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024-08-26 13:41:17
作者: 無必勿增
左梅越想越氣,本來她準備繼續冷戰,但是她還是咽不下這口氣,說道:「真是兩頭笨豬!自行車在自己眼皮底下能丟了。」
母親這樣說讓朴京想到了一年前倒塌的柏林圍牆,柏林圍牆倒下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隔閡也因此消失了,自行車被偷了,就像父親和母親之間短暫建立的「柏林圍牆」倒塌了一樣。
左梅的話讓朴建勇皺了皺眉,他一臉無奈的說:「改革開放的春風不止把幸福生活吹來,還把蒼蠅蚊子給吹來了,偷兒子自行車的人,不是吃搖頭丸的,就是遊戲廳里把爸媽錢賭沒的二流子。」
「狗屁!自行車值兩百多塊呢!你讓兒子怎麼上學。」
朴建勇現在甚至還是不相信自己被左梅說服,他支支吾吾的說:「一萬五……安置費里挪一些出來,再給兒子買一輛帶變速器的,別讓孩子受氣的,得有些獎勵,兒子現在成績能進班裡前十了。」
這番話著實調足了朴京的胃口,他湊近說:「真的?那可不便宜,聽說要四百多塊錢呢,如果配置再高一些,比如台灣捷安特的,得七百多塊呢……」朴京說著,口水都快流了出來。
左梅聽見這個話,先是愣了一會兒,她斜瞟了一眼朴京然後興奮的說:「這麼說,你這倔驢同意簽了?」
「簽就簽吧,我今晚和兒子沒白去步行街,那裡人流量大,你說開煎餅攤子的主意不錯,我看成,就是不能朝九晚五,旱澇保收了,我們得早出晚歸,自負盈虧了。」
左梅似乎瞬間忘記了自行車丟失的大事,這兩個月來,左梅是第一次坐在朴建勇身邊:「這你可說好了,以後你得聽我指揮,做生意可不是鬧著玩的,弄不好得血本無歸,我們先做個攤子,以後攢夠本,咱們再步行街弄個鋪面,准能成。」
「攤子怎麼弄?我算是會畫些工程圖,我來設計。」
「不用怎麼設計,我早想好了,就用咱倆的自行車的四個軲轆,你出兩個軲轆,我出兩個軲轆,焊接一下,結實一些,那就算成了,爐子的話用家裡不用的蜂窩煤爐子,招牌,得掛我得名字,梅姐煎餅……」
左梅的另一個宏圖再一次展開,她繪聲繪色得說了起來,這是一個承載全家人希望的車子,儘管它是用自行車輪子改裝的,卻是比桑塔納還要漂亮的車,聽著母親的描述,朴京也覺得那是一個夢幻之車,一輛財富之車。
朴建勇徹底聽呆了,他未曾想過自己的妻子能有這樣的能耐,這樣的計劃堪比廠里的新零件的生產計劃。
「媽,我的自行車呢?」
「兒子,自行車得買,但不能超過三百塊,買個普通得了,什麼台灣捷安特,別說得跟台灣不是中國的一個省似的,我看還是永久強。」
這天晚上,朴京丟了一輛自行車,他卻覺得很高興,自行車就像是柏林圍牆,把父親最後一點對市場經濟的懷疑徹底打消了,雖然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但是隔膜的化解依然激動人心,母親就像是柏林圍牆一邊的聯邦德國,而父親就像是柏林圍牆另一側的民主德國。
第二天一大早,朴家夫妻倆在眾目睽睽之下手拉手去財務科簽署了安置協議,去銀行辦理了手續。中午飯剛吃完飯,朴建勇連夜設計出的圖紙鋪在地上,父子倆的「造車計劃」就開始了。
一個閒逛至現場的大爺說:「我說,朴主任,您這是忙啥呢?」
朴建勇頭也不抬的說道:「做一車。」
那大爺也跟著蹲了下來說,嘲諷道:「拆了自行車做一車?這樣的車可沒法坐人,搞不好還違法呢。」
「咱這車穩當,兩個輪子的可比不上,我這腳有問題,四個輪子就穩了,再說了,下崗了可別閒著,不然就只能在這院子裡瞎轉悠。」
一向和氣得父親顯然是用諷刺的方式禮貌的讓大爺離開,那大爺一聽這樣的話,立刻臉色突變起身離開了。
實際上,圍觀父子倆造車的人不止那位大爺,人們趴在窗台上,有的人則駐足觀看,他們不清楚朴家這一波三折究竟是個什麼意思。他們在等待另一齣戲的開始,就像看電視連續劇一樣,他們認為一向和睦的朴家吵架是悲劇的開始,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朴家在一夜之間竟然解決了瘟疫一樣的吵架問題,現在他們的「造車工程」更是牽動了整個職工宿舍的人心,他們期待另一齣好戲的開始。
「爸,這些人像是進動物園看猴一樣看我們爺倆,這活沒法幹了。」
朴京說著,把手中的鋼鋸扔在地上,站了起來,他雖然看不見那些眼睛在盯著他們,但是他能感覺到這些眼睛在盯著他們,這樣的感覺並不好。
「嗨,別管這些人,他們是在嫉妒我們有事做呢,我們倆恐怕是廠里唯一能夠在下崗潮里積極的人了。我們這叫積極響應國家的下崗工人自主擇業政策呢,兒子我告訴你,未來還會有這麼多人盯著咱家,這只是開始,你得適應。」
朴京感覺到那個肩膀挺拔的父親又回來了,他一會兒踉踉蹌蹌的去比對圖紙,一會兒去工具盒裡拿工具,他儘量像打造一個工藝品一樣去打造這輛夢幻之車,渾然不顧周圍人的眼睛和非議。
左梅去再就業培訓中心學習關於煎餅的技術,每天的培訓課只有短短的兩小時,但是左梅回家之後,總是反覆試驗,反覆改進,家裡這星期的早中晚三頓只有一個菜——煎餅,頭幾天,一家人覺得吃起來挺新鮮,但是到了第四天,朴京和朴建勇強烈的要求吃些米飯或者麵條什麼的,但是被左梅拒絕了,她把父子倆當成了實驗平台,其實上,左梅的不懈努力已經讓煎餅的味道比培訓班交的好很多,但是她依然不滿足,她敏銳得嗅到了競爭的味道,左梅說,參加培訓班的不止她一個人,意味著未來的競爭對手會很多,她想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煎餅變得獨特,好在步行街琳琅滿目的小吃中立足。