蘇臘·阿古爾現在再也看不到勝利的曙光了。用他的兵力試行強襲,是不會成功的。但他又無共他良策,只好率領殘部於12月3日返回馬塔蘭。不用說,他和若干貴族也都一同被誅戮了。據報導:包勒斯卡父子雖然都在戰地戰死,但他的家屬還遭到素丹阿貢的誅戮。封建主往往以任意誅戮臣下,來建立自己的威信和權力。素丹阿貢也採取這種辦法。

  雖然馬塔蘭遭到如此嚴重的損失,但素丹阿貢並沒有放棄他征服巴達維亞、驅逐荷蘭殖民主義者的計劃。他總結了1628年作戰失敗的經驗,僅僅歸結於缺乏大炮和糧食不足這兩點,而沒有更深入地對自己的治軍和戰略戰術方面加以探討,這也是封建主階級的局限性所規定的。

  就因為他總結失敗原因僅止上述兩點,他在1629年的遠征前就在這方面予以充分的準備。遠征軍帶上了大炮,又在西爪哇儲備了大批糧食。此外還動員了更多的兵員。據荷蘭方面顯然誇大了的報導,.說這次遠征至少有10萬兵員。又說,這次遠征除在沿海地方的入民盡力為素丹阿貢搜集糧食供應外,而在內地則是十個壯丁中抽一個來參加兵役的。這些報導是否真實,姑且不論,但素丹阿貢想以兵員的壓倒優勢來粉碎巴達維亞這個殖民據點的計劃是可以肯定的。因之,馬塔蘭這一種準備行動是不可能全然秘密地進行的。井裡汶的王公方面和同井裡汶有商業關係的中國人都帶來了馬塔蘭軍準備和行動的情報。因之,昆也只能把都市及城塞的防禦工事再一次加倍鞏固起來,並且把沿著城市的東面和西面種植著的椰子林餘部砍倒。在那些被修復的小堡中間,設置了防禦陣地。城牆也用珊瑚岩礁予以加倍地壘疊加固。

  可是馬塔蘭方面為了更了解巴達維亞地形,不從其他路徑來取得,竟特地派了一個使節去巴達維亞,表示願意同巴達維亞和解,藉此取得情報。這實在是一套極為拙劣的手法,是欺騙不過任何人的。相反,恰恰為了這一著,暴露了自己方面的一切計劃,使敵人得以「先下手為強」地卡住了自己。

  1629年,在戰爭還沒有爆發以前,有一個叫做瓦爾加(Warga)的,率領6隻船舶,從直葛來到巴達維亞,在克拉旺河附近,送上了他的主人直葛杜孟公的書信。在那書信中,杜孟公以素丹阿貢的名義向昆提出和議,並要求給予馬塔蘭人在巴達維亞經營商業的完全自由。瓦爾加又帶來素丹阿貢的陳謝之詞,說1628年的襲擊實在是出於誤解。其罪責全在前杜孟公包勒斯卡。只是由於他力主襲擊巴達維亞,以致興師動眾,造成雙方不和,但此人已在戰爭中死亡。雙方不和的阻力已去云云。這使節還在口頭上表示:「馬塔蘭國王要我向您請求寬恕」。因之,荷蘭方面決定準許爪哇人自由進入城市。瓦爾加完成了他的使命回到直葛去。但昆為了證明在直葛儲藏大量的米谷,派出幾隻小船到北海岸去偵察。

  荷船還在直葛停泊的時候,就看到有100隻以上的小船載運糧食到來,並且發現在那裡已儲藏了不少糧食。杜孟公對此作了解釋:說這些稻穀是運來直高精礱,然後再送到巴達維亞去的。昆得到這報告後,益發加倍警惕,並且還從其他方面探知新的事實。6月20日,瓦爾加又率領了13艘米船來到巴達維亞,昆立刻把瓦爾加和他的屬下拘捕起來。嚴刑拷問的結果,瓦爾加吐露了實情。他是受命再一次來觀察巴達維亞的地形的。他還詳細說出了直葛是馬塔蘭軍兵站總部。蘇蘇胡南的遠征軍向巴達維亞進發的口子也已預定好了。大炮已經在一個月前從內地運到北加浪岸,但因軍隊在3周間遲遲出發,大約要在一個月內才能運到巴達維亞城郊。這個無恥的叛徒還說出了指揮官的名字,那就是素丹阿貢的兩位叔父:迪柏提·朱米納(Dipati Juminah)和迪帕提·普格爾(Dipati Puger),以及素丹阿貢的從弟迪帕提·普爾巳亞(Dipati Purbaya)。他還供出了馬塔蘭方面想用什麼方法來攻陷巴達維亞。他們的兵員、大炮、彈藥、車馬、水牛的數目,幾乎是全部供出來了。

  昆得到了這一詳細軍事情報後,認為對付如此龐大的軍隊,勝敗取決於糧食的供應。於是他就盡力設法,首先毀滅存儲於直葛等地的糧食。他派人員去,終於把直葛、加邦、井裡汶等地山一般堆積著的穀倉,和堆滿著糧食的數百隻船隻,以及民間家屋裡的大米,全部給燒毀了。

  馬塔蘭軍遭到如此致命的損失,在沒有開戰以前就註定是必然要失敗了。他們的先鋒部隊於1829年8月21日到達巴達維亞。據逃入城內的人民報告,接近而來的軍隊、馬匹、大炮的數目,是無法計算的.兵員之間,已感到糧食的不足。馬塔蘭軍以旌旗,大象和馬騎顯示威勢。在都市三面炮彈所不能到達的距離之外,列下陣伍。

