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華典籍:水經注> 水經注卷三十六延江水

水經注卷三十六延江水

2024-08-31 01:09:07 作者: (北魏)酈道元
  【原文】

  延江水出犍為南廣縣,東至牂柯鄨縣,又東屈北流,鄨縣故犍為郡治也,縣有犍山,晉建興元年,置平夷郡。縣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東與溫水合。溫水一曰煖水,出犍為符縣,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縣,南與溫水會,──闞駰謂之闞水──俱南入鄨水。鄨水於其縣而東注於延水。延水又與漢水合,水出犍為,漢陽道山闟谷,王莽之新通也。東至鄨邑入延江水也。

  至巴郡涪陵縣注更始水。更始水,即延江枝分之始也。延水北入涪陵水,涪陵水出縣東,故巴郡之南鄙,王莽更名巴亭,魏武分巴立為涪陵郡,張堪為縣,會公孫述擊堪,同心義士選習水者,筏渡堪於小別江,即此水也。其水北至枳縣入江,更始水東入巴東之南浦縣,其水注引瀆口石門,空岫陰深,邃澗闇密,傾崖上合,恆有落勢,行旅避瘴,時有逕之,無不危心於其下。又謂之西鄉水,亦謂之西鄉溪,溪水間關二百許里,方得出山。又通波注遠,復二百餘里,東南入遷陵縣也。

  又東南至武陵酉陽縣,入於酉水。《武陵先賢傳》曰:潘京世長為郡主簿,太守趙偉甚器之,問京:貴郡何以名武陵?京答曰:鄙郡本名義陵,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數為所破。光武時移治東山之上,遂爾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云:高平曰陵,於是名焉。酉水北岸有黚陽縣。許慎曰:溫水南入黚。蓋鄨水以下津流沿注之通稱也。故縣受名焉。西鄉溪口在遷陵縣故城上五十里,左合酉水,酉水又東際其故城北,又東逕酉陽故縣南而東出也。兩縣相去,水道可四百許里,不得於酉陽合也。酉水東南至沅陵縣,入於沅。

  【譯文】

  延江水發源於鍵為郡南廣縣,往東流到樣柯郡鱉縣,又往東轉向北流,瞥縣從前是鍵為郡的治所。縣裡有鍵山。晉建興元年(313)設置平夷郡。縣裡有瞥水,發源於瞥邑西邊的不狼山,東流與溫水匯合。溫水又名媛水,發源於鍵為郡符縣,往南注入黔水,黔水也發源於符縣,往南流與溫水匯合。闡馳稱溫水為闡水,二水都往南流,注入瞥水。瞥水在瞥縣往東流注入延江水。延江水又與漢水匯合,漢水發源於鍵為郡漢陽道山閡谷。漢陽道就是王莽的新通。漢水往東流到瞥邑注入延江水。

  到巴郡涪陵縣,注人更始水。更始水就是延江支流的源頭部分。延江水北流注入涪陵水。涪陵水發源於涪陵縣東面,涪陵是舊時巴郡的南疆,王莽改名為巴亭。魏武帝分邑,立為涪陵郡,張堪當縣令,適逢公孫述來攻打他,有個同心的義士挑選了熟悉水性的人,用竹筏送他渡過小別江,就是此水。水往北流,到積縣入江。更始水往東流入巴東郡南浦縣,水流注入渠口的石門。空寂的山谷沉浸在濃重的陰影里,深邃的山澗幽暗而寂靜,傾斜的懸崖頂上合攏,望去像是就要崩塌下來的樣子。往返行人躲避瘴氣,時常從這裡經過,到了崖下無人不感到提心弔膽的。這條水又叫西鄉水,也稱西鄉溪。溪水輾轉奔流約二百里,方才出山,又泛著清波流向遠方;又奔流了二百餘里,就往東南進入遷陵縣。

  又往東南流到武陵郡酉陽縣,注人酉水。《武陵先賢傳》說:潘京世世代代都在郡里做主簿,太守趙偉非常器重他。趙偉問道:貴郡為什麼叫武陵呢?潘京答道:鄙郡本來叫義陵,在辰陽縣邊境與夷人地區鄰接,屢次被夷人攻破,光武帝時,把郡治遷移到東山上,就把郡名改了。《左傳》說:止戈為武。《詩經》說:高而且平叫陵。於是就叫武陵。酉水北岸有黔陽縣,許慎說:溫水往南流入黔水。黔水大概是瞥水以下各支流的通稱,所以縣也得名了。西鄉溪口在遷陵縣老城上游五十里,左邊與酉水匯合。酉水又往東流,傍著老城北面流過,又東經酉陽縣老城南面,然後往東流去。兩縣縣城之間,水路相距四百里左右,在酉陽匯合。酉水往東南流到沉陵縣,注人沅水。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