  3月里的第一周,不很重大的戰鬥開始了。馬塔蘭軍大規模地築起壕塹和掩蔽部。他們從南方及西方漸漸逼近小堡。他們進行夜襲,但沒有一次奏效。9月17日,荷蘭人襲擊了接近城牆的馬塔蘭軍陣地,毀壞了它的前沿陣地。但後續陣地並沒有受到破壞,馬塔蘭軍又從速增築起來。在這裡,馬塔蘭軍擺下了兩尊大炮。這大炮是過去荷蘭人到克爾塔時贈送到馬塔蘭國王的。同月24日,馬塔蘭的大炮發射第一顆炮彈,但沒有給予荷方以多少損害。

  自9月20日到21日的夜間,荷蘭殖民主義急先鋒昆,因患急性虎列拉病突然死去了。在死去以前,他只將決定城塞防禦的一切配置交給他的後繼者雅谷·斯皮克斯來執行。

  因為飢餓,爪哇軍死亡相繼,多數士兵為了求食走到萬丹領地里去。巴達維亞附近原來的田野,由於前一年的戰爭,全部荒廢,再也得不到什麼可以吃的東西。

  荷蘭方面在馬塔蘭軍的先鋒部隊進行第二次襲擊時,按兵不動,他們認為可以待其疲憊然後再進行反擊。馬溶蘭軍於3月末對一個小堡還進行過一次刺探性的攻出,但它的勢頭顯然已削弱了。幾多荷蘭人於10月1日為燒毀馬塔蘭軍最前線的掩蔽部而突然襲擊時,馬塔蘭軍競已失掉鬥志不想抵抗了。第二天,他們已開始運回他們的大炮:據稱,他們因為缺糧,實在已經到了再也打不下去的地步了。留下的一些部隊也因為飢餓和疾病,鬥志完全喪失。10月7日他們便從巴達維亞撤退。荷蘭人也沒有予以追擊,這決不是因為他們仁慈,可憐馬塔蘭士兵的疲勞與窮乏,而是如果進行追擊,荷蘭人必將陷入叢林之戰中,使他們自己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素丹阿貢兩次進攻巴達維亞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個本質上是反殖民主義的人民戰爭同他在治軍和戰略方針方面卻建立在反人民的基礎之上的矛盾:他首先拒絕了萬丹提出的合作建議,已伏下了自己失敗的喑礁。他曾經立下軍法:不能奪取巴達維亞則將領必須授首就戮。師未出而軍心已寒。將反殖民主義的軍隊看作是僅僅為自己賣命的奴隸,使軍隊在沒有戰鬥之前已喪失了戰鬥的意志。他最後還玩弄拙劣的外交權術以致自己陷於敵人的羅網之中。歷史已為印度尼西亞寫下結論。凡是反帝反殖民主義的戰爭是不能由封建階級領導而取得勝利的,但封建階級的反帝反殖鬥爭,在歷史的長河中卻還是積集起人民反帝反殖鬥爭的巨浪中一種必然出現的推動力。

  素丹阿貢經過這次失敗後再也沒有攻略巴達維亞的意圖了。

  自然,他還是高居於爪哇其他諸王公之上維持著他的統治權。對巴達維亞征討的失收卻成為印度尼西亞歷史的轉折點。從此,荷蘭殖民主義者在爪哇有一塊鞏固的殖民地據點——巴達維亞。而且由於爪哇地處群島的中央部分,歷史上一向是印度尼西亞人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中心,這也為今後荷蘭殖民主義者擴大他們的殖民勢力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歷史的發展儘管如此,而爪哇人民和印度尼西亞其他島上的人民,在荷蘭統治的300多年間是始終沒有停止過反抗和鬥爭的。而在反抗和鬥爭中統一的強大的印度尼西亞民族也就逐漸形成子。

  素丹阿貢在他前半生中始終不愧為一個敢於同外國殖民主義者作較量和鬥爭的領祉。在這一點上,他是客觀地反映了印度尼西亞人民反殖民主義的意志和要求的。這一敢於鬥爭的範例不能不說對今後印度尼西亞人民和各地封建王公的反荷鬥爭起著一定的歷史作用。

  同時巴達維亞之戰卻告訴了印度尼西亞的人民,對如此強大而新興的殖民軍的戰爭,決不能再採取象素丹阿貢那樣的正規戰和陣地戰,而應該採取掩蔽於人民之中的、時時進行突擊,甚至是分散的游擊戰,才能使敵人疫於奔命。在巴達維亞戰爭後,印度尼西亞各地所進行的反荷戰爭,基本上都是帶有游擊戰性質的。但由於戰爭的領導者大都是封建階層,所以總是遭到失敗。然而由於印度尼西亞人民力量(自然是以農民為主)是十分雄厚的,他們是酷愛獨立自由的,所以在300多年的荷蘭殖民統治的日子裡,他們前赴後繼地、不屈不撓地展開了反抗荷蘭殖民主義的鬥爭。

  巴達維亞戰爭的失敗,結束了印度尼西亞的封建主義社會,開始了印度尼西亞的半殖民地封建社會。這部《印度尼西亞古代史》的封建社會部分也就截止於此。